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臨死前設下一計,無人能解,千年後,卻被老農一鋤頭破解

司馬懿臨死前設下一計,無人能解,千年後,卻被老農一鋤頭破解

我們對三國的人物可以說是十分的熟悉,裡面有很多很多出了名的謀士,比如說心智如妖,運籌帷幄的諸葛亮,這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其實除了諸葛亮以外,三國還是有很多聰明人,比如說司馬懿,這個人物可是一個極為了不得的人物,人們常說諸葛亮在與他的對決過程中略勝一籌,其實在我看來,這只不過是司馬懿的以退為進而已。

司馬懿臨死前設下一計,無人能解,千年後,卻被老農一鋤頭破解


為何這麼說呢?當然是有原因的,司馬懿這個人身負大才,他十分了解曹操的性格,曹操是一個臥榻之時豈容他人酣睡的人,他為了保護自己,處事一直都很低調,甚至在早年的時候,為了反抗曹操的召見,還親自把自己的腿弄斷,以此來躲避伴君如伴虎的危險。不過世事難以預料,在曹操赤壁大敗以後,他再也無法躲過這一危險,索性自己站出來,跟隨曹操。

司馬懿臨死前設下一計,無人能解,千年後,卻被老農一鋤頭破解


謀士在三國時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智庫,謀士多和謀士少的兩個陣營,在對決的過程中,優劣明顯,像是劉備能夠在曹操赤壁大敗後迅速崛起,這和他擁有臥龍脫不了干係,而東吳的孫權之所以能夠站穩江東,打敗曹操,這和他擁有大都督周瑜,脫不了干係,為何小編會在上文說,在與諸葛亮的對決中,司馬懿之所以處於劣勢,只不過是以退為進的行為而已?

司馬懿臨死前設下一計,無人能解,千年後,卻被老農一鋤頭破解


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人人熟悉的空城計,想必知道的人很多,諸葛亮能利用虛則實,實則虛的道理,明明自己沒有多少手下,卻大開城門,無所顧忌,並且本人親自坐在城牆上,燃香撫琴,更讓人佩服的是他面上古井無波,雲淡風輕,心理素質不可謂不強大,而且,人們都認為司馬懿中計了,其實呢,在小編看來,司馬懿有可能只不過再配合諸葛亮演出而已,他知道,曹魏政權之所以重用他,就是因為諸葛亮的存在,若是在此刻把諸葛亮殺了,威脅不在了,那麼曹魏政權又怎麼可能再把他當回事呢?而且對於司馬懿的這一處境,諸葛亮也是知道的,所以,諒他也不敢對自己怎麼樣,在這樣的心態下,兩個人一起導演了一出流傳千古的空城計。

司馬懿臨死前設下一計,無人能解,千年後,卻被老農一鋤頭破解


在這裡不得不佩服司馬懿的智慧,這說明他是一個懂得取捨的人,而他在死的時候,曾要求他的兒女們,不要給他風光大葬,要薄葬,甚至,最好連一塊墓碑都不要給他立,誰知千算萬算,歷經千年以後,被一個田間耕作的普通農民,無意間發現了他的墓地,也不知道司馬懿泉下有知的話,會作何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