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水車究竟是否該承受揹負環保壓力

今日這篇關於灑水車話題的討論,絕對夠深度,希望能說出各方面的心裡話。

在環保嚴查、京津冀等地城市環保力度空前的當今,灑水車似乎一夜之間遍佈各地主要交通要道,實話實說,特別是那些大氣汙染監測點附近,灑水車出現的頻率更多。於是乎,近年灑水車的話題成了焦點。特別是在氣溫逐步降低的北方冬天,當老百姓出門時溫度在0℃以下時,關於灑水車的質疑聲不絕於耳。一面之詞的話我們不想去說,是,向著大部分老百姓發發牢騷、抨擊一下,自然很多人看;一面之詞的向著相關部門說話,老百姓肯定也不幹,而且這也不公平。那麼,咱們就公正公平的,讓大傢伙都來說說灑水車:

灑水車究竟是否該承受揹負環保壓力

【我是群眾】

網友“大希”在123的留言極具代表性:我想說2點,一是灑水車不管什麼天氣都在灑水,造成路面溼滑甚至結冰,嚴重影響了我們出行。我家裡有汽車和電動車,開車的時候,特別是冬天早上越來越冷,根本不敢踩剎車,非常危險。而且有的時候剛洗了車,一經過灑水車,直接又被弄髒了,非常鬱悶。

我愛人騎電動車上下班,實話實說,霸州的灑水車司機素質還是比較高的,灑水時遇到行人或騎車的,一般都會把噴水停下,過了再噴。但是,路面滑的問題還是非常難解決。特別是一些婦女和老年人,本來騎車操控能力就差,特別在拐彎的地方,非常容易滑倒。這樣的事,隨著天氣變冷,我經常能在路上看到。

灑水車究竟是否該承受揹負環保壓力

第二點我想說的,就是浪費!北方地區本來就缺水嚴重,國家花了那麼多錢南水北調,為的就是解決飲水問題。可是,為了防控霧霾天氣汙染,灑水車已經嚴重變了味道,根本不是為了清理道路,而是為了防止揚塵和政績。從上到下對環保數據上綱上線,直接和政績、考核等掛鉤,這一趟趟的灑水車啊,每天僅市區就要消耗掉多少水?消耗掉多少能源?而且更讓人不理解的是下雨天,居然灑水車還在那噴水,這不是浪費是什麼?

而大氣汙染最根本的原因,真的是這些道路揚塵嗎?我想大部分百姓都會認為是那些汙染大的企業。今年和去年的環保嚴查,天多藍啊,霸州消失多年的西北山都經常出現。可今年冬天剛開始不讓一刀切,你看看入冬以來這一場場大霧和重汙染預警,這說明了什麼?為什麼去年冬天就那麼少?我是康仙莊的,就拿我們村來說,有多少廠子現在都在瘋狂的幹活,村裡百姓都知道。我們村這些廠子汙染還算小的,你再去東邊那些大中型企業看看,汙染源真的只是灑水車這樣浪費水資源能緩解的嗎?我認為,灑水車真該理性的收收了,與其花這麼大財力物力在這上面,不如從上到下幫助那些汙染企業增設治汙設備,不如加大力度疏導汙染企業綠色生產創收。而且最關鍵的,到底是成績和指數報表重要,還是釜底抽薪徹底解決汙染源重要,誰心裡都清楚。

灑水車究竟是否該承受揹負環保壓力

(圖為入冬以來的幾場“霧”)

【我是灑水車司機】

網友李先生(化名)是灑水車司機,其表示道:我們也是上班賺錢的,早出晚歸的都不容易。有的時候,大半夜凌晨都得趁著人少的時候灑水清掃路面,這些辛苦大部分人都看不到。白天灑水的時候,道路上車多人多,特別是一些騎到機動車道上的電動車,一般我們路過都會停止噴灑。可是有的時候人太多,稍不注意噴上了,往往就是糾紛矛盾。有的人能理解,而有的人直接攔著車不讓你走,甚至還有動手打人的。我們也難。

灑水車究竟是否該承受揹負環保壓力

對於大傢伙說的結冰問題,其實之前123也報過,我們到了冬季低溫時,我們會錯開低溫期,而且都會往水裡添加防凝劑,一般到了零下十幾到二十度才會結冰,這點大家不用擔心。讓我們鬱悶的是,往往會將冬天早晚霧氣在路面上附著的水氣,也歸咎於灑水車身上。即便沒有灑水車,這種季節一早一晚路面也會有水氣,也可能結冰,這不是灑水車的罪過,這個黑鍋我們真不想背。

灑水車究竟是否該承受揹負環保壓力

(圖為霸州益津路一加油站旁的路面露水證明)

還有就是下雨天噴水的事,其實這不但不是浪費水,反而是節約。只要雨不太大,趁著下雨灑水清掃路面,能清掃的更徹底乾淨,用水量也少,在我們這行裡叫“溼掃”,反而更節約。但至於每天噴灑多少趟等問題,我們也是按照上級的安排,這不也是為了城市環境嗎。難道滿大街都是沙塵和垃圾沒人管,大家就樂意了?到時候肯定就該罵沒人管了,有人管了就挑灑水車的毛病,我們真的挺難的。

城市環境固然重要,我們也應當做好分內的工作,也會在火災等突發事件時出一份力。我也想和大家說一下,真的別拿環保的事和我們灑水車掛鉤,在霸州我們只是城鄉一體化環境治理的重要一環,而大氣環境最重要的治理,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我個人也同意大傢伙的意見,主要還是與工業生產有關。從古至今,大家都燒柴火做飯取暖,也沒有前些年那麼多的霧霾天。而現在呢,廠子遍地都是、汽車幾乎家家都有,這些工業時代的產物,才應該是最主要的汙染原因。作為一名灑水車司機,我只希望我們灑水車不要揹負這麼多的罵名,希望更多的人理解我們,更希望對於環保治理這塊,不要讓灑水車揹負太多的責任,畢竟最重要的還是工業生產這些汙染源。

灑水車究竟是否該承受揹負環保壓力

以上是各方的觀點,我們不加以評價,最後再來聽聽網友“淡定帝”咋說的:霸州近年來壯士斷腕的成為首個“無鋼市”,前鋼、新鋼等都退出了市場,小散亂汙廠子得到了治理,環境立馬就發生了鉅變。咱也能看到霸州在招商引資很多高新興企業和綠色企業入駐,在逐步解決就業等問題。但面臨我們眼前的,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解決這些傳統汙染散亂汙小廠子、小作坊的生存問題。幾乎在霸州每個村,都有很多這樣的廠子。他們為了生存,有偷偷生產的、甚至有潛規則讓某些地方鄉鎮環保執法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我說的都是實話,這些問題確實存在,我也能理解。不僅他們需要掙錢,他手底下的工人,也要生存,否則喝西北風啊。如何解決這些小廠子如今面臨環保嚴查,而設備又不能立馬解決汙染問題,真不是一刀切能解決的,否則背後必然會存在很多見不得光的利益糾葛。如何幫助這些小廠子度過難關,其實也是幫助了很多村民的就業、收入問題,這遠比灑水車要重要的多。比如建立產業園,集中對汙染工序進行統一設備處理幫扶,比如鍍鋅、噴塗等工序,小廠子通過沒有汙染的工序將半成品生產出來,然後拿到由相關部門統一扶植建造的汙染處理設備達標的工廠進行處理,我覺得也是一個解決辦法。當然,還有更多的辦法可行,可以研究。而這些,才是釜底抽薪的解決辦法,遠比單純的一味一刀切、或者去抨擊灑水車、或者去花大力度治理表面的事,才要更實際,更長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