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中醫醫生喜歡超劑量用中藥?

中醫i為王


什麼叫超劑量?這裡說的超劑量,應該說的是超過藥典的劑量。我真的不知道藥典的是哪些人規定的。像張仲景時期的劑量一兩本應該15克多點,這個在發掘的當時的度量衡已被證實,但是現在的藥典依然堅持,一兩為三克,足足少了五倍。不知道現在的中醫所謂的專家都幹啥去了,而不是糾正錯誤。李可用的都是大劑量,而且有時候用了十八反十九畏不但沒有問題,反而效果很好。國醫大師朱良春也用了十八反十九畏的組合,比如五靈脂和人參的搭配。也同意並且讚揚李可的用藥用量,但是依然沒人改變藥典。很多說大劑量,跟藥物的種植,而不是野生,多年中醫經驗,兩者區別沒有那麼大,別被一些文章誤導了!!!!療效不好是醫生的問題,不是藥物的問題。首先看這個人到底是不是中醫?其他他會不會辨證中藥,不要覺得說的滿口像中醫的人就是中醫!!!


中醫小李


藥以勝病為止,有些病必須用大量,不能治好病,如餘師愚的清溫敗飲,生石膏用24O克。

四神煎,黃芪用240克,遠志用9og,石斛12Og,牛膝12Og,可見古人用中藥有時也用大劑量。

大黃有用12Og一劑的,吃了沒有事。而且天天吃。治療神經病的。

當歸12Og也有的,巴戟天有9O克的,生地用10Og,黃精1OOg,白芍6Og,有時藥用大量才可以好病。25O的量,用了才可以有立竿見影的療效。

用藥對症,藥量不足也是治不好病的。比如:白芍6Og和1Og的效果一樣,當歸5O克和10g能一樣嗎?


合肥名醫


所謂超劑量,是今天的藥典,按照李時珍某人的“古方用一兩,今用一錢可也”的劑量,在明清以來,把經方給改過了,形成現在的藥典的標準量。從1945年以來,有一批考據派的中醫,懷疑今天藥典的量,通過考古觀察,在各古籍、各博物館館藏文物如秦權、漢盒、先秦時期的土灶、各種漢方本草的根、莖、葉的實物上,反覆對比,考證出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孫思邈《千金方》的漢方實際劑量,恢復了古方之後的劑量。用來對治各種重大疾病的。從林沛湘、李可、仝小林以來,包括祝之友先生,這些實踐祖國醫學的臨床中醫汲汲以求的,就是恢復古代中醫的真實療效。而非目前拿個補藥就給病人“調理”的所謂治不好病人也治不死病人,徒然“養生”的現代中醫。劑量的把握,是針對病情的。仲景先師也有輕劑則愈的病例,更有重劑起沉痾的典範。


行者檟肅霜


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就算是同一種疾病,對疾病的不同階段,也可以用藥量不同,有的藥用超大劑量反而能夠藥到病除,但是這非常考驗醫生的經驗和技術。

我聽祖父說過有一次他給別人開的藥方被患者的老婆看錯了,結果有一味藥被當成另一味藥用了,劑量大了幾倍,但是沒想到過了兩天那位患者奇蹟般的好了。

我從來沒有在網上給別人推薦過內服的藥方,因為有的患者對某些中藥的藥性反應很劇烈,稍有不慎可能會有災難性後果。



專攻滑膜炎


中醫藥典的量是一個和平的用藥量,是治不了大病重病的。中醫有重病用猛藥,不但是指有毒的,還是指用藥量加倍的。但必須是經個人長期實踐經驗有效可行的才行,這就叫藝高人膽大。有些病例還是醫生自己以身試藥得出來的經驗。李可老中醫是直得我們中醫界學習的榜樣!


y醫不y


中醫治療疾病是辯證論治,是以整體觀和動態觀來選擇用藥,是因人、因地、因時治宜,都是在不斷變化中,沒有一個固定的劑量,有時為了治病可以大劑量用藥,有的會超出平常用量的好多倍,這都是根據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病情、不同的階段,以此來選擇藥量的輕重,大方、大量治大病,小方、小量治小病,無論大方、小方,無論劑量的輕重,都是根據病人的體質、疾病的情況來確定用量,體質強壯的用藥量要大,病情嚴重的用藥量要大,這樣充分發揮藥材的效力和治療疾病的效果,所以中醫醫生有時超劑量用藥,也並不是說中醫醫生都喜歡超劑量用藥,都是在前人用藥經驗的基礎上,是比較安全可靠的。



中醫醫生有時超劑量用藥,這也是治療疾病的一些方法,有時劑量小根本起不到作用,況且現在的中藥都是種植的,根本達不到藥書上介紹的用量和效果,因此不加大劑量起不到治病的作用,有些病也需要大劑量才有效,像黃芪的用量是10~15克,如果按這個量治療體質虛弱的人,療效不會顯著,需要加量才會效果明顯,如果用於治療重症肌無力,就需要超劑量用藥才有效,要60克以上或者更多,才會發揮黃芪補氣固脫的效果,像人參的用量,一般2~3克,這個用量用於保健可以,如果用於治療疾病,用於氣虛滑脫的人,或者用於回陽救逆,這個用量根本起不了作用,需要10克以上或者更大的用量才有效,這樣大劑量用藥才能挽救人的生命。


中藥的用量由於南方和北方的差異,用量也不相同,像麻黃的正常用量是2~9克,如果用於感受風寒發汗,男方人用麻黃5克就可能發汗,而北方人用15克有的也不一定發汗,體質強壯的用麻黃10克也未必發汗,體質虛弱的用麻黃5克就不少了,所以中醫的用量也是辯證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用量都會不一樣,為了治病有時也會超劑量用藥,中醫治療疾病無論正常用藥還是超劑量用藥,都必須在保證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加量用藥,用藥量的多少,前人都有很好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是一些副作用大和有毒的藥材不可超量服用,一定要嚴格控制在劑量以內,防止發生意外。


中醫雜症


什麼叫超劑量?不是這麼多中醫粉在說,現在中醫效果不行,就是因為藥效不行了嗎?那肯定得加大劑量啊!以前百年老山參1克就可以治的病,現在人工種植的人參一年就成熟了,那是不是至少得100克?不然對得起100年的天精地華嗎?


江滔7


中藥的劑量在藥典裡出現的範圍是常用劑量。用這些劑量治病效果緩慢,有些就無效。現在的藥物野生的在變化,人工種植養殖的多了。藥效大不如前,還有一些藥農藥物年限不夠提前採摘,非時令採摘。用了這些藥也影響人們對中醫效果的認可。中藥的不傳之密在於量,對某些藥物劑量變化的驗證是經過大量病例驗證的。有一些驗方就是某味藥的特定量。漢巜傷寒論〉》是中醫的經方之祖,現代研究一兩約為15.25g,現代的教科書一般是用3g換算使用,效果不如人意。劉渡舟,郝萬山,黃煌老師用治急,重症一般用15g,慢性病用9一10g。效果明顯。

中藥的用量變化療效也會變化。如生黃芪15g左右補氣升壓,30一120g可以利尿降壓。生麻黃6一9g發汗,20g止痛。這些都是前人經驗總結。治療效果好的醫生他們會對某個藥用量較大。現在好多醫生為了避免藥量超大而使用幾種同效的藥聯用,使處方顯得龐大。


用戶75992159893


患者各體質不同,沒有量大的說法,只有看人而異,辨證施治!小兒需要量小,大人量多!肥胖的,瘦弱的,塊頭小的,塊頭大的,都因人而異,沒有全部量大或多的說法!

中藥性味有強弱,久病,初病,醫師的技術習慣,各種計量都不同!看病治病救人,不是喜歡就能亂來開超多,超大計量的,而是“診斷”而得出的方劑


乄民間草醫叫獸乄


什麼叫超量?小柴胡湯古代用量8兩,古一兩(漢代)考證為15.125克,8兩則為90克,超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