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多數有“三怕”,勸君用愛填補老人精神“空巢”

近年來,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空巢家庭”增多,越來越多的老人處於“空巢”的生活狀態。“空巢”一詞也成為社會輿論熱點,421的家庭模式下不少年輕人揹負養老壓力同時,卻難以照顧到老人心理健康,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為此,專業人士呼籲社會各界用愛填補老人精神“空巢”,以讓老人感受更多的生活樂趣。

空巢老人多數有“三怕”,勸君用愛填補老人精神“空巢”

網絡圖片

現象:空巢老人多數有“心病”

“最美不過夕陽紅,奈何身處空巢中。”在剛過去不久的雙節中,團圓的家庭共享天倫之樂,但對不少空巢老人來說節日卻變成了煎熬。

今年75歲的吳阿姨是典型的空巢老人,老伴因病幾年前過世,子女又長期在外地工作,每年只有春節時才能回家待幾天。吳阿姨一年的生活時間中,除了偶爾有一些業餘活動,大多數時間都是獨自在家看電視。像吳阿姨這樣老人不在少數,一些老人因子女在其他城市工作,或者因女子很少回家,而陷入孤獨寂寞的“空巢”狀態。空巢老人普遍有“三怕”,即怕生病、怕封閉、怕遺忘。

“從2009年起我就開始關注空巢老人,在接觸數個案例中,空巢老人與有家人(子女)陪伴的老人相比,其安全感和幸福感相差很遠。他們大多情緒低沉、性格敏感、孤僻、古怪,而且極度缺乏安全感,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問題越發突出,形勢不容樂觀。”九江市心理學會副秘書長邢久旺告訴潯陽晚報記者。

“當老人年齡越大越需要照顧的時候,子女因為工作忙而不能陪在身邊,難免會給老人心理帶來影響。”邢久旺告訴潯陽晚報記者,老人們常出現的心理問題有:孤獨(有話無人說、感情無處訴),無助(生活中具體困難沒有人幫忙解決),無望(子女外地工作,無兒女孫輩相伴,感覺生活希望不大),自卑、自責等。在上述心理作用下,很多老人經常失眠,最終誘發抑鬱、焦慮的精神問題。

呼籲:關注老人的精神“空巢”

昨日,潯陽晚報記者隨機採訪路上十位老人,在剛剛過去的雙節中,一半老人與子女一同度過,一半老人儘管收到孩子們心意卻是獨自過節。採訪中,8成老人表示理解子女上班的辛苦,但最渴望的是有人關愛、聆聽、陪伴。

“解決空巢危機需要全社會的努力:物質的保障,也是精神的贍養,更是政策的支持。”邢久旺說,對於空巢老人如果有子女,子女應該擔負起贍養責任,特別是精神方面,空巢老人大多缺乏的是精神慰藉。對於空巢老人自身而言,要培養興趣愛好、擴大自己的交往圈子、勇於尋求幫助。

邢久旺也建議,應充分發動志願者、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建立“夕陽紅心靈驛站”,比如高校學生、各種義工組織、社區熱心人士,都可以和空巢老人結對子,讓這些老人時刻都能感受到被惦記、被關懷。還可以請來專業心理諮詢師,為空巢老人解除“空巢”帶來的孤獨感和心理壓力,對有需要的“空巢老人”進行心理疏導,真正做到關注他們的精神健康,把關愛溫暖到心窩,讓老人感受更多的生活樂趣。


潯陽晚報記者 金璐

空巢老人多數有“三怕”,勸君用愛填補老人精神“空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