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炒股天才嗎?

真的有炒股天才嗎?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是真的有天才的。

因為沒有那1%的天賦,99%的努力可能讓你成為人才,但不能讓你成為天才。

這句話在某些行業裡尤為適用,譬如藝術界的繪畫、攝影、導演,金融界的股票、基金、債券等。

你不禁要問,那些真正的炒股天才究竟是啥樣的呢?

1

我首先提名沃倫·巴菲特傑西·利弗莫爾應該沒人反對吧。

他們一位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商,名言是:“如果你不打算持有某隻股票達十年,那麼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另一位是有“投機傳奇”之稱的投機客,他常說:“每次違背自己的守則,就一定賠錢;遵循守則,則一定賺錢。”

巴菲特和利弗莫爾可以說分別是“投資”和“投機”領域的天才了。

(如果你還不知道什麼是投資或投機,建議你戳本篇文末的“往期推薦”,看看小編之前的文章,裡面詳盡講述了兩者的區別。)

你接著問,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炒股天才?

這麼說吧。如果你花了幾年時間,申萬二級子行業下200多個行業都爛熟於胸,隨便說個行業都能說出龍頭公司業務、市值和行業發展情況,並進行量化說明。那麼你就基本達到25歲巴菲特的狀態了,後面路還有的走。


如果你拿著1~10萬資金入市,別管基本面,完全技術面炒股,5年左右時間帶著100~1000萬資金出來,也就是5年完成100倍的翻盤。那麼你就基本達到25歲利弗莫爾的狀態了。

2


利弗莫爾14歲初嘗買賣股票證券的滋味,15歲就能通過順應市場的脈搏、跟隨市場的趨勢賺錢。最牛的一次,在1929年股市大崩盤的時候,瘋狂做空獲得超1億美元的鉅額現金。

一百年前的1億美金,相當於美國GDP的千分之一。

如果說天才就是天生吃這口飯的,那麼天生吃“投機”這口飯的,就是利弗莫爾。

他曾三次破產,破產的時候手裡還有500萬美金(相當於現在的幾億美金),又三次重回市場賺回大筆的錢。

利弗莫爾作為一名做空頭的特大戶,厲害到什麼程度呢?

市場上只要謠傳他賣空就會有某一種股票下跌。

他的“股價總是往最小阻力位走”的至理名言,至今廣為流傳。

天才者,天賦異稟、苦心孤詣、乘機而起,成其卓越。

炒股領域的天才,從一窮二白到冠絕群雄,從翻雲覆雨到一敗塗地。

經年累月的磨礪使他們洞徹了市場的本質,得出普遍適用的原則。

隨其原則,縱橫其中。

他們是寂寞的。

3


有些人覺得天才永遠不會失敗,天才就是無所不能。

然而沒有人是完美的,除了神。

利弗莫爾是不完美的,他有三次破產經歷,晚年時因自閉症飲彈自盡(當然不是因為破產自殺,他晚年時依舊穿著考究)。

這位投機天才在自己的遺書中寫道:“我的一生是一場失敗。”

利弗莫爾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作為一本永恆的經典,在華爾街長盛不衰,在國內卻被嗤之以鼻。

很多人寧願聽信一些似是而非的價值投資,也不願意去看看真正投機之王的投機真言。

那些“估值低位買入,相對低位賣出”的靜態觀點,看起來像永動機一樣,其實早就被證偽了。它不過是一個股民最原始的幻想而已,市場是動態的,基本面也是動態的,根本不存在絕對的高估值和低估值。

香港的曹仁超,就吃過這樣的大虧,低位抄底,最終依然鉅虧收場。

順應市場,順應趨勢,脫離簡單低級的思維模式,才是正確的投機之路。

4


其實無論是投資也好,投機也好,如果真有這麼簡單,巴菲特為什麼每天要看那麼多報表?李嘉誠為什麼每天要看那麼多財經信息?

利弗莫爾作為名副其實的投機天才,從小也看過了大量的報盤數據,才培養出對市場的敏銳嗅覺。

巴菲特是投資大師,他也是通過大量的閱讀,觀察,思考,才能辨別出哪些是真正值得投資的公司,並且,他投資的成功率也並不高。

別聽信永動機式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原理,想搞價值投資也好,趨勢性投機之路也好,不下苦功夫是絕對行不通的。

有天賦加下苦功夫的人,也許能成為一名投資大師。

缺乏天賦能下苦功夫的人,也許能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者或投機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