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首位廢公稱王的君主,把秦國疆土擴大一倍,秦始皇是他四世孫

自從周武王建立周王朝,周朝歷代君主不斷給王公貴族、文臣武將等分封土地,這就是所謂的諸侯國。諸侯國的爵位從高到低有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一定數量的諸侯國,但一般只有公和侯兩個等級的諸侯國為後世所熟知,國力也比另外三個等級的諸侯國強大。

隨著周王朝統治力和影響力下降,很多諸侯國陸續廢掉原有爵位,自稱“王”,意味著與周王朝平起平坐。到了戰國後期,所有的諸侯國都已經稱王了。

秦國首位廢公稱王的君主,把秦國疆土擴大一倍,秦始皇是他四世孫

最終統一中國的秦國,最初的爵位也是公,但隨著國力強大起來,也廢公稱王。那位廢公稱王的君主,正是大名鼎鼎的秦惠文王,秦始皇的四世祖(一世祖秦莊襄王,二世祖秦孝文王,三世祖秦昭襄王,三世祖秦武王,四世祖秦惠文王,五世祖秦孝公)。

秦惠文王生於公元前356年,嬴姓趙氏名駟,是秦孝公最寵愛的兒子,年少時被秦孝公立為太子。秦孝公實行變法圖強的時候,以法治國,法治非常嚴厲,身為太子的秦惠文王不慎觸犯了禁令。

本來秦孝公想著是自己的太子犯事,打算不了了之,但商鞅卻說:“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令對所有人平等,就算是王公貴族犯事,也要接受處罰,否則秦國不能強大起來。”

秦國首位廢公稱王的君主,把秦國疆土擴大一倍,秦始皇是他四世孫

秦孝公聽了商鞅的話恍然大悟,當眾處罰了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因此事對商鞅非常忌恨,等到他繼承秦國大王之位,他立刻以謀反罪處死商鞅,並且株連商鞅一家老少。

其實秦惠文王殺害商鞅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秦孝公臨死前,任命商鞅為輔政大臣,並且授予商鞅權力:如果秦惠文王不思進取、昏庸無能,商鞅可以取而代之。

授予自家王位可以讓大臣取而代之的權力,這種事情在中國幾千年歷史是絕無僅有的。

秦惠文王繼位後,對手握大權、威望極高的商鞅非常忌憚,他處處受到商鞅的牽制和約束。於是,秦惠文王狠下決心,以謀反罪把商鞅車裂而死,並且株連其一家老少。商鞅一死,秦惠文王的王權得以鞏固。

秦國首位廢公稱王的君主,把秦國疆土擴大一倍,秦始皇是他四世孫

雖然秦惠文王處死了商鞅,但他深知秦國從秦孝公時期能由弱變強,躋身強國之列,商鞅的改革起了決定性作用,所以他在位26年,秦國方方面面基本維持秦孝公時期不變。另外,秦惠文王知人善任,重用非秦國人張儀、司馬錯等,在他們的輔助下,秦國進一步富強。

秦惠文王對秦國的貢獻,在於開疆拓土,他向西迫使義渠國臣服,向南吞併了巴國和蜀國,向東蠶食了韓、趙、魏三國疆土,使秦國疆土足足擴大了一倍之多。六國因為忌憚秦國的強大,曾經用合縱戰略攻打秦國,但秦惠文王採用張儀的連橫戰略,成功瓦解合縱戰略,從而擊敗了六國聯合進攻。從此,六國更加無力對抗秦國。

秦國首位廢公稱王的君主,把秦國疆土擴大一倍,秦始皇是他四世孫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十三年),秦惠文王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效仿六國,把公稱號廢除,改用王稱號,即廢公稱王,從此秦國曆代君主都稱王。秦惠文王此舉,彰顯了秦國的強大國力,也彰顯了秦惠文王要統一天下的決心。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二十七年),秦惠文王因日夜勤政,最終操勞過度而病死,終年45歲。

秦惠文王死後,兒子秦武王繼承王位,延續秦國未完成的統一天下大業。

秦國首位廢公稱王的君主,把秦國疆土擴大一倍,秦始皇是他四世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