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纪晓岚和和珅真的是死对头吗?

纪晓岚生平

纪昀,字晓岚,号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卒于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二月,经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历史上的纪晓岚和和珅真的是死对头吗?

和珅生平

和珅,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人。电视剧中,人们称和珅为“和中堂”“和大人”。其实,和珅并不姓和,而姓钮祜禄。而和珅原名也不叫和珅,叫善保,和珅这个名字,是他上学以后,启蒙老师给他另起的。

历史上的纪晓岚和和珅真的是死对头吗?

纪晓岚与和珅真的是死对头吗?

曾经,有关纪晓岚与和珅的影视剧可谓抢占了收视率制高点。大家都津津乐道于纪晓岚与和珅的“官场斗”,但历史上的纪晓岚与和珅真的是死对头吗?

其实,二人年龄差距很大,和珅进军机处的时候是29岁,比乾隆皇帝小31岁,比纪晓岚小26岁。怎么可能在一起斗智斗勇呢?而且他们的官职也决定了他们不会成为对手,纪晓岚是大学士,和珅是军机大臣,根本不是一个品级的官员,一个是文化官员,一个是当朝宰相,当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历史上的纪晓岚和和珅真的是死对头吗?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什么样

电视剧中的纪晓岚一表人才,正直、机智、调侃、幽默,伶牙俐齿,有天纵之才,无所不能,深受皇上喜爱。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远没有这么潇洒,甚至有点“夹着尾巴做人”的悲哀。但看乾隆皇帝给他的评价:“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从中就能窥出一二。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貌寝短视”。意思是相貌丑陋,还近视眼。不仅如此,他还口吃。乾隆年间曾任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的朱珪曾这样作诗描写纪晓岚:“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

不过,朱珪应该有点夸张了,一方面纪晓岚绝对有真才实学;另一方面,既然纪晓岚可以通过各层科举考试,长相不帅,但也不至于丑到“对不起观众”,应该是说得过去。但是,纪晓岚的相貌还是让他吃了亏。

因为乾隆皇帝好以貌取人,他对大臣的要求不仅要敏捷机警,智慧干练,还要帅气英俊。所以,纪晓岚虽然满腹才华,但是配上一副不怎么样的相貌,注定不受乾隆皇帝喜欢。历史学家邓之诚说过:“(乾隆用人)颇以貌取,文达(纪晓岚)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帝(即乾隆)所喜。”可见,纪晓岚不能成为乾隆宠爱的重臣,没机会参与重大决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不能不令人叹惜。

纪晓岚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时,因判案不力,本应受罚,乾隆皇帝却说:“这次派任的纪晓岚,本系无用腐儒,只不过是凑个数而已,况且他并不熟悉刑名等事务,又是近视眼……他所犯的过错就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了。”

纪晓岚,堂堂大学士,在乾隆皇帝的眼中不过是“凑数的腐儒”,真是悲哀。

众所周知,纪晓岚最大的成绩是总纂了《四库全书》。但是乾隆皇帝却说编纂《四库全书》只是为了给自己多抹点脂粉,为自己的“文治武功”多弄些噱头。而他让纪晓岚当总纂,是认为他只能做一些这类“轻飘飘”的工作,而不是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

总纂《四库全书》时纪晓岚五十岁,他呕心沥血、耗尽心智,苦心经营十三年,亲自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还编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他一生的荣耀和辉煌在此达到了顶点。

纪晓岚靠文字走上仕途,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文字狱”的巅峰时期。纪晓岚深知环境之险恶,也许一步不慎,就把小命交代了。这使得他成长为官场上的“忍”者。晚年,他常通过下棋体悟官场、世道、人心,因此得了一个绰号“观弈道人”。他追随乾隆皇帝吟诗作对,多为阿谀奉承之作。官场上,他始终保持中立,谁也不得罪。这大概也是他久居官场,总结出来的经验吧。

但就算他谁也不得罪,也没办法保证一帆风顺的。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纪晓岚因给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而卷入盐政亏空案,被发配到当时的蛮荒之地——新疆的乌鲁木齐。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大儿子病亡,爱妾郭彩符也撒手人寰,可谓家破人亡。

历史上的纪晓岚和和珅真的是死对头吗?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什么样

受电视剧的影响,和珅在很多人眼里不学无术、贪婪狡诈、形象丑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什么样呢?

事实上,历史上真正的和珅完全不是电视剧中的样子。据《清史稿·和砷列传》记载,和砷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性格机敏、智慧超群。《庸庵笔记》记载:“某日乾隆皇帝在轿中背诵《论语》,忘了下文,和珅顺口背了出来,乾隆皇帝很是欢喜。”

和珅还多才多艺,乾隆皇帝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而且和珅的诗词书法也均为上乘,虽然有人说这多半是为了投乾隆皇帝之所好。

《清史稿·和砷列传》中说和珅“少贫无藉,为文生员”。这里的少贫是因为他的父亲“常保”为官清廉,虽然身为福建都统,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军分区司令,但是不贪额外的收人,而且他常年在外,把家人留在京城。单靠他的薪水,日子不会太宽裕。

从父亲的身份来看,和珅的出身并不算卑微,因此和珅和弟弟都受了良好的教育。和珅10岁时,与弟弟一起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文教育。和珅天资聪慧,又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很受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次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和珅擅政20余年,升迁47次,以致权倾朝野。

关于和珅的贪婪,据史书记载确有其事。但他不是一开始就贪,最初为官时,他非常清廉,还打击过福康安、福长安等贪污官员。他在任管库大臣时,工作勤勉,令布的存量大增。从御前侍卫到总管内务府大臣,这两年间,和珅都很清廉,是一位有为青年,很受乾隆皇帝赏识。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正月,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被揭发涉嫌贪污,和珅领旨查办。和珅掌控证据,迫使李侍尧低头认罪。结案后,李侍尧被判斩监候(将被判斩刑的人暂时监禁,候秋审、朝审后再决定是否执行),和珅也因此被提升为户部尚书,李侍尧和他党羽的一大份财产被和珅私吞。同年四月,乾隆皇帝将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了和珅的长子丰

绅殷德,和珅得以领受乾隆皇帝赏赐的黄金、古董等。

一时间,百官争相巴结,和珅终于尝到了有权有钱的甜头。时间长了,和珅开始广结党羽,其党羽中竟然也有当年被和珅查办的李侍尧。如果说和珅建立的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大贪污集团,那么他就立在金字塔的顶端。

根据薛福成《庸庵笔记》中的记载,查抄的和珅家产黄金白银、玉器珠宝、西洋奇器等,合计约值十一亿又六百万两。这相当于当时清朝政府国库15年收人的总和,正如民间谚语所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