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考研和應屆考研有什麼大差別麼?

鳳影焰68167305


你好,很高興有機會能回答這個問題!

第二年考研,也就是畢業後工作了考研,所謂的二戰,和應屆生考研在招生錄取和考試方面沒有區別,而在考研備考和心態方面還是有點差別的,我來說說這個問題!

(1)學習時間不同,應屆生考研學習時間充足,每天都有充足的複習時間,而第二年考研你可能會因為工作沒有太多的複習時間,應屆生每天可以拿出十個小時來複習,而非應屆的每天學習時間可能少之又少!

(2)應屆考生有專門的教室複習考研,而且遇到不會的題目可以和研友互相討論或者問老師,而二戰的學生沒有那麼好的複習環境,而且遇到難題沒有地方諮詢!

(3)二戰的考生要比應屆生壓力大的多,畢竟已經失利過一次了,很多二戰的考生擺不正心態,導致壓力要比應屆考生大,建議二戰的考生要多去反思為什麼第一次考研沒有成功。是哪一方面失誤了,哪個科目薄弱,這一次要避免,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

不管是一戰也好還是二戰也罷,首先要想好報考院校,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然後積極備考,備考方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複習,既然決定要考研了,那就全身心的投入,堅持下去,你肯定會成功,加油!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如果感覺對你有幫助請點點關注,感謝!


敏銳視角


第二年考研和應屆考研在考試內容上是沒有差別的,在錄取上一般也沒有什麼差別的。不過在心態和複習節奏和複習規劃的安排上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

你的這個問題有點小歧義。你所謂的第二年考研是第一年不考還是二戰。如果是二戰的話,那你需要注意這幾點。首先,心態問題。畢竟第一年失利了,所以一定要調整好心態。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但也要好好規劃自己的時間,畢竟悲劇的再次發生,總結來說就是: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其次,分析失敗原因。到底分析下,自己哪裡出現了問題,是臨場發揮不好,還是某一科就沒有複習好,是專業課沒有準備充足,還是院校專業沒有選對,只有真正瞭解了自己失敗的原因,才能再下一次的考試中,規避更多的風險,合理科學的複習,最終考上一個自己能考的上的最好的學校和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再次,複習節奏和計劃。針對自己發揮不好的科目或者是本身感覺就不太好的科目,要著重安排時間;與此同時,優勢科目一定要繼續保持,而且也要安排一定的複習時間,別最後,劣勢科目起來了,優勢科目卻因為複習準備不足,而降下來了。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你畢業之後再考研,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規劃。你是否是全職考研,如果你半工半讀的話,無論是精力還是時間上,對你個人的要求都更高的,所以如果真的想考的話,而且想考好點的學校或者專業的話,我還是比較建議你在校的時候考的,畢竟你的時間和精力會相對充裕。除此之外,在校期間,你有什麼問題還能跟你的同學或者研友溝通,畢業之後如果你不在學校,溝通的機會也會比較少,而且也比較低效。還有學習氛圍,複習地點,也都會有一定的影響。還有一點就是,在校期間,就算你再怎麼學,如果你真的打算考研的話,你還會有一些知識儲備的,時間越推後,你就越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去彌補。

其實說來說去,如果你能全心全意的考研,哪年考都行,但是相對來說效果最好的,我覺得還是在校的那一年,畢竟這個時候應該是你最心無旁騖的一年,也應該是效果最好的一年,所以如果你現在還在準備期,最好把這一年作為你的首選,而且要不斷告誡自己,這一年你一定能考上,而且必須要考上。

如果大家覺得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讓我知道你來過

你的轉發,我的10w+。

我是張雪峰,一個讓學習變得更快樂的考研老師


考研張雪峰


1.報名就有很大區別。
應屆考研在報名時填的個人信息都好弄,同學間可以相互幫助檢查一下
而第二年考生則要注意:檔案、戶口、準考、收信地址之類的


2.心態上也有區別。

3.二戰考研和應屆生考研沒有本質區別,考卷相同、複試線也相同、畢業後待遇也相同。只是報考點有所不同,教育部規定:應屆生在就讀的大學或轄就讀大學的地市級招辦報名,往屆生在戶籍所在地或工作地的報考點就近報名。應屆生驗學生證,往屆生驗畢業證。你今年選定報考點,10月份報名(整一個月),11月10-14日去報考點驗證、掃描、確認。報考點顧名思義就是報名和考試的地點,不能填錯,填錯不能更改。考研年齡不限、婚否不限,70歲也可考研。一個省有10來個報考點,報考點設在大的大學和地市級招辦,


行走的局粉


作為跨考三戰,最終如願以償,並且帶了六七年考研學生的老學長,可能我比較適合回答這個問題,也非常高興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圖自網絡,侵刪

文章分為三大板塊,越到後面越重要。不過,還是建議從前往後,慢慢閱讀。

一般情況下,二戰壓力要大於應屆首考,原因如下:

1.二戰時,已經畢業,出了校門,就算留在學校,也變成了校漂,學習、生活、住宿等方面有諸多不便。

2.二戰時,心理和經濟壓力都比首戰時大。已經有過一次不成功的經歷了,一般人都會有意無意預期——二戰必須考上,否則如何如何。心理壓力增大,可能轉化為學習的動力,也可能成為壓垮人的負擔。

對部分家境一般得考生,考研花費本來就不小,本科畢業後,讓家裡繼續供應一年,難免愧對家人。考取的壓力,就更大了。

3.相對首考,二戰者不太容易找到熟悉、可靠、能夠並肩作戰的研友。這也是由於出了校門的緣故。

4.其他壓力,由於再戰屬於少見狀況,包括個人感情、就業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這些東西,縈繞於心,常會帶來負面影響。

但是,我要強調的是,二戰具有應屆首戰所不具備的優勢:

1.更為豐富的經驗。

複習備考的總體規劃,不同階段,如何調整重點和個人心態,遇到問題時,如何應對。這些都是二戰考生所具備的優勢!

2.對個人特別是短板,有著更為清晰的認識。經過前一次的複習和考試,考生一般更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能夠有針對性地提高。這往往使得二戰學子的複習效率更高,應試技巧也更為熟練。

3.更為寬裕的時間。

業已畢業,不需要應付功課,不用為各種畢業手續奔波,不會因為畢業別離而花費過多時間。相對來說,二戰學子有著更為充裕的時間,以至於有些考生前幾個月去工作,到九月份才開始全心備考。

4.二戰考生目標明確,一般而言,精力更容易集中,不會旁騖,不會因為求職等選擇而佔用過多時間和精力了。

決定二戰時許多考生,都是鐵定了要讀研的,不會嘗試把考公務員、進企業作為“備胎”,專注力更強,勝算概率一般更高。

5.對部分考生來說,二戰時,可以更加理性地自我定位,必要時改換學校、專業,從而增加考取的概率。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考取與否,與應屆首戰、複習二戰、三戰沒有必然的關係。能否考取,主要受以下幾個因素影響:

1.專業功底是否紮實。

2.公共課如英語、政治和數學是否均衡、突出,不能有嚴重短板。

即使專業課牛到爆,公共課至少得過基本的分數線吧?

3.應試技能是否足夠。

我接觸的學生和朋友中,有將近十來個,無論專業素養,還是個人品質,都非常適合讀研,可惜他們不會應試,不懂得投其所好,不會根據考試類型和考題風格調整自己。結果,一再折戟沉沙,有志難酬,讓人嘆惋不已!

4.心態是否端正,心理素質是否過硬,是否能夠應對突發情況。

對考研不夠用心,純粹是為逃避工作,或者順大流,見人考研,自己跟著考,或者平時不努力,輕信所謂內部消息,寄望於壓題,等等,都對考研成功沒多大益處。

我第二年考研時,早上走得太匆忙,錢包落在寢室,肯定沒法折回去取了。很快冷靜下來,必須想辦法順利考試,就跟武大星湖園食堂賣票的人員說明情況,請她先幫我打一頓早餐的票,第二天補上。由於態度誠懇,而且只是幾塊錢,問題解決。到考場後,又跟監考人員溝通,最後得以入場考試。雖然這年沒考上,但是,突然情況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說被我降到很低的水平了。

5.是否具備科學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

這一點其實,也屬於心理素質等方面,因為特別重要,所以單獨列出。有很多考生沒考上,不是因為沒水平,而是對考試和自身的認識,出現嚴重偏差。有些考生的某些課程,已經足夠應對考研了,結果他們希望精益求精,總希望達到完美的狀態,以為教授們只會招收這樣的學生。其實,老師們只是在考生中,選取比較優秀的學生而已。完美的學生,幾乎不存在。有些學生看到我們這些過來人專業素質很高,以我們為標杆,幻想短期內達到我們的水平,無論怎樣提醒他們兼顧其他課程,特別是弱科,可他們就是不聽,結果,不難想象。

6.運氣好壞。

研究生考試,具備選拔性質,總會有人被淘汰。無論你怎樣優秀,考試時生病了,出意外了,沒法發揮,一樣落榜。無論你怎樣突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遇到高手聚集的年頭,要麼勝出,要麼認栽。

講一個比較搞笑的經歷,第一年考研時,考完英語後,有幾位研友要棄考了,因為他們覺得考得太差了,再考也沒戲,不如放棄。結果,被我們拉回來,繼續考試。後來,他們幾個考上了,我們幾個掛了。

人的運氣,有時很難琢磨得。只能說,盡人力,聽天命。

再見到介紹下我自己,本科在湖南長沙的普通二本讀經管。喜歡文學,大四那年才確定跨考文學研究生。準備了仨月,第一年,專業課一隻考了65(滿分150),專業課二考了122,英語奇差,政治算是裸考,考前看了下任汝芬的模擬題,考了61。第二年,專業課一不上來,兩門專業課都不太高,都是110左右。政治86,英語進步了一點點兒。第三年,全心學習英語,考了69,雖然不算高,但至少沒拖後腿,政治83,兩門專業課都在110左右,不太理想。因為政治和英語,初試排名靠前,複試時。筆試突出,最終成績專業第一。

很多人覺得,他考了三年,是不是非常辛苦啊?!其實沒有,我都是以學習知識,完善知識結構,追求理想的心態備考的,從來沒有懷疑自己,堅信自己能夠考上。

考研期間,結識了幾位朋友,其中幾位成了我最好的朋友。複習期間,一起聊文學,評社會,談人生,談理想,幾乎每週打幾次羽毛球,真心愜意。在武大考研的兩年,是繼童年後,我人生最為快樂,也是最為充實的兩年。

此外,我跟一般人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對自己真心喜歡的東西,每次追求失利,我都沒有視作失敗。而是積累經驗、提升自我的機會。我把人們所認為的失敗,當作自己前進的墊腳石。故而,雖然三戰後才如願,但是沒有一點辛苦勞累的感覺。只是多年後,才發現,那時真的窮,不過,當時根本不在意物質生活精神追求的力量太強大,太神奇了!

後來,我把自己的考研經驗寫成文章,名為《武大文學類11年考研經驗妄談》,發在了武大考研論壇上,自己的QQ空間裡,在報考武大文學的考生中,流傳比較廣。我們一個師妹當初準備考研,請教她的老師,而她的老師發給了我的那篇文章。後來,她順利成了俺們的師妹。

如果你對那篇文章感興趣,可以在網上搜,應該還能搜得到。搜不到的話,私信我,我分享給你。

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全部內容。

祝你考研順利,最終金榜題名,如願以償哈!

如果覺得此文不錯,不要忘記點贊哈,大冬天的,碼字不易啊。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


風雅人文觀察


第二年考研和應屆考研,沒有區別。



嚴格來說,研究生考試也屬於社會化考試,屬於個人的一種選擇,且不說應屆考和第二年考,就是工作幾年再來考都沒問題,在錄取上不會有任何限制。

其實,假如第一年沒考上,如果打算第二年再考,有一種操作方式幾乎可以穩上研究生。那就是甭管你第一年考上沒考上,都聯繫導師,考上就不說了,如果沒考上,你也可以去他實驗室進行工作,邊做實驗邊備考。一般老師都比較歡迎這樣的學生,只要你第二年順利通過初試,你已經實驗室工作一年了,從新手變成了熟練工,他沒理由不要你的。



當然,有的同學會問,提前去實驗室會不會耽誤備考。這就見仁見智了,總的來說,研究生考試沒那麼難,關鍵是備考的效率,而不是拼誰在自習室坐(發呆、玩手機)的時間長。你只需要把實驗室師兄師姐看文獻的時間拿來備考就行了。

還有的同學會問,那我這一年在實驗室是白乾活嗎?這得分情況,有的老師比較良心,會發一點生活補助,但有的也不會。不過都沒關係,你這一年積累的研究經驗,比什麼都重要,相當於別人念三年研究生,你念了四年,你能不更優秀嗎?



秘訣已經告訴大家了,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祝各位考研成功!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第二輪和應屆考研的差別還是很大的,但是含金量沒有多大區別,但是在職碩士會比較水,在職博士和全日制的博士含金量是一樣的。

首先講差別吧,第二輪考研跟應屆考研相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再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說相應的基礎會好更有優勢;一種是本科直接畢業了,工作幾年再考,這種情況下可能對知識會有一定的陌生感。再一個是考研的環境的問題,應屆考研有良好的氛圍(尤其是在北方的大學),有便利的基礎設施條件(圖書館、自習室等),還很容易找到研友。而第二輪考研雖然也能混進高校自習室,但是心態和環境是不一樣的,需要更強大的自律能力。

當然第二輪的考生也不一定完全沒有優勢,比如他們有寶貴的失敗經驗,還有他們往往工作過一段時間,對自己考研有清晰的思考,動力更強。而且還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經驗,這個在考研的後勤保障和麵試環節擁有很大的優勢。

一般研究生多以應屆考上的為主,二戰、三戰等的都是少數,筆者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他們大多數都不如應屆考上的同學。比如答主同班有個信陽師院畢業的,考了三年,每次分數都很高,但是在複試的時候被卡下來;還有一個黑龍江大學的,進入研究生之後也不做學術。但也有少數例外,比如答主的一個本科師兄,第一次考山東大學,總分遠遠超過,但是英語不夠。第二年考西北大學還是沒考上,調劑到首都師大,就發展的很棒,因為他學術基礎很好,是真心追求學術,也就是英語差一點,這一點情況要區別對待。


青年史學家


來說說第二年考研和應屆生考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1.相同之處

❶報名時間和考試時間相同,總體說就是在報考流程上沒什麼區別。

❷不管是應屆生還是往屆生,既可以考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是說往屆生考的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在職研究生),往屆生依然可以考全日制研究生,應屆生也可以直接選擇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2.不同之處

❶備考時間

應屆生還沒畢業,是在學校複習備考,優勢就是複習時間充足,不容易受外界干擾。

往屆生已經畢業離開學校,備考時間上能不能保證是一個問題。

❷備考心態

應屆生考研壓力不是很大,考不上去找工作就可以了,考研和找工作不衝突。

往屆生考研壓力會大一些,如果是邊工作邊備考,會面臨工作和備考的雙重壓力;如果是不工作全力備考,會有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會有經濟壓力,因為備考期間可能還要向父母要錢,也會擔心自己如果考不上怎麼辦,所以心理壓力會比較大,備考心態也會受到影響。

❸複試時審核資料不同

如果進了複試,往屆生需要額外提供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複印件供學校審核,應屆生不需要。

如果題主說的第二年考研是二戰的話,也有個優勢,就是知道自己的薄弱之處在哪兒,第二年複習備考就會更有針對性。

總之,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心態方面,建議在大四那年選擇考研,如果畢業後再考研壓力會大一些。當然,現在很多人選擇非全日制研究生,不用放棄工作,邊工作邊上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希望以上建議對您有所幫助。

您的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考研丁亮


第一你考研跟第二年考研是有區別的。

主要區別在心態,應屆考研外部的干擾很少,打定考研之後,大三大四有充足的時間去備考。另外,應屆生考研,不用去擔心住宿、伙食、戶口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在學校裡,安心複習就是了。應屆考研的人會i比較多,有的一個寢室的同學都會選擇考研,這時,就會形成抱團效應,相互之間可以互相鞭策,鼓勵,有什麼考研信息也會及時的分享,成功的概率會大很多。應屆生考研,在知識的複習上也更有優勢,很多知識剛學完,在學校不會那麼容易忘記,特別是專業課,遇到困難還能去找自己老師解惑一下,資源簡直不能再好。



第二年考研就要揹負太多的壓力了,這一批考研的人,分為這麼幾類。

  1. 應屆沒考上,重新再考的
  2. 沒找到合適工作考研的
  3. 工作一段時間不適應考研的
  4. 工作後想繼續提升而考研的

不管哪一種,第二年考研都要揹負比第一年更大壓力,比如時間壓力,經濟壓力等。另外,由於有了一年的空窗期,知識已經開始出現了加速遺忘,這個時候,要重新撿起書本去複習就要克服更多的困難。

相比應屆生,第二年也有著他自己獨特的地方,比如,目標更加明確,更加珍稀學習的機會等等。對於工作一年的同學,接觸了一年社會,重新進入校園會有更多的想法,如果研究生導師有對外項目,那麼工作過的學生在對外處事方式上將會更加的靈活。



總之,不管是應屆還是第二年,選擇考就已經是邁出了第一步。第一步走了,就已經成功一半了,最後祝考研的學弟學妹金榜題名。


考研每日解讀


拋出時間成本而言的話,並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你比旁人大了一歲,本人讀研時,曾遇到同專業同學,本來前一年已經考上研究生,卻因為與本科學校就一些問題產生意見分歧,最終導致沒能入學,又再考一年的悲劇故事。當然這是就考研之後均成功的結果而言。

準備考研的過程中的話,則大有不同了。應屆考研周圍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學與你一起並肩作戰,可以早七晚十,也不覺時間難熬,大家在一起那種感覺沒法用語言形容,就像在黑暗中有救命稻草一般,你可以自由呼吸,而不是喘不上氣來。若是第二年自己孤軍奮戰的話,則須心無旁騖,自身有定力,能在板凳上做住,自己敦促自己每日的學習,感受自會不同,因為本人是應屆考研,所以無從體會。

寫在最後,就是看自己專業而論,是否真正值得考研,個人是考研後後悔上了三年研究生,除了得一知心愛人而已,其他在換行業工作時並無太大益處,而本科畢業選擇工作的同學大都過得不錯👍,瀟瀟灑灑。祝經深思決定考研的大家,順利上岸!歡迎👏提問!


一隻特立獨行的朱朱


在考研的時候,只要滿足報名條件都能夠報考,與考生是應屆畢業還是非應屆畢業,關係並不是很大。

應屆生和非應屆生在考研報名的時候會有一些差別。

研究生考試出來要進行網上報名之外,還要進行現場確認,對於應屆生來說,報考點直接選擇自己的本科院校或者是院校所在地的省招生考試辦。

而對於往屆生來說,在選擇考試點的時候,只能夠選擇工作或者是戶口所在地。

在以往的招生之中,不同的省份管理上存在著一些差異,有些省份可能根本就不用看戶籍,只要是選擇了當地的報考點,就可以拿著身份證和畢業證書進行現場確認。

但是有的地方管理比較嚴格,如果是要選擇工作所在地的報考點,就必須提交勞動合同和社保繳費記錄。

在以往的報名之中,有不少學生因為不能夠提供有效的工作證明文件,造成來不能夠進行現場確認,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己之前所有的努力就白費了,因為在研究生考試中,如果不進行現場確認,是沒辦法打印准考證,也就沒辦法進行考試。

所以,對於往屆生來說,在報名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的去看自己想要選擇報考點的網上報名公告,如果是有疑問,要及時的通過電話進行諮詢確認。

另外,對於往屆生來說,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檔案所在地的填寫。

在最後的錄取階段,對應的錄取院校會郵寄調檔函調檔函郵寄的地址,就是自己所填寫的檔案所在地。

對於往屆生來說,有些學生的檔案可能還在自己本科就讀的院校,還有一部分考生的檔案已經返回到原籍,在自己戶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

在報名之前,一定要確認好自己的檔案所在地,千萬不要隨意填寫,要不然通過了複試,卻因為檔案問題造成不能夠被錄取,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最後對於往屆生來說,可能還需要比較關注一點,就是考生來源的填寫。

如果自己畢業以後,已經找到了合適的工作,那就選其他在職人員,如果是往屆生辭職考研,就選其他人員。

因為在複試的時候,不少導師可能會問你畢業之後的工作單位,或者是畢業之後所從事的工作,如果專業和工作是相關的,他們會問一些工作的問題,所以這個也要去認真填寫。

至於其他的應屆生和非應屆生,差別並不是很大,關鍵是自己要好好準備複習,特別是對於二戰的學生來說,要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然後去認真的準備初試和複試。

期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