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周星驰早期电影那么耐看,最近的电影却比不了?

光影岛


第一:星爷的作品都是精于求精,拍摄非常用心,一个镜头可能来回拍上百遍,现在的导演很少能有星爷那份努力与耐心。

第二:星爷的搞笑功底,一般的导演也没有,星爷拍摄比较专心。

第三:星爷肯花时间拍摄,哪怕用三年来完成一部作品,

星爷的敬业,让我很佩服。这是我个人的观点,不喜勿喷。


大峸影视


作为弄堂里的90后,身边的好朋友大多都是看着周星驰的喜剧片长大的,他的《九品芝麻官》、《武状元与苏乞儿》、《功夫》等作品看了不下30遍,每次回看也都能笑得前仰后合。

为什么周星驰早期电影那么耐看,最近的电影却比不了?

我想主要是以下原因吧:


1、不再参演

星爷老了,自己不演戏了,明明有很多情感想要表达,明明有很多想法要去展示,但要知道。一件事情,你自己去做,和别人按着你的要求去做。得出的结论与效果肯定不会是一个样子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西游降魔篇》里面有一个文章跳舞的情节,那段情节很搞笑,但文章的表情却很凝重,动作也不是很到位。

原来文章对这场戏并不重视,以为随便跳一下就可以了。文章认为观众看一下就过去了,谁也不会在意跳的专业不专业。

但周星驰的要求却十分严格。据说这场戏一共拍了五十多次,因为每一次文章跳出来周星驰都不满意,最后文章彻底怒了,向周星驰发火。

虽然一切只是传言,但还是可以看出,影片拍着拍着就背离了星爷的想法初衷。


2、客观的限制

艺术源于生活,灵感却是瞬间的碰撞

想必以周星驰的作风,拍摄到某个部分,他定会死如泉涌,开始更改剧本,甚至故事情节的走向。

但如今他只能在一旁指导,如果经常改剧本的话,肯定会引起主演的不满。这也是传说星爷很难合作的一个缘由吧。所以他收敛了自己戏霸的作风,这也让整部电影的变得按部就班,找不到当年“无厘头”的感觉。


3、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品味逐渐变高

如今已经不再是哪个信息匮乏的时代,人们打开手机,打开电脑,很容易看到搞笑、喜剧类的视频。或者是相声小品,或者是民间原创,总之人们的笑点越来越高,品味越来越高,过去,星爷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搞笑事件搬上荧幕,会让大家觉得很新奇。

如今呢?却觉得是陈年老耿,早就看过了。

信息时代,想要创作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作品是很难的。现在的关重已经不再是20年前的观众了。


4、人们的期待变高

小时候,如果你考试考了95分,那么你的亲朋好友对你下次的期待一定高于95分。下次你考了90分,所有人都会说你退步了,不如以往了。

而如果你是一个不学无术,每次只考20分的学生,突然考出了60分的成绩,也会让人暂人赞不绝口。

星爷就是如此,当年他创作出了太多的经典,所以人们对他的每部电影都要求苛刻,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总会觉得越来越不如从前了。


5、想表达的太多

如今时代变了,娱乐圈越来越混乱,电影也越来越商业化。一部内涵深刻,细致推敲的电影往往会得到许多的好评,却赚不到太多的票房。而一部无脑的爆米花电影却会吸引大量观影者。

如果《肖申克的救赎》和《复仇者联盟》同时上映,你会去看哪一部呢?尽管《肖申克的救赎》在很多平台都被评为影史第一的佳作,但他的观赏性远远不如《复仇者联盟》来得爽快。

星爷的电影越来越注重画面、特效,他也想赶上时代的潮流,同时还想兼顾无厘头的搞笑,《大话西游》版深邃的内涵,这样的高要求高标准,想在90分钟里表达得太多了,

所以很难出现如《功夫》般的佳作,近几年,也就是《美人鱼》还是可圈可点的。


惊悚研究所


周星驰最早是跑龙套的,和《喜剧之王》的遭遇差不多,后来被李修贤发掘,一起演了《霹雳先锋》而走红,并且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配和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走红以后,周星驰加入了向华强的永盛电影公司。期间拍摄了《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和《赌侠》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电影,周星驰也凭借这些影片,名气越来越大。



在这个阶段,周星驰成立了星辉电影公司,自导自演了《国产凌凌漆》、《大内密探零零发》、《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和《功夫》等。特别是这些电影,在香港电影市场低迷的时期,拯救了华语电影,可以说是整个华语电影的一个标杆。


不过,这个阶段,吴孟达和其它黄金配角出走,不再和周星驰合作,电影中的搞笑元素越来越少。

在演了《长江七号》以后,周星驰退居幕后,不再参与电影中的任何角色,专心做起了导演。像《西游降魔篇》、《美人鱼》等影片,启用了很多的年轻人,如邓超、罗志祥和文章等,都在这些片子中担任主角,影片获得了成功。

在周星驰不参演的这些作品中,虽然影片很搞笑,票房也非常高,但是没有之前电影那么有看点,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些作品不再百看不厌,而是商业气息更加浓厚。



最近的周星驰电影和之前相比,确实大不如前,周星驰和其他配角,不再演戏是最重要的原因。



猛哥说电影


因为岁月不饶人,星爷年龄也逐渐变大了。早年的时候星爷可以能打能跳,能上能下,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周星驰只能退居幕后,作为周氏幽默的开创者,一旦周星驰退居幕后之后,许多演员不并能把周氏幽默演绎到位。

郭德纲刚成名的时候为什么相声为什么好听呢?郭德纲早期的相声就是反应自己的早年的心酸的遭遇,大伙听起来能引起共鸣。

现在回过头来看星爷演过的电影,何尝不是这样呢?星爷早期的电影都是在反映自己,他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已经注入电影之中了。我们仔细看电影其实都是在塑造小人物,每个小人物都是衰神,但是他们都在不断地追逐梦想,一直在奋斗的路上。在星爷所演的很多电影里都有这样的场景,有想追上女神的男屌丝,有想实现功夫大师的小混混等,虽然小人物出身卑微,但是梦想一直不卑微。

比如在《少林足球》里他说过:“做人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在《喜剧之王》里他说过:“你可以说我跑龙套的,但是你不可以说我是臭跑龙套的”。

在《喜剧之王》里他说过:“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但是在《功夫》之后,星爷就无佳篇问世,究其原因是因为年龄大了并且没有了吴孟达一类的黄金搭档了。

首先是《西游降魔篇》,在这部电影里周星驰是导演,他没有角色扮演正式的退到幕后。缺少周星驰的加盟,对白少了许多周星驰一贯地风格,首先主角中规中矩,配角们也不出挑毛病,群演夸张做作,只有黄渤的演出是一个亮点。这样一部电影实在不符合周星驰的电影一贯风格,他的一贯风格是在一连串爆笑中突然品味出一丝哀伤,然后这哀伤开始氤氲弥漫,感觉触及到自己内心深处曾有的伤痛。但是《西游降魔》是为了哀伤而去演哀伤,为了感动而去演感动。这部电影如果事先不宣传,很难想象这是周星驰的拍摄的电影。

然后就是美人鱼,美人鱼相比较《降魔篇》而言又下降一个台阶。虽然周星驰手把手在教,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周星驰。同样的对白和动作,周星驰做起来无厘头并且喜感十足,但换了别人就是把握不了演绎不了。所以主角们的表演既生硬又浮夸,唯有卢正雨和郑总是两个亮点,也都一闪而过。美人鱼又退了一步。

就两部西游降魔和美人鱼,就开始让人感到周星驰电影一部不如一部。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剧本,没有好的剧本,没有好的设计。二是演员,周星驰退到幕后,他的演绎,他的机智,他的即兴发挥,到现在都没有其他人能替代。西游伏妖视觉效果花团锦簇,但演技呢?

演员以上年纪肯定是很难达到顶峰时期的状态的,拍摄的电影质量不如从前这是能够理解的。现在不光是周星驰面临这样的问题,同样成龙也是这样的问题,李连杰也是这样的问题。谁有能逃得脱年龄的惩罚呢,做影坛的常青树呢!

最后,致敬星爷为我们过去带来的欢声笑语!


电影观影指南


早期作品比现在的好看吗?

真的吗?

肯定是真的啦!【看过周星驰影片的都知道】

说说看浅薄的理解吧!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地球人都知道,那就是周星驰老了, 没有更多的精力,自己不再主演。

说说我的几点看法【三点】

1:主演:

除周星驰本人外,其它演员能完全表演出“周氏无厘头风格吗”?不可否认,邓超,文章是很优秀的演员【吴亦凡就算了吧!】但仅仅是优秀而已,离周星驰大师级还有一定距离。我始终认为有些桥段,换成周星驰来演,效果会更好,没人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的无厘头风格。


2:

配角:

早期周星驰电影里,有许多让人难忘的配角,如:

“英俊潇洒的达叔”!


“楚楚动人的如花
”!


“美丽动人的石榴姐”!

“以及那坚强的小强”!

等等……太多太多。

正是有这些黄金配角的存在,才使影片更加经典,耐看!可以说周星驰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当周星驰主演电影时,他能让身边的配角更加出色,让观众难忘【看看那些配角离开周星驰后的样子,这点足以说明】,而邓超和文章就不行,他们可能能演好自身的角色,但却无法让身边的配角更加出色,或许这就是大师与优秀的差距。

正如周星驰采访时所说:

当初跑龙时,它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普通的龙套,我的出现应该有意义,那怕是被一巴掌打死,“阿”的一声都是经过私底下反复的练习。

对龙套都能这么认真,更别说配角了,也许在周星驰心中,他(她)们都只是演员。


3:周星驰是否还会像以前那样,为了一个镜头 或一句台词,反复拍上N遍。

如果他会。

演员是否能耐心做到反复的练习?

举二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

一:《唐伯虎点秋香》中有一段文状员吐血的戏,镜头只有短短几秒钟,周星驰却让他反复练习,足足演了三天,才完成这个精彩的瞬间。这名演员叫:谷德昭。
二:
《功夫》中有一个长镜头,包租婆正在骂她的租客们,现场有许多群演,骂着骂着,包租婆走到酱爆后面,一巴掌将酱爆打翻在地,说着:“别以为你长得帅就不打你”!这样才算完成。


可这个镜头也拍了整整一天,周星驰本人原话是这样说的:

拍它的时候,每一次都几乎要趋向完美,但是有些群演走位不合格,说台词没到位,就因为这些很细微的细节,都要推倒重新来一遍。

期待星爷新的作品,更期待星爷能亲自主演电影,就算您不能主演,我们也理解,也别找些没演技的“小鲜肉”来演。


世界无楚门


周星驰早期无厘头风格的电影确实是开创了香港喜剧电影的一个时代,在影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觉得从《喜剧之王》之后,周氏电影的无厘头风格就已经在“下坡”路了。最明显的就体现在《长江七号》,但这并不能代表不耐看,相反这是周星驰电影的一种升华。除了喜剧,他的电影开始了更多的思科,比如《功夫》中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哲学、武术、艺术等。


但是部分星迷们依然沉浸在无厘头中不能自拔,中毒太深,一时难以适应。然而懂星爷的人自然会懂星爷的电影,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时间揣摩和体会的。继续给星爷加油!


明明say


人总是不断发展的,不论观众还是周星驰。周星驰现在不做演员,只做导演了,他是天才,对于影片总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但做导演选中的演员的功力和他差的太远了,周星驰的思想还是只有自己能演出来啊。

很多的70、80后是周星驰早期电影的主要受众,那时候的电影环境不像现在这么繁荣,社会环境也没现在多彩,所以当一个很新鲜的“无厘头”的风格出现时,很容易形成强烈的吸引,并且在风格中还有对现实的讽刺,如《审死官》,或者类似《大话西游》等“爱情宝典”,题材多样,不重复,笑的过瘾,记忆深刻。



那是候的周星驰,是创作的巅峰时期,才思喷薄而出,可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抛物线,都有高峰和下降,不可能终身保持统一水平的高度,这是自然现象,像张艺谋,陈凯歌都是如此。


再次,现在的电影审查制度,谜一般的风格啊,很多走的深的电影都不能上映,如贾樟柯,娄烨拍的,所以,很多电影说事都是“隔靴搔痒”,根本激不起观众的共鸣。

还有现在周星驰的很多电影片段都有似曾显示的感觉,但没有做的更好,比如《美人鱼》,观众当然觉得不耐看了。


注视这视界


其实,我认为不是电影不耐看了,而是我们现代人的伦理观念以及看待事物的想法不一样了。

我们仔细想想,以前能够让我们开怀大笑的都是事情或者笑话,现在是否还会觉得好笑呢?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早期周星驰的电影的确拍得特别好,哪怕是拍得无厘头也会觉得很自然很有性情,从而让人捧腹大笑。周星驰的确有点拍不动了,毕竟搞笑了那么多年也会有累的时候,想想以前读过一片卖笑人的文章,一切表面的光鲜亮丽其实我们都忽视了背后的伤痛。

但是,星爷依然是我们一代人的回忆,现在的我们看到星爷的影片是不是依然会习惯性停留下来看他几个经典环节才肯离去呢!


米米影视先锋


之所以感觉到星爷电影不同时期的差别,是因为你早已给他贴上了“无厘头”的标签。

实际上,同样是电影,前后风格不同是没有可比性的。就像:

同样是人,你不能拿500个女人和1个男人比胡须多少;

同样是液体,你不能拿500瓶农夫山泉和1瓶五粮液比酒精含量;

同样是设计师,你不能拿500个《算死草》里学时装设计的莫文蔚,和1个D&G设计师比脑残。

所以,我觉得要区别来看周星驰的前后作品,如果忘了他早期的电影,或者把他当作两个人来看,单独看他后期的电影也是不失水准的佳片。

时代在变,星爷也在不断创新,近来的作品风格转变的原因,我认为可能如下:

1.有了更多的想法需要表达

毋庸置疑,早期的作品已经让他取得了在喜剧领域的非凡成绩,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可是作为一名天才,我的本事还多着呢,一辈子就这么短,我还有好多想法要去表达、去实践、去证明呢,我宁愿舍去曾经的辉煌也必须要去做我想做的事。

2.从商业角度考虑需要转型

星爷的电影受众一般是中国人,扩大一点说是华人圈,许多我们华人观众熟知的幽默梗,在看电影时我们能够会心一笑,可是国外观众不能理解或者无法感受到啊。比如:《武状元苏乞儿》里赵无忌说苏不扎辫子要问斩,苏拿小辫子回击;还有“乞丐中的霸主“等等,还要给老外科普大清律令和金庸小说的丐帮,极大影响了作品的国际传播性。

所以,为了扩大电影受众群,必须要舍弃一些只有国人明白的无厘头搞笑内容,添加一些可增强国际传播性的视觉特效内容,于是他从《少林足球》开始逐步制作不管国内还是国外观众都能看懂的作品,还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徐克同志联合制作了《美人鱼》(老徐也是很早就发现了这点,本世纪初就开始搞视觉特效了,《黄飞鸿》、《倩女幽魂》、《青蛇》等都是很中国化的),毕竟视觉特效是国际传播的标配嘛。

3.直接表演与间接控制有差异

早期作品星爷作为演员亲自上阵,加上他高超的演技,能将心里预期的想法直接呈现出来。而后来他做导演,虽然一贯精益求精的要求还在,但是毕竟不是所有演员都学习了《演员的自我修养》这本书,呈现效果有落差也是可以理解。

综上所述,不是星爷近期电影比不上早期了,只是由于转型风格与他固有标签不符而已。可是,这又能怎样,作为星爷死忠粉

(不信看我头像,我亲手画的),喜欢他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啊呜620


这个怎么说呢,周星驰早期电影也是从跑龙套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跑过的龙套真的很多。其实周星驰还拍过电视剧呢。
早期和吴君如主演的(斗气一族)、和吴孟达、吴镇宇主演的(盖世豪侠 )、(他来自江湖)和吴孟达、万梓良主演等等之类。火了起来后加上周星驰的天马行空被刘镇伟看重或许是臭味相投,刘镇伟很多电影都是找周星驰当主演 有(回魂夜)、(流氓差婆)、(赌圣)、(赌霸)、还有最经典的(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之后更是开启
前所未有的想象力成就了许多现在的经典,然而随着身价越来越高自己也慢慢的退居幕后当起了导演,几乎说他当起导演每部电影都要捧火一个新人,但是这几年他的电影很多人都说比不了以前的,原因就是 不是他本人去演,因为观众想看他自己主演的而不是他导演的。希望接下星爷能去主演一部能让我们再次看到星爷的演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