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評論|超9成App涉嫌“越界”,互聯網企業不能任由技術架空道德

封面评论|超9成App涉嫌“越界”,互联网企业不能任由技术架空道德

據央視,最近中消協開展了App個人信息保護情況測評活動,結果顯示,在中消協下載測評的100款App中,竟有91款App列出的權限涉嫌"越界",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47款App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

所謂隱私條款不達標,主要涉及“對外提供個人信息時不單獨告知並徵得用戶同意、收集敏感信息時未明確告知用途、隱私政策為默認同意或未提示閱讀”等情形。應該說,這些問題都由來已久,並且也被各方輪番曝光。100款測評APP有91款權限越界,這一結果無疑是令人失望的。其實質上表明,移動應用對於用戶隱私的保護,非但未有改善,反倒有惡化趨勢。當“竊取隱私”幾乎成了全行業的默認做法,我們絲毫看不到未來狀況改觀的可能性。

相比於過往相關被曝光的某些山寨APP、惡意APP、小眾APP,此次被披露涉嫌隱私“越界”的APP,都是來源正規、市場佔有率極高的主流APP,比如說ofo小黃車、去哪兒網APP等。這些在各自行業處於領先地位的大APP,居然也熱衷於過度收集用戶數據,甚至有些還默認開通監聽電話,這實在讓人後怕。很難想象,主流APP尚且如此,那些中小APP會“越界”到何種程度。

APP執著於收集用戶隱私數據,可以說是其與生俱來的“基因”決定的。移動應用與用戶建模、精準營銷天然是捆綁的,“更瞭解用戶,才能更多實現用戶變現”。順著這一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至上法則,很多互聯網企業無一不是以採集用戶隱私為優先考慮。如果說,裝機量、日活數等構成了各類APP的首要競爭力,那麼用戶的信息數據、行為偏好、消費記錄等隱私,則是各類APP最看到的核心的“財富”。在很多時候,過度的商業野心,轉化成了對隱私的竊取。太多的互聯網企業洋洋自得於技術端的進化,卻忽略了道德倫理層面的沉淪,這種扭曲的價值觀必須扭轉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