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是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小疯子的小疯子


从赤壁之战的目的来看,赤壁之战是曹操为了平定南方割据势力而发起的统一战争。从法理上来看,这是一场为国家统一而发起的正义战争,据史学家分享,如果赤壁大战曹操胜利的话,中国起码能够提前72年结束地方割据的局面。当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之后就能够迎来盛世,但起码能够迎来和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大致分析一下

曹操治理有方,赤壁不败,或许迎来盛世

我们先看看战后曹操回到北方后做了什么,当时北方还有几万大军,综合实力依然在魏吴蜀里强,不过这实力不够统一天下。许多武将曾建议曹操继续南征,但曹操却没同意。曹操非常有政治思想,他知道常年战争对老百姓和国家的经济耗损情况,所以他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治理北方、修养生息上,使得当时曹魏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另一方面,曹操北击匈奴、保境安民。同时扬抑并举处理北方士族大家。中央集权打压士族以及压制北方游牧民族这些事,隋唐干过,曹操也干了。试想赤壁之战没有阻挠曹操的统一大业,华夏也就不会损失了近80%的人口(据历史考证,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人口死亡最大的历史时期)。如果这时曹操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打压士族压制匈奴,也许真能创造一个不逊色于隋唐的盛世。

时也,势也!

然而历史不会被改写,赤壁曹操兵败,使得曹操无法统一中原,中原陷入了长达72年的内战,华夏大地进入和平的时间被延长了。赤壁之战的胜利,给了孙权和刘备发展的机会。随后刘备占据了荆州大部及益州汉中,孙权占据了江东,曹操占据北方,三足鼎立,战争频发。后有东吴趁关羽北伐夺取荆州;随后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弟报仇而发动了夷陵之战,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在这之后,曹魏代汉,诸葛亮北伐,司马昭灭蜀、司马炎灭吴。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到公元280年的司马炎灭吴,整整72年,华夏大地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数十场。假如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了,历史将改写。提前72年结束战乱,百姓也将提前72年迎来和平。然而这个和平是否会长久,也犹未可知!

尽管后来的司马氏灭蜀亡吴,建立大一统的晋朝,但也并没有给中原大地带来一个盛世。权力中枢的混乱和失当的民族政策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客观上倒是促进经济中心南移,为后来的盛世大唐布下了开局。也许,这便是历史吧!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因为赤壁之战,曹操输了不该输的,孙刘赢了不该赢的,当然,这是对整个历史而言。

曹操若赢下这场战争,长江以南皆会拜服,荆州可得,气势人望都会达到顶峰,天下余者蜀地汉中地西凉地被统一也只是时间问题。

大魏可能会更早成立,那将是一个新的大一统的王朝,能够迅速集合力量,走向繁荣,也就会没有之后的五胡乱华。

总有人说五胡乱华是晋朝的锅,南北朝之祸源于司马家,这个说法半对半不对吧,的确晋朝八王之乱给了北方民族可乘之机,但是我们要知道,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和军阀混战导致汉人口已经不足千万,而正是因为赤壁大战孙刘的胜利,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个局面是诸葛亮想要的却不是那个时代大汉需要的,那个时代需要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面对即将到来的西方北方的外族人口流入,而三国鼎立后互相攻伐: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几乎耗尽了蜀地和汉中的民力,人口久久不见增长,魏国一方也要派兵防守无力全力发展自身,长江一线辽东一线也总有战事,等到邓艾灭蜀,晋军灭吴这几十年的内耗才终于完毕,此时中原人口锐减,上层再一闹腾,万事休矣。

总之,最有能力一统天下的曹操被阻挡在赤壁的大火中,而孙刘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又低,赤壁之战让中国汉末乱世的同一时间延长了好几十年,所以才有题主所说的结论。

但是在那个历史条件下,在赤壁的烽火中谁会放弃呢?

没有人,因为人,都是活在当下!


历史区的哈士奇


其实,我的观点是赤壁之战压根就不存在。

换句话说,就是小规模的摩擦而已。

没有大火,没有大战,亦没有大败!

那既然罗老先生将这场战争YY的如此恢弘大气,那我们就沿着杆往上爬,看看这场战争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是否真的是阻止了曹魏盛世的到来


先谈结果——三国鼎立的奠定

这一仗,所向披靡的曹操失了智,所带二十万精锐部队损失殆尽,自己差点也上了路

幸亏关二爷仁义,放走了他(这事得怪孔明,明知关羽会心软还派他去!其实也应该如此,否则这场虚构的战役是不是就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局面了)

大局来看,孙权保住了自己的东吴,得以继续细水长流(其后也未伐魏,亦未伐蜀,乐得舒服自在,唯有被动防御了几波)继续在江南富庶之地过着自己小康的生活

而刘玄德同志则一雪前耻,彻底告别了寄人篱下的日子,不仅拥有荆州、西川的全部地盘,还有孔明的辅佐,恢复汉室的雄心壮志可谓是指日可待

反观失败者曹操,虽然兵败但却未伤及筋骨,既没有因此而兵败国弱,反而是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跟


再提影响——统一大业未能完成

三国鼎立的开始,从赤壁之战始,历经70多年的分裂,最终由四马家一统天下建立晋朝

如若曹操泉下有知,会不会气的活过来

当然了,如果赤壁之战他可以一举歼灭孙刘联军,那么他可以做到的就是统一了

一个强大的国家会就此建立,他也可以顺理成章的从魏王变成魏皇帝

当然了,也不排除他一心为了光复汉室,重新恢复汉室天下,然后自己当个王爷

第二种设想几乎不存在,是笔者的YY而已,哈哈

可惜,赤壁之战曹操一败涂地,紧随其后的是刘备虢亭之战一败涂地

三国局面就此奠定

虽然诸葛亮数次伐魏,却因为刘备的错误导致蜀国早已元气大伤,根本无法完成北上中原的壮举

而居于江东的孙权,亦然有一统天下之志,奈何实力有限,也未成气候

三国之中最强的曹魏,虽然可以一举击败蜀国或是吴国,但是唇亡齿寒、弱弱胜强的道理三个国家都明白

所以,魏国也一直在养精蓄锐等待机会

奈何机会来了,也完成了,不过此时已不是曹家的天下

而且,分裂导致的战乱迭起使得就算统一也不够强大,西晋的统治者也不够优秀

内部问题的爆发再次让统一不久的国家再次分裂

综上所述,如果赤壁之战真的存在

那么它的确阻止了一个空前强大的盛世出现!


如果喜欢,点个关注,更多精彩历史故事等你来看


置身黑白的精彩


赤壁之战的规模没那么大,历史上很多人甚至怀疑赤壁之战的真实性。有人认为曹纯带着五千虎豹骑,在当阳大败刘备,恰好碰上孙刘联军,曹军打了一场败仗。更广泛的说法是,曹军与孙刘联军刚开战,曹军就得了传染病,战斗力大幅下降,曹操于是烧船自退,也就是不存在赤壁大火、也不存在大战。

赤壁之后,曹操感叹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对赤壁之战并不服气,认为周瑜走了狗屎运。曹操赤壁虽然兵败,但是损失并不大,一没有丢失地盘;二没有大将阵亡;三是曹操很快又进兵江东报仇。

但是赤壁之战又非常重要,自此三足鼎立,曹操无法统一中国。最致命的是,因为赤壁,孙刘联盟建立,曹操无法各个击破。试想一下,如果刘备被消灭,历史上割据江东的政权从来都很短命!曹操对孙权、刘备是看不上的,但是听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惊得筷子都掉了。

如果曹操统一中国,能否创造一个盛世?能。

首先,曹操本人雄才伟略,能文能武,又非常节俭,由他主导,中国能迅速实现休养生息。第二,曹操“唯才是举”,用人不拘一格,但所用之人并无失误。第三,三国时期文化思想活跃,文学、哲学都得到发展,如果盛世,两晋的玄学、清谈之风会提前到来。


九州历史


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里面描述孙权和刘备对曹操的反抗是各有各的心思。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心理,他们为什么要反抗。

刘备自然是要反抗曹操的,他一旦在曹操南下的战役中服软,那结局基本上就是死。这里面是有逻辑依据的,在早年的中原争霸中,刘备起步晚,将领少,因此往往处于下风,刘备投奔过公孙瓒(公孙瓒和袁绍由于领地毗邻,必然是敌人,刘备曾公孙瓒派去骚扰,却被袁绍和曹操联军击败),投奔过曹操(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了),投奔过袁绍(此时袁绍和曹操又成了敌人),还有刘表,刘表之荆州是他退无可退之地。

刘备被吕布偷了徐州,二人还能貌合神离的交往,曹操也对曾是自己敌人的刘备礼遇有加,袁绍也把刘备加以重用,除了刘备本身是个豪杰,多年打拼中又积攒了很多人气以外,还有一点是在各方势力的争霸博弈中,刘备作为不大的一个势力,是被其他人看做拉拢的对象的,如果此时杀了刘备或许会导致刘备手下关张投奔杀人者的敌对势力,这是他们都不想看到的。曹操接受过刘备一次,那时候北方还很混乱,此一时彼一时,曹操南下之时,势不可挡,况且刘备曾经两面三刀,曹操不接受的可能性极大。

孙权和刘备不一样,周瑜骂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这话作为当时的口号听起来还挺正义,然后想想之后孙权称帝这件事,未免又有点无常了。孙权曾经冷嘲热讽张昭,意思是要是听了张昭投降曹操,怕是要做乞丐了。口号未必是心里话。

孙权和曹操本来没那么深的怨恨,孙权投降曹操或许还会受到优待。除了江东英雄气不堪投降以外,也多少有点好乱和行崄侥幸的心理。

曹操确实是三方势力(公孙家暂时不谈)最好的选择,东汉末年依然是北方发达,南方开发程度低的局面,所以看地图虽然蜀汉和东吴的面积很大,尤其是中期的吴国,但是实际上国力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北方州排布密集,南方大而稀松,盖有人口的缘故。

曹操的确也有一股子英气,他早年挑权威和权贵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得罪了宦官只能赋闲。不管曹操想做周文王、齐桓公还是真的后来想当皇帝,他能在竞争激烈的北伐胜出就是对他政策和能力最好的证明,偏霸一方的孙权和刘备的确差于曹操,这基本上是公论了。

曹操有励精图治的心,也有办法,而且他最具有实力,倘若孙权投降或者孙刘赤壁失败,那天下就剩下没有太大大局观的关中诸将、刘璋和张鲁了。刘璋早就做好了准备,要是曹操势如破竹,那么刘璋基本上就是投降一个结果,张鲁难道还有其他的选择吗。没有了掣肘之力,这些弱小的势力如何自保?

曹操的唯才是举的确是一种进步,在士族发展的过程中,真的需要其他力量的介入,这不仅仅是满足了曹操对人才的需要。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过度膨胀的士族阶级展现出的腐朽对于整个大地都是一个灾难。

曹操并非穷兵黩武之人,早年制兵器、广积粮的策略一直牢记于心。屯田是最关系民生的,土地不再荒芜,流民变成农民。曹魏时不少渠堰堤塘被修葺,让农作物更有生长的土壤。

曹操并非昏君,相反他是很务实的君王,而且一般大乱之后理应锐意改革,改乱为治。很少会有向司马炎那样,灭吴后31年就乱做一团,不可收拾。

历史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并非曹操一人所为,孙权和刘备在客观上可能真的阻止了一盛世,退一步就是太平日子。天下如果早安定,或许也没有了司马家的阴谋诡计,那样中华的发展又是另一番局面。


大眼大世界


从后世的视角来看,赤壁之战,是华夏自秦始,第一次的衰落,而转折点恰恰就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华夏文明的第一次大衰落,可以说是以五胡乱华为起点,走向了黑暗时期,直至隋文帝再次一统华夏。而其五胡乱华的根本,一是汉民族人口大幅衰减,二是晋朝本身国力不济。

晋朝先是司马氏依靠门阀力量篡曹魏,然后违逆历史的分封司马氏诸王,进而引发八王之乱,重演西汉七王之乱,极大削弱了晋朝实力,为五胡乱华铺下最后一块砖。而且由于管理差,门阀势力越发强大,极大削弱了国家权力。可以这么说,司马氏就没干什么对华夏有益的事儿,一直在开历史倒车,这也是大多数人看不起晋的缘故。

反观魏朝,曹魏宗室未进行分封,只是让宗室掌权;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打匈奴、灭乌恒、削鲜卑、远征高句丽,一直没闲着,而且都打赢了;继承人方面,曹彰武勋卓越,曹植文采飞扬,曹丕文武双全加厚黑,宗族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真、曹休都是帅才,而且在打压士族同时,也积极任用士族优秀人才荀彧等人。可以说隋唐干的那点事儿,中央集权打压士族以及压制北方游牧民族曹魏都干了,而且做的很不错,如果不是赤壁之战阻挠了曹操的统一大业,华夏也就不会损失了近80%的人口,会是一个不逊色隋唐的盛世。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从上帝视角来看,确实是这样。但是谁也不能让孙刘两家放弃抵抗,毕竟曹家不是汉朝,三个军阀混战而已,谁也不可能为了国家统一直接投降吧。


点缀凡尘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小说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1957.4.10谈话记录.(润之)



东汉人口峰值在汉桓帝永寿三年,10677960户,56486856口

三国,魏元帝景元四年,663423户,4432881口;灭蜀汉后纳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带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东吴归降于晋,纳(天纪四年)民户五十二万三千,二百三十万人,带甲士二十三万,吏三万二千人。

西晋人口峰值2260万
长期内战造成的破坏


是巨大的,即便把军户、官户、无税佃户全部加上,三国时期损失人口也在70/100以上



大汉丞相魏王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败张绣、逐袁术、破袁绍、灭吕布、驱刘备、伐乌桓,统一北方。

屯田治军、兴修水利、恢复经济、恢复法制、唯才是举、“重豪强兼并之法”令“百姓喜悦”,“化乱为治”~司马光

惜乎败于赤壁,成鼎立之势



可以想见

少了从赤壁之战(208年)到西晋灭东吴(280年)这七十二年战争;多了七十二年恢复发展时间

少了司马家一伙奇葩皇帝和荒淫的门阀世家;多了一些“举贤勿拘”选任的“廉洁自励、明达法理”的寒门官吏

没有战乱中的横征暴敛;只有“百姓亲附,甲兵强盛”

自然盛世可期








以下是私货





这只是一个风马蚤老男人




这才是曹操




为国钓鱼


历史上有很多战争的结局往往会改变历史的走向,比如楚汉相争,比如淝水之战,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赤壁之战。

小奔负责任地说:赤壁之战以后,中国历史走上了战火绵延的三国鼎立之路,本来极可能到来的盛世,不见了。

为什么说赤壁之战阻碍了盛世的到来呢?

从公元190年董卓带兵进入洛阳,到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北方中国经历了长达19年的军阀大混战,吴国的朱治描述说,“中国萧条,或百里无烟,城邑空虚,道馑相望”,曹操诗中所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

古语有云:宁做太平犬,不为乱离人。早在公元198年,袁涣就对曹操说,“自大乱以来十数年矣。民之欲安,甚于倒悬”,他的意思就是规劝曹操收拾人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可以说,三国鼎立,并不符合人民的期望,也和历史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自古以来,被称为“盛世”的有:西汉“文景之治”到汉武帝而极盛,唐代“贞观之治”至开元盛世,明代“永宣之治”、与清代所谓“康乾盛世”。

这些盛世之所以能够到来,不仅需要统一且和平的天下,还需要贤能的明君,所谓的天时、人和

一、天时:统一的天下。

秦朝末年和西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人口死亡大半,但是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分别只用了5年和12年,就统一了天下。

曹操击败孙权、刘备联军,统一天下,并没有违背天时。

然而,赤壁之战的结果,葬送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大好形势。孙权借荆州与刘备,投降曹操的荆州水师全军覆没,加之江陵失守,可以说,三分天下的形势已具雏形,统一大业被无限期推迟。

二、人和:有能力的君主。

曹操文武兼资,陈寿称之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他20岁即举孝廉为郎,官声显著,35岁起兵讨伐董卓,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三国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唯才是举,御将有方,在政治上,出身宦官但反对宦官,青年时好作政教,清平选举,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员。

他总揽枢要后,清明吏治,治理豪强,比如张既为京兆尹,“招怀流民,兴复县邑,百姓怀之。”杜畿治理河东,“百姓劝农,家家丰实”,苏则治理金城,“与民分粮而食,旬日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在这样的治理下,残破的北方日渐恢复,奠定了北方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

所以,完全可以假设,曹操取得赤壁之战胜利,中国没有经历三国分裂,在曹操、曹丕父子的治理下,司马懿不可能有机会篡夺曹魏政权。

回到最初的问题,完全可以肯定的说,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是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小奔说史


历史没有如果。题主提出这样的问题,无非是认为如果赤壁之战曹操一方胜利了,那么曹操基本上就统一天下了,这样天下就没有再能和他相抗的力量,这也代表着打天下的时代结束了,开始治理天下了,曹操也算是治国之能臣,所以如果他统一天下,开始好好管理国家的话,出现一个盛世局面是很有可能的。不过这个盛世局面必然不再属于汉族,而是像曹丕一样建立的魏,因为如果曹操统一天下的话,必然会踢掉汉献帝自立为皇帝。

这样的假设其实有很多,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军阀的势力的盛衰,常常是由战争决定的,假如官渡之战袁绍一方胜利了,那么袁绍也很有可能在后来统一天下开创一个盛世局面!而假如关羽没有败走麦城,而是北伐成功,打得曹操迁都以避其锋,刘备再出秦川以占关中,进而也能消灭曹操,那么刘备也有可能统一天下开创一个盛世局面。

所以历史不能假设,因为会有太多种可能。


科普大世界


赤壁之战如果成功,最大的可能是曹魏集团成功地统一了中国,但中国能否避免以后晋朝“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局面,创造新的王朝盛世呢?绝无可能。甚至不会有比两晋南北朝更好的结果。

喜欢历史的人如果看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典籍,肯定会气的牙痒痒的。我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荒唐、最反动、最无耻的朝代,虽然这是历史发展不可绕过的阶段,虽然也曾经出过王曦之、陶渊明这样的大书法家和文学家,也出过祖冲之这样的大数学家。但总之而言,这是一个沐猴而冠,令人窒息的时代,所以才会产生玄学这样的流派,也会出现对时代深感绝望的“竹林七贤”等人,“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东汉末年到隋唐统一前,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延绵近四百年的门阀政治。从三国的历史来看,曹操无疑是同时代最优秀的枭雄,他的集团也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势力,但他依然无法超越时代而成功解决门阀政治问题。

门阀问题从西汉中期开始酝酿,到东汉基本成形,在晋朝发展到巅峰,最终发展成为大祸,并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中原文明遭到极度破坏。

中国的官吏选拨制度从先秦时期的贵族世袭到汉朝的察举制,到三国后期的九品中正制,表面上它解决了春秋战国以来官员世袭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才的选拔。但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那种靠所谓的上级考察并推荐官员的做法,最终的结果都是政治大家族垄断了全国主要的政治资源,进入仕途的门槛基本被几大家族控制。

门阀政治在东晋时发展到惊人的阶段,东晋建国初期,“王与马共天下”就是最生动的写照,王家、谢家和当时的皇室司马家族几乎平分了国家权力。这种精英主导的变异产物,形成了阶层严重固化,所以令天下有才之人几乎绝望。

曹操本身也是世家出身,他的起家和壮大也是依靠几大家族支持。这在三国时代并不意外,东吴的孙权也是依靠江东大家族的支持维护统治。甚至连千年名相诸葛亮,也与荆州的地方实力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刘备之所以重用诸葛亮,很难说他没有利用诸葛亮的政治资源的想法。这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势力的问题,而是时代的必然性,任何政治上有所建树的势力,必须与大家族连结在一起。

科举制的发明,成为了终结门阀政治的利器,也最终迎来了真正的盛世。

隋朝历史很短,但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创却有很多贡献,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埋葬了腐朽的门阀政治,大批寒门士子才得以进入上层,阶层流动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政治的清明,才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打下基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