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年轻医生选择转行,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毋忘在莒77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

目前是有一些年轻医生转行,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医生。和他们聊天,转行的原因大多是这些:

1、医生辛苦还收入少。医生的辛苦无容置疑,特别是年轻医生,每天起早贪黑,还要值夜班, 节假日基本没有休息,只要病房有患者,都要到医院查次房。这样大的劳动量,往往却是医生中收入最少的。刚毕业的上班的年轻医生往往需要家里填补。

2、压力大。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治疗患者小心翼翼,唯恐出现问题,家属不满意。经济压力更大,同龄人往往都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而医生可能还在上学规培,一切都完事了,收入却少的可怜。晋升压力大,医生要想顺利晋级,一般不是做好医生工作就行,还要学文章,申请课题,考试,甚至有的还需要考研考博。身体压力不堪负荷,一般在这样的劳动强度和压力下,很少有锻炼身体的时候,休息吃饭不规律,请假难,身体状况堪忧。

3、培训时间长,成熟晚。本来医生上本科就是5年,加上现在的规范化培训,又3年,现在又来了专科培训,又2年,当上所谓的年轻大夫都30多了。就这样,真正的独立上岗,很多人还是不信任。加上现在规范化培训,真的还有待提高,学的东西很多还要到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学习。但时不我待啊。

4、挫败感强。都说医生是个高尚的职业,救人一命职业成就感油然而生,那只是一会儿,但是如果有一个患者救不过来,不要说患者家属找你,你自己的职业挫败感会让你很长时间缓不过来。我有以为老师因为一个患者手术后死亡,之后就彻底的不干临床了。

……

可能还有很多原因,但这些基本都包括这些。

我现在带学生的时候,都事先问一下,你真的想做医生吗?如果还有别的想法,尽快转行,这个行业如果吃不了苦,扛不住呀,忍不住寂寞,受不了委屈,不能不断的学习,请早点转行,因为做不到这些,你做不了一个好医生,甚至医生你做不到头。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快乐的小大夫


众所周知,医生这一行业是一个长线专业,即能够独立行医且拥有一个差不多糊口的收入的时候,往往已年逾不惑,而在此之前,年轻医生的收入及其微薄,每个月的收入并不能够支撑家庭的开销,且工作时间常,工作强度高,压力极大。很少能抽出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家人。

且前些年主流媒体的不负责任的报道,造成了最近这些年医患矛盾日益加深,杀医、伤医时间屡见不鲜,甚至有一些高考填报志愿的孩子直接过滤掉医学相关的全部专业填报。

笔者是一个年近40岁的医生,我身边的一些同行以及过去的一些同学有一些已转行做其他的职业,其劳动强度远远低于我,且收入也远高于我。能够支撑我们继续干下去的只是一个信念,有些时候,患者以及家属的一句暖心的话,便是支撑我们继续当好医生的强大动力。


刘华放大夫


不适合做医生。


张强医生


造成年轻医生转行的根本原因,我简明扼要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做医生的门槛越来越高,普遍从本科生提高到硕士研究生以上,还要经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做医生的收入与付出,越来越不成正比,加班工作不享受双薪待遇。

3,做医生的执业风险较高,杀医伤医事件的出现,让年轻医生心寒而却步。

4,做医生缺乏应有的职业荣誉感,整个社会对医生的职业认同度偏低。

5,做医生需要长期的临床经验积累,以及连续不断的继续医学教育,年轻医生不吃香。


Joe周其锋


问:你觉得医生收入高吗?

答:收红包,怎么不高。

问:你希望以后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答:有钱。

问:那以后你会让你的孩子去学医吗?

答:不会,不想他们成为那样的人。

问:为什么不会,医生收入不是很高的吗?

答:……

问:昨天网上报道有人杀医生了,你怎么感觉?

答:开心。

问:为什么呢?

答:因果报应,收了那么多红包,该死。

问:如果医生都杀死了呢,或者都不干了,那以后你生病怎么办?

答:不会全都杀死,不会全不干。

问:我是说如果?

答:那我自己看。

问:你觉得自己会给自己看吗?

答:会。

问:都会哪些?腹部手术可以给自己做吗?

答:……

问:你周末休息吗?

答:休息,至少休息一天。

问:医院周末都接诊,所以医生也在上班?你每天晚上可以睡觉吗?

答:谁晚上不睡觉。

问:医院急诊室24小时的,所以医生都在值夜班?

答:干不了辛苦就别当医生, 医生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问:辛苦的干活,你觉得收入应该高吗?

答:……

红包,呵呵

我上班这些年,收过的红包不少,都是过年的压岁钱

人们呐,你们快醒醒吧,医生护士到底做错了什么?他们不辞辛苦的解除你的病痛,治疗你的创伤,为什么,不能尊重一下他们,不求多客气,至少不要恶语相加,甚至动手动脚。

患者的一句暖心话是支撑医生的信念,而患者的无理取闹和拳脚相加可能就是斩断那信念的铡刀

为什么年轻医生要转行,为什么?


医路向前巍子


医生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医生在问诊过程中,不敢确诊或误诊给医院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性命的代价。

举两小例:

有一患者开始肚子疼,因为是公费医疗被地方医院收住治疗,X光、CT、B超做了个遍,然后对患者家属说:来迟了,你们对上人太不负责了。家属问是什么病?医生:肠子上问题,还不懂吗?基本就是癌!这句话可把患者一家人吓的不轻。再看患者一天比一天严重,已经是万分痛苦的程度,就这样在医院治疗了十余天每天治疗费千余元一点效果未见。患者家属提出转院到大医院查查,地方医院一百个不同意,说他是公费治疗必须在本院,到外地治疗一律不予报销药费。又住了几天。后来患者疼痛的经常昏迷,已经不行了只靠止痛药维持。家属自己找来救护车强行将患者转院到某部队医院,经连夜检查确诊为严重的穿孔性肠炎,立即手术。近二十年了,该患者今天还健在。看看这个地方医院的墙栏里,二甲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一应具全,高职医生排成队。一个简单的肠炎被误诊了。拖延成了穿孔性肠炎还没查出来是什么问题。

第二个病例:一邻居感觉吃饭食道有点不舒服,到医院看医生,贯用程序进行了一系列仪器检查,结果被确诊为食道癌,要求赶紧住院治疗。患者吓的像死人一般不吃不活,一家又被吓的天昏地转。后来想起来到某部队医院查查,结果被部队医院医生确诊为轻微的食道发炎,得知不是食道癌,患者当时在饭店里就吃了一大碗干饭,后来只在药店里买了些消炎药一切问题解决了。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患者如果继续在地方医院治疗必死无疑甚至是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冷语祥子


作为一名毕业一年的医学生,对这个问题简单提几个自己的看法:

  1. 高不成,低不就。把这个放到第一位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这种人。毕业期间寻找工作,自己看好的医院最低博士起步;而那些招硕士的医院自己又不看不上。所以,毕业两三个月了,终于决定考博士,再晚三四年出来接受社会的改造。


  2. 医学生就业压力实在太大。本人地处省级市,就今年的招聘形式来看。一流医院妥妥博士起步,稍微好点的医院也是博士优先,差点的市级医院还可能找点硕士。5年本科,3年硕士,毕业出来手拿着学位证书,发现这个城市基本上容不下你。
  3. 医疗大环境太差。现在医疗环境太差,伤医、杀医事件频繁发生,不少医生不是被别人杀死了,就是被自己杀死了。自己在临床3-4年,亲眼目睹科室的主治医生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自己的生活。
  4. 家庭环境所迫。可能自己的家庭条件稍微好些,所以我才慢慢找工作,甚至准备明年考博继续深造。但是,大部分家庭,辛辛苦苦养你20多年,希望你研究生毕业了能挣钱。所以,身边的有些同学隐藏自己心中的骄傲,选择次点的医院,或者医疗相关的行业,先养活自己,再谈理想。
  5. 其他行业也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自媒体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单单在医院救死扶伤,可以来到网络做医学科普,可以自营公众号讲健康观念传给大家。这样,可能更自由,或更挣钱。

下水道研究僧


我认识一个医生,他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就在某医院工作,从住院医起兢兢业业工作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间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有手术随时回院不管是半夜还是年节;孩子都上学了,可他带孩子出去玩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院里的大手术困难手术他都抢着上。即便是这样,干活的时候医院随时叫他,可是露脸的时候就只能是专家了,哪怕是他跟了几年的患者,手术时也会临时把他换掉。长此以往,在他工作满二十年那年,他申请调职做了医务,他说这样至少能多陪孩子了。


Jenny172826757


人在做选择时,“趋利避害”是重要的原则之一。

现在很多年轻医生选择转行,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高风险,低收入

由于医患关系紧张,现在临床一线医生的确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医疗纠纷不断,且常常危及到了人身安全。工作时劳动强度大,常常早出晚归,工作中也是提心吊胆,对未来有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

加之正常收入和其它行业相比较,与自己多年的就学培训所付出的严重不符。

2.生活质量不高

年轻医生因常常在临床一线值班,无论门诊还是病房几乎都是处于“超负荷”状态,每天接触的都是愁眉苦脸的病人和家属,对自己的心身健康极为不利。每天早出晚归,很少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去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3.外界诱惑增多

很多年轻医生看到自己的同学改行后不论是从事医药代表还是从事医疗器械销售,其经济回报率和生活质量要远远大于自己这种踏踏实实做临床的,面对种种诱惑,他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4.价值取向多元化

今天的年轻人不像我们那一代人,党叫干啥就干啥。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现实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活得也比较自我中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为自己活”几乎成为了他们的口头禅,在此认知的前提下,什么誓言,什么不忘初心,统统都被他们所抛弃。

其它诸如因“拼爹”而改行,或因父母担心孩子从医风险太高,女朋友不同意等,在此就不一而论了。


心理医生张彦平


我觉得原因很多,尽管我国每年有60万医学生毕业,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还不到10万人,影响年轻人转行的因素在于医学执业起初薪酬低、医路漫长又难,其中“医劳”、“医闹”及医患关系矛盾等成为了关键因素。医生职业在国内变成了一种高风险、高门槛却低报酬的尴尬现象。

高门槛下的残酷:高文凭敲门砖和低通过率执业

尽管很多年轻人有一腔热血,想奉献自我,但是现实却很残酷,高门槛的医学从业之路成为一座拦路大山,没有硕士、博士学历进不了省级,地市级医院也要硕士学位,而本科生只能跑二甲医院,乡镇级医院倒是收专科生,但人家却不愿意去。医学生都想去三甲医院,但是三甲医院重点科室门槛高,且医生执业通过率只有3成,所以望而却步。

高风险下的担忧:医患关系紧张,伤医屡见不鲜

今年7月份天津武警后勤医院的女军医遭到暴力杀害事件,让不少医生不寒而栗。虽然国家加强了对“医闹”的整治,但是伤医事件屡见不鲜。而且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未解决,患者埋怨医生、媒体谴责、键盘侠黑医等等,医患关系不见明显降温,担忧害怕也正常。

低报酬下的尴尬:大多数医生年薪不足10万

据悉,超过一半的医生收入与期望不一致,年均薪酬只有9.55万,而与相对应的却是绝大部分医生存在“过劳”现象,加班是常事,没有休息是常态,如儿科医生,一天上十几个小时大有人在,所以导致很多年轻人倾向于薪酬较高的其他医疗行业或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