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農村“三變”成脫貧攻堅新動力

景泰:農村“三變”成脫貧攻堅新動力

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景農軒

景泰縣是全省首批25個農村“三變”改革試點縣區之一。近年來,該縣創新思路、整合資源、強化舉措,強力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助推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參與全縣38個試點項目的30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僅產業扶貧資金入股一項即累計獲得分紅1200餘萬元,戶均增收近4000元,“三變”改革分紅成為他們脫貧奔小康新的強勁動力。

夯實基礎抓推動

農村“三變”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地有各地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全盤複製,所以大家都是在摸索中逐漸推進。為了尋找一種適合景泰縣實際的農村“三變”模式,景泰縣克服編制不足困難,調劑配備事業編制7名,在全省率先成立農村“三變”改革工作辦公室。籌集落實各類資金7500餘萬元,專項支持農村“三變”改革。同時堅持把“變思想”和“摸家底”作為“三變”改革的基礎性工作抓實抓細。先後9批次,組織縣鄉村領導幹部500餘人次,赴貴州六盤水、袁家村等地“學取真經”,將清產核資作為“三變”穩定運行的前提和重要依據,抽調14名工作人員,組成3個專門清產核資工作隊伍,對全縣135個行政村資產完成了清理核實、價值評估、公示確認。累計清理村集體資產3.08億元,房屋、設施設備等固定資產存量2640萬元,確權土地211.8萬畝,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4.28萬本,摸清了可變資源、資產、資金底數,為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奠定了基礎。目前,五佛鄉整鄉推進改革試點和全縣33個試點村都已經制定具體方案,形成了“縣有規劃、鄉有示範、村有試點”的發展格局。

三帶四聯激活力

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景泰縣採取裁彎取直走新路的辦法,創新以村集體帶、企業帶、合作社帶和聯產、聯業、聯股、聯營為主要內容的“三帶四聯”脫貧思路,把貧困戶牢牢地捆綁在產業鏈上,把產業鏈牢牢地捆綁在經濟組織上。將農戶的土地、林地、房屋折股量化,入股到合作社中,再由合作社組建合作社聯合體,對入股資產進行統一經營管理。蘆陽鎮寺梁村養殖專業合作社以5個合作社“捆綁起來”共同聯合組建常順養殖專業合作社,分別承擔販運、育肥、屠宰、分割、加工不同環節,形成產、供、銷、運、加等綜合性跨越行業多領域的強強聯合,帶動全村、全鎮養殖業共同發展。 目前,養殖場存欄羊只8萬隻,帶動貧困戶102戶,年戶均增收3800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2萬元/年。

為了搭建好“三變”平臺,培育新的主體,該縣通過“外引內聯”的方式,“壯大一批、引進一批、新建一批”“三個一批”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三變”改革承載主體,選擇優勢企業作為“三變”改革的經營主體。喜泉北灘村華達戈壁農業項目,由本地農業企業與外地上市公司聯合成立新的承載企業,充分運用大企業、大公司的資金實力,“借船壯大”。引進甘肅萬邦百匯商務有限公司“千合農莊”鄉村旅遊項目,帶動全縣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等協同發展。五佛鄉金坪村新成立的養殖專業合作社,藉助正大集團的技術和銷售渠道,從根本上降低了市場風險。在企業較少的鄉鎮、村,以“三變”為紐帶,鼓勵村集體進一步盤活農村“三資”,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新建一批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業企業。

同時,景泰縣以“三變”改革為載體,加快推進“兩園”建設,積極發展戈壁農業,形成201沿線設施蔬菜、林果、肉蓯蓉及黑毛驢產業,景電灌區梨和蘋果、甘草、肉羊產業,乾旱山區高原夏菜產業,鹽鹼區枸杞、水產養殖產業為主架構的“一線三區”差異化、特色化產業佈局。聚焦“三大貧困片區”和26個深度貧困村,結合縣“6+5”產業扶貧方案及“8%保底分紅+8%補助+8%自籌保底分紅+N%效益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建立了“三變”+特色種植、特色養殖、魚蝦養殖、鄉村旅遊等9種改革模式。整合財政資金7500餘萬元,吸納資源變資產折股量化2000萬元,帶動社會資本、農戶自籌等資金變股金近2億元,投入“三變”產業發展中,實現了“保底分紅+股份比例效益分紅”“資源入股固定分紅+固定比例遞增分紅”“保底分紅+等價實物認養託管效益分紅”“保底分紅+等價實物領養收益”等9種分紅方式。目前,全縣24家公司、14家合作社參與38個試點項目,土地入股4.9萬畝,聯結農戶8776戶,農戶已獲得各類入股分紅共計1844.4餘萬元。

全面推開促深化

通過一系列得力措施,“三變”改革已在景泰縣全面推開。五佛鄉整鄉推進“三變”改革。金坪村生豬養殖試點項目與正大集團實現全鏈條緊密銜接,通過“定豬仔、定飼料、定銷售”的三定模式,保證了穩定獲益零風險;老灣村稻魚綜合示範項目,集稻田養蟹、有機米加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一體,打造生態循環示範基地;興水、泰和、冬青、西源四村分別以鹼水養殖、林下養雞、肉羊養殖、露地蔬菜為主導產業,打造各具特色的“三變”產業示範點。草窩灘鎮長城村紅辣椒種植項目,暢通了與知名品牌“老乾媽”的直供渠道,以定種苗、定藥肥、定技術、定收購、補保險的“四定一補”機制,保證農戶穩定收益;喜泉鎮創新跨區域、跨鄉鎮合作模式,發展黑毛驢養殖產業,帶動正路鎮貧困戶194戶764人。

在此基礎上,景泰縣按照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推開的思路,在全力抓好33個試點改革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思路、創新舉措,建立推行了“產業融合機制、資金整合機制、股份聯合機制、工作力量聚合機制、經營主體培育機制、融資支持機制、產權交易機制、權益保障機制、風險防控機制、宣教培訓機制”等十項機制全面推開,深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計劃通過兩年的努力到2020年,在推動農村改革、促進農民增收和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綜合效應和紅利,讓更多農民成為“股份農民”,村村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30%以上的村達到10萬元以上,創建10個以上集體經濟超100萬元的示範村,切實增強農村、農民在改革中的獲得感,使“三變”改革真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總抓手”,助力脫貧攻堅的“新引擎”,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頭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