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是如何通過複利法則變富的?

早讀(3)

我們先來看3 個普通人通過複利法則變富的小故事。

1

普通人是如何通過複利法則變富的?

“ 香港股神" 曹仁超, 在他的書中講過有關他母親的一則小故事。

曹母解放前在上海生活時, 親歷過“ 金圓券事件" 引發的超級通貨膨脹。

對“ 紙比錢貴" 的可怕情景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和記憶, 以至於後來逃難到香港後, 還是心有餘悸。

曹父亡故後丿家道中落, 曹母為撫養幼子,不得不外出做短工養家餬口。一得到工錢, 曹母就馬上全部花掉, 將紙幣換成各類生活物資。

後來家境改善, 手有餘錢後;曹母還是對紙幣充滿畏懼,實在花不完,只好用來股票投資。

這位老太太大字不識幾個, 毫無理財知識,但她就認準一個理幾, 股票的股息只要高於銀行存款, 她就把錢全部買成股票一也就是說, 她投資的標的, 全是高股息率的股票,而且每年得到股息後, 留下生活必需,其餘全部進行股利再投資。年復一年, 竟積攢下一大筆財富

過世前, 老太太把股票賬戶交於子女, 金額讓曹仁超驚歎不已。

2

普通人是如何通過複利法則變富的?

趙蘭坤,臺灣人,祖籍瀋陽,是現在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媽媽。連戰家族資產200 多億新臺幣, 大概50 億人民幣。是臺灣僅靠投資理財就積累了百億財富的豪門。

連氏家族之所以如此富有,都是因為連戰的媽媽趙蘭坤。

1945 年趙蘭坤帶著小連戰隨丈夫震東從大陸來到臺灣。連震東是個學者, 醉心於研究歷史, 完全不管家裡的財務。連家的生活及理財全部由趙蘭坤負責。她賣掉了連戰爺爺留下的兩塊並不怎麼值錢的田地, 在比較好的地段買了套房子收租金。後來趙蘭坤在朋友的推薦下, 把多年的積蓄, 大部分投資在彰化銀行、臺北企銀、華南銀行等銀行的股票上, 買進後就不再賣出, 經過了60 多年的長期持有之後, 這些銀行股票增值近萬倍。

趙蘭坤的理財方式屬於典型的無腦式: 長期持有優質地段物業出租, 以及長期持有銀行股收息。連戰曾說, 他們家的理財方式是“ 無為而治" , 即“ 不進出股市, 不處置房地產" 。買進之後長期持有, 不論股票或房地產都很少買賣。

趙蘭坤剛開始就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 在今天大概相當於白領吧。但是靠著投資理財知識, 為連家積累了百億臺幣的財富。

3

普通人是如何通過複利法則變富的?

劉元生, 一個普通的香港商人。30 年前就是王石的朋友。不過當時的萬科還不牛逼, 王石也不出名。1988 年萬科股改, 發行的股票賣不出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沒有賣完。在王石的“ 忽悠" 下, 他買了360 萬元萬科的股票。

劉元生後因為生意週轉需要錢曾多次想要賣掉萬科的股票。但是劉元生當時持有的股份是法人股, 法人股是中國特殊時期的產物。2006 年之前法人股是不能轉讓的。劉元生想了各種辦法, 就是轉讓不掉, 抵押也沒法抵押就只能砸手裡了。

等劉元生手裡的股票可以賣的時候, 市值已經10 多億了。

經過近20 年的深度被“ 套牢" , 一旦解套, 他應該迅速賣出才對。但是他依然沒有賣, 還是繼續持有。2007 年市值就高達20 多億了。後來2008 年金危枳, 萬科跌幅高達80 % , 劉元生市值減少了16 億以上, 但是他依然持有沒有賣出。到2018 年1 月份冫市值變成了60 多億, 他依然沒有賣出。直到今天他還在持有, 市值還有30 多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