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更高能级开发开放新平台

面向新时代、明确新方位、担当新使命、确定新目标、彰显新作为。天津滨海新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区实践、引领新区发展,努力打造新时代新征程的鲜活“样本”和生动示范。瞄准加快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这个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以特殊之为,立特殊之位,进一步发挥好支撑天津发展的龙头作用,促进区域发展的引擎作用,服务全国发展的示范作用,推动开发开放不断提升新境界、开创新局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滨海新区把加快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作为担当之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举措,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打造“三大经济”的战略安排,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实施“六大行动”的具体部署,强调以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各项措施落实,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化为滨海新区的生动实践。到2020年,滨海新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繁荣宜居智慧新城展现在世人面前;到2035年,繁荣宜居智慧新城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和我国北方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到本世纪中叶,把滨海新区率先建成综合实力强劲、具有独特魅力、国际化程度领先的现代化强区。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滨海新区提出打造集聚经济、开放经济、智能经济,这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有利于主动适应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代要求;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动实践,有利于闯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有利于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天津市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滨海新区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体现在行动上、成果上。实施产业聚集升级行动,把加快产业升级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力支撑,狠抓实体经济发展不动摇,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现代金融,大力集聚创新人才,在扩大总量的同时提高质量。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实施协同发展攻坚突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2017年,新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动能转换,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经济发展在调速换挡中实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基本形成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要素加速聚集,动能转换持续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比重达29.6%。军事科学创新研究院、华为云产业研究院、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等一批科研机构签约落地,新建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0家、众创空间10家,国家级孵化器累计达15家,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前沿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全球精度最高的步态识别系统、世界首款虹膜识别智能手机、国内安全等级最高的麒麟操作系统等一批自主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承办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会聚全球智能科技精英,抢抓产业变革新机遇,为新区领跑智能时代赢得先机。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万家,总部企业达169家,新增科技企业4322家、小巨人企业198家、高新技术企业427家,累计分别达30096家、1527家、1944家。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达34家,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新区全力实施协同发展深化行动,提出深化协同发展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既要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又要针对区域存在的现实问题,下大力量抓好内部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双向平衡”发展。2017年,新区扎实推动交通、环保、产业等重点领域合作,协同发展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度合作全面展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推动北京创新要素与新区优质资源紧密牵手,新增注册企业338家,百度创新中心、京东云创空间等项目签约落地,成为协同发展的样板和示范。津冀港口合作迈出坚实步伐,滨唐、滨沧产业合作示范区启动建设。同时,深化与央企合作共建,承接了中海油、中核建等657个项目,协议投资额1192.8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