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六国中,最难打最费劲的是哪个国家??

Amele


个人认为是赵国,在战国末期只有赵国才是秦国最难啃的骨头。

秦灭六国之战,其实是秦始皇接棒前六世的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公元前245年,秦始皇即位。公元前241年,楚国春申君组织五国攻秦,结果被秦国大败而归。这场战争,标志着合纵联盟正式解散。同时,当时六国的情形,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秦灭六国过程,很多人只着眼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十年。其实,秦国的花费时间要更长。

一、为什么是赵国?

战国前一百年,国际舞台上的赵国默默无闻,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到了战国后一百年,赵国迅速成为了当时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当魏武卒、齐技击都相继落幕,赵国的灵武铁骑和秦国的锐士成为战场上最可怕的存在。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军事实力迅速上升。先是除掉了心腹大患—中山国,然后不断发兵侵扰齐国。从公元前263年,赵国接收了韩国的上党,直接与秦国对立。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四十五要大军,依旧在邯郸坚守,与魏国的援军将秦国打得全军覆没。长平之战虽然削弱了赵国的元气,但使赵国军民更加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这也是赵国能够再度坚持40余年的重要原因。



赵国名将众多,先有赵奢、廉颇,后期又有李牧接棒。还有一批能当大任的战将可以统帅三军,可以说赵国的军事人才储备十分丰富。尤其是赵武灵王开始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战争,相继灭掉了东胡、匈奴等边境部落,兵源、战马得到了优质的储备,在骑兵上,更是天下无敌。燕赵地区民风彪悍,又多苦寒之地,所以士兵的战斗意志比较高。军事人才、军队素质、军事装备样样不缺,这就是赵国敢冲在前面和秦国硬拼的底气所在。



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又打败了虎视眈眈的燕国,国势再度复苏。而秦始皇制定灭六国大计,首先要灭掉的其实是赵国。这里不乏有私恨,但更多是赵国最难打。从公元前236年到公元前222年,一共14年才彻底消灭赵国。秦国伤亡最多的还是在赵国,因为这时有名将李牧,两次击败秦国,打退了秦国第一轮进攻。到了公元前229年,秦国动用全国之力,三路大军,名将荟萃,发动第二轮灭赵之战。李牧采取坚守战略,使秦军不能前进,双方处于胶着状态。王翦采取了反间计,除掉了李牧,才能在公元前228年,攻破邯郸城,俘虏赵王。




而赵国并没有完全灭亡,赵国王子逃到了军事重镇代地,迅速组织力量,继续对抗秦国。公元前227年,燕代联军在易水河与秦国大战,联军大败,燕国丢了都城,燕王逃到了辽东。一直到公元前222年,秦国名将王贲才消灭了赵国残余势力,赵国至此彻底灭亡。赵国的失败,非战之罪,而是君王昏庸,奸臣当道,纵有精兵良将也无法力挽狂澜。

二、为什么不是楚国?

有人说,在这十年中,秦国仅仅在楚国吃了败仗,所以认为楚国很难打。其实,一是秦始皇选将不当,派青年将领李信为帅,而他只是年少无知的毛头小子,哪能和身经百战,有战局视野的王翦?二是楚国地域广阔,城池众多,人口众多,以往的作战方式又不大相同。这个时候的楚国,只是瘦死的骆驼,当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先辈们早已不再守护着这个虚胖的国家。

当王翦率领大军再度来临,仅仅一战就让楚国主力一败涂地,国家也迅速灭亡。楚国的支撑说是两年,其实远远不到。此时的楚国,已经没有贤臣名将,项燕能勉强充当门面,当在那个时代不过是顶着名将高帽的刀下之鬼。



同比赵国,楚国对秦国的作战整体上是一败涂地。先是楚怀王客死秦国,再者白起攻破故都,楚国只能迁都东逃。面对秦军,楚国士兵的军事素养和战斗意志已经崩溃了。这主要是有两大原因:

1、国家政治制度的落后。秦国经过六世不断深入变法,经过奖战耕织,国家实力富强。尤其是吞并了韩国以后,在装备和动员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楚国国家大,人口多,但从未达到过富强的地步。尤其在战国中期,吴起变法失败,楚国贵族强大,依旧是奴隶社会,而秦国早已跨入了封建社会,两种制度的差异在百年间不可同日而语。



2、军事制度的落后。秦国走军事扩张路线,有着关中优质兵源,这是对抗义渠、六国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且,凭借战功可以授爵,这让下层士兵有了通往上层空间的渠道。秦国锐士成为虎狼之师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楚国从公元前241年惨败后,一直比较安逸。有着十几年无战事,楚国临时凑起来的大多是新兵。而此时秦国的新兵变成老兵,都个个上过战场,从血与刃中拼搏而出。两者相遇,即使不用名将来指挥,也是驱虎吞狼。


慵懒国王


这个问题分两步来回答,一个是正面作战最难打的!一个是彻底灭国最难打的!

1、就正面作战而言,赵国是战斗力最强的,当时秦国流行一句话“拿下赵国,统一天下是迟早的事情”。赵国作战能力极强,通过赵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推行“胡服”、教练“骑射”等一系列军事改革,使得赵国军队战斗力空前提升,价值赵国军事人才辈出,当时比较有名的就包括:廉颇、李牧、赵奢、乐乘、蔺相如、肥义、楼缓等。

历史上赵国与秦国正面交锋7次,却只输了两场。分别是阏与之战(赵国胜),华阳之战(赵国先败后胜),长平之战(秦国大胜),邯郸守卫战(赵胜),平阳大战(秦胜),肥之战(赵胜),番吾之战(赵胜),秦灭赵之战(秦胜赵灭国)。所以对于秦国而言,平了赵国,天下如探囊取物。

2、最难彻底灭国的,当属楚国。楚国位于最南方,一直远离中原战场,幅图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是楚国的变法不彻底,从“吴起变法”失败之后,就没有新的改革政策。在历史上,楚国与其他国硬碰硬的时候,在人数相当的时候,从来没赢过,但是架不住辽阔的幅图,人数的优势,论纵深作战,楚国确实拖的秦国很吃力。有点想小鬼子当年入侵本朝一样。

最后楚国大势已去的时候,但是且占其退,在楚国名将项燕的带领下,突袭李信,使得秦国20万大军败退,并且秦国将领被诛杀多人。后亲王派王翦60万大军第二次征战楚国,这几乎是秦国95%以上的兵力,才堪堪拿下楚国。


笑尝历史百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是打楚国了。

秦打赵国虽艰难,大体属于一帆风顺。

打楚国则不同。

楚国一直都是强国。吞并了吴越以后,楚国将实力扩充到华东和华南地区,国力更是强大,人口众多。

楚国的国土包括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这个版图不仅仅大于魏、韩、赵、齐、燕,也不亚于吞并其他国家之前的秦。

同时,楚国人骁勇善战,民风尚武,并不好对付。

楚国人长于野战,尤其善于进攻。

秦国吞并魏、韩、赵三国,打垮燕国以后,牛气冲天,自觉天下无敌,开始轻敌。

面对老将王翦出兵60万进攻的建议,秦王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60万基本是秦国倾国之力,而楚军最多也就能出兵40万到50万。

况且,其他4国已经灭亡,齐国始终保持中立。此时秦国国力何止超过楚国一倍,楚国国力和军力肯定不是秦国对手,似乎应该投降。

秦王认为,只要给楚国一次重创,楚王一定会投降。

最终,秦王派出李信和蒙恬带着20万精锐出击,试图一举击溃楚国主力,迫使他们屈服。

谁知道,楚国人可不是好惹的。

项羽爷爷项燕带着几十万楚国死士出击。面对李信和蒙恬两路出击的合围战略,老辣的项燕决定各个击破。他故意派出弱旅和李信交战,示弱于对手。

李中计,认为楚军战力薄弱,不堪一击,擅自率兵孤军深入。

结果,项燕击中主力猛击李信,在野战中将这路秦军打的溃不成军。李信率残部溃逃,几次试图扎营稳住阵脚,几次被楚军猛攻击溃。

楚军连续追击3天3夜,秦军完全站不住脚,依靠蒙恬率部死战才勉强退回自己地盘。

王翦重新上台,他认为攻打楚国至少需要60万,甚至需要80万。

上台以后,王翦采用稳扎稳打,靠实力碾压的战术,不断消耗楚军实力。

此时秦国已经吞并了其他三国,实力远远强于楚军。

经过长达1年多的消耗战,楚国最终不敌。秦国以楚国二倍多的地盘负担60万大军,勉强可以支持。但楚国则根本无法长期负担高达50万的部队,1年时间就出现粮草的严重问题。

其实,即便是今天,负担一支50万大军战斗一年,后勤消耗也是惊人的,一般国家是支持不住的,更别说连铁路都没有的那个时代。

无奈之下,楚国被迫主动出击,败中求胜,最终自然被击溃,最终亡国。

可以看到,以秦国绝对的实力优势,不但曾经惨败,还花费1年多才打垮楚国,可以说是非常艰苦了。


萨沙


我认为最难打的是赵国。

战国后期,六国之中在军力上真正能够与秦国掰一掰手腕的唯有赵国。

战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力迅速强盛,并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骁勇善战的将领。战国四大名将,秦国有白起,王翦,战国有廉颇,李牧,战国军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长平之战,秦国若不用离间计,令战国自乱阵脚,最终结果谁胜谁败还很难说。

即便如此,秦国虽然获得长平之战的胜利,但其自身也遭受极大的损失。后来白起就曾说过,长平之战,秦国兵力损失大半。

另外,后来王翦等人攻打赵国,一旦遇到李牧,基本上是或败或逃,几乎没有什么胜算。

秦国人在战场上讨不好便宜,只好另辟蹊径,采用外交的手段,花了大量的金钱收买郭开,再次使出离间计,弄死李牧,令赵国的最后一根支柱倒塌,秦国才有了吞并赵国的机会。

而与秦国吞并赵国时费尽心机相比,秦国在吞并其他国家时,基本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阻力。

楚国虽然作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但在项燕死后,秦国在楚国,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之于魏国,韩国,燕国,到战国后期,早已经被秦国蚕食得差不多了。而齐国更是不堪,秦国根本就没法,齐王就举国投降啦。


至简历史


秦灭六国,这个得看从什么时候算起,如果只是算公元前230秦国灭韩国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灭齐国结束这一段时间的话,那么最难打的是楚国,如果是从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算起,那么最难打的当属赵国,如果再往上算的,最难打的还是赵国。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算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这十年的时间来看看吧。

其中最容易的是齐国了,很多人都很意外,齐国不是最强大的话,号称西秦东齐吗?但是没错,齐国是最容易灭的,因为灭齐国的时候,秦国已灭掉了五国,最后剩下一个齐国。

秦将王贲(王翦的儿子)灭掉燕国之后,直接从燕国南部突然攻打齐国北境,直抵齐都临淄,齐国没有做作战准备,齐王建在齐相的劝说下竟然不战而降,也就是齐国是六国唯一的一个不战而降的。

其次是韩国,因为韩国是六国中最弱小的,而且还靠着秦国,秦国将领内史腾一举攻破韩都,韩王安被俘虏,接着就是魏国与燕国的,其中燕国会困难一点。因为魏国离得近,而燕国离得远。

还有燕国与赵国在代地的赵军组成了联军,实力也要强一些,另外燕国都蓟城被破之后,燕王和太子丹跑到了辽东,秦军觉得辽东有点偏远,先解决掉楚国,再回头把燕国在辽东的残部给消灭掉。而魏国在秦将王贲引水灌魏国大梁城,三个月即灭魏国。

而在最后的赵国与楚国,为什么是赵国更容易,楚国更困难一些呢?虽然赵国名将李牧多次击退了秦军的进攻,但是兵力补充也确实是一个问题,另外赵国发生旱灾,粮草供应也同现了问题,赵国想联合齐国,却被秦国同样派人给破坏了。

虽然赵国不好打,但是秦国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赵国不好打,主要是因为有李牧,所以秦国使用了反间计,利用赵国宠臣郭开害死了李牧,而改由赵葱和颜聚为赵军统领,赵葱自然不是王翦的对手,自然赵国最终被灭。

而楚国,那确实是打得最困难的,开始秦国要打楚国的时候,秦始皇就问李信和王翦两个人率军多少才能打败楚军,李信自信的说二十万就足够的了,而王翦说需要六十万,秦始皇觉得李信说得对,就让李信率军攻楚。

结果,李信被楚国项燕打败了,这是秦灭六国中最大的败仗,最后秦始皇不得不亲自把王翦请出,王翦率领六十万通过打消耗战,固守战的方式,最后一举消灭了楚国,整个秦灭楚共花了三年时间。

当然,如果不仅仅算最后的十年,还包括前面的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那么赵国无疑是最难打的,秦军在攻赵国的损失也最大。另外,毕竟战国四大名将,两个在秦国,而两个在赵国。


历史简单说


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极具传奇特色的人物,因为他不仅仅是我国第一的封建制度的国家的君主,同时他也结束了我国战国末期诸侯混战的局面。

我们都知道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并不是秦国而是齐国和楚国,秦国之所以能后来居上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甚至灭掉了其他六个国家一统了中原,与它自身一直不断改革和变阵是很有关系,再加上秦始皇嬴政的雄才大略才奠定了后来秦国统一天下的局面。

所以秦国灭六国的原因很简单,它要一统天下所以灭六国是必须的。历史和世界都是一样的“优胜劣汰,强者生存”。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哪一国

在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其他六个国家的战争中一直都是所向披靡的,但有一个国家让秦国最为头疼,花费了最大精力和最多的兵力去攻打,但还是久久攻不下,这个国家就是楚国。

秦国再攻打楚国的时候花费了比攻打其他国家更多的时间,为了攻下楚国秦国耗费了很多的兵力。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率领了10万大军向楚国发起进攻,但由于楚国一直都是用武治国,所以兵强将勇,而且楚国的城墙坚不可摧,所以王翦迟迟没有攻破楚国的防线。

秦国与楚国的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一年之久,由于当时秦国已经打败了其他四个国家。楚国没有援助而且将士们斗志涣散,再加上一直都处于备战状态,导致粮草不足,所以楚国国君无奈只能撤军投降。

虽然秦国最终打败了楚国,但是秦楚的这场战争双方都受到了消耗,秦国花费了两年时间才恢复国力。

楚国为什么会是让秦国最难打的一个国家呢?

楚国也是周朝的一个诸侯国,楚国最初起源于河南新郑,楚国从春秋时期国力就一直很强。后来经过楚威王的统治和改革楚国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但楚威王死后楚国的国力就逐渐衰弱,以至于最后被秦国所灭。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楚国之所以是秦国在灭六国的过程中最难对付的一个国家不仅仅是因为它疆域辽阔,还与楚国强大的国力和基础有关。


史书上记载的秦灭六国之战历时了十年,但是秦国为了策划和准备这场战争却花费了多年的时间。秦始皇嬴政成为秦国的国君后开始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当时的秦国丞相李斯向嬴政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所以秦始皇在第一年就灭掉了韩国和赵国,同时准备向其他国家进军,在荆轲刺秦失败后又灭掉了燕国,燕国被攻破后秦始皇又进一步向其他国家进军最终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原。


安红美食驿站


秦灭六国,最难打的当属楚国,原因如下:

其一,楚国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地形复杂。若是想彻底打败这样一个国家,没有几年的时间恐怕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其二,楚国有名将项燕,而且项家在楚地世世代代都是做将军,他们有很大的号召力,在楚地深得民心。

所以想要打打败这样一支队伍,何其的艰难。

其三,若是打楚国,秦国就必须要派出六十万大军,而秦国正好只有六十万大军。秦王嬴政,作为秦国的最高领导人,他会放心,把全部士兵交给将帅去打仗吗?万一将帅中途倒戈,杀了个回马枪,把他给灭了,到时候怎么办?

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所以,这也是考验嬴政的最艰难的时刻。

还有就是,一旦嬴政把六十万大军交给了部下,趁着秦国兵力空虚之时,其他国家来攻打秦国,秦国又要如何防守呢?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下面我们看看嬴政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秦灭六国的时候,为秦国立下最大功劳的人是秦国名将王翦。

当时秦王嬴政问王翦,若是让你带军,去打楚国,你需要多少人马?

王翦回答是六十万,少一万都不行。

很显然这不是嬴政想要的答案,六十万大军,他怎么可能会轻易给别人呢?

就在这时候,有个李信(李广的祖上)的将军站了出来,他告诉嬴政,王翦将军老了,打一个楚国,何须六十万大军,给我二十万,我就能把楚国给摆平。

对于这个答案,嬴政很高兴。他给了李信二十万大军,李信出发了。

结果到了楚国,李信就进入到了项燕的埋伏圈,李信打了一个大败仗,灰溜溜的跑回去,给嬴政复命去了。

嬴政一看,大事不妙呀。看来只能去请王翦了。

嬴政主动去王翦家找到王翦,王翦还是那句话,要有六十万大军才能出军。

嬴政告诉他,没问题。军队我给你准备好了。

六十万大军到了王翦的手里,这时候就是考验王翦的时候了。

王翦要怎么做,才能摆脱嬴政对他的怀疑呢?

要说王翦确实不一般,他是懂心理学的一个高手。

他在出发之前,就开始布局如何打消秦王嬴政对自己的担忧了。

他先是给嬴政讲条件,说我去打楚国,若是楚国灭了,全国基本上就统一了。到时候我们这些武将就没用了。

所以,在我去楚国打仗前,你要给我足够的土地,给我儿子足够的官爵,让我们以后衣食无忧。

嬴政全部答应。

对于嬴政来说,王翦要升官,发财,都可以满足他,他要的只是王翦的忠心,只要王翦不忌惮于他的权利,什么都好说。

王翦率领士兵前去楚国的路上,还隔三差五的派人去问嬴政,你答应给我的土地落实好了吗,给我儿子的官职落实好了吗?

其实这都是王翦在告诉嬴政,我为你打仗,就是想要捞好处,你一定要对我放心,不要因为我手握重兵,听信小人的谗言,不让我打仗了,甚至是处死我。

对于王翦来说,只要嬴政相信他了,这个仗就好打了。

王翦到了和楚国相邻的边界,他并不是急于打仗,而是让士兵安营扎寨,整天就是吃吃喝喝,什么都不做。这样的日子竟然持续了一年多。

很显然王翦是在麻痹楚国人。

因为王翦知道楚军的厉害,硬拼的话,他未必是楚军的对手。所以,他必须玩点小伎俩。

楚军都懵逼了,秦军这是来干什么。不是说好的要打仗吗。怎么来到边界就搞起娱乐活动来了呢?

秦军不打,楚军也不打,两军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等王翦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趁着楚军不备,带领士兵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

楚军败逃,王翦率领秦军紧追不舍,最终再次打败楚军。

楚国名将项燕兵败自刎,项燕一死,楚国也就等同于灭亡了。

这就是王翦灭楚的整个经过,王翦灭楚主要压力是一方面是来自秦王嬴政对自己的怀疑,另一方面来自于强大的对手。

最后王翦竟然把这两件炙手的事情,完美的给解决了。王翦战国四大名将,真的是名副其实。


史学达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

道理很简单,秦国最强敌人要分时间段的。

长平之战以前,赵国是秦国最强大的敌人。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的著名军事改革,为赵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在与匈奴的战争中,这支骑兵得到了实战锻炼,战斗力爆棚,而且涌现出一批名将。战国四大名将,有两个出自赵国,分别是李牧(能攻)和廉颇(善守)。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最精锐的40多万军队被白起屠杀干净,老将军廉颇也逐渐退出沙场。此后,赵国既无当年之力,也不负当年之勇,没有资格再作秦国最强大的对手。

赵国之后,谁又是秦国最强大的敌人呢?

楚国。

楚国幅员辽阔,兵多将广。更重要的是,楚国有上将军项燕,是楚国的精神支柱,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堪称翘楚。从实战看,他轻而易举击败秦国名将李信统领的20万秦军,让秦国付出了惨痛代价。

最终,秦国老将王翦动用60万人的庞大兵力,活活耗死项燕,才摆平强大的楚国。出乎意料的是,尽管楚国灭亡了,但其反秦运动一直没有停止。黄石公的名言一直被楚人传颂——“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国占领楚地后,片刻不得安宁。

秦末天下大乱,项燕的儿子项梁和孙子项羽,毅然起兵反秦。他们两个人,加上楚国人刘邦,最终给不可一世的秦王朝敲响了最后的丧钟。

比起轻易被灭掉的三晋(赵魏韩)、只知道搞暗杀的燕国、不战而降的齐国,坚韧不拔的楚国人更有斗志和毅力,并最终成功复仇,灭了秦国。

所以,秦国最强大的敌人是谁?以长平之战为分水岭,前期是赵国,后期是楚国。如果一定要在赵国和楚国之间选择一个,那么楚国更有资格当秦国最强大的敌人,因为楚国面积更广、经济更富、韧性更强。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秦灭六国的大背景是: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于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经济发展迅速,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到秦王政执政时,关东六国先后衰败,唯独秦国越战越强。

秦灭六国的顺序:从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先后按顺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自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灭六国可概括为: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秦灭韩之战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先灭韩!因而形成秦韩两国间的连续战争,经过秦国多次打击,韩国土地日渐缩小,韩向秦表示愿为藩属。公元前230年,为彻底灭韩,再度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秦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建为颍川郡。这样,韩成为当时六国最先被灭之国。(历来韩国惧怕秦国)

秦灭赵之战

早在秦灭韩之前,秦赵两国早已交战多年,双方均互有胜利。赵军凭借统帅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连却秦军,致使秦军多次大举进攻失败。时楚、魏已削弱,燕、赵关系欠佳,只有联齐才能与秦相抗衡。秦国极力破坏齐、赵联合,孤立赵国。

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特大旱灾,秦再度发动大举进攻。秦军虽经苦战,但胜负未分。秦王和其谋臣认为秦两次伐赵均被李牧所阻,遂改用反间计使得赵王罢免李牧、司马尚,改任赵军统帅,后更杀害李牧,自毁长城,为秦灭赵铺平道路。

赵军统帅不是王翦对手,很快被秦军击败并被杀,赵军残兵退回邯郸固守。内奸郭开被秦收买,甘心为秦效劳,多方劝赵王投降。赵公子嘉则坚决反对,主张战斗到底,率领宗族、宾客参加首都邯郸保卫战。但赵王丧失斗志,任由内奸郭开摆布,下令开城向秦军投降。秦国攻下邯郸后,赵国灭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是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灭代,建国250多年的赵国最终灭亡。

秦灭魏之战

赵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魏国,是秦进军楚地的障碍,于是秦决定先灭魏,再伐楚。原本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魏的实力。多年来,在秦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秦灭楚之战

秦灭魏后,大举进攻楚国。时楚为南方大国,国土辽阔富庶。楚国此时尚有对秦作战所需要的实力。李信受命为秦军统帅,与蒙恬率兵20万对楚进攻,而楚军统帅项燕给秦军沉重打击,秦军败退。

李信失败后,秦军只有重新起用王翦为统帅,王翦接替李信,担任秦军统帅,率领60万大军对楚作战。在老将王翦的运筹帷幄之下,楚军接连失利,楚将项燕被斩杀,楚国首都被秦攻陷,楚王被俘。后秦军经过1年多的作战,号称南方强国的楚国便瓦解。

秦灭燕之战

在秦灭赵的过程中,秦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燕太子丹最终孤注一掷,策划荆轲刺秦王,行动最终失败,但秦王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不舍。后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然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彻底灭亡。

秦灭齐之战

在秦灭韩、赵、魏、楚、燕时,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齐王建继位40余年,三晋、楚、燕与秦战争连绵不断,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上下宴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极为麻木。

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齐国相国又是一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齐相,齐相就为秦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朝野上下无丝毫斗志,不堪一击。公元前221年,王贲统帅秦军,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国无作战准备、无应战之兵。齐相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不战而降,后被饿死,齐国亡。

由上述可得

在秦灭六国之战中,其他四国均不同程度的不战而降或难有激烈抵抗,唯有赵国与楚国与秦交战。这二者之中,唯有与秦交战多年,且给秦军沉重打击,逼得秦不得不使用反间计离间赵国君臣并除去赵国名将李牧~


史诗杂谈


你给的选项只有赵国跟楚国,这一点我也比较赞成

战国前期,李悝变法魏国强势,秦国也被魏武卒打压,后来秦国商鞅变法,恰逢魏国桂陵马陵被齐国打得惨败,秦国悲惨的命运好转。

战国中期,齐国最强。但是六国合纵乐毅为将打垮齐国,从此齐国除了有钱再也不能对其他国家有过威胁

到了战国中后期,除了赵国,楚国,其他没有实质性对抗性的抵抗。

赵国的优势是战斗力极强,战斗意志力惊人,经历过胡服骑射的改革,还有廉颇李牧赵奢乐乘蔺相如肥义楼缓等人才,除了秦国基本没输过,就算是跟秦国的七次大pk,赢了5输了2,缺点是面积小人口少不利于消耗,周边环境复杂常常需要多线作战。

楚国的优势是人口多,面积大,战略纵深广,长期远离中原主战场,缺点改革不彻底(吴起变法失败)战斗力太弱,战斗意志差,严重缺乏名将名相(包括屈原项燕读不算),没有一次人数相当能赢过。。。

综述,最难打的是楚国,这里的难不是说楚国有机会一统天下或许是对别的国家有威胁,纯粹是国土大,战略纵深广,人多,最后大势已去的时候李信蒙恬20万失败王翦还是需要60万大军才能一槌定音也是因为楚国太大。。。

赵国不是最难打,恰恰是第一个被灭的(韩国白送的不算),却是对秦国威胁最大,也是最强劲的对手,一句话只要灭了赵国得到天下就是时间问题。

秦国也一直和赵国pk,先后有如下几次大战,阏与之战(赵国胜),华阳之战(赵国先败后胜),长平之战(秦国大胜)邯郸守卫战(赵胜),平阳大战(秦胜),肥之战(赵胜),番吾之战(赵胜),秦灭赵之战(秦胜赵灭国)。长平之战某种程度上决定历史走向,谁赢谁就能一统天下,即使长平输了赵国遭遇了毁灭性打击,赵国还是能打赢邯郸保卫战以及最后李牧阻难秦国大军,不得不说赵国人杰地灵

历史爱好者,非专业研究人员,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当然不要恶意打击我对历史的兴趣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