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感觉中国画目前的理念太保守、太落伍、坐井观天,你怎么看看?

画家企管专家


國畫,任何时候不落后,只要民族文化存在!国画艺术是根基于中国的文化基础上的!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沉淀出的一种符合我们特有审美观和思想观藝術形式!是思想教育文化传统以及宗教信仰综合载体!当然,新一代美术者一直在继承中不断的在创新和求索!之所以有个别言论的消极,也不是没道理,目前,在艺术界太多的/行画者,造假者以及江湖骗子也颇多,他们没有系统美术根基,没有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做前提,仅仅凭借投机取巧,相互吹捧,自封大师大家的恬不知耻的到处留墨,题字,笔会,作展和假头衔!时间全用到了交际应酬上!这是负面影响主要始作俑者,是需要我们当代藝術界打击的!






墨非藝術


艺术创作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而且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活。就目前而言,中国画理念不是保守落后的问题,而是理念的碎片化和随意化最为突出,让人有一种空中楼阁之感,难以落地生根,遑论开花结果,最终流于痴人说梦。

方人定《闲日》

毋庸讳言,传统的中国画到民国期间那一代大师手中已呈现强弩之末的态势,尽管精品力作在如今的艺术品市场上是硬通货,但与前贤先代的大师相比,也许在细枝末节上有略胜一筹的地方,但客观而言整体上稍逊一筹。而如今中国画的现状算不上最好但也绝不是最坏的时代,在创新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当下,中国画的创新几乎成了当然的不二之选。


刘文西《黄土娃娃》(局部)刘文西作品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写意,但正如此,理论体系的架构和定位一直是一种意识流状态。而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有序、文脉相通不断的时期,对这种玄妙画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是今人所不及的,尽管不求甚解但往往每有会意,而这种触类旁通禅意般的领悟使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不至于沦落为野狐禅。

汪钰元作品

而众所周知目前传统文化境况堪忧,支离破碎的鸡汤化大行其道,学术超男超女的风行一时成了一种流俗,封神称霸登堂入室者的学术底蕴成为硬伤。在

这样的文化大气候下,当下的中国画失去传统文化的滋养,有渐成无本之木的态势,要么固步自封的千画一面,要么师出无名的炫技成瘾,这是目前中国画最真实的尴尬境况。当然,受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画特别是在人物画方面也不乏一些让人眼睛一亮的佳作。

吴冠中作品

简而言之,不是理念问题,而是实践问题。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白蕉说“画要写生,字先写死”。特别是吴冠中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更是惊世骇俗地提出“笔墨等于零”的呐喊,这样看似无稽之谈的观点自有其本人的理论思索和实践基础,直到今天还具有非常有思考价值的标杆意义。


吃素的穿山甲


有人说“中国画目前的理念太保守、太落伍、坐井观天”,说这样的话也可以理解,毕竟中国画的线条笔墨已经运用了几千年了,有画家曾说让“笔墨归零”中国画才能突破创新,可偏偏这样大胆的理念也遭到质疑,保守的终究太保守,这是艺术观的原因所导致。

中国画在内容上分山水、花鸟、人物画,题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画山便“山外有山”,画天便“天外有天”,再丰富点就是“鸟语花香、小桥流水人家”栩栩如生在画面上,意境到位,并不会在重复类似的面貌和内容,若觉得中国画总是在重复类似的面貌和内容,那是审美疲劳了,对中国画的艺术认知没有升华到新的层面。



中国画中的人物画是得到了突破创新,因为人物画可以结合西洋画的技法,艺术技法更加完善了,创新就成功了;至于中国画中的山水、花鸟画在技法上是落伍了,也过于保守,应该大胆的让“笔墨归零”,有舍才有得,让线条不被约束。


诗夜城主


有人说了吗?那他说的不对。

中国画并没有理念太保守、太落伍、坐井观天。反倒是很多人盲目追求创新,哗众取宠,结果不伦不类,新是创了,可是画面就索然无味,豪无美感,极不协调,比如我极看到过有人把中国画和卡通画结合的,画的很怪,甚至可以说难看,但是有人追捧,有人称赞。所谓的现代艺术,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创新是对的,应该坚持的,但是传统也是应该继承的,同样重要。不过创新要更难一些,鼓励创新,但是不要忘记了绘画艺术的根本,不要打着创新的旗号蒙人。

你说的画家们都在重复着类似的面貌和内容,没有多大差别。这个到时事实,但是不只是国画的问题,油画,版画,雕塑都是如此,而且这只画家个人的画作与画作之间类似雷同,不是整个中国画画家与画家之间雷同,不同的画家还是五花八门的,只是单个画家就是一个套路画到底,所谓的画家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要有自己的体系,很多画家都是千篇一律,把上一幅调整一下,构图,动态,改一改又是一幅新作。反倒画面风格多样,题材驳杂,是混画家圈子比较忌讳的。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规则了,我也纳闷,为什么会有这种不成文的规则,为什么演员都可以去唱歌,画家同样是画画,画的风格不一样的都不行,都会被说成没有自己的风格,体系,没有自己的美学理论,别人会认为你是在模仿别人,我觉得主要的是作品本身够好就行,当然画的跟别人一样确实没什么意思,但是总是画的和自己的一样,千篇一律也是没有什么意思的,画了一幅和别人不一样,就是风格独特了啊,也是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呀,非得把这一幅画按相同的套路画很多类似的才算风格体系吗?画了这种风格的,就不能尝试其他风格了吗?画写实的,就不能画写意的了吗?你会说,没人规定你画了写实的,就不允许你画写意的!那倒是,只是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在画坛的发展前途就会更加艰难。

女画家郝大欣工笔重彩人物欣赏

贾又福山水画

南海岩国画作品

刘人岛国画作品

张大千国画

吴冠中 国画

人物写意国画(王涛)

看看这些作品,其他中国画发展到现在,其实风格题材已经很是多样化了,这些还是随意找的一些资料,其实还有很多不一样的作品。很多人想要成名成家,一直在打着创新的主意,只是盲目创新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很多画家一旦成名,从此就开始千篇一律的复制,再无创新。


淼水文艺



不是中国画理念太保守,太落伍,而是一些作者的理念太保守,太落伍。万事万物皆有自身的基本规律,基本规律不存在什么保守、落伍。所谓理念,既对于中国画规律的理解。前人的发现成为今天的规律,如果不思进取,只是依赖前人的规律,就会保守、落伍。如果深刻理解,充分发挥,那就是一片新天地。所以保守也好,落伍也好,完全是画者自己学养不深的缘故,不是中国画的原因。。。把一些庸俗作者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画,正是本末倒置。

中国画博大精深,仅用笔的功力,就可使学人一辈子努力尚未必可得,就不用再说其他。其实中国画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有深入实践,深刻理解,才可有所得。一些庸俗作者不学无术,却又看不到中国画中的基本规律,更不知中国画的笔墨妙用。以为只是用毛笔就称呼中国画,却不知其中的奥意。如此理念又怎么可能不落伍,不保守,不坐井观天?

中国画笔墨的毛松虚实,藏于厚重浑然之间.,这种基本理念恰与自然的基本规律相合。只有不能用,不会用,那来的什么保守、落伍?说到底还是一句话一一画者的无能!(图为作品的局部,自写)。


乾德堂1


中国画和中国话一样,总有一些目光狭隘的文人墨客自相轻薄,殊不知这种说法,只能体现他的无知、短浅。



尚艺海派


题主是否想说,当下的中国画突然间失去了演化与变通,显得笔墨与形式跟不上时代了?

从表像上来看,这是个“知易行难”问题。

而站在文化与生活的角度来分析,是我国的传统“农耕文化”对已经一成功转型为现代“工业文明”国的生活不适应体现……“农耕文化”与“工业文明”是二种生活理念。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又是建立在“农耕文化”之上,这决定了目前的中国画也只能这么玩下去了……

记得,在三十年前的日本东京,我们几个画家好友就谈到了中国画的前途在何方……

笔墨当随时代,也是一个“知易行难”之事 !


吕永亮


这个观点不新鲜,李小山若干年前就断言中国画已经死亡。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当代艺术潮流几起几落,多少前浪死在了沙滩上,尸首难觅。除了一些实验水墨,中国画在庙堂、在江湖,依然故我,以自己特有的悠然节奏以及庞大的群众基础而达到自适圆融、购销两旺的世俗艺术局面。

奇怪吗?

保守吗?落伍吗?坐井观天吗?

但它就是如此这般顽健的存在。

今不揣浅陋,愿与同道分享一些看法

中国画受老庄思想影响颇深,主张造化自然、清静无为,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所谓的激进、创新、颠覆,观念,在老庄看来,全是扯淡。

扯淡而无用,就是瞎整。

艺术和科学完全不是一码事。在科学这个领域,保守就落后、落后就挨打,坐井观天更是要不得。要不停地学习、交流、创新、试验,以求真知。

艺术则不然,可以交流碰撞,但最终回归的,还是承载本民族生存情感的个体体验更为真实和容易引发共鸣。打个简单比方:中国人对西方教堂里的壁画普遍无感,不是人家画的不好,是我们没有基督教的信仰以及从幼儿时期就沉浸其中的宗教文化。

中国画则不然,它和我们大家水乳交融,一点隔膜没有。

从小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浸润下的中国人,在被技术宰制和城市化的今天,对山水自然的渴望,隐士文化的向往,天人合一的梦想,都可以在传统的中国画里得到某些精神的蔚藉。

艺术的功能,不外乎如此

外面的世界已经如此快的难以把握,心灵就会更倾向于某种不变的存在。

这才是中国画自适圆融,缓慢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心理需求

时代越快,中国画越慢。

难道中国画也人工智能、大数据、剑拔弩张、视觉震撼!

那它才真正寿终正寝了!



天马行空郭大侠


传统的中国画讲究意境,直抒胸怀。笔墨纸砚为基本的材料,传统的中国画以水墨、线条为主,进行山水花鸟人物的创作。


中国画的观念太过于保守,为什么有人提出了让笔墨归零?大概的原因就是没有突破,没有创新。传统中国画的精髓是笔墨线条,也正是因为笔墨线条,成为传统保守派的坚守信条。笔墨线条是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但是太过于局限性,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无论画幅的大小,都是以工笔、写意的形式,进行写景写情的诗意性创作。在艺术创作上,这是中国独有的表现风格和形式。

固守的笔墨观念,限制了艺术思想的拓展与改变,笔墨是传统,一如我们古典的诗歌词赋一样,是中国文化的经典,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但我们总不能在诗情画意中自圆其说。艺术不仅是表现自我的精神思想和内涵,还应具有对人类精神思想和社会行为的批判性,从而以鞭策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笔墨是很好的艺术创作形式,西方写实性的绘画技巧,人物神情动态的丰富表现力,都是中国笔墨可借签吸收的艺术养分。艺术的创作是不分国界的,无论是古典的艺术精华,还是印象派、现代主义的精髓;都是我们可借签和学习的。

毛笔、水墨、油画笔、油画颜料、铅笔等等,只是艺术创作的工具,不要因为这些工具,而限制我们艺术创作的思想和空间。也不要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固守阵营形成对垒,艺术创作需要的是相互借签,相互学习。


静坐竹林看雨听风


我以为,绘画理念的形成,是一个大的地域、一个大的种族,乃至一个国度,在漫长的繁衍生存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既有的生命程式与文化观念的碰撞、肇发、传承、拓展、吐故、纳新过程中,人类的生命意识所形成的一种既定模式与规范,它既有着对自我生存环境及生命意识的回应,又有着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和解与包容。



虽然它有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特质,但在不同种族的迁徙过程之中,文化的交流、互动等因素,导致人的艺术观念的更替、出新。但在自我特定的环境下,所形成的绘画因子或者说绘画形式,才是一种艺术的纯正特性。如果离开了这种特性,那它就不是传统的中国画了。



但人的观念会主流的环境而改变。但殖存在人心中的善念,却会彰显出对不同文化碰撞后的和解与融会的特点。为此,中国的绘画,才在五千年短暂的历史过程中,具有了中国画的不同形式的演变,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生命特征与表现方式。而在近百年西风东渐及今日西风大举影响之下,更具有了现今不同的绘画理论与不同文化观念,因而,各种绘画形式与主义滋生,反映在中国画坛的方方面面。为此,固守传统还是改弦易辙,是现代画坛不断呈现的声音,也是东西方文化互相交流所带来的困惑,如何改变,现在难有定论,但如果轻易的改变一种绘画形式的特点,那它就失去了自我所固有的生命特征,变得不伦不类起来。



因之,有人说中国画目前的理念太保守、落后、坐井观天,也许是对应着西方艺术而来的。但在自成体系的中国画中,它只有在延续、传承、拓展的过程中,吐故纳新,在坚守自己的文化观念过程中,让国画更纯粹、更辉煌,那才是对国粹的真正继承。如果在吐故纳新的过程中,让国画不伦不类起来,那就是一种对国画艺术的反动。



因之,画家不断重复类似的内容与面貌,固然不对。但如果离开这种面貌与形式,却就完全失去了中国画的韵味。但自来能开古今先河的画家有几人,所以,就不要苛责求全,期望每一个人都是大画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