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社會有什麼關係?

俊哥生活隨記


我國唐代末期畫家和繪畫理論家張璪有一句著名的藝術創作理論: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意思是說,藝術家的創作源泉來自對大自然的客觀參照,但自然美並不能成為藝術美,要想把自然美轉化成藝術美,藝術家必須給自然物象凝注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以昇華的方式再創造自然美,從而構建出藝術之美。

趙望雲《邊塞風光》

張璪的這句話影響極大,到現在依然是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重要指導思想。現在,人們又把這句話用另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敘述出來,那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在本質上都肯定了藝術與自然,與生活,與社會之間有著些密切關係。


林鳳眠作品

藝術的根源是模仿自然,把自然物象作為藝術表現的一個突破口,然後通過這個突破口以點帶面,繼而關聯到生活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實現客觀與主觀的完美統一,同時讓抒情表現凝注在客觀物象裡,提升物象對觀者的藝術感染力。


李壯平作品

同時,社會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藝術家是眾多社會人中的一份子,他的所有生活,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由社會提供和給予,他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是跟整個社會融為一體的,藝術家不可能脫離生活而獨自生活。即使是動物,也不可能脫離群體而生活。

莫奈《手持太陽傘的女子》

社會上每天發生的事情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藝術家通過篩選,找出適合自己的題材進而創作。如果離開社會,藝術家將失去許多素材,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藝術創作,只能陷入到幻想中,而幻想的藝術,因為沒有生活根基,傳遞給欣賞者虛情假意的感覺,根本打動不了觀者。


鴻鵠迎罡


本人喜歡舉例說明,因為它是藝術的、形象的方式。

《紅樓夢》無疑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顛峰。清朝皇帝沒有讓曹雪芹報項目、申請資金、弄出一個主旋律的東西來彰顯一下文化自信,相反還抄了他的家。

藝術家和人生的大痛苦遭遇,他的性靈體悟著生命中每一個個體的悲劇性命運,回望這個民族蒼涼厚重的來路和黑漆漆的未來。

酒入愁腸,他拿起了如椽巨筆,養活了後世一百多餘年數以千計的紅學家。

一己之力,能達到的高度,讓整個民族反思了二百年。

藝術不僅概括了時代,而且反思它、解剖它。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整體反思和進步。

美國好萊塢電影《勇敢的心》,把愛爾蘭人民為爭取自由所進行的前赴後繼、波瀾壯闊的鬥爭史詩,刻畫的蕩氣迴腸,催人奮進。

華萊士在臨刑前的那聲不屈的嘶吼“為了自由”讓所有殘暴的統治者膽戰心驚,讓懦弱的被壓迫者頓生豪情。

電影藝術所展現出來的現代力量,無疑加速了舊世界的垮臺,極大地促進了西方世界的民主進程。

《蒙娜麗莎》畫出了“人”獨立於上帝之外的尊嚴

《自由引導人民》畫出了法國大革命的隆隆炮聲

《等待戈多》暴露出當代遭受資本和技術雙重異化了的人的整體虛無

......

這就是藝術,無用而大用、神奇而詭譎

它是存在的澄明,真理的原始發生

當人工智能,在資本的野心和慾望的驅使下攻城掠地,無用階層大量湧現的未來社會,除了藝術,請你告訴我:誰能拯救我們,無所事事,身陷絕地的蒼涼人世?





天馬行空郭大俠


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在客觀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的。藝術離不開社會生活,社會生活是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的源泉。社會生活作用於藝術的發展,使藝術家創作出審美理想的藝術形象。

藝術家在現實生活中,他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是受社會環境制約著自己藝術作品的創作。他的藝術創作是由社會性質所決定。


藝術家要創作出具有審美教育的藝術作品,滿足社會和人們的審美需要,使人們在藝術欣賞裡受到感染,陶冶人們心靈深處的美感。這是藝術家義不容辭的崇高職責。


黃智637


藝術創作過程是社會生活的藝術體驗,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藝術創作對社會生話的這種依賴關係,首先表現在藝術家往往是從生活實踐中獲得創作動機和創作靈感,尤其是藝術創作的內容,更是來自於社會現實生活。但與此同吋,藝術創作又是一種創造,它不僅僅是對現實社會生活的重複,而是進行提煉和概括。



風雲瀟灑911


《追憶經典與活在當下,是藝術的兩種極致》這是之前寫的一篇文章,應該可以很好地解釋清楚這個問題。

藝術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文化產物,並深深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人文氣象。所以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文化特徵,但總能有那麼些經典,得到後世的推崇和傳承。

文化藝術,並不會像科學技術那樣,不斷迭代提升。而是在“追憶經典”與“活在當下”之間不斷輪迴往復,最終兩者找到一種平衡。

先來捋一捋藝術史上的經典,自漢唐起有了絹本的美術作品,那時的國力日益強盛,大多都是宮廷畫家,藝術風格自然是充滿了自信、弘揚國威的氣質,題材上多數是反映宮廷生活和良駒戰馬,濃墨重彩的工筆畫為主。

盛世過後,迎來了宋和元,宋代多文人,元代多隱士。宋代畫家將理學中的“格物”精神應用到了繪畫上,產生了非常寫實的、嚴謹的花鳥畫以及反映宋代商業繁盛的《清明上河圖》。作為皇帝的宋徽宗更是極富藝術氣質,引領一代文人畫風氣。

而入元被蒙古人統治後,文人都隱居山林,這時的繪畫都是山間隱逸之風為主,山水作品清雅脫俗,與世無爭。

而到了明代,繪畫藝術極為豐富,改變了元人隱逸的態度,用入世的精神來描繪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僅有承襲唐風的仇英,又隨著戲曲小說的興起,出現了大量的版畫、插圖等,也出現了詩、書、畫皆善“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禎卿),更有大膽出新,畫潑墨的徐渭。明末清初“”四僧”(八大山人、石濤、弘仁、髡殘)更是承前啟後,對後世文人畫影響深遠。

清代的繪畫藝術深受西方繪畫的影響,宮廷畫家以郎世寧為代表,但到清中期,出現了“職業畫家”,他們不再是依附於宮廷,以“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和金濃最為有名,他們以賣畫為生,揚州一代匯聚有大量的富商巨賈。

民國至新中國後,不僅有文人畫,更是出現了大量反映時代變革的畫家,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齊白石,他徹徹底底地是從市井中來,深深地反映了這個新時代的烙印,他的作品雅俗共賞,有精於工的草蟲,也是筆墨酣暢的大寫意花鳥,用色濃郁。

當今,這個時代是不斷改革、突破、開放,讓一切都無所畏懼,也不安定,這種狀態肯定會反映在這一代藝術家的作品裡。(失去了能引領的主線,也就不容易出“大師”)

每一個時代的藝術作品,都是那個時代政治、經濟、人文、社會等特點的濃縮,與其大時代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

縱觀文化藝術發展的歷史,我們總能找到兩條主線:追憶經典與活在當下。

經典是後人給總結的,其實當時的藝術家是“活在當下”的,他們有時會追憶和傳承上一代的經典,有時又得打破經典的束縛,結合時代氣息進行創新,形成屬於他們的新經典。

文化藝術雖然經歷瞭如此多經典的更新換代,但是人們的審美精神並不容易改變,總是圍繞著這兩條:要麼追憶和復興曾經的經典,要麼尋求突破和變革,活在當下。

細想當下,記錄性、記實性內容的作品,逐漸被電子映像設備所取代,藝術家們更多的是去追求作品之外的思想性與個性化的表達。

未來藝術家是否還得與人工智能pk?





藏藝術


謝謝您的提問!當有了人類之時,人類在達到飲食和物質享受之外,便產生了精神享受的慾望。在原始社會,由於是人類發展的初級階段,那時人類也有享受藝術的要求,但藝術很簡單,如考古文物中發現的畫象和各種人物、動物造型,就說明了,那時的人們對藝術的追求。

後來在文學寶庫方面有唐詩、宋詞、元曲較為突出。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也應屬於藝術上的範圍。

在當今,人類滿足了吃穿的基夲要求,迫切需要精神上的享受(可稱為精神食糧)質量上更高!近百年來,是藝術大發展的高峰!建國前,電影、戲劇佔據著中國的文化市場,詩、歌、畫、音樂(如二胡家劉天華和民間阿炳)、話劇、相聲、電影、園林藝術……等,都有一定的發展,為那時的人們,提供了精神食糧。建國後,中國的藝術,在:百花齊放、百家爭嗚,方針指引下,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改革以來,在優先發展中國傳統藝術的前題下,鼓勵創新!並提倡:人人寫詩歌,人人寫書法,人人唱歌,人人獻藝……等,在我們的今日頭條中,發表了數以萬計的百姓創作!而這些創作(如堂主老師書法),必將在整個藝術中佔有定的位置,並寫入歷史!而且真正體現了:藝術來自於人民,又服務於人民!

當然,專業的藝術家們,在頭條發揮著引導作用,令人欣喜!我們的畫家、書協主席、作家、歌唱家……都在陸續進入頭條。這為藝術螎入社會,又一創新!也說明:他們看到了今日頭條的巨大作用!祝願他們成功!這也是廣大網友的期待。

藝術來自於人類,也必然服務於人類!二者不可分割!記得我少年時代,農村家中那麼窮!然而,父親在一天勞累十三、四個小時後,還要給我們兄弟唱小金牙的拉洋篇:章儀門,修個高,小井、大井盧溝橋……,那時我媽說他:窮唱!後來才明白:窮人,在勞累後,更需要藝術!雖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緩解了勞累!為此,他老人家熱愛藝術與長壽有一定因果關係!如果老家趕上今日的好環境,一百二十歲沒問題!這說明:藝術對人類有巨大的幫助!甚至廣大窮人更需要!

即然每個人都離不開藝術,用藝術豐富人實現偉大夢想的組成部分。





助人是德


藝術的本質是對集體潛意識的有序表達,這種有序表達將潛意識顯性化,成為社會化的能量的一部分,改變著個體的情緒、認知、行為。

這種能量具有社會化屬性,在一個沒有社會氛圍的環境中,藝術不起作用。

藝術的價值對每一個個體都有不同的意義,只有個體的潛意識與被表達的潛意識相應的時候,才能得到最大的作用。所以對於一件藝術作品,對於不同的藝術形式,有人有感覺,有人毫無感覺,有人瘋狂地喜愛,有人嗤之以鼻,都是非常正常的。這也說明,藝術實在是沒有高雅低俗之分,有的只是與個體是否相應。

藝術有很多不同的表達形式。西方的交響樂、油畫,東方的古琴、水墨畫,實在是表達的內容決定了形式。時至今日,我還是無法欣賞交響樂,對古琴情有獨鍾,說明我的根還在東方。

同樣,我們反觀藝術形式也能一窺集體潛意識的變化,京劇沒人聽了,說明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變化了。最明顯的還是流行歌曲,一個時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一個時代的集體潛意識的顯性化,如果一個人的潛意識正好與時代集體潛意識相應,他又掌握了表達的技巧,就能成為這個時代的歌星或者詞曲作者,比如羅大佑、李宗盛。

藝術創作者表達的潛意識藝術作品,就會成為他獨有的藝術作品。誰能有序地將自己的潛意識表達出來,誰就掌握了在社會上無盡的能量的法寶




伯原書畫


藝術和社會的關係,首先藝術來源於社會。藝術家的性格雖然會對藝術品產生重大的影響,但藝術品的產生也會受到當然社會環境的影響。比如中國最早的書法藝術形式甲骨文,當時人們迷信自然,認為風雨是由神靈控制的,所以要搭祭壇,祈福求雨,而甲骨文多是記錄當時過程的文字。

然後,藝術要服務於社會。藝術品經過審美加工後,表達了人們的精神追求,必須要被人們欣賞和借鑑才能發揮出其價值和作用。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假如世人都知道其名,而沒有任何形式傳承供後人臨摹,那是多麼遺憾的事情,蘭亭序的藝術價值必然大大折扣,會成為每一個學書人心中的夢和痛。雖然不是真跡,但有總比沒有好。藝術品也是商品,自古有書成換白鵝的故事,有齊白石明碼標價,這都理所當然,因為都凝聚了藝術家的心血和時間。

最後,藝術高於生活,藝術品產生於特定的社會背景之下,最終經過藝術家的提煉和加工而成。





蟬山寫書法


藝術應該接觸實際,接觸社會,目前電視劇,除了神劇之外,又增添了不少現代劇,沒有多少劇情,沒事找事,沒話找話,胡址亂拉,說起話來,不是吵,就是叫,對社會文明禮貌敎育不起好的作用,建議把改革開放初期,全社會提倡的十字文明用語:你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和其他的禮貌語言,用上一些,或許對社會還會有點好的影響!


老人新手新手


藝術本身來源於社會,來源於人們的思想和觀念,是一個社會的反應和社會思想的表現。從人類有意識開始就已經有對藝術的追求和不同看法。

社會和藝術息息相關,首先我們的服裝也是一門藝術,小到衣服的款式,花紋,圖案,紐扣,裁剪,自己材料本身。現在服裝在不斷變化和創新,這說明藝術也在不斷變格。還有在時裝上有了藝術更加時尚,突出主題!

髮型沙龍也是一門藝術,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髮型,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主流,也有不同的藝術追求。

建築上從頤和園,長城,天壇等都是藝術,在造型上追求對稱和完美,有它們獨特的圖紋,和藝術的美,成為社會時間的標誌性建築。現代的建築裝飾,軟裝和硬裝都脫離不了藝術,傢俱,空間設計,圖案,畫,都是藝術!

社會元素園藝、教育、新聞、育兒圖書、動漫化、影視等,都有藝術的影子!

所以說,社會本身就是藝術!藝術也來源於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