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更高能級開發開放新平臺

面向新時代、明確新方位、擔當新使命、確定新目標、彰顯新作為。天津濱海新區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新區實踐、引領新區發展,努力打造新時代新徵程的鮮活“樣本”和生動示範。瞄準加快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這個更高層次的奮鬥目標,以特殊之為,立特殊之位,進一步發揮好支撐天津發展的龍頭作用,促進區域發展的引擎作用,服務全國發展的示範作用,推動開發開放不斷提升新境界、開創新局面。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濱海新區把加快創建繁榮宜居智慧新城作為擔當之責,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舉措,圍繞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出打造“三大經濟”的戰略安排,圍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提出了實施“六大行動”的具體部署,強調以全面從嚴治黨保證各項措施落實,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化為濱海新區的生動實踐。到2020年,濱海新區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基本實現國家對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展現在世人面前;到2035年,繁榮宜居智慧新城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載體平臺和我國北方開發開放的戰略高地,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到本世紀中葉,把濱海新區率先建成綜合實力強勁、具有獨特魅力、國際化程度領先的現代化強區。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濱海新區提出打造集聚經濟、開放經濟、智能經濟,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有利於主動適應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時代要求;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生動實踐,有利於闖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是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產業體系的生動實踐,有利於不斷增強區域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和天津市發展的龍頭和引擎,濱海新區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把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體現在行動上、成果上。實施產業聚集升級行動,把加快產業升級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強力支撐,狠抓實體經濟發展不動搖,深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現代金融,大力集聚創新人才,在擴大總量的同時提高質量。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實施協同發展攻堅突破,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2017年,新區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動能轉換,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經濟發展在調速換擋中實現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基本形成二三產業並駕齊驅、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科技要素加速聚集,動能轉換持續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比重達29.6%。軍事科學創新研究院、華為雲產業研究院、南開大學研究生院等一批科研機構簽約落地,新建市級以上研發中心20家、眾創空間10家,國家級孵化器累計達15家,高新區成為全國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前沿技術攻關成效顯著,全球精度最高的步態識別系統、世界首款虹膜識別智能手機、國內安全等級最高的麒麟操作系統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化。承辦首屆世界智能大會,會聚全球智能科技精英,搶抓產業變革新機遇,為新區領跑智能時代贏得先機。全年新增市場主體5萬家,總部企業達169家,新增科技企業4322家、小巨人企業198家、高新技術企業427家,累計分別達30096家、1527家、1944家。營業收入超百億企業達34家,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新區全力實施協同發展深化行動,提出深化協同發展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大任務,既要著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懷、融入大戰略,紮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又要針對區域存在的現實問題,下大力量抓好內部協同發展,最終實現“雙向平衡”發展。2017年,新區紮實推動交通、環保、產業等重點領域合作,協同發展的廣度深度進一步拓展,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度合作全面展開。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推動北京創新要素與新區優質資源緊密牽手,新增註冊企業338家,百度創新中心、京東雲創空間等項目簽約落地,成為協同發展的樣板和示範。津冀港口合作邁出堅實步伐,濱唐、濱滄產業合作示範區啟動建設。同時,深化與央企合作共建,承接了中海油、中核建等657個項目,協議投資額1192.8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