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戰”負傷(三)

襄渝線散憶/“參戰”負傷(三)

黃康全

郭家河旁邊是三中隊的工地,配有學兵11連-15連,還有民兵連。他們的施工任務是兵分兩路:向上遊方向與四中隊對頭貫通嵐河隧道;向下遊方向與二中隊對頭貫通火石巖隧道。團衛生隊也在1972年初搬到了郭家河。郭家河有碼頭,可停靠船隻,藥品、器材等運輸方便,遇上雨季從水路也可運送傷員到師部醫院。這裡有公路連通團部及各中隊工地,再也不用擔心漢江漲水時,衛生隊和傷員因渡江困難而耽誤搶救時間了。

襄渝線散憶/“參戰”負傷(三)

這次三中隊嵐河隧道發生塌方,有一名四川籍戰士和學兵某連一位副排長犧牲。(是學兵11連還是13連的我記不清了,好像是13連),還有幾名輕傷員。到上午8點多鐘傷員處理完畢,莫軍醫來找我,讓我和他去手術室,他想給我的手做個托架,主要是限制我的手指活動,儘量不讓剛縫合的傷口受到扯動。莫軍醫用一段固定骨折的夾板做了個臂託,在我手心放了一卷繃帶,然後把中指、無名指、小指和大姆指都用繃帶 纏了起來,這樣手指、手腕被固定後,就不會牽動受傷的食指了。莫軍醫一邊固定我的右手,一邊對我說:昨晚手術後他就想做這個固定了,可是當時他太累了,所以才放到今早來做,我感激地說:“是呀,昨天用了三小時才保住了我的手指,要是做個截指手朮,一個小時就結束了,可是那樣我就成三級殘廢了”。莫軍醫對我說:“有兩小時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你也夠能堅持下來,真不簡單!”確實受傷後我一心只是要保住我的手指,所以,寧願忍受鑽心的疼痛,也要目不轉睛地盯著手術,不讓全麻,生怕全麻醒來時手指已經被截掉了,那時說什麼都晚了。還有就是堅持不喊痛,不撤手,不流淚,保證不影響莫軍醫手術(幹了一年衛生員,也見過幾次截手指、腳趾的手朮,有的由於傷員不配合,穩不住受傷部位,原來可以不截指的,後來也只能截了)。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莫軍醫,他笑著說:小鬼頭心眼真夠多的。

我倆正聊著,外面響起了急促的哨子聲,這是衛生隊緊急集合的哨音。我心頭一緊:不好,準是哪兒又出事故了!莫軍醫急忙收拾了一下,也跑了出去。轉眼之間全隊集合完畢,我看到楊隊長在隊前簡單通報了一下情況,佈置了任務。大家解散後就分頭去做準備工作了。幾分鐘後,救護車拉著一個搶救小組,在楊隊長的帶領下出發了。


襄渝線散憶/“參戰”負傷(三)


這次是嵐河隧道另一頭一一我們四中隊的混疑土灌注工地,排架倒塌造成了重大事故。這種排架立柱高約6、7米(超過隧道的高度),根據嵐河隧道的寬度,4米橫排就有6根立柱,它們之間用短圓木橫向、縱向相聯,互相的間隙不到一米,這樣一個木質的長方形排架,在裡面看好像是一個個一平方米左右的方格子,排架的上方鋪著厚厚的木板,木板上架著幾根小鐵軌,鐵軌之間裝著道岔。還有一臺大牽引力的捲揚機,一次可以把三臺滿載混凝土的鐵斗車拉到排架上去,比原來單鬥上下,“被覆”速度提高了數倍。這種一條龍“被覆”法正在全師推廣,也算是四中隊的一項重要技術革新。可是“被覆”速度大大提高了,無疑立排架的速度也要加快,立排架所需材料的供應也必須跟上。可是當時只注重了成洞的速度,而忽略了必要的安全檢查。排架倒塌後才發現,原來每根用於相互支撐的短木當頭,每個面按要求必須釘入三根扒釘。不知是扒釘供應跟不上,還是搭排架的人圖省事,大多數聯接木的單面上只有兩根扒釘,還有的僅釘了一根!排架平臺上的捲揚機要從60度斜坡上,把總重十來噸的三臺斗車拉上來,這個力量要完全作用在排架上。不堪重負的排架垮了,排架上的斗車、捲揚機、施工人員以及工具和邊牆上的鋼模板、骨架也都跟著掉了下去。正在“被覆”作業的學兵19連的戰士,隨著倒塌的排架從6-7米的高度摔了下來。

襄渝線散憶/“參戰”負傷(三)

搶救組剛出發不久,一輛救護車風馳電掣地衝到了衛生隊。車門打開後,幾個渾身糊滿水泥的學兵跳下車,把一名腳部受傷的學兵抬了下來,嘴裡喊著:“往哪送?快救救他呀!”我趕忙跑過去,讓他們跟著我向手術室跑去。這時莫軍醫他們從手術室抬著付擔架迎了過來,讓把傷員放在擔架上,抬進了手術室外屋,我也跟了進去。這時我才看清,傷員是學兵19連的,外號叫“小疤啦”(大名我不知道),只見他滿身滿臉的水泥漿,一隻腳被砸得和腿部基本分離了!原來在排架倒塌時,他正在翻倒的斗車上倒混凝土,和斗車一起跌落下來,斗車的邊沿砸在了他的腳上,堅硬的鋼板撕下了他的腳面,只有腳的後跟還有一點和腿部相聯。戰友們把他從斗車下抬了出來,跑到洞口時正好有一輛救護車從工地經過,他們就直接把“小疤啦”抬上救護車,送到了衛生隊。“小疤啦”由於沒有到急救室進行緊急救治,車上又沒有醫護人員,幾人護送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的腿在流血卻束手無策,只是一路上不停地催促司機“快開,再快點!”“小疤啦”到手術室時已經因為失血過多,處於昏迷狀態。莫軍醫指揮他的小組,先剪掉了傷員全身的衣褲,然後止血,並測了血型,隨即進行輸血。然後又用清水洗去了傷員臉上和身上的水泥。我想上去幫忙,莫軍醫說:“你的手不方便,還是在旁邊幫助量血壓吧”。一切清理完畢,才把“小疤啦”抬上了手術檯。“小疤啦”的腳是保不住了,從小腿保留到裝假肢的位置,進行了截肢。

襄渝線散憶/“參戰”負傷(三)

1973年撤場前,他安裝假肢後,又回到了連隊。

整理:尤興益《白浪情》網友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