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明未亡,崇祯南京登基,还会是汉人的天下吗?

xm8023


你好我是湖水太凉钱谦益,很高兴为你作答。

崇祯没南迁,一直是很多明粉心中的痛,但也给了历史爱好者很大的遐想空间,南迁会怎么样?

一、南明不会群龙无首。南明的快速灭亡,归根到底就是群龙无首,福王、桂王、唐王、鲁王………,不仅各自为政,还相互攻伐,何况每个小政权内部也不团结。但如果崇祯南迁就不存在上述问题。

二、外交政策。福王朝廷的政策是“联虏伐寇”,就是联合满清打李自成,即使出现可以北伐的时机也不敢出兵得罪满清。不过按崇祯的脾气,要联合满清早就议和了,也不会杀陈新甲了。所以多半不会联合双方,这样满清也不敢放弃南方防线,全力攻打李自成;从而形成三足、甚至四足(张献忠部)鼎力的局面。

三、能否控制东林。南京有一整套完备的官僚系统,虽然江南是东林大本营,但从马士英阮大铖的作为,搞“逆案”来看,只要崇祯用一两个有能力又听话的“奸臣”,重开厂卫,不说全面,也能直接压制东林,掌握主动权。

四、军事实力。南明福王最依仗的就是江北四镇,如果崇祯南迁,那他们不仅不存在拥立之功,还将面临勤王不利之罪,毕竟明朝纯武将地位低下,明末很多武将也都是文官出身。那么左良玉虽然不听指挥,但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来清君侧,吴三桂、洪承畴也就不可能带兵南下,这么卖力了。

五、财政问题。明亡根本原因就是没钱,打满清要钱,财政没钱,像百姓征税,北方饥荒,起义;灭农民军要更多钱,再征税,更多起义,恶性循环。南迁后,将已经糜烂的北方留给满清和李自成,直接解放了一大批财政负担,税收少了,但要赈灾的也没了。何况明末最大的财政负担来自朱明皇室成员,北方打烂后,也不知打死多少王爷(死一个就少一大笔财政支出),不死没封地开支也就少了,加之江南历来富庶,还是东林的大本营,在北京时,还能不出钱,但是南迁后,江南直接面对满清的军事威胁,为了自家身家性命,也可定会出钱出力,虽不能北伐,但自保还是可以的。

六、能不能守住?答案是可以的,纵观中历史,直接被少数民族一路南下占领全境的只有两次,一次是元灭南宋(没办法,蒙古吊打全世界),另一次是满清灭明。其他如五胡乱华,五代十国,都只是在北方乱成一锅粥,然后汉化被融合或消灭。而当时满清也没绝对实力灭南明。满清入关是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多尔衮占领北京时也没有接掌全国的战略打算,而是准备掠夺一波,实在守不住就回东北。哪知道事情变化太多,南边内耗严重,基本不用打就成建制的收编军队占领土地。

七、还会不会是汉人政权?这是可以肯定的,但可能会改姓。参考东晋和五代十国,乱世讲究一个乱字,南迁后,一旦后继皇帝弱势,极大可能被世家大族做掉



湖水太凉钱谦益


他知道自己的结局,他多次谈到命数,气数,经常对人哀叹: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直到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兵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一个了不起的人。这就是崇祯帝。

有多少人对于崇祯帝不南迁感到惋惜和遗憾,他们多么希望崇祯帝能够南迁,多么希望他能够为了大明和百姓放弃一下那个所谓的骨气。可惜我们都知道,最终崇祯帝没有南迁,而是吊死在那煤山之上,落了个身死国灭的下场。而随着崇祯帝死于煤山之上时,后世对于他若南迁,大明是否会改变的猜测浮想联翩,很多人都说如果崇祯帝南迁,大明绝对不会亡,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若崇祯帝南迁,则势必不会发生后世南明那样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是否能够维持明朝对于南方的统治,甚至是重新统一中国,只能说有机会,但机会有多少不得而知。

个人觉得如果崇祯帝不解决以下的问题,则明朝势必会重蹈南明的覆辙,最终崇祯帝也只能再次落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一、北方集团与南方集团的平衡问题,我们都知道明朝采取的是两京制,永乐皇帝当时迁都北京之时,为了防止北京会在以后被蒙古再次占领,于是并没有废除掉当时南京的行政机构,也就是说北京和南京都拥有一套一模一样的行政机构,南京的六部、都察院、五府和内廷可以说是一应俱全。试想着如果崇祯帝要南迁,北方的官员要不要跟着一起迁,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果北方的官员过去了,你让南方的官员怎么办?重要的职位谁做?你总不能北方的官员过去了,就把南方的官员踢掉吗?但是又不能让曾经位居高位的北方大员们,到南方没官做吧。所以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崇祯帝最首要的问题,如果处理好那么明朝在南方还是大有可为,但是如果稍有不慎,可能明朝短时间内之内就会陷入彻底的崩溃,到时候两个集团互相攻击,政令不同,你说崇祯帝怎么管理好南方呢?又怎么利用南方的资源和兵力去对抗李自成的进攻呢?

二、文官集团的党争问题,当时整个大明文官集团大概分为东林党、浙党和楚党这些党派,如果在崇祯帝南迁之后,整个朝堂还是当时在南京一样,党争不断,大家互相攻击,而丝毫不顾明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下,依然在内讧的话,那么即使明朝在南方拥有多少的钱粮和多少的兵力,明朝也依然避免不了灭亡的问题。所以崇祯帝在解决南北集团的矛盾之后,就是要解决文官党争的问题,如果这个解决不了,明还是会亡。

三、崇祯的性格问题,如果崇祯帝在迁移到南京之后,还不改变他那反复、猜疑、严苛和暴躁的性格,那么无论如何百官也不敢再全心全意的为他效力,而且崇祯帝必须要相信自己的百官们,不能有太多的猜疑,既然给他权利了,你就要相信他,不要再跟北京一样,17年间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动不动就换官员只能让政令无法顺利的下达到地方,这位官员想这样,刚准备实施,却又换了另一个官员,那一个官员又想这样,你说政令也下达下去吗?所以如果崇祯帝不改变多变的性格,明朝还是会亡。

可以说如果崇祯帝在南迁之后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明朝还是有很大的机会能重新回到北京的,并重新统一天下,这天下还是不会被满清所夺,天下还是汉人的天下。但是,即使明朝能够在崇祯帝的手上重新统一,如果明朝的政治制度不彻底的改变,对于藩王等皇族的制度不改变,官员的腐败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明朝迟早一天还是会毁在别人的手中,也许还是会是满清,亦或者是蒙古,甚至可能会是沙俄。


澳古说历史


实际上崇祯帝已经破产。其政令已经不能有效传递出紫禁宫。没有银子,也就没有人听命了。崇祯皇帝手中的权力体现,就是有一帮为自己拼命的人。和传销体系一样,权力通过听命自己行事的人,层层传递下去。要保持良好通道,还必须净化思想(洗脑)!政治工作必须跟上!对异见者毫不留情给予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消灭。

非常可惜崇祯皇帝最后连人事豁免权都没有,大臣已经被东林党所困,党魁钱谦益说了算。武将实际上已经开始自营模式了。战事的纷乱,掌握军队建设的人成了背锅侠。崇祯身边已经没有这样的军事同盟体了。

正因为如此,此时此刻,任何一个军事实力雄厚的组织都能号令天下,最后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美国GE


其实明朝并非亡在满清入关,李自成判乱,明朝亡于自己人手里,我认为明朝灭亡有2点原因,其一,明朝的赡养番王制度,朱元璋年幼时要过饭,挨过饿,他可能不希望他的子孙后代以后过到他那样的生活,所以出台了赡养番王制度,也就是朝廷花钱赡养那些朱姓番王,明朝番王到了万历年间,已经过万有余,朝廷赡养这些番王每年要花费巨大的财产。其二,明朝的一元制朝廷,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都有宰相,宰相统领群臣,当大臣有建议的时候需要先报告给宰相定夺,然后在呈给皇帝,皇帝如果不满意,大可以把宰相撤了,宰相一定程度上也充当了帝王的替罪羊,可明朝没有宰相,大臣们怕自己提的建议不能近了皇帝的心所以有些事情不敢说,具体例子就是崇祯吊死煤山的歪脖子树之前说的一句话,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亡国之臣,假如当时崇祯迁都南京,以长江为戒,以崇祯的励精图治的能力,效仿南宋,拖个10年8载应该不成问题,然后在效仿祖宗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可是当时朝中有几个人敢背上放弃祖宗宗庙的骂名给崇祯纳谏。在就是,这种畸形的朝廷,也容易使群臣离心,各自拉帮结伙,组成政治小团体。


中国历史大事记


个人认为,明朝到了不得不灭亡的地步,内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东汉的建立,是因为王莽的新朝改革步子太大,惹到了国内权贵,而被权贵推翻。南宋的建立,很大程度还是因为宋朝内部经济的繁荣,基本没有致命的内乱,统治起来还是相对得民心的。

这是崇祯时期所欠缺的,入关后的清朝积极拉拢明朝精英、军队,大程度上把占领的明朝资源为己所用,增加了明朝复辟的难度。

而明朝内政上,经济的繁荣反而是建立在中央控制力下降的基础上。崇祯一而再再而三的增加贫困人民的赋税,各个地区庞大的皇族也闹得不得人心,明末农民起义不约而同的针对明朝皇族,可见一斑。崇祯南下,最多能减少一些皇权争夺,并不能阻止明朝的灭亡。


咱来了


  作为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无疑是悲哀的,他在明朝覆灭的前夕登上皇位。登上帝位之后就遇到多年的北方大干旱。东北的女真满族政权不断消耗明朝实力。内部农民起义长达十余年,虽然崇祯皇帝励精图治,试图挽回大明王朝的颓势。可惜天不遂人愿,底子烂透的大明已经无法挽救,可以说崇祯没有舒舒服服做过一天皇帝。

  当李自成兵逼北京的时候,如果崇祯也学东晋,南宋,衣冠南渡,那中华还会是汉人的天下吗?

  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即然问了,我们也试着分析一下如果崇祯皇帝避开李自成的锋芒向南撤退,在南京重组朝廷,有什么优势。

 第一,此时的南方民心依然心向大明,最重要的是南京当时拥有一整套完整的政府体系,所以政治机构根本不用重组,都是现成的。

  第二,大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将会由供应全国改为仅供应南方。此时的中国北方被战乱和旱灾的影响,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对于明朝来说,这是一笔沉重的财政负担,特别是关宁防线,扔掉负担的崇祯皇帝可以腾出手来整顿改革,恢复元气,完全可以靠经济实现复兴。

  第三,如果崇祯南迁,三海关就丢了,最理想是把关定铁骑带上,如果吴三桂和关定铁骑投降清军,那清军入关,这时李自成的农民军队士气正盛,战力彪悍。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这恰好为明朝提供喘息的时间。

  第四,南明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内乱,各路军阀文人谁都不服谁,立了不少皇子当皇帝,所以当时南方问题就是出在内乱之上,被清军各个击破,迅速灭亡。但如果崇祯在南京,这些问题就不会存在,

  综上所述,如果崇祯南京登基,天下不一定是汉人的天下,但最次划江而治,还是有可能的。

  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火荣


如果,聊聊是可以的,

如果祟祯在南京登基,结果是明朝败亡的更干净,更彻底,更迅速,连南明小朝庭也不如;更不会有史可法,陆秀夫;看北京朝庭将相于覆亡之际,令人作呕的丑态,就可推知。

读巜明史》,第一遍:祟祯是个好皇帝,不奢侈,不喜女色,轩衣霄食,夙兴夜寐,为皇家事务操碎了心,大大的赞;

又读:总觉得相同的场景一再重现,而且一蟹不如一蟹,难道明未的人才都死绝了?!有一历史名臣曾说过:历代朝廷理政,从未向异代借人,人才比比皆是,在人主识与不识,用与不用尔。

三读:崇祯死其宜也;他至少有十五年的有效执政时间,却越搞越糟,越理越乱,终至于大厦倾覆,无可挽回,临死也不忘诿过于人,至死不悟。

唯一被一些人称道的是殉国,也就是有勇气上吊。综观历史,亡国之君,苟活于世,有几个善终的?

如果的如果之如果:

如果大明未亡,如果在南京建立新朝廷,如果有一位具有朱元璋般能力的皇子或者皇第即位,三十万满族人,岂能横行华夏?


bindong1


明朝灭亡,崇祯至少要负一半的责任。崇祯朝有五十多个首辅不得善终,晚明数十位将帅死于崇祯刀下。明朝几个大帅,可以说都是崇祯逼死的,比如袁崇焕、卢象升、孙承宗、陈新甲、洪承畴、孙传庭。最后,崇祯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人愿意再为崇祯背黑锅,干事情了。

所以,即使崇祯逃到南京,明朝还是不可避免。反倒是崇祯死了,由太子在南京继位,倒是有可能扭转乾坤,重建大明朝。


RaymondIT


肯定会,不管哪个民族来占领中华大地,都会被汉族同化,因为其他少数民族没有根,文化底蕴和没传承,汉有强大儒释道家族氏族文化根深蒂固,比如元朝照旧了很多宋的制度,清朝是照搬明朝的,满清连语言和信仰都改变了,鞑子不改变玩不了三百年。


风雅秀仕


明之亡国,非亡于匪乱,亦非亡于鞑子,乃亡于诸藩王内讧也。

崇祯自缢后,若前期曾立太子,其于南京登基后仍有完整的一整套行政班子,以大明之强盛,虽未必能收复失地,但最低可划江而治,保有江南富庶之地,参考南宋,国祚至少可延续百年。倘励精图治,厉兵秣马,重现先祖高歌北伐之伟业,亦非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