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神曹仁超投資鐵律——(止損或者自殺)資產4萬倍的速度增值

香港股神曹仁超投資鐵律——(止損或者自殺)資產4萬倍的速度增值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1947年出生,人稱“香港股神”,40多年投資經驗。1967年5000港元入市炒股,兩次一貧如洗,最終身價上億,實現4萬倍投資增值。除了投資,曹仁超還有個身份香港《信報》專欄作家,他的文章不僅大受公眾追捧,甚至香港政府財經官員都不能忽略他的文章。他,是怎麼辦到的?

先看看他的傳奇經歷:

1、1951年和母親從上海來到香港。

2、12歲,父親離世。

3、1967年,高中畢業後,到紡織廠學維修紡織機。後又轉到一家假髮廠做工,在這裡結識了未來的太太。後來經過同學介紹進入證券公司,從打掃衛生做起,月薪220港元。

4、1969年,5000元起家,專門炒高風險的股票,通過“快進快出”,賺到第一桶金20萬港元。

5、1971年恆生指數從406點下跌至278點,虧得只剩下7000港元。痛下苦功,讀完十本八本投資學的書,拿著剩下的7000元再開始。

6、1973年1月,曹仁超感到股市已升到瘋狂的地步,於是賣掉所有的股票,套現50多萬港元。

7、在香港結婚,花10萬港元舉行婚禮,又用15萬港元在香港置業,還和太太去菲律賓度了一個豪華的蜜月。那次蜜月旅行,是他第一次坐飛機。

8、1974年,抄底股市,投資50萬港元買和記股票,最後變成10萬港元。又遭任職的投資公司遣散,困窘之下,差點想自殺。

9、加入由林行止創辦的《信報》,成為專欄作家。

10、總結投資方法,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止損不止盈”。1980年,賺到第一個100萬元。

11、地產飆漲賺三十倍曹仁超成香港股市傳奇人物,1982年曹仁超出手60萬港元投資了3-5只地產股,到1997年賣出時獲得了三十多倍的回報。1990年匯豐銀行收購了英國米格蘭銀行,曹仁超當時以8元-12元的價格買入匯豐銀行,持有到1997年80元賣出。

12、1990年,掙到第一個1000萬。

13、1997年,曹仁超賣光了所有股票,並將資產轉成美國債券形式,以便實現保值。除了股票,曹還開始涉足黃金投資。1982年開始,他每月儲一個金幣,到2000年已經存了不少金幣。當金價由252美元/盎司上升到300美元/盎司,曹仁超便將手中金幣全部沽售。此後金價不跌反漲,一直升至350美元/盎司,曹仁超認為,黃金開始擺脫長期熊市而進入牛市,於是在350美元/盎司時買入1000兩黃金,在750美元/盎司時賣出一半,850美元/盎司時全部清倉。這次操作,使其獲利超過150%。

14、2002年開始,曹仁超開始慈善事業,先後帶動朋友和讀者為北京農家女學校捐款逾500萬元人民幣。

15、2009年開始,曹仁超已半退休,正逐步淡出傳媒業,享受家庭之樂。曹仁超稱,如果有餘力,希望回饋社會幫助別人,並無其他要求。

曹仁超40多年的投資心得

◆一是不借錢炒股,二是停損不停利,三是看準趨勢做投資。

◆投資鐵律:“Cut lost or cut throat(止損或者自殺)!

◆止損的戒律——“賺就賺顆糖,蝕就蝕間廠”,將虧損風險嚴格控制在15%以內。

◆賺錢的人都具有狼的性格,虧損的人都具有羊的性格,“好人”都不賺錢,賺錢的通常不是“好人”。

◆我們不能像小白兔吃飯那樣賺錢,吃一口就放下,那樣最終會被別人吃掉。應該學習鯊魚,一口就把對方吞噬,賺大錢不要賺小錢。

◆散戶剛開始的時候應該種花(做短線),因為可以很快拿到市場去賣,可以換錢,然後再種花,再賣錢。但是未來你希望從什麼地方賺錢?這個就是種樹(做中長線),用種花得來的錢種樹,然後買房、建企業。

◆買進的股票如果下跌25%了,證明你是錯的,應該賣出去。

◆遠離群眾:請記住美國3%人口擁有社會全部財富31%,7%人口擁有全部財富17%。如果你不是那10%人口,成功的機會只有10%。

◆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只有15%至20%時間股價才出現“趨勢”,其餘時間只是上落市。學習利用momentum positions協助自己作短期買賣決定。

◆“趨勢”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出現爭持便應小心大方向可能改變:進入人多地方前應先找出口(Exit),未買一隻股份之前先決定“止蝕”位。

◆學習如何控制風險然後才找尋回報,不然10次投資回報不夠一次重大損失。

◆所有“大虧損”出現只能怪自己:在大虧損出現前必有訊號(例如走勢欠佳或消息不利)出現,只因你視而不見,不肯接受眼前所見,才帶來重大虧損。

◆儘量投資那些股價在250天線之上股份,避免介入那些股價在250天線之下股份:最愚蠢行為就是“博反彈”。

◆盡信走勢不如無走勢:過分相信完美的圖形(perfect patterns)往往帶來巨大虧損。

◆“雞”未養大前請不要數“雞仔”:紙上富貴不是真富貴,只有獲利回吐之後的利潤才真正屬於你。

◆股票是否值得買,不單看市盈率,同時要看增長率(Gross Rate)。

◆可以改變你一生命運的是二線股(明日的藍籌股),不是今天的藍籌股,策略是“狠、忍、準”,一旦看得準,便要忍,一如鯊魚(死咬住不放)般狠!

◆投資亦一樣有時贏、有時輸、有時略有損失,但不能全軍盡墨。三十歲前要博,六十歲後要穩。

◆只有身家過億的人才有資格分散投資,散戶一定要集中火力,才有機會賺大錢,把雞蛋放在太多籃子裡,很容易手忙腳亂。

◆人一定會犯錯,但不可讓小錯變成大錯。

◆千萬不要抄底,也千萬不要猜頂,沒有人知道‘底’或者‘頂’到底在哪裡。但是,趨勢是可以判斷的,把握趨勢,賺錢就成為很簡單的事。

◆牛可賺錢,熊可賺錢,只有豬任人宰割。

◆投資者永遠要記著“買什麼、何時買、買多少、何時賣”,要麼賺100%以上,要麼便15%止損離場。所謂兵貴神速,股市用兵應速戰速決,有機會便全力進軍,在最短時間內賺取最大利潤。

◆用100減去你的年齡,剩下的數字就是在你全部財富中能夠用於投資的百分比。

◆註定命苦的行業:農業、零售、傳媒、飲食。

◆人與人之間其實99%是一樣的,唯一的分別就是『性格』。這種『守株待兔』精神,不是維持一天,一個月甚至一年,而是一生一世。

◆離開學校後,我們若能每天保持看書一至兩小時,足可改變自己一生。透過書本我們不但可以漸漸提升個人投資水平,更可改善個人素質。

◆我從來沒買房,我的房子都是用來炒的。如果我是一個年輕人,手裡有100萬現金的話,目前我會投資股票而不是房地產。因為中央已經說打壓房地產了,不要同中央作對,你沒有這個能力。

◆年輕人的錢不應該用在房地產上,而是要用在投資方面。你應該先發了財之後再買房的,如果不是這樣,太年輕就買了房,被它困住,將你將來的發展機會全部殺掉。30歲之前買房的人通常都是普通人,而不是很出色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