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感覺中國畫目前的理念太保守、太落伍、坐井觀天,你怎麼看看?

畫家企管專家


國畫,任何時候不落後,只要民族文化存在!國畫藝術是根基於中國的文化基礎上的!幾千年的傳統思想和文化沉澱出的一種符合我們特有審美觀和思想觀藝術形式!是思想教育文化傳統以及宗教信仰綜合載體!當然,新一代美術者一直在繼承中不斷的在創新和求索!之所以有個別言論的消極,也不是沒道理,目前,在藝術界太多的/行畫者,造假者以及江湖騙子也頗多,他們沒有系統美術根基,沒有文化藝術素質教育做前提,僅僅憑藉投機取巧,相互吹捧,自封大師大家的恬不知恥的到處留墨,題字,筆會,作展和假頭銜!時間全用到了交際應酬上!這是負面影響主要始作俑者,是需要我們當代藝術界打擊的!






墨非藝術


藝術創作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而且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活。就目前而言,中國畫理念不是保守落後的問題,而是理念的碎片化和隨意化最為突出,讓人有一種空中樓閣之感,難以落地生根,遑論開花結果,最終流於痴人說夢。

方人定《閒日》

毋庸諱言,傳統的中國畫到民國期間那一代大師手中已呈現強弩之末的態勢,儘管精品力作在如今的藝術品市場上是硬通貨,但與前賢先代的大師相比,也許在細枝末節上有略勝一籌的地方,但客觀而言整體上稍遜一籌。而如今中國畫的現狀算不上最好但也絕不是最壞的時代,在創新成為一種時代精神的當下,中國畫的創新幾乎成了當然的不二之選。


劉文西《黃土娃娃》(局部)劉文西作品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畫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寫意,但正如此,理論體系的架構和定位一直是一種意識流狀態。而在傳統文化薪火相傳有序、文脈相通不斷的時期,對這種玄妙畫理的理解深度與廣度是今人所不及的,儘管不求甚解但往往每有會意,而這種觸類旁通禪意般的領悟使中國畫的精髓和靈魂不至於淪落為野狐禪。

汪鈺元作品

而眾所周知目前傳統文化境況堪憂,支離破碎的雞湯化大行其道,學術超男超女的風行一時成了一種流俗,封神稱霸登堂入室者的學術底蘊成為硬傷。在

這樣的文化大氣候下,當下的中國畫失去傳統文化的滋養,有漸成無本之木的態勢,要麼固步自封的千畫一面,要麼師出無名的炫技成癮,這是目前中國畫最真實的尷尬境況。當然,受現實主義思潮的影響,中國畫特別是在人物畫方面也不乏一些讓人眼睛一亮的佳作。

吳冠中作品

簡而言之,不是理念問題,而是實踐問題。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白蕉說“畫要寫生,字先寫死”。特別是吳冠中先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更是驚世駭俗地提出“筆墨等於零”的吶喊,這樣看似無稽之談的觀點自有其本人的理論思索和實踐基礎,直到今天還具有非常有思考價值的標杆意義。


吃素的穿山甲


有人說“中國畫目前的理念太保守、太落伍、坐井觀天”,說這樣的話也可以理解,畢竟中國畫的線條筆墨已經運用了幾千年了,有畫家曾說讓“筆墨歸零”中國畫才能突破創新,可偏偏這樣大膽的理念也遭到質疑,保守的終究太保守,這是藝術觀的原因所導致。

中國畫在內容上分山水、花鳥、人物畫,題材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的,畫山便“山外有山”,畫天便“天外有天”,再豐富點就是“鳥語花香、小橋流水人家”栩栩如生在畫面上,意境到位,並不會在重複類似的面貌和內容,若覺得中國畫總是在重複類似的面貌和內容,那是審美疲勞了,對中國畫的藝術認知沒有昇華到新的層面。



中國畫中的人物畫是得到了突破創新,因為人物畫可以結合西洋畫的技法,藝術技法更加完善了,創新就成功了;至於中國畫中的山水、花鳥畫在技法上是落伍了,也過於保守,應該大膽的讓“筆墨歸零”,有舍才有得,讓線條不被約束。


詩夜城主


有人說了嗎?那他說的不對。

中國畫並沒有理念太保守、太落伍、坐井觀天。反倒是很多人盲目追求創新,譁眾取寵,結果不倫不類,新是創了,可是畫面就索然無味,豪無美感,極不協調,比如我極看到過有人把中國畫和卡通畫結合的,畫的很怪,甚至可以說難看,但是有人追捧,有人稱讚。所謂的現代藝術,實際上就是這樣一種狀況。創新是對的,應該堅持的,但是傳統也是應該繼承的,同樣重要。不過創新要更難一些,鼓勵創新,但是不要忘記了繪畫藝術的根本,不要打著創新的旗號蒙人。

你說的畫家們都在重複著類似的面貌和內容,沒有多大差別。這個到時事實,但是不只是國畫的問題,油畫,版畫,雕塑都是如此,而且這隻畫家個人的畫作與畫作之間類似雷同,不是整個中國畫畫家與畫家之間雷同,不同的畫家還是五花八門的,只是單個畫家就是一個套路畫到底,所謂的畫家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要有自己的體系,很多畫家都是千篇一律,把上一幅調整一下,構圖,動態,改一改又是一幅新作。反倒畫面風格多樣,題材駁雜,是混畫家圈子比較忌諱的。已經是約定俗成的規則了,我也納悶,為什麼會有這種不成文的規則,為什麼演員都可以去唱歌,畫家同樣是畫畫,畫的風格不一樣的都不行,都會被說成沒有自己的風格,體系,沒有自己的美學理論,別人會認為你是在模仿別人,我覺得主要的是作品本身夠好就行,當然畫的跟別人一樣確實沒什麼意思,但是總是畫的和自己的一樣,千篇一律也是沒有什麼意思的,畫了一幅和別人不一樣,就是風格獨特了啊,也是自己的風格自己的體系呀,非得把這一幅畫按相同的套路畫很多類似的才算風格體系嗎?畫了這種風格的,就不能嘗試其他風格了嗎?畫寫實的,就不能畫寫意的了嗎?你會說,沒人規定你畫了寫實的,就不允許你畫寫意的!那倒是,只是如果你這樣做了,你在畫壇的發展前途就會更加艱難。

女畫家郝大欣工筆重彩人物欣賞

賈又福山水畫

南海巖國畫作品

劉人島國畫作品

張大千國畫

吳冠中 國畫

人物寫意國畫(王濤)

看看這些作品,其他中國畫發展到現在,其實風格題材已經很是多樣化了,這些還是隨意找的一些資料,其實還有很多不一樣的作品。很多人想要成名成家,一直在打著創新的主意,只是盲目創新是沒有意義的。只是很多畫家一旦成名,從此就開始千篇一律的複製,再無創新。


淼水文藝



不是中國畫理念太保守,太落伍,而是一些作者的理念太保守,太落伍。萬事萬物皆有自身的基本規律,基本規律不存在什麼保守、落伍。所謂理念,既對於中國畫規律的理解。前人的發現成為今天的規律,如果不思進取,只是依賴前人的規律,就會保守、落伍。如果深刻理解,充分發揮,那就是一片新天地。所以保守也好,落伍也好,完全是畫者自己學養不深的緣故,不是中國畫的原因。。。把一些庸俗作者的原因歸結於中國畫,正是本末倒置。

中國畫博大精深,僅用筆的功力,就可使學人一輩子努力尚未必可得,就不用再說其他。其實中國畫理念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只有深入實踐,深刻理解,才可有所得。一些庸俗作者不學無術,卻又看不到中國畫中的基本規律,更不知中國畫的筆墨妙用。以為只是用毛筆就稱呼中國畫,卻不知其中的奧意。如此理念又怎麼可能不落伍,不保守,不坐井觀天?

中國畫筆墨的毛松虛實,藏於厚重渾然之間.,這種基本理念恰與自然的基本規律相合。只有不能用,不會用,那來的什麼保守、落伍?說到底還是一句話一一畫者的無能!(圖為作品的局部,自寫)。


乾德堂1


中國畫和中國話一樣,總有一些目光狹隘的文人墨客自相輕薄,殊不知這種說法,只能體現他的無知、短淺。



尚藝海派


題主是否想說,當下的中國畫突然間失去了演化與變通,顯得筆墨與形式跟不上時代了?

從表像上來看,這是個“知易行難”問題。

而站在文化與生活的角度來分析,是我國的傳統“農耕文化”對已經一成功轉型為現代“工業文明”國的生活不適應體現……“農耕文化”與“工業文明”是二種生活理念。而我國的傳統文化又是建立在“農耕文化”之上,這決定了目前的中國畫也只能這麼玩下去了……

記得,在三十年前的日本東京,我們幾個畫家好友就談到了中國畫的前途在何方……

筆墨當隨時代,也是一個“知易行難”之事 !


呂永亮


這個觀點不新鮮,李小山若干年前就斷言中國畫已經死亡。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當代藝術潮流幾起幾落,多少前浪死在了沙灘上,屍首難覓。除了一些實驗水墨,中國畫在廟堂、在江湖,依然故我,以自己特有的悠然節奏以及龐大的群眾基礎而達到自適圓融、購銷兩旺的世俗藝術局面。

奇怪嗎?

保守嗎?落伍嗎?坐井觀天嗎?

但它就是如此這般頑健的存在。

今不揣淺陋,願與同道分享一些看法

中國畫受老莊思想影響頗深,主張造化自然、清靜無為,與天地精神獨往來;所謂的激進、創新、顛覆,觀念,在老莊看來,全是扯淡。

扯淡而無用,就是瞎整。

藝術和科學完全不是一碼事。在科學這個領域,保守就落後、落後就捱打,坐井觀天更是要不得。要不停地學習、交流、創新、試驗,以求真知。

藝術則不然,可以交流碰撞,但最終迴歸的,還是承載本民族生存情感的個體體驗更為真實和容易引發共鳴。打個簡單比方:中國人對西方教堂裡的壁畫普遍無感,不是人家畫的不好,是我們沒有基督教的信仰以及從幼兒時期就沉浸其中的宗教文化。

中國畫則不然,它和我們大家水乳交融,一點隔膜沒有。

從小在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浸潤下的中國人,在被技術宰制和城市化的今天,對山水自然的渴望,隱士文化的嚮往,天人合一的夢想,都可以在傳統的中國畫裡得到某些精神的蔚藉。

藝術的功能,不外乎如此

外面的世界已經如此快的難以把握,心靈就會更傾向於某種不變的存在。

這才是中國畫自適圓融,緩慢發展的時代背景以及心理需求

時代越快,中國畫越慢。

難道中國畫也人工智能、大數據、劍拔弩張、視覺震撼!

那它才真正壽終正寢了!



天馬行空郭大俠


傳統的中國畫講究意境,直抒胸懷。筆墨紙硯為基本的材料,傳統的中國畫以水墨、線條為主,進行山水花鳥人物的創作。


中國畫的觀念太過於保守,為什麼有人提出了讓筆墨歸零?大概的原因就是沒有突破,沒有創新。傳統中國畫的精髓是筆墨線條,也正是因為筆墨線條,成為傳統保守派的堅守信條。筆墨線條是中國畫的精神內涵,但是太過於侷限性,無論是山水花鳥人物,無論畫幅的大小,都是以工筆、寫意的形式,進行寫景寫情的詩意性創作。在藝術創作上,這是中國獨有的表現風格和形式。

固守的筆墨觀念,限制了藝術思想的拓展與改變,筆墨是傳統,一如我們古典的詩歌詞賦一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我們應該傳承和發揚,但我們總不能在詩情畫意中自圓其說。藝術不僅是表現自我的精神思想和內涵,還應具有對人類精神思想和社會行為的批判性,從而以鞭策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


筆墨是很好的藝術創作形式,西方寫實性的繪畫技巧,人物神情動態的豐富表現力,都是中國筆墨可借籤吸收的藝術養分。藝術的創作是不分國界的,無論是古典的藝術精華,還是印象派、現代主義的精髓;都是我們可借籤和學習的。

毛筆、水墨、油畫筆、油畫顏料、鉛筆等等,只是藝術創作的工具,不要因為這些工具,而限制我們藝術創作的思想和空間。也不要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固守陣營形成對壘,藝術創作需要的是相互借籤,相互學習。


靜坐竹林看雨聽風


我以為,繪畫理念的形成,是一個大的地域、一個大的種族,乃至一個國度,在漫長的繁衍生存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既有的生命程式與文化觀念的碰撞、肇發、傳承、拓展、吐故、納新過程中,人類的生命意識所形成的一種既定模式與規範,它既有著對自我生存環境及生命意識的回應,又有著對外來文化兼容幷蓄的和解與包容。



雖然它有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特質,但在不同種族的遷徙過程之中,文化的交流、互動等因素,導致人的藝術觀念的更替、出新。但在自我特定的環境下,所形成的繪畫因子或者說繪畫形式,才是一種藝術的純正特性。如果離開了這種特性,那它就不是傳統的中國畫了。



但人的觀念會主流的環境而改變。但殖存在人心中的善念,卻會彰顯出對不同文化碰撞後的和解與融會的特點。為此,中國的繪畫,才在五千年短暫的歷史過程中,具有了中國畫的不同形式的演變,形成了中國畫特有的生命特徵與表現方式。而在近百年西風東漸及今日西風大舉影響之下,更具有了現今不同的繪畫理論與不同文化觀念,因而,各種繪畫形式與主義滋生,反映在中國畫壇的方方面面。為此,固守傳統還是改弦易轍,是現代畫壇不斷呈現的聲音,也是東西方文化互相交流所帶來的困惑,如何改變,現在難有定論,但如果輕易的改變一種繪畫形式的特點,那它就失去了自我所固有的生命特徵,變得不倫不類起來。



因之,有人說中國畫目前的理念太保守、落後、坐井觀天,也許是對應著西方藝術而來的。但在自成體系的中國畫中,它只有在延續、傳承、拓展的過程中,吐故納新,在堅守自己的文化觀念過程中,讓國畫更純粹、更輝煌,那才是對國粹的真正繼承。如果在吐故納新的過程中,讓國畫不倫不類起來,那就是一種對國畫藝術的反動。



因之,畫家不斷重複類似的內容與面貌,固然不對。但如果離開這種面貌與形式,卻就完全失去了中國畫的韻味。但自來能開古今先河的畫家有幾人,所以,就不要苛責求全,期望每一個人都是大畫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