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理念比技術更重要(十大理念之七)

大盤走勢波譎雲詭,究竟是誰在背後推動整個市場的走向?市場走向背後的力量或者因素是什麼?是我們每一個市場投資者都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


推動市場整體走向的背後力量是一個綜合因素,它絕對不是某一個機構或者個人的行為。市場交易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用資金的博弈。核心問題是誰買了、誰賣了,賣的人多了,買的人少了就會跌,買的人多了,賣的人少了就會漲。市盈率不是股價漲跌的主要因素,因為簡單的PE解決不了複雜的市場問題。資金的博弈永遠都是低位進去、高位出局,再次到大低位時在進去,如此循環反覆,才有最大的獲利空間。市場的走向永遠是阻力最小的方向,所以才有了走勢中支撐與壓力的技術特徵。在市場運行的週期中大週期制約小週期,大週期的支撐壓力比小週期的支撐壓力更有效。也就是說大週期的套牢盤不是幾周、甚至幾個月能夠消化掉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盤整週期,可能長達數年之久,最好是均線系統得到充分的伸展,產生自然反轉的趨勢特徵(如圖)。瞭解以上本質問題後,接下來我們開始分析具體的“市場之手”。

炒股——理念比技術更重要(十大理念之七)

整個市場的推動因素可以概括為三個層次:題材發掘、聚集人氣、資金推動。


入市多年的朋友可能會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那就是每每到了市場變盤的關鍵時刻,經常會恰逢其時迎來基本面的利好消息,從而開啟一波波瀾壯闊的行情。其實,這不是偶然而是市場發展得必然,當市場完成一波行情後會進入震盪期,此時的行情波瀾不驚,成交量低迷,熱點不可持續且切換頻繁,任何一個題材概念都難以支撐起整個市場的行情,此時市場往往會靜待基本面的變化。換句話講,如果沒有基本面的利好,可能市場會繼續震盪運行。

當政府出臺某項政策規劃後——市場機構主力會根據政策開始挖掘相關題材、概念,開啟行情的“邏輯開關”,但僅僅機構主力梳理出題材、概念還不夠——接下來藉助市場財經媒體、自媒體等多媒體的推波助瀾,被髮掘出來的題材、概念會持續發酵,並不斷得到市場投資者的認可——接下來開始引起更多的機構和投資者廣泛的關注,並持續入場——行情發展一個階段後,開始產生分歧,這個時候有賣出的,也有繼續買入的,但此刻行情在分歧中繼續發展(分歧的行情中有的個股漲幅之大漲幅之快,甚至中間沒有調整,讓你懷疑人生),大膽的繼續追高,謹慎的坐地觀望——最後市場形成高度一致的認可,該進場的都已經進場了,後續再無增量投資者的資金進場了,相關題材、概念經過一波大漲後也到了高位——機構主力依然藉助媒體宣揚題材、概念,卻偷偷在背後出貨——就此行情gameover。

因此,不論市場處於哪個階段,首先要搞清楚市場的主題邏輯是什麼,這個邏輯演繹到了哪個階段,整體市場的風險是處於哪個程度,只有從總體上把握市場,才能夠從局部入手操作具體個股。市場池子的資金是有限的,市場資金的流向就是我們操作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