关于大肠癌,你了解多少?

关于大肠癌,你了解多少?

导语:大肠癌又名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不良的现代生活方式使得大肠癌发生率逐年递增,尤其是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哪些人群患大肠癌风险较高?大肠癌的早期筛查手段有哪些?

撰文 | 王冠琳

制版 | 赵利

不良生活方式增加大肠癌风险

《2018中国癌症报告》指出,大肠癌在我国癌症发病率排名第三,仅次于肺癌和胃癌。大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城市高于农村,高收入地区高于低收入地区,男性高于女性。其中,东部地区特别是广东、海南等地,大肠癌的发病率最高。

除了遗传因素,家族病史、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和生活方式,也是导致大肠癌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说,吃肉多的地区,往往大肠癌的发病率也较高,一些发达国家地区的大肠癌发病率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经常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等肉类食品,会加大肠道负担,大肠癌风险也随之升高。烧烤、夜宵等也会增加大肠癌风险。

较低的运动强度,特别是现代人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减少大肠蠕动,不利于及时排便,威胁大肠健康。

除此之外,大肠慢性炎症、血吸虫病、吸烟、环境等因素也是导致大肠癌发生的因素。

急需普及大肠癌早期筛查

95%的大肠癌都是从大肠息肉发展而来,从小息肉到肿瘤的恶变时间一般为5-10年,早期的大肠息肉是一种检出预后较好的疾病。因此,及时进行大肠癌筛查,也是大肠癌防治的必要方法。

关于大肠癌,你了解多少?

图 | 大肠癌发病过程(http://mt.sohu.com)

大肠癌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此年龄范围的人群有必要早期筛查。进行大规模人群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大肠癌早期筛查的现状并不乐观。

近期发布的中国城市癌症筛查项目指出,在18多万结直肠癌高风险的人群中,只有25593人进行了结肠镜检。大肠癌筛查仍需普及。

大肠癌筛查手段

目前,根据年龄和是否为高危人群(如大肠癌家族病史、血吸虫感染史等),按照医生的推荐可以进行肛门指检、粪便隐血试验、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结肠镜检查等。

01肛门指检

常包含在体检的外科项目中,医生会戴手套涂抹顺滑油后从肛门进行指检。尽管一些人会觉得难为情,但肛门指检可以检出约25%的大肠癌。

02粪便隐血试验

目前应用最广的筛选方法,可检测约35% - 50%的大肠癌。需连续三天进行粪便采集送检,如果三份样品出现便血样品,则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

03结肠镜检查

通过对大肠肠腔、内壁等进行照影,或采集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肠镜是大肠癌筛查检出的重要临床手段。医生建议,如果没有粪便隐血的情况,45岁以上应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定期进行复检。

04粪便DNA检测

通过粪便中可能存在的脱落的肿瘤细胞DNA来进行大肠癌筛查,是一种无创体外检测方法。

以上早期筛查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大肠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健康学人》提醒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会吃会动,戒烟戒酒,可以达到增进整体健康、预防大肠癌的目的。

尤其是在饮食上,需要限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和高纤维食物。

参考文献:

[1]题图:https://www.livescience.com/63373-colorectal-cancer-screening.html

[2]《2018中国癌症报告》

[3] https://www.sohu.com/a/145370894_546766

[4] Participation and yield of a population-based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me in Ch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