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翁源

翁源縣位於廣東省北部(粵北),韶關市東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東靠連平縣,南鄰新豐縣,西挨英德市、曲江區,北依始興縣、江西省。公元554年梁朝分湞陽縣地置翁源縣,元初併入曲江縣,公元1303年復置,是廣東歷史上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

翁源縣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無霜期312天。耕地面積1.9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6.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3.1%。河流以北江支流翁江及其支流為主。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3.8萬千瓦。煤、鐵、鉛、鋅、鎢等礦產資源豐富。風景名勝有東華山、水龍宮、仙獅洞、書堂石、湖心壩客家群樓和葸茅嶺八卦圍等。農作物以水稻、蔬菜、甘蔗、花生、大豆為主。三華李、六里柑、九仙桃等水果久負盛名,是"中國三華李之鄉"、"中國九仙桃之鄉"、"中國蘭花之鄉"。

民族構成翁源是漢族聚居民區,其他民族除瑤族外均因工作婚姻等原因遷入,主要分佈於城鎮、廠礦。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有漢族308749人,佔全縣普查總人口的99.29%,少數民族2207人,佔全縣普查總人口的0.71%。少數民族由瑤族、壯族、蒙古、回、苗、土家族、藏、黎、滿、侗等21個民族組成。

翁源物華天寶,是“嶺南夏令果王”三華李的故鄉、千年古縣、中國最大國蘭生產基地。農業種植以糧食、甘蔗、蠶桑、花生、蔬菜、水果、黃豆、蕃薯等作物為主,其中以糧食、糖蔗、蠶桑、蔬菜、水果、蘭花為支柱產業。目前,糖蔗、蠶桑已經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大規模的良性生產,糖蔗種植面積6萬畝,年產糖蔗25多萬噸;蠶桑種植面積2.8萬多畝,產繭3.5萬擔;蔬菜種植通過粵北最大蔬菜批發市場翁城蔬菜批發市場的輻射帶動,形成以翁城鎮為中心基地向周邊鄉鎮發展,目前,全縣年蔬菜複種面積26萬畝,產量37萬噸。已成為我縣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

翁源行政區劃分

龍仙鎮:(含南浦、三華)居委會6個,村委會:34個,村小組:388個。

原龍仙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6個,村小組187個。

原三華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7個,村小組60個。

原貴聯:村委會1個,村小組141個。

壩仔鎮:(含巖莊鎮)居委會2個,村委會22個,村小組325個。

原壩仔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3個,村小組197個。

原巖莊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9個,村小組128個。

江尾鎮:(含紅嶺、仙鶴):居委會3個,村委會24個,村小組275個。

原江尾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2個,村小組138個。

原紅嶺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4個,村小組29個。

原仙鶴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8個,村小組108個。

官渡鎮(含六里):居委會2個,村委會19個,村小組235個。

原官渡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1個,村小組103個。

原六里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8個,村小組132個。

翁城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7個,村小組163個。

新江鎮:居委會2個,村委會19個,村小組251個。

周陂鎮(含礤下):居委會2個,村委會18個,村小組304個。

原周陂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12個,村小組178個。

原礤下鎮:居委會1個,村委會6個,村小組126個。

鐵龍林場:居委會1個,村委會(工區)3個,村小組:33個。

翁源土特產資源豐富,主要有如下幾種:

1、 三華李

廣東省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翁源

三華李


起源於本縣的三華李,以龍仙鎮三華村種植的三華李為最佳,1986年被廣東省評為省優質稀有水果,廣東省十大名、優、稀、特水果之一,得到海內外客商的稱讚。三華李明末開始種植,已有四百多年曆史,稱為夏令果王。三華李品種繁多,有雞麻李、白肉雞麻李、大密李、小密李。以大密李和小密李為主要品種。芒種後,夏至前後成熟。果型白裡透紅,聞之清雅芬芳,入口無澀且有蜜味,爽脆清甜滿口香。產品供不應求,價格昂貴,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2、九仙桃

廣東省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翁源

九仙桃


原產地在江尾鎮的九仙村,俗稱仙桃,廣東省優稀水果之一。九仙蜜桃,個重約200克,果大核小,果身飽滿,皮紅肉白,皮外層有紅色小星點,肉質爽脆,蜜味濃香。近幾年九仙桃發展比較快,去冬今春種植1.8萬畝,目前全縣九仙桃面積2.5萬畝。

3、翁壩金雞茶

始產於明朝嘉靖年間至今已有近五百年曆史,是翁源縣特產茶,栽植主要分佈在壩仔鎮,因產區在壩仔鎮金雞村而得名“翁壩金雞茶”。茶葉清香提神,耐人尋味,茶葉具有藥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等。

4、沙田柚

廣東省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翁源

沙田柚

5、江尾米粉

江尾米粉產於江尾鎮,歷史悠久。米粉選用山泉水和當地精米制作而成,從磨漿、蒸麵、曬面到切面、曬乾包裝等皆用手工工作。米粉外觀晶瑩透明、麵條均勻、煮炒皆宜、入口軟滑清爽、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既是米粉製品之極品,亦是饋贈送禮之佳品。

6、蔬菜

翁源全年蔬菜種植面積26萬畝以上,特別是荷蘭豆是粵北最大的反季節荷蘭豆種植基地,年種植面積7萬畝,總產8萬噸。翁源產荷蘭豆豆型平直、大小適中、色綠鮮嫩、標豆率高。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市場。

7、糖蔗

茂源糖業有限公司是韶關市唯一製糖企業,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國家良種繁育基地。年產一級白糖2萬噸。99年改製為股份制民營企業後,茂源把第一車間放在糖蔗種植上。每年山坡地種植3.8萬畝,畝產達6噸。全縣種蔗農戶4600戶,其中,30畝以上大戶200戶,種植面積佔糖蔗面積70%以上,建成7個比較大型糖蔗基地,全縣糖蔗種植面積達6萬畝。

8、蠶繭

韶關市農業龍頭企業之一的翁源縣信達繭絲有限公司是集貿、工、農、科為一體的股份制民營企業。桑園面積2.7萬畝,年產繭3.5萬擔。蠶桑專業村30多個,種桑養蠶戶近5000戶。擁有現代化繅絲廠一家,年產優質生絲200噸,優質絲棉胎1萬張。

9、蘭花

廣東省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翁源

蘭花


江尾鎮仙鶴群山環抱,山巒疊翠,空氣清新,無“三廢”汙染。獨特的山地氣候非常適宜蘭花生長,以仙鶴蘭花種植基地有限公司為依託,在省道S245線兩旁江尾鎮仙鶴建設3公里長蘭花長廊,面積7000多畝,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國蘭生產基地。目前有20戶臺商落戶,品種100多個。全縣花卉面積達1.3萬畝.

10、馬牯塘蓮

馬牯塘蓮產於龍仙鎮馬牯塘村,為當地特殊土質所出特產,蓮藕小而長,皮白帶星點,質脆,味殊香,煲炒咸宜,遠近馳名。

11、竹篙薯(食用淮山)

竹篙薯(食用淮山)主要產於龍仙鎮的莎坪、馬山等村,這裡的土壤適合竹篙薯生長,產出的竹篙薯特別長、大、澱粉多、營養豐富。

12、果蔗

產地分佈在翁城、新江鎮,近幾年來由於市場價格看好,果蔗向龍仙、江尾等鎮發展。翁源產的果蔗汁多、質脆、口感好。目前,全縣種植面積近3萬畝。

13、作珍芝麻冰花餅

翁源特產的作珍芝麻冰花餅採用祖傳秘方,精選本地優質花生、芝麻、冰糖、冰片糖等原料,經過多道工序加工精製而成。

作珍芝麻冰花餅歷經百餘年曆史,品質上乘,味道極佳,產品分低糖、中糖兩種類型,適宜男女老少口味,是早點、夜茶、酒宴之佐食,探親訪友送禮之佳品,是消費者信賴的風味特產,享譽粵北及廣東省的綠色食品,曾榮獲第二屆中國食品展銷會金獎。

翁源名人

版畫家——梁太銀

梁太銀一九四九生,廣東翁源人,一九七0年入伍到師政治部宣傳科任美術創作員。在部隊期間創作了一批反映部隊生活版畫、國畫作品,75年版畫作品入選全軍美展,77年入選建軍50週年全國美展,78、79年分別入選西北五省版畫展和全國第七屆版畫展,同年被新疆軍區評為優秀作品獎。

一九九一年到中央美院國畫系進修,進修期間在北京由中央美院主辦的十人畫展,自己有10幅作品參展,作品(國畫)被北京藝術博物館收藏。從七三年以來不少作品在省內外報刊發表。82年加入廣東省美術家協會。

一九七九年到翁源縣文化館工作,曾任文化館館長,文化局副局長,現受聘於韶關市書畫院畫師。

翰林學士----李林 翁城明星村松樹崗,有一座翰林墓(夫妻合葬),墓碑中間刻有“皇清誥授內閣纂修史官翰林院檢討韶石李府君、李母梁夫人之墓”。左邊刻“乾隆貳年丁巳歲寒月穀旦”。

李韶石,又名李林,翁城五一村人。九歲能寫古今各體文章,十四歲中秀才,就讀於官辦學堂。康熙三十二年舉“孝廉”,丁丑年參加京城會試,獲取“會元”(第一名),殿試取得二甲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四年,在澹寧宮御試,主考官奉旨宣佈:“文章做好謄寫端正的即可呈繳”,李林首先交卷,榮獲“欽定第一”,特命他編修三朝國史。

翁源旅遊景區

廣東省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翁源

翁源東華寺

翁源滃江源國家溼地公園

翁源滃江源國家溼地公園為國家級溼地公園。

廣東翁源滃江源國家溼地公園。位於翁源龍仙鎮境內,總面積614.04公頃,溼地率57.05%,是珠江流域北江水系中河流和庫塘複合生態系統。該溼地公園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溼地類型多樣,為溼地動物、野生鳥禽提供了天然的覓食、棲息、繁殖場所。

翁源青雲山自然保護區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翁源青雲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粵北山區翁源縣東南部,地屬龍仙鎮青山、青雲村,東與河源市連平縣接壤,南與新豐縣毗鄰,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359公頃,其中功能核心區2590.4公頃,緩衝區1641公頃,實驗區3127.6公頃。轄區林地權屬清晰,有苦竹凹、羅甘坪、石階嶺、下斜、園洞、茶園坪、朱家坑、碳坑等8個自然村,戶籍人口780人。

幽蘭穀風景區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幽蘭穀風景區位於翁源縣翁城鎮凹頭山森林公園內,是一個融生態農業、生態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多元化旅遊度假景區。核心景區幽蘭山莊面積400畝,是國內首家君子文化山莊,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雅、注重生態、崇尚自然。自正式啟動國家3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以來,該縣嚴格按照景區標準要求,全面提升品牌形象和核心競爭力,今年 11月,幽蘭谷通過了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評審。經社會公示、發佈公告等程序,成功創建3A級旅遊景區,成為該縣第一個A級旅遊景區,實現了翁源國家級旅遊景區“零的突破”。

巖莊八角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巖莊八角廟

八角廟始建於清康熙40年(1701),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共五層八角,高26.7米,除首層用沙質石砌結外,其餘各層均用青磚砌結。傳說外牆曾人工打磨過,外形美觀完整,不斜不裂,歷經漫長歲月,仍巍然矗立,是該縣現存最高層的一座古塔,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當地人傳頌:此塔設計者曾絞盡腦汁花心血定點於塔前60米的一口方形水井中,遇太陽高照,塔身即倒影於水井中,形似筆躺墨硯,寓意文人輩出。

三華李觀光園

青綠的果皮裹不住熟透的紫紅,一口咬下去,爽脆清甜,令人愜意不已,這就是翁源特產水果、廣東優質稀有水果三華李。

三華李觀光園主要位於翁源龍仙鎮三華村,全縣現種植約有2.5萬畝。省道官龍公路貫穿通過,距106國道約15公里,縣城15公里。是粵北地區富有特色的農業觀光園之一。觀光園已開展了農業觀光,花果採摘,農家樂等活動。翁江河貫穿通過,可開展竹筏、漂流等水上娛樂活動。附近還有書堂石等著名景點。

仙鶴花卉長廊

一朵朵嬌麗素雅的蘭花猶如一個個美麗的精靈跳躍在翁源江尾鎮仙鶴村的省道245線兩旁,形成一條蘭花長廊。

從2002年開始規劃建設以來,仙鶴花卉長廊已吸引了臺灣等外地蘭商30多家,共種植蘭花7000多畝,培植國蘭和洋蘭約400多種,遠銷國內外蘭花市場,形成全國最大的國蘭生產基地,並獲得了全國蘭花博會70多個獎項。目前在長廊區內備建蘭花展覽館、組培基地、度假別墅等旅遊設施;開展花卉餐飲、花卉療養、花卉美容等特色活動。翁源蘭花於2007年被評為廣東人民最喜歡的土特產之一,翁源縣曾於2007年3月6日—9日成功舉辦了海峽兩岸暨第五屆廣東省蘭花博覽會。

冷泉灘農業生態旅遊度假區

“冷泉灘”農業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韶關市翁源縣龍仙鎮西部的馬墩村,南面靠山,北面臨河,佔地面積約300多畝水域。最獨特的資源則是山間冷泉,泉水常年不枯竭,每小時流量達5000m,水溫常年保持在21℃左右,清澈純淨,既可飲用又可浴。同時,園區遠離城鎮汙染,生態環境良好,並自然流入山下魚塘、農田,充分運用這一天然條件打造了“冷泉灘”生態旅遊度假區。

翁山詩書畫院

翁山詩書畫院系著名詩書畫家劉國玉先生自籌資金建立的一所以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為情懷的非營利性公益文化機構。在建設過程中受到政府高度重視與支持以及社會賢達的竭誠相助。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羅德胤、劉傳銘兩位博士無償為本院建築設計。畫院為七層樓宇,佔地面積2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近6000平方米。青磚外牆,樸素典雅,既現代又傳統,矗立於滃水之濱,恢恢乎蔚為壯觀。

塗志偉美術館

塗志偉美術館位於風景秀麗的滃江河畔,總投資6000多萬元人民幣,歷時6年的精雕細琢,總建築面積18000多平方米,主要功能是收藏、陳列塗志偉美術作品,是一家公益文化藝術機構,將長期向社會開放。館內展示和收藏了塗志偉的代表作品400餘件。

塗志偉美術館的落成,成了翁源繼三華李、九仙桃、東華寺、蘭花基地、冷泉灘之後的一張新名片。經過6年建設,這裡將成為翁源一座嶄新的文化地標。

鐵龍宮

千百年來,關於“龍仙”的傳說故事,其實就暗示世人:翁源境內的地名之所以冠之以龍、仙、翁的特別多,這絕不是一種偶然現象。民間裡傳說翁江之水源於龍川之流,看來不是“空穴來風”,《韶州府志》和《翁源縣誌》都把這傳說載進去,必有一定的事實根據。隨著鐵龍之“龍宮”被叩開,人們開始相信千百年來的傳說故事不都是虛構的。

周陂白麵仙岩

白麵仙岩位於周坡鎮西南部約五華里的藤山垌口,高數百米,壁上一塊白麵石數十里之外可見。巖山呈圓狀,洞口挨近山頂。

據縣誌載:藤山白麵仙岩,昔有仙人煉丹於此,其丹灶遺蹟至今仍存。此巖洞歷來為釋道兩家僧人道士之居所,富麗堂皇。巖中既雕刻有十八羅漢,又塑有張飛、關公、觀音娘娘的塑像。

梅巖

在翁源縣新江鎮有個奇偉壯觀的石灰岩溶洞—梅巖,它是因為宋代進士梅鼎臣,梅佐父子倆在這裡居住和在巖洞內潛心讀書而得名。

梅巖洞內山清水秀,當年梅鼎臣父子倆在巖洞下建有居室曰:“梅村公館”,館門掛有“天地同流”橫匾。明代知縣朱景運改題匾曰:“閱水閱人”,現公館已廢,京珠高速公路從遺址前直鋪而過。

梅巖洞總面積27000多平方米,洞內有河流長20多公里及面積達1100多平方米,可容納數千人的大廳;洞內有石乳、石柱、石幔、石樹、石花等奇異景觀。

書堂石遺址

書堂石遺址為文化旅遊景點。

“書堂石遺址”位於翁源縣三華鄉翁江河中心,是唐代文化遺址,築於江中心一個小島之上,形狀極似一艘在激流中逆水而上的航船。島上岩層重疊,山石嵯峨,書堂石室倚巖而築,巖牆交錯,渾然一體。現雖已殘牆斷壁,但其結構奇特,古樸天然,傲然屹立,尉為奇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