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省會城市高鐵大戰,卻讓這個地級市撿了個大便宜

武漢和鄭州,是中部地區的兩大省會城市,分別是湖北、河南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這兩個城市有著許多的共同點:都是國家中心城市、都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都有著爭做中部第一城的野望!既然有了共同的目標,兩個城市就難免有競爭,從經濟發展到交通建設,從交通建設再到人才爭奪戰,到處都是它們的戰場。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武漢和鄭州兩個城市在高鐵上的競爭,看看到底誰才是最大的贏家?俗話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而鄭州與武漢之間的高鐵之爭,也成就了一個城市,那這個城市會是誰呢?

中部省會城市高鐵大戰,卻讓這個地級市撿了個大便宜

我們知道,武漢和鄭州在鐵路上可謂是淵源深厚,糾葛極深!武漢於1953年、1963年、1983年三次被撤銷鐵路局、成立鐵路分局,並納入了鄭州鐵路局的管轄;這樣也就有了武漢於1958年、1971年、2005年三次設立鐵路局,脫離鄭州鐵路局管轄的經歷。為什麼武漢鐵路局屢次受制於鄭州鐵路局呢?這還得從各自擁有的鐵路說起,上世紀初,武漢和鄭州同時擁有了南北幹線鐵路——京漢鐵路,兩者當時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但與京漢鐵路差不多同時動工的還有隴海鐵路,經過40多年的建設,1953年我國東西向幹線鐵路——隴海鐵路通車了,這樣就有兩條國家級幹線鐵路在交叉,讓鄭州的鐵路地位一舉超越了武漢,於是就有了1953年武漢被納入鄭州鐵路局管理的歷史。直到2005年又一條東西線幹線鐵路——滬漢蓉快速鐵路正式開工建設,武漢鐵路分局才從鄭州鐵路局中脫離出來,成為了武漢鐵路局,從此兩者之間有了平起平坐的實力。

中部省會城市高鐵大戰,卻讓這個地級市撿了個大便宜

如今進入了高鐵時代,作為中部兩大樞紐城市,武漢和鄭州之間的鐵路競爭也由以前的普鐵進入到了高鐵,隨著戰場的轉移,相互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而武漢和鄭州之間的高鐵競爭,具體可以體現在兩條高鐵上,這其中的第一條就是鄭渝高鐵,鄭渝高鐵表面來看是鄭州到重慶的高鐵,但如果延伸它就成為了東北三省、京津冀以及山東等地至成都、昆明的高鐵大通道,這就是意味著瀋陽、北京、濟南、鄭州等地可以走鄭渝高鐵前往成都、貴陽、昆明等西南城市,不需要再走京廣高鐵過武漢了。如此一來,武漢的作為連接中部和西南地區的樞紐地位明顯下降了,這對於武漢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好事情!

中部省會城市高鐵大戰,卻讓這個地級市撿了個大便宜

而武漢與鄭州之間競爭的第二條高鐵就是西武高鐵。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既然鄭州規劃了鄭渝高鐵,那麼武漢當然也會採取相對應的反制措施,而這個措施就是西武高鐵。西武高鐵是西安至武漢的高鐵,開通後西安到武漢的高鐵就不需要走鄭西高鐵繞道鄭州了,而是陝西、湖北兩省直達了;不僅僅如此,以後新疆、甘肅、青海、寧夏等西北地區的高鐵都可以走西武高鐵直下長沙、南昌、廣州、深圳等南方各大城市,以及上海、杭州、福州等地;這樣鄭州作為東中部與西北地區之間重要的樞紐功能也受到了嚴重的削弱,失去了固有的優勢。

中部省會城市高鐵大戰,卻讓這個地級市撿了個大便宜

這樣來看,一個削弱了對方進入西南的樞紐地位,另一個讓對方失去了作為東中西部橋頭堡的固有優勢,可謂是半斤八兩,誰也沒有佔到便宜,那在這場高鐵大戰中,誰會是最大的贏家呢?毫無疑問是湖北的襄陽。不管鄭渝高鐵還是西武高鐵,都經過襄陽,並在東津站交匯互通,從而形成鄂豫陝渝四省交界處的最大高鐵樞紐站,從而造就襄陽區域性高鐵樞紐城市地位。從此以後,襄陽北上京津冀以及遼瀋等地,不需要再借到武漢,可以走鄭渝高鐵了,這無疑提升了襄陽在湖北的區域影響力和樞紐地位;而且同時還成為了西北地區南下東南沿海地區重要的樞紐城市。所以說,在鄭州和與武漢的高鐵之爭中,襄陽悶聲發大財,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