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調整按金額分不同擋次,高的少調,低的多調。不分行業,這樣是不是更合理呢?

rxhzn


一提起退休金,養老金,發言者眾,足以看出退休金,養老金在人們心目中的重量與地位。眾多意見集中在:

一,退休人員企業與公務員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並軌並沒起到實質性改變。

二,退休金與老農的養老金懸殊過大。

三,退休金,養老金的連年調整並未起到限高提低的作用。

如何解決呢?

一,縮小退休金的差距,真正做到高的不調,少調如5OOO元以以者。低的大調,多調如3OOO元以下者,逐步縮小差距。可參考工齡年限。

二,對老,少,邊貧地區加大傾斜政策。

三,對40,50,後老農的養老金多增加。

2019年,建國七十年大慶,在退休金,養老金方面應該有新作為,新改革才好。

對老人的養老是國家的一種社會福利,國家的富強是全體國民共同努力勞動,艱苦奮鬥得來的,老人的退休金,養老金有差別也是合理的,但合理的平衡,縮小差距更是應該調整的根本!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不是社會進步的正常現象!


大亨永德


你好!你提的問題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現在有許多拿低養老金的都有這種想法,憑什麼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老人比我們企業退休老人的高出2-3倍?太不公平了,於是乎,出現了按工齡拿退休金的呼聲,一年100元40年就每月4000元,不考慮其他因素。高的拉下來,低的調上去。我們農村有一句俗語:“哇事容易做事難”,國家真這樣做了,拿低養老金的企業職工倒


是高興,舉雙手贊成,可那些拿高養老金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的老人他們會同意嗎?他們會樂意嗎?那是肯定不會樂意的。我們這邊高興了,可他們那邊不高興,這不又產生新的不高興,新的不平衡了?所以你說的這個想法是好的,但執行起來就難了。所以說你這種想法是行不通的,起碼目前是行不通的。

我們國家的社保原則是“多繳多得,少繳少得”。企業職工少得的原因是當時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給我們按最低標準上繳社保費,所以,我們今天就少的拿,這是企業給我們所造成的𣎴平,是養老雙軌制給我們造成的不平。對於這種不平衡,其實我們國家也是很重視的,這不現在不是養老保險已經並軌了嗎,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以後新人退休就統一了,退休金都是執行一個標準,不管企業、事業單位都統一個標準,再也不會出現“你多我少,我少你多”的情況。

然後,以前雙軌制造成的那種不公平,我相信國家也會逐步解決的,我們我們相信這一天會很快到來。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如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快樂老叟844


合理個屁!我舉個我父母的例子,我媽當年四金交30塊一個月的時候,我爸交300塊一個月!現在都退休了,我媽45歲內退,到現在拿3000一個月,我爸60歲退休現在拿7000一個月,對於我爸公平嗎?按比例我爸拿30000還差不多!如果我媽養老金漲到和我爸差不多,那以後沒人交養老金了!多交多得少交少得才是公平!


Zephyrence


想法雖好,實現很難!

現在,社會上貧富兩極分化矛盾突出,在退休人員中高低收入懸殊問題明顯。小編提出在養老金調費時,想讓收入低的多漲點,收入高的少漲點,這種想法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相信會嬴得很多低收入人員的擁護和支持。

現在,退休人員養老金問題主要存在兩大差距,一是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與企業退休人員之間的差距,事業單位的大大高於企業單位的。二是企業內部退休人員也存在著養老金高低差距,多的上萬,少的兩千上下。從"十四連漲"情況看,收入多的漲得也多,少的更少,使上述兩大差距會越拉越大,也導致了收入懸殊矛盾的加劇。

按照養老基金多交多得、長交多得原則,誰交的金額多、交納時間長退休時拿的多是合理的,但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原來收入高的漲得多,少的漲得少,這樣顯得不太合理,會導致懸殊越來越大。即使不能做到收入少的多漲點,收入高的少漲點,至少要保證收入高的不要再多漲了,即使保證不了縮小收入差距,也不至於讓差距進一步拉大!

現在提倡幫扶弱勢群體,低收入的退休人員也是弱勢群體,應當得到適當照顧,包括漲資時多漲點!


千山車神


由於繳費標準、繳費方式、政策扶持力度不同,參保人員養老金可大致分為3類,即機關事業單位、銀行、國企退休人員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居民養老金。

在經濟條件、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可月領3000元,機關事業單位卻能領10000以上;城鎮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農民居民生活較為拮据,參加了養老保險後,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僅為125元,與城鎮退休人員相差甚大。

這時候,有人就想,如果養老金調整按金額分不同檔次,高的少調,低的多調,不分行業,這樣是不是更合理呢?如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最高5000元,企業退休人員每月3000元以上,城鄉居民每月領1000元養老金,調高保低,這樣是不是能得到更多人認同呢?

如果真是這樣,那企業、員工還需要繳費嗎,退休後都等著拿錢不就好了?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的一種,是國家規定企業和職工按照不同的比例共同繳納的。法律規定,繳納社保既是法定權利,也是法定義務,即使參保人在退休前已經繳滿15年,還得繼續繳費,直至職工退休。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企業人員、城鄉居民養老金額度的差異,主要來自於養老保險制度的區別。在企事業人員養老保險未實行並軌以前,機關事業單位不用繳納養老保險,養老金按工齡計算;2014年養老金並軌之後,由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很高,企業人員繳費基數很低,計算養老金時會出現3—4倍的差距。企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差距大的根本原因,由養老金雙軌制轉變成了二者繳費基數的差距。

對於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來說,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高、城鄉居民養老金低,是因為城鎮職工繳費水平較高。職工所在企業繳納20%,進入當地統籌賬戶,這部分錢會換算成基礎養老金;職工個人承擔8%,進入個人賬戶,這部分錢會換算成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構成基本養老金的主體。城鄉居民每年最低只需要繳納100元,城鎮職工每月至少繳納500元的社會保險,養老保險多繳多得,計算養老金時自然就不一樣了。

養老待遇是“千人千面”,並沒有任何固定的檔次高低之分。很多人都希望按工齡調整養老金,如果工齡高,繳費年限和繳費水平低,又該怎麼算呢?


重慶中公教育


一談到退休養老金,廣大企業退休老人心裡就堵得慌。而且現在大多數工廠的在職上班員工。也非常憤懣不平。在職職工都知道退休老人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企業退休老人看不到雙軌制並軌後給他們帶來什麼實惠?看不到並軌後帶來公平公正。好人們非常失望!


武漢匯溪流


養老金調整應該採取兩種方法進行平衡:一是已經退休的老人,因雙規制造成的養老金相差懸殊過大的問題,在相同的條件下,應該是高的少調,低的多調,以求達到平衡。否則按同一標準調整,因養老金標準不在同一起跑線上只會越調差距越大,有失公平;二是從2014年10月1日(即並軌後)以後,應不分行業,應按統一繳費標準、統一養老金計算辦法進行,這樣才不致造成新的不公平。現在所謂的並軌也就是形式上並軌了,但本質並沒有並軌。雙規制造成的待遇差仍然沒有解決,所謂並軌仍然是一句空話。如我本人,1986年大學畢業後進入企業辦的一所技工學校,先後從事教學、行政管理,在校任中層幹部20餘年,直至2015年退休,在校工作30年整。上級規定:凡是有教師資格證者,不論是否在教學崗位退休時按事業單位計算辦法執行,其他後勤人員、行政管理人員不論在校工作多少年,即使終生在校工作,退休時仍按企業退休計算辦法執行。在同等條件(同學歷、同職稱、同工齡……)下,兩者計算出的養老金待遇相差千元以上。難道一所學校只有老師重要,而其他人員可有可無嗎?實際是這是對工人階級的一種岐視。並軌了怎麼還執行兩種退休辦法呢?


存善22


樓主問的是養老金這個每年的上調比例吧。

養老金的上調並不是根據你的這個,自己拿養老金的金額工資,來調!高的什麼少調。低的多調,這樣來說的。

養老金的上調,一共有三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就是定額調整。定額調整,不論是養老金拿多少的人,他調整都是一個數字。

第二個因素就是掛鉤調整。掛鉤調整,主要是就是考慮你繳費年限長的,和拿退休金多的人群,他所調整的,相應的也多一些。

第三個因素就是傾斜調整。 清潔調整,主要是針對高領退休人員,和我國在艱苦邊遠地區的一些配修人員的調整。

所以這三個因素根本沒有樓主所說的。那工資高的調整的少,拿工資低的調整的多,這樣一個說法。


社保小達人


養老全調整按金額分檔,高的少調,低的多調,不分行業,這樣看似公平合理,其實不然。首先,養老保的繳納是按每人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來繳費的,繳費基數高,指數高,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高。反之繳費基數低,指數低,繳納養老保險就少。一般工資高於當地社平工資的300%的,接當地社平工資的300%來確定繳費基礎,繳費養老金保險的金額多,自然到退休基本養老金就高。低於當地社平工資60%的,按當地60%的社平工資來確定繳費基數,這樣繳納養老保險的金額低,退休時領的基夲養老金低。這樣看來繳費多,繳費時間長,自然繳納的養老保險多,繳費低繳費時間短,自然到了退休後,領的基本養老金低。由此看按統一的比例來調整養老金才是最公平的。


花貓53


不是更合理,為什麼呢?因為要考慮投資成本。

我現在的養老金是2494元,我也想多調一點,但仔細想想,還是覺得不可能。我是集體企業,繳費比國營企業少,我如果拿國營企業的退休養老金,國營企業的人不滿意,他們創造的利潤比我們多。

更不能和機關幹部,事業單位,教師,醫生行列比,因為他們的投資比我們多。我們之中,有的是小學生,大部分都是戴帽子的初中生,學歷低,學費投資少。

而那些單位好的人,書讀的多,學費投資多。如果按照當時多投資一千元計算,四十年算下來的利息也不少啦!

進入二十一世紀,大學畢業,從幾萬到幾十萬,這個投資利息更多。

我想,國家要發展,想要人才,人才需要投資,他們的收入比我們高,投資比我們高,是理所當然的。

所謂在知足常樂,大概就是想得通,不攀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