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被喊停了,我們要怎麼選醫療保險?

支付寶的「相互保」上線僅一個多月後,銷售該產品的信美人壽就受到監管部門的約談

,不出意外,信美人壽沒辦法繼續承保了。

支付寶的公告中表示,由於「相互保」涉嫌違規,所以信美人壽不得再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計劃」的名義繼續進行銷售,只能下架,然後大家可以選擇升級到「相互寶」。

01


這個「相互保」本身有沒有問題呢?

有,我一個月前就分析過,馬雲新出的“相互保”,沒宣傳的那麼好

怎麼說呢,之前它辦的如火如荼,我是從提示風險的角度寫了篇分析文章,畢竟市場上只有“叫好”的聲音是有問題的。但是我從不否認它本身在保險領域是一個很好的創新概念,我最後也說自己出於支持新生事物參加了。

但現在相互保還沒運轉起來就被拍熄火了,很可能是“動了別人的蛋糕” + 給銀監會帶來了監管負擔,而不是風險充分暴露了,因為就算是個實驗,人家也還沒開始呢。

那它被判定“違規”,已經參加的人怎麼辦呢?

這個不怕,支付寶腦洞很大——保險公司不玩就不玩吧,我自己也能把它玩好。

支付寶昨天宣佈,「相互保」從重疾險,變成了民間互助計劃,更名「相互寶」。

這還挺負責的,本來的保險公司加持被去掉了,變成了馬雲背書的加強版“水滴籌”。

除了監管機構不再管了,什麼權益都沒變,甚至還增加了一點福利。

“相互保”被喊停了,我們要怎麼選醫療保險?


明年一年內,每個人分攤的錢最多188元。管理費也從10%降成了8%。不過這種項目只參加一年沒有意義的,持續投保才有用,至於相互寶能不能做很久,就看支付寶的本事了。

如果本身有疾病但是“鑽空子”拿保費的人太多,是做不下去的。但相互寶的天然基因裡就寫了,管理費是賠付額的8%,而賠付額是所有參與人平攤。也就是說管理方既有賠付越多越好的動機,又有監管審查的動機,很難平衡。

總體來說,我覺得「相互寶」可以作為主流保險的補充,不想玩也完全可以退出了。看了上次那篇文章的留言,感覺大家對自己真正需要的保險並不太清楚,接下來主要講講這個。

02

我們最熟悉的醫療險,是“五險一金”中的醫保。

每年我們為醫保繳納的“保費”其實不低。以北京市為例,2018年醫保的最低標準為個人104.6元/月,單位508元/月,加起來一年要交7351.2元(個人負擔1255.2元)。

除此之外,醫療險還包括商業醫療險,可報銷的範圍更廣,覆蓋的醫療機構更多,“封頂線”也更高,保額可達上百萬,甚至上千萬,是醫保的補充。

而之前說的“相互保”,它的性質是重疾險。


  1. 重疾險在範圍上有侷限性,比如“相互保”保障的是惡性腫瘤和99種大病,其他的病不管,而醫療險包括任何疾病;
  2. 重疾險是固定保額,不管你實際治病花多少錢,都賠給你指定金額的錢,用不完你就賺了。不過今天承諾的賠40萬,在二十年後還夠不夠治病就不知道了;而醫療險一般是報銷模式,實際看病花了多少錢,按一定比例可以報銷,商業險的報銷上限有幾十上百萬不等。
  3. 醫保和重疾險的期限很長,只要你一直交,就能一直保障你;但是醫療險往往是短期產品,1-5年之後有停售風險,有可能要你轉到別的品種,或者提高保費。


價格方面,我隨機找了一個商業醫療險試算了一下,現在28歲有社保的人,投保一年的費用是279元,可以獲得100萬醫療保額。

而同一個人投保一年的重疾險要480元,如果患重大疾病可以獲得30萬的賠付額。

關於醫療方面的保障,我的首選是醫保,這也是所有有正規單位的人都可以享受到的。

而作為補充的商業保險,我傾向於選醫療險,因為對年輕人來說,醫療險保障更全面,畢竟很多重大疾病在40歲以前發病率很低;給孩子投保的話,從風險概率角度考慮,也是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而40-60歲,作為家庭主要經濟支柱的人士,建議都買,用小金額降低全家的風險,不虧。

合理規避風險是必須的,但真心希望大家都能照顧好自己,身體健康。

最近可以吃的“瓜”太多了,以至於基因編輯的後續都被“沖淡”了。我寫完前天的文章後,一直在關注和思考這件事,也有了一點新想法。

拋開賀某太變態而且蠢不談,技術本身是中性的東西,怎麼使用在於人類。

但它會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好呢?我想,技術只是解決便利性的問題,可以提高社會的效率,但是很難解決社會幸福感的問題。

社會的公平問題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幸福感,正如古人所說,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貧富分化不斷加劇,即使你比自己十年前過的好了,你也不見得比那時候幸福。效率和公平是幾乎不可能兼得的兩個維度。

當尖端技術剛出現的時候,一定是最有權勢的人擁有並利用,而擁有優勢的人是可以憑藉優勢獲利的,不僅如此,他還可以不斷鞏固自己的優勢。

那公平是什麼呢?是強者的利益損失,同時弱者的利益增加,兩者都慢慢靠近中心才是公平。

憑什麼公平呢,在美國推行全民醫保如此困難,不就是一部分人擁有了便宜又優質的醫療資源,不願意分給另一部分人嗎?你覺得在基因技術這個強者愈強的催化劑作用下,未來又會怎麼走呢?

這也許實我忌憚基因技術的根本原因吧,比起全社會效率飛速提高的可能,我更在意的是,幾乎確定的大部分人幸福感下降。有人說我之前寫的太悲觀了,確實,我沒有那麼相信人性中的善良、大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