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交通安全有气象“千里眼”保驾护航

【摘要】

深秋时节,雾天逐渐增多,给道路通行带来影响,尤其是高速公路团雾常发,容易造成事故。芜湖道路密集,公路、水运交通发达,如何提高交通安全?我市率先探索建立了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目前全市共建成交通气象监测站点60个,形成监测站点间距小于5公里,部分路段间距小于2公里,全天24小时无缝隙的高时空密度交通气象监测网。

恶劣天气成为“马路杀手”

我市境内水网密布,秋冬时节高速公路容易发生局地性团雾。对交通影响严重的团雾具有生消速度快、空间尺度小等特点,常规的气象观测很难及时获取到灾害实况,更无法提前预警,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并不少见。冬天道路结冰、夏天暴雨内涝等恶劣天气都是常见的“马路杀手”。

虽然,高速沿线已有一些气象监测站点,但是点很少,密度满足不了需求。为了解决高速恶劣天气预报难题,很多年前,气象部门曾找过高速沿途的村庄村民、野外工作者等信息反馈人员,为他们补贴通讯费用,希望对方能及时提供高速天气实况,但效果并不理想。

“千里眼”密布 系统自动发预警

为提高恶劣天气的监测预警和气象保障能力,芜湖市气象局加强交通气象监测网建设。但新增的交通气象监测站点应该建在哪儿?芜湖市气象局与交警部门进行合作、实地走访,掌握多年来高速易发生恶劣天气的路段,然后合理布置监测点。2014年底进行试点,在芜宣高速新建了10个站点,2015年在全市推广。目前全市共建成交通气象监测站点60个,形成监测站点间距小于5公里,部分路段间距小于2公里,全天24小时无缝隙的高时空密度交通气象监测网。

有了气象监测“千里眼”,还需要配套的软件系统,芜湖市气象局组织气象专家,同步研发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平台,所有监测站点数据都能采集上传到该平台。平台纳入了我市交警指挥中心及高速六个大队民警的号码,一旦发生恶劣天气,系统自动发送短信精准到人。

记者在市气象局看到,这套预警平台可以实时反映全市各个监测点的能见度、温度、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信息,全天24小时的天气实况都有。“出现以下几种天气,系统就会自动发预警,一是高速能见度只有500米且在快速下降;二是高速能见度只有400米了;三是风速达17米每秒;四是气温低于-4℃道路易结冰;五是雨量达到一定数值。”市气象台的汪台长介绍说。该系统极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气象保障能力。

实现交通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据了解,芜湖交通气象监测预警系统直接接入交警支队指挥中心,在指挥中心的监测大屏幕上也能显示全市各路段的天气实况,数据自动实时更新。根据信息,值班交警进行初步研判。当确认出现恶劣天气时,交通部门会立即启动预防、预警机制,加大巡逻密度,将天气信息、路段情况通过公路情报板、交管台传播出去,甚至采取车辆绕行、封路等措施。

我市高速雾情分布情况如何呢?据交警部门表示,我市长江以南高速公路雾情比江北高速雾情严重。例如,沪渝高速芜宣段从清水河桥至芜湖县段、芜铜段从芜湖南至繁昌收费站、宣铜高速从宣城交接处至南陵西服务区段、天潜高速、巢黄高速繁昌北、无为东路段等。驾驶员朋友行驶到以上路段,要特别注意雾情。

据了解,相比前几年,现在芜湖境内因雾或其他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比例大大降低。

此外,在水上交通安全方面,市气象局与芜湖海事局合作,推进长江水上交通气象监测系统建设,增强长江水上交通气象灾害预警时效性和服务针对性。

李贾 张骏 文

免责声明:网站内所有新闻页面未标有来源:“安青网-安徽青年报”或“安青网”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安青网联系。转载稿件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