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正道,就是從商業的角度,依據基本面進行投資

投資的正道,就是從商業的角度,依據基本面進行投資


本文作者馮時能是馬來西亞南洋商報總編,和香港信報編輯曹仁超類似,都有差不多30多年的投資經驗,且幾乎完全依靠個人力量在投資上獲得了財務自由。下面摘錄一些精華片段。

1.旁門左道和人間正道

財富的創造,必須建立在價值的創造上,作為經濟的一環,商業的一環,股票價值不可能無中生有,無中生有如果存在,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正道,就是從商業的角度,依據基本面進行投資。股票投資者如果一開始就對股市存在錯誤的觀念,以為可以在股市上快捷致富,那麼他的下場幾乎肯定是悲慘的。

2.買股票就是買股份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股份,股票代表公司的資產和業務,就像地契代表土地一樣。這個觀點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也是股票投資的關鍵所在。沒有確立這個觀念,你很難在股市上投資成功。每次在買進之前,都必須提醒自己:我是在買進這家公司的股份,不是買進賭桌上的籌碼。在認識清楚買股票就是買股份之後,整個投資景觀就都完全改變了。所以,在參股之前,和合夥做生意一樣,必須對公司有深入瞭解,並且和你有信心的朋友合夥一樣,謹慎對待投資公司的管理層。

3.股票風險有多高

很多人都認為股票風險很高,但股票風險不會超過直接做生意的風險。只要你不是跟隨市場情緒,高價買入公司股票,那麼你的股份代表公司的業務,公司經營成功,你的股份價值也會隨之上升,如果經營失敗,甚至破產,你的虧損極限是0,但如果是做生意,有資產擔保的話,可能還會累及個人。

所以,股票投資的風險,源自於企業的失敗,這是企業風險。如果買價過高,還有市場跌價風險。所以,投資者應該避免高價買股,因為高價買好股,尚且難賺錢,何況可能買到劣股。

所以,治本之道,就是反向+成長+時間=價值。這是我三十年所堅持的方程式。只要長期循正道而行,投資者就能取得合理的回報。

4.長期投資不應刻舟求劍

如果投資者20多歲就持有馬來西亞銀行、大眾銀行、豐隆貸款、OYL和東方實業五隻股票,30年後1萬令吉(馬來西亞幣)就會變成1百萬。但投資者總是會產生一個錯覺:就是買入一些股票後,鎖在保險箱不理不睬,30年後打開就發現自己成為百萬富翁。但這種想法無疑於刻舟求劍。30年的漫長歲月中,馬來西亞股市900多家公司中,只有極少數能成為這樣的極品,更多的公司是不斷沉淪,甚至消失。因此,買入股票後,投資者必須緊密跟蹤公司動態和變化,切記置之不理。一旦發現公司環境變化而業務萎縮,走下坡路,就不能再堅守下去,甚至虧本也要斬倉出來。

所以,長期投資多長時間合適,是否繼續投資下去,不應由時間,而應由公司表現決定。另外,如果股市極端瘋狂,給出高的離譜的價格,你還堅守長期投資不出售,你就不是做股票投資的料子。

5.為什麼不能等三年

如果你買荒地開闢種植油棕園,從伐木、燒芭、開路挖溝,育苗,種植,除草,施肥,整整忙了三年,才看到棕果出現,收成仍不足以維持開支,再等兩年,棕果漸豐,油棕園的收支才達到平衡,仍沒錢賺。這已是第五個年頭了。忙了五年,只有付出,沒有收入,你不以為苦,因為你知道那是賺錢無可避免的途徑。如果你是一名中小型企業家,你有製造某種產品的經驗,過去你是為別人管理公司的,現在決定自己創業,你決定建一間工廠,你從調查市場,向銀行接洽借款,尋找廠地,設計廠房,招聘員工,裝置機器,試驗生產,到產品推入市場,從策劃到產品出現在百貨公司的貨架上,前後三年,再苦撐兩年,才開始有盈利,那已是第五個年頭了。你認為這是創業的正常過程,你心甘情願與你的事業同行五年,毫無怨言。

以上的例子—開闢油棕園,從事工業,開零售店,從籌備到賺錢,快則一年半,慢則五年,業者從無怨言,因為他們瞭解,做任何事業,都需要時間,絕對沒有一蹴即成這回事。

以上例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投入資金,希望賺取合理的利潤,這叫“投資”,業者除了知道投資需要時間外,他們也接受一個事實,即凡是投資,都有風險,沒有任何投資是沒有風險的,風險是他們賺取比銀行定存更高的利潤所面付出的代價。

投資者接受兩項事實:

①投資需要時間才能賺到利潤,沒有捷徑可操。

②凡投資都有風險,風險的高低常與利潤成正比。股票投資,是許許多多投資管道之一,為什麼投資者不能接受以上的兩項事實。做事業,你可以等三、五年,股票投資為什麼不能等三、五年?在做任何事情失敗後,多數人只怨別人,把責任推在別人或環境身上,能自我反省的人少之又少。股票投資也一樣,虧了本不是怨股市,就是怨別人使奸用詐,從來不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再問一次:買屋子可以等三年,為什麼買股票不能等三年?

6.股票投資要有“三識”

投資要成功,必須有“三識”,就是:知識、常識、膽識。

知識就是對投資對象有深入的認識。例如買銀行股必須選擇管理嚴格的銀行,因為銀行是薄利多銷的行業,管理稍微鬆懈,壞帳增加2%,銀行就會虧大本。其次就是銀行的業務,所涉及的範圍很廣闊,分行的分佈遍及國內外,沒有可能以“親力親為”的方式監管,所以“制度”很重要,銀行要成功,制度必須完善和嚴密,職員必須嚴格遵行,處理業務不可有“創造性”,更不可感情用事,否則的話,壞賬必然增加。而壞賬的高低,是銀行的成敗關鍵。所以你在買進銀行股時,要知道有關銀行在放貸時是“松”還是“緊”,負責批准貸款的人接受不接受“禮物”。如果借款人不符合條件也可以取得貸款,而批准人接受“禮物”,或是高層人員受政治人物影響而發出大批貸款的話,千萬不要購買此類銀行的股票。

7.怎樣減少虧損

我曾問學醫的大兒子:“學醫最重要的是學什麼?”他說:“學習怎樣不把人醫死。”這個回答很奇特,事隔十多年仍記憶猶新。所以,做股票的人首先不是學怎麼賺錢,而是學會不要虧掉大錢。

作為散戶,總會有看走眼和買錯股蒙受虧損的時候,但只要賺多虧少,長期就可以賺錢。如何減少虧損呢?經驗就是採取反向策略,儘量買低,一個簡單看法就是一年中的股價最低和最高價之間的平均價,位於最低點和平均價之間就屬於低買入區間。

而要想在低買入區間購入股票,就要養成反向的習慣,在股市低潮時進場。大多數貨物,都是價格越便宜越多人買,唯獨股票是越低越沒有人買。價格越高,買的人反而越多。這就是大多數人最終賠錢的原因。

買入如果股價升夠50%,則基本已經脫離危險區,可以放任股價奔跑。如果公司業績繼續改善,就不應該急於脫手,而是繼續追隨公司成長。但如果公司經營有惡化趨勢,則無論賺或賠,都應果斷賣掉。

8.散戶三部曲

美國次級房屋貸款,在全球股市掀起滔天巨浪。在過山車般的股市中,散戶驚惶失措,都成了驚弓之鳥。在驚濤駭浪中,散戶們的情緒商數(EQ)壓倒了智慧商數(IQ)。

當情緒控制理智時,他們所作的決定,是情緒的決定,不是理智的決定。情緒的決定,不講理由。因為情緒與理智,水火不相容。當情緒主宰一切時,理智只好退避三舍。在此次的股災中,許多散戶,被突如其來的巨浪,衝到暈頭轉向,情緒失控,驚慌拋售,犯下大錯,在股市最糟的時刻,賤價把股票賣掉。賤價拋售犯下大錯還不到一個月,他們就後悔了,因為他們幾乎是以最低的價格賣出。為什麼會犯這個錯誤?因為他們的眼睛只看到股價,沒有看到股票背後的資產。如果他們瞭解股票所代表的資產,瞭解這些資產的價值,他們就不會那麼心慌,就不會不計成本地拋售,而造成無謂的損失。根據情緒進行投資的散戶,他們的行動可分為三個階段,叫“散戶三部曲”。

買股三部曲:

第一部:熊市——股價低沉,市場淡靜,散戶絕跡股市,股市死氣沉沉。其實,這個時候,大部分股票的價值都被低估,但散戶不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股價,不是股票的價值。所以他們不買。

第二部:牛皮靠穩——股市上升了一截,散戶還是不要買。因為他們在低價時沒有買進,現在股價已上升了二、三十巴仙,他們心有不甘,買不下手。

第三部:牛市形成——綜指破五關斬六將,衝上一千四百點,散戶們見獵心喜,見親朋戚友撈得風生水起,信心大增,乃大肆進場。

就在興高采烈時,次房事件演成股災,引出了賣出的三部曲:

賣出三部曲:

第一部:利潤不多,而牛氣逼人,他當然不會賣。

第二部:綜合指數跌至1300點,他認為這是暫時性的,不久就會回升,所以決定不賣。況且高價時有得賺,現在反而虧本,他們不甘願賣。

第三部:綜合指數直線下跌,跌破1200點,他有大禍臨頭之感,信心崩潰了,不計成本拋出。結果發現他是以最低價賣出。買進三部曲的特點是:高買。賣出三部曲的特點是:低賣。高買低賣,剛好跟股市金言——低買高賣適得其反。你想在股市賺錢嗎?如果想的話,很簡單,只要將買的和賣的三部曲,顛倒來做就行了。這叫倒行逆施。這就是”反向”。

9.猜股市如抓黃鱔

“股市還會起嗎?”這是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我的回答一律是“不知道”。

我知道詢問者會感到失望,甚至心裡還會抱怨。他們認為我自私,明明是知道的,卻不肯跟他們分享預測股市動向的心得。實際上,“不知道”是我最誠實、最誠懇的答覆。我確實不知道明天,下個月或明年股市會怎樣,我也不認為有誰有這樣的本領。如果我真的知道的話,我一定樂於跟大家分享,就好像我樂於跟大家分享我的基本面投資心得一樣。無數的人,殫精竭慮,“發明”預測市場新的方法,都沒有一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我從此不再浪費時間去猜測股市的動向了。

第一、是因為股市根本是不可預測的。第二、是股票投資賺錢根本不需要靠預測股市。

股市有如黃鱔,渾身滑溜溜,你根本無法抓住它。一個曾經做過魚販的老同學告訴我抓黃鱔的“秘訣”。他說:“黃鱔吃軟不吃硬,所以只能‘託’,不能用力‘抓’。”不能用力捏,否則,它感到不舒服,就會掙扎,你無論多麼用力,都會從你手中溜走。抓黃鱔,緊不如松,快不如慢,剛不如柔,巧不如拙。股市也一樣,你盯得太緊,企圖預測它的動向,它偏偏跟你作對。許多股友,千方百計,企圖“捕捉”股市的起落,結果都徒勞無功,就好像用力抓黃鱔,始終抓不住一樣。最好的方法,是遠離股市,不太在意它的波動,把焦點集中在公司的業績表現上,反而更易“馴服”股市。就好像輕輕托起,反而更能將黃鱔“制服”一樣。股市的波動,就好像黃鱔的不斷蠕動一樣,是正常的,不必去理會它。採取反向策略,低價買進好股,就不動如山。只要公司業績不斷上升,就不賣。不要理會股市短期的波動,不必擔心你的股票不會起,因為當公司賺錢越來越多時,股價必然會同步上升。

股市於我何有哉?此之謂投資正道。

10.鎖定五星級股票

有一位股友,將一筆不小的資金,投入股市,最近計算手頭股票的價值,竟然只得個不盈不虧。他不但浪費了寶貴的資源,而且浪費了20多年寶貴的歲月。原來他最愛聽小道消息,喜歡跟風,高價搶進,而所購之股票,十之八、九是垃圾股。高價買劣股是致命傷高價買進劣股,是他的致命傷。幸虧在他的組合中,尚有一、二十巴仙是優質股,在二十年中,這些優質股增值一、二十倍,所得盈利,剛好抵消了劣股的虧損,使他仍能不盈不虧。他最近向我檢討20年戰績時,喟然嘆曰:“假如我當初摒絕投機,腳踏實地投資,只買五星級股票,收藏至今,身家何止增加十倍”,言下懊悔不已。“更重要的是”,他說:“20年來精神受盡股市風波的折磨,常常提心吊膽,真是一場噩夢。”

股市搶殺收穫往往越少,在別的行業,你越勤勞,收穫就越多。股票投資則剛好相反,你越勤勞,做得越多,不斷在股市中搶進殺出,收穫往往越少。收穫最多的,反而是在買進好股後,就不動如山的長期投資者。這就是郭鶴年、丹斯里鄭鴻標、丹斯里李深靜擠身大馬富豪榜的秘訣。

股票投資,只要不犯上嚴重的錯誤,長期投資基本上都可以取得超越定期存款的回酬。要減少錯誤,最好的辦法,是為自己設定一個投資準則:只買五星級股票。所謂“五星級股票”就是:第一,有卓越的管理,切忌買入管理有瑕疵的公司;第二,有成長的業務;第三,有穩定的盈利歷史;第四,財務穩健;第五,生產永遠有需求的產品,並以世界為市場的企業。五星級股票如同根深巨樹,即便乾旱,亦不會枯死,春天來時,就似繁花似錦,果實累累。

11.不瞭解,就不買

導致散戶飲恨沙場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無知”。“無知”就是不瞭解,就是誤解。大部份股票投資者只是股市的過客。對他們來說,股市是旅店,住上幾天就離開。因為他們缺乏了正確的投資理念,自然難以在股市找到立足之地,因為他們站不穩腳跟,就好像無根之樹經不起暴風雨的吹襲一樣。

股票投資須做功課,對股票有了正確的認識,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你必須做很多很多功課,去了解投資環境及投資對象。瞭解越深,賺得越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股票投資的成敗,跟你對所買股票的信心有關。有信心,你才有膽識大量買進一間公司的股票。放長線釣大魚,有信心,你才會放長線,釣大魚——進行長期投資。長期投資才有可能賺大錢。丹斯里李深靜從來不賣IOI的股票。

丹斯里李萊生的家族不但不賣,而且不斷增持都加灣、吉隆甲洞的股票。丹斯里鄭鴻標從來不賣大眾銀行的股權。丹斯里林梧桐長期緊握雲頂不放。他們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數十年,數十年如一日。經過了數十年的複雜增長,當初所投資的一萬令吉,現在值得五百萬,一千萬令吉。

要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就必須對有關公司,有絕對的信心。信心必須建立在瞭解上。瞭解越深,信心越強。信心越強,越不會輕易脫售所持之好股。長期持有,才能享受到複利增長所帶來之龐大利潤。巴菲特說“認識越深,賺得越多”,就是這個道理。如果知道一點皮毛,就買進作長期投資,如果所買非好股,則長期投資,是白費心機,徒勞無功。長期投資,必須先了解。

不瞭解,就不買!

期樂會|優秀交易員都在看,贏樂網 | 為交易員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