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吐华英 翰墨香晚秋

在当地的书法界和蒲剧艺术圈子里,每每可以看到一位古稀老人忙碌而健硕的身影,这位老人就是蒲剧闫派艺术传人,著名书法家高志选先生。

高志选,字竟如,号梨园墨人,1936年出生于当地有“敦厚堂”之称的书香门第。因生活所迫、早年辍学,十四岁即离家谋业,当过工人、店员及党政机关通讯员、蒲剧团演员、导演、县文化馆馆长、党支部书记。

高志远自幼酷爱戏剧,十二岁读书时就登台演出。1955年进入蒲剧科班,工文武须生。他求艺心切,志向远大,天资聪颖,谦诚好学,文武兼备,底功扎实。蒲剧须生必备的“五子功“一一靴子、鞭子、梢子、胡子、翘子功,皆能得心应手、娴熟运用,一直是蒲剧团的“台柱子”。

梨园吐华英 翰墨香晚秋

高志选意识超前、毅力过人,在蒲剧表艺术——尤其是闫派表演艺术方面造诣颇深,享誉全国的蒲剧须生泰斗闫逢春先生曾为其亲授《出棠邑》,使高志远深受教益,得其真传,他的表演有了质的飞跃,《出棠邑》遂成他的代表作。除《出棠邑》外,高志选先生的拿手好戏还有《杀驿》、《舍饭》、《火焰驹》《泰琼观阵》等,一直被戏迷和票友津津乐道。

高志选先生师承闫派,但不拘泥于此,这一点,在先生的十六字诀:“继承传统、采集众长;融为一体、自成一家”中,可见一斑。他一贯不耻下问、博采众家之长,曾多次外出求师游学。每每游学一,他都会有新的收获,表演艺术日臻成熟。

高志选先生扮相英俊,身形洒脱,唱腔高亢,光彩照人,这些都得益于他广投师友、善纳众长。他在花甲之年还曾出演《出棠邑》中的伍子一角;年逾古稀还时常饰演《舍饭》中的朱春登,每次出演,都能赢得台下如潮掌声。人们赞叹说“高先生年事已高,没想到仍宝刀不老,舞台形象一如往常,还是那样光彩照人!”

梨园吐华英 翰墨香晚秋

高志选在剧团时,不仅是主演,且多才多艺,能编会导。后来,他在担任县文化馆馆长期间,又充分发挥自己专长,在当地创办戏校,为期四年,并进行实习演出,为培养蒲剧后备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退休后他仍不肯赋闲,联络本地戏迷艺友,举办戏剧自乐班活动,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使他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当地,提起高志选,梨园雅士会盛赞他是“著名蒲剧须生,一代闫派传人”;文人墨客会尊称他为“颇有建树的书法大家”,其实,这些赞誉对他来说,当受之无愧。在研习书法艺术方面,先生的确有非凡之处,从1990年以来,他曾先后在省、市、县各种书法大展中获奖达15次之多。

梨园吐华英 翰墨香晚秋

高志选涉足书法,已是知天命之年当他正担任稷山县文化馆馆长,其间因多和文学打交道,他便产生了练习毛笔字的念头,没想到,天长日久,竟一发而不可以抬。在著名书法家黄联成先生的指导下,高志选勤学苦练,渐有所成。而后,以楷书入手的高志选,又师唐法晋、读临名贴,渐谙“书理通戏理”之道,晨昏临池,苦练不辍。

在临习书法的同时,高志选犹重字外功夫,诗词联文皆有涉猎,且有成就。由于涉猎广泛,其书法作品多在省、地、县及国家级书展中获奖,并被收藏,所作“稷山古八井联”,已载入《稷山年鉴》及《中国对联集成稷山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