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南海外特大爆炸案偵破紀實

建國之初,舉國歡騰。1950年夏天,中共中央決定在中南海召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就在會議期間,突聽兩聲巨響震天,礦藥廠神秘爆炸。人民警察在蘇聯專家的協助下,撥開重重迷霧,終於使爆炸案真相大白。

神秘爆炸,震驚中外

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共中央決定在中南海召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1950年6月14日下午4時許,會議正在熱烈地討論,從中南海外東側遠處突然傳來兩聲巨響。

兩聲巨響震耳欲聾,使平和的會場泛起了層層漣漪。毛澤東朝全場掃視了一眼,微微一笑,道:“請同志們繼續發言。”

坐在毛澤東身旁的周恩來,聽到爆炸聲後,略一思索,便飛快地在一張紙上寫下一行字,遞給一位工作人員。很快,工作人員同樣以紙條形式向周恩來作了彙報:4點20分,輔華合記礦藥廠發生大爆炸,傷亡情況及爆炸原因不詳;公安、消防人員正在現場搶救。

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這兩聲爆炸通過各種途徑迅速傳遍了全世界。外界的各種猜測,給喜氣洋洋的北京城罩上了一層陰影。

據資料顯示,這次爆炸案是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所發生的最嚴重爆炸事件和火災事件。據當時目擊者稱,爆炸過後,只見輔華合記礦藥廠的上空冒出了滾滾黑煙,直衝雲霄。等到公安消防官兵趕到時,現場已是一片廢墟,大火在熊熊燃燒,濃煙中隱約可見被炸得東倒西歪的電線杆、樹杈和殘垣斷壁上掛著死難者的破碎肢體,濺灑著死傷者的鮮血,真是慘不忍睹。

經6個消防中隊、解放軍戰士和附近自願參加撲救的群眾整整10個小時的奮戰,爆炸引起的大火於次日凌晨才全部撲滅。資料記載,這次爆炸造成的損失極大,有39人(其中市民32人、輔華合記礦藥廠職工7人)死亡,406人受傷;全部倒塌的房屋有497間,部分倒塌的有1928間。

當晚,周恩來不顧疲勞,會同公安部長羅瑞卿和北京市委書記彭真、市長聶榮臻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嚴厲指示北京市公安局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北京市公安局接到指示,立即部署,於次日抽調偵察員17人組成了專案組。一張無形的大網迅速在全城張開。

現場排查,鎖定疑點

專案組接到命令,立即前往現場尋找爆炸真相。他們首先對爆炸原因作一個分析鑑定。一位名叫馬特維也夫的蘇聯爆破專家被邀到輔華合記礦藥廠踏勘現場。

輔華合記礦藥廠是一家專門生產礦用炸藥、雷管的工廠。專案組通過仔細排查,最後確認兩聲巨響是兩次小的爆炸所發出的,爆炸的位置分別是成品炸藥包裝點和雷管包裝點。這兩處都屬於該廠的成品車間,位置相距大約30米。勘查發現,1號現場的地下有一個長7米、寬3至4米、深約1米的大坑;2號現場的地下有一個更大更深的坑。那都是爆炸發生後留下的。

6月15日下午,周恩來專注地聽取了專案組的案情分析會議。蘇聯專家也在會議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肯定地說,這個爆炸案是有人蓄意破壞。他強調,要特別注意以下兩種引爆方式,一是定時炸彈,一是白磷、黃磷等磷類化學物被人為點燃或者自燃。

專案組立刻將爆炸現場的殘留物提取後急送清華大學進行成分分析。與此同時,專案組緊鑼密鼓地在爆炸發生前進出成品車間的人員身上尋找線索。

為了防止敵特人員的破壞,輔華合記礦藥廠根據軍管會的建議,實行出入廠區登記制度,各個生產車間都設立了門衛,所有進出人員都必須向門衛登記進出時間。

另外,清華大學的化學專家的化驗結果單也送到了專案組:2號現場除了雷管本身的金屬成分外,並無其他金屬物檢出;1號現場也沒有金屬物檢出。化驗結果表明,爆炸並不是定時炸彈引起的。

既然排除了定時炸彈引爆的可能,專案組認為明火引爆(指直接以火柴、打火機等明火點燃炸藥而引發的爆炸)的可能性幾近於零,這樣就只剩磷類化學物自燃引爆的可能性了。

專案組把重點放在該廠的內部人員,經過層層篩選,專案組初步鎖定了3名嫌疑人。

肖定天,該廠工人,平時表現不錯。案發當天,肖定天中午沒有吃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當天下午上班時,自3時半後無人看見他在幹什麼。爆炸發生後,他瘸著一條燒傷的腿離開了現場,上了前來搶救的汽車,迅速離去。

鄭新民,為該廠技術員。他平時很少進入車間,案發當天,他在4時許進了車間。據當時在2號現場的工人反映,說看見他在那裡轉悠,不時和裝箱的工人說笑。他離開後不久,就發生了爆炸。

丁松林,該廠工人,表現良好。爆炸案發生後,他是成品車間除門衛以外的人中唯一一位沒有受傷的幸運者。丁松林的工作位置在2號現場,按理應該是九死一生,這就很奇怪了!

專案組決定,立即傳訊肖定天、鄭新民、丁松林!

訊問開始。偵查員問:“肖定天,你知道為什麼傳訊你嗎?”

“知道!你們懷疑是我搞了爆炸案。”肖定天平靜地說。

“這麼說,你是做賊心虛了?”

“不是做賊心虛,是怕你們不問青紅皂白先把我逮起來再說。”肖定天仍舊臉不改色心不跳,回答自如。

“你是在懷疑我們黨的政策嗎?”

肖定天笑了:“我知道共產黨的政策,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可我要告訴你們,我與爆炸案件是絕對無關的!”

偵查員把掌握的幾個疑點一一擺出來,肖定天全部否定了。他沉靜地說:“那天我沒吃午飯,因為我在鬧肚子,上班進車間時放東西磨蹭,我是在查看掛錶,懷疑是丟了。後來到醫院包紮傷口後趕緊回家去看了,沒丟,心裡就踏實了。”

“那天下午3時半以後,你在哪裡?”

肖定天回答:“我去醫務室了,一直到5時過後才回車間,發生爆炸時我不在現場。”

緊接著就開展調查。先查醫務室,一問,肖定天所說的都是事實。這樣,初步可以排除肖定天的疑點了。和肖定天一樣,對丁松林和鄭新民的訊問也未查出任何疑點。

截獲密電,疑雲密佈

爆炸案不知不覺過了10天,案情還是毫無進展。就在這時,北京市公安局的電訊偵查技術人員截獲了一條臺灣“國防部”保密局的密電,破譯出的電文如下:“609:祝賀你組實施之北平爆炸行動成功,局座奉總統之命已令予以嘉獎,不日將有特使赴平。”

6月24日,我公安局電訊偵查人員再次截獲一份密電,是針對爆炸的技術問題對“609”進行“指導”的,這份密電長達3654字,其中列舉的技術數據、傷亡損失等情況,都是當時沒有公開披露過的。這初步證實了專案組在第一次案情分析會上的判斷:此次爆炸確係特務所為!

北京市公安局迅速抽調了8名偵查員另外成立了一個“2號小組”,與原先的偵查專案組互通情況,密切配合。不過,案件是分開調查的。

經過2號小組偵查員的反覆偵查,偵查人員發現了許多疑點:當時臺灣特務機關與潛伏在大陸的特務以電臺聯繫時,一般都是兩套密碼輪流使用,即這次使用甲密碼,下次使用乙密碼。過一段時間,又把兩套密碼都換掉。另外,還有一套備用密碼,用於緊急情況使用。而這兩份密電,卻一反常態違反了這一規則,兩份密電使用的是同一套密碼。就是說,敵特人員是故意讓我公安局截獲密電的,用意何在呢?

偵查員認為:密電有故意要讓我方偵聽截獲並破譯出來的可能。這會不會是敵人的故意行為?如果真是這樣,這個案件可能另有隱情。

2號小組仔細分析了第二份密電中的數據,確認密電上的數據極有可能是輔華合記礦藥廠內部傳出去的。根據這個線索,專案組找到了輔華合記礦藥廠的老闆於某。據他說,爆炸發生後,他曾責成3名下屬負責善後工作。調查出乎意料地順利,3人之中的一位,即生產部經理金銍,在接受偵查員訊問時講了一個情況:他的一位名叫查一峰的表弟曾在爆炸發生後找過他,要去了一份當時剛整理出來的輔華合記礦藥廠單方面的調查報告,查一峰說自己在天津的一家報社工作,準備就此事寫一篇調查文章,需要了解一些數據。

偵查員馬不停蹄地趕往天津,卻發現查一峰不是什麼記者,而是一個曾經當過記者的商人,在石鼓衚衕開有一家西藥批發公司。一個商人要這份調查報告有何用途?查一峰的疑點陡然上升。

經過對查一峰全天候監視,7月1日,偵查員在天津警方的協助下,截獲了一封查一峰發往香港的信件,在裡面發現了他從事特務活動的證據。7月3日,查一峰被捕,當即被押解至北京。

在鐵的事實面前,查一峰老老實實供出了他向礦藥廠廠長索要那份材料的原委,系接受了臺灣特務機關的密令所為。

“密電案”偵破之後,專案組成員清醒了許多,一個新的思路逐漸形成……

排除疑點,真相大白

1950年7月5日,密電案成功破獲,2號小組被撤銷,輔華合記礦藥廠案件由原專案組繼續偵查。

排除了敵特破壞的可能性,專案組決定對爆炸現場重新進行勘驗。專案組還聘請了3位專家,他們中有兩位是華北軍區的,一位是北京市公安局從上海請來的。3位專家勘查了還處於封閉狀態的兩處現場,隨後又走訪了該廠的一些職工,還進行了一次模擬試驗。經過認真分析,最後得出結論:是炸藥包裝點先發生爆炸,然後引發了雷管包裝點爆炸。

專案組根據這個結論調整了偵查思路,把偵查視線轉移到了1號現場。

爆炸發生時,炸藥包裝點現場有3名工人,都已罹難。從門衛記錄得知,這3人在早上進車間時已經交出了隨身攜帶的違禁品。這樣,如果是他們中的一個引發了爆炸的話,多半是身上還留有可以引發爆炸的物品。他們那天上班時究竟帶了什麼物品?這是偵查員需要弄清楚的一個問題。

偵查員走訪了3位罹難者的家屬。一位名叫劉古的罹難者妻子,回憶起丈夫那天上班時穿的是小舅子的一雙底部有釘掌的皮鞋。偵查員馬上想到,釘掌與地面摩擦時,有時會產生火花,會不會因此導致爆炸?

偵查員在現場很快找到了那雙皮鞋。如果確是這雙皮鞋引發爆炸的話,這雙皮鞋應當已經隨著主人粉身碎骨而消失,現場不應當再找到這雙皮鞋了。

這是怎麼回事?如果這雙皮鞋是劉古的,肯定就沒有穿進車間,他那天穿的什麼鞋進車間呢?再次訪查得知,那天劉古進廠後發現自己穿錯了鞋,便向一位家住附近的工人借了一雙。這位工人也受了重傷,當時還躺在醫院裡。

劉古肇事的可能性被排除了,調查繼續進行。其中有一條線索引起了偵查員的注意。罹難者範震光在那天進車間前交出違禁物時,有人聽見他的口袋裡發出過金屬碰撞的“叮噹”聲響!估計是銀元。

難道這起爆炸案的幕後是幾枚銀元?是銀元碰撞後產生的火花,最終引燃炸藥導致爆炸。這個設想成立嗎?專案組立即把專家請來,要求他們對銀元是否會引燃炸藥導致爆炸予以驗證。專家找來銀元,進行了多次模仿試驗,結果表明銀元碰撞時確實能引燃炸藥。據此,推斷出範震光在操作中,不慎將銀元滑落到了正在裝箱的炸藥上,銀元碰擦產生的火花引發了爆炸。

果然,偵查員在現場附近清查出3枚已經炸得難辨形狀的銀元。至此,專案組對這一案件作出了最終結論:這是一起由於不慎肇事而引發的特大爆炸事故。

毛澤東在聽取了爆炸案的偵查結果後,陷入了深思,同時,一系列抓安全,促生產的各種措施被提到了共和國的日程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