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书是让你看完之后逢人就推荐的?

顽石视频


《平凡的世界》是让我最受感动的一本书,说起向别人推荐书,我首先就想到这一本。

这本书第一版在1986年出版,第二版2012年发行。我完整的看过两次,第一次是90年代初,亲戚家借了一本应该是盗版,一本就搞定全部内容,那个字特别小,看得很费劲,但是打开书没有翻几页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在此后的几天茶不思饭不想,感觉是一口气看完了,后来把《人生》也找来看,看完感觉终于听明白了电影《人生》那首好听的插曲《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包含了多少错综复杂的情感。

第二次是一个同学向我推荐这本书,那时候还不到2000年,貌似周围看过这本书的同学还很少,我说我看过了,他非常吃惊,后来他买了一本《路遥全集》,就借给我又看了一遍。当时除了看《平凡的世界》,还看了长长的一大篇序文,路遥讲了他在发表《人生》之后,达到一个巅峰,如何平静下来,思考下一部作品的创作,后来还住到工地上,后来就诞生了《平凡的世界》,真真的呕心沥血之作,那个时候就喜欢路遥和他的作品,可惜他去的太早。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孙少安、孙少平两个穷兄弟是故事的主角。穷苦家庭出身,但年龄不同,他们的经历也就不同。作为哥哥的孙少安背负着家庭的责任,操劳着家里村里的大事小事,爱情早就不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弟弟少平到县里读书,但是他穷他自卑,他的人生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单纯的爱情也不是那么容易。但这都不能阻挡两兄弟为了梦想在人生前行的路上去闯荡……我觉得任何的总结都难以体现这部作品的伟大,之所以说它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时城乡社会生活的作品,就是因为从这部作品里面,你可以看到的很多很多,即使不是主角,他们的故事也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

你的人生,从你出生的时候开始,就有了一个定位,你一定有很多遗憾,但是这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你会抓住什么样的机遇,你会如何选择呢?

有人说农村出生的孩子才对《平凡的世界》情有独钟,对这部作品的情感,或许跟一定的年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会有关系,但看书就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旅行,我不觉得非得要是农村出生的孩子才会有同感,有同感或许会更有感触,但有同理心去读一读作品,从作家的字里行间,就能体会那样的人生、那样的选择,只是看你能否静下心来看这样一部作品了。

就像前段时间播放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说实话我之前对几个主演没有特别的感觉,看过书的群众一般都会对电视剧的表现表示失望,但看过之后我觉得这部片子拍得还是很不错的,演员也演得很好,让我再次受感动,但是没有时间静不下心来把它看完了。所以看书要趁早,有空就坚持看!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曾推荐此书:“曾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平凡的世界》是无数人的精神食粮;如今,在这个富足幸福的时代,依然有很多人喜爱它。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年轻人所需要的,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导览大师


因本人比较喜好国学、社会经济学、历史、管理,以下是我读完后,逢人必推的。

依次如下(先给你推荐十本):


1、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2、乌合之众


3、心流


4、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


5、老子他说


6、中国的人心和文化


7、共情力


8、上下五千年


9、定位


10、失控


觉得不错的请点赞,关注我,嘤嘤嘤~~~


挑3拣4


我特别想推荐三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

1.《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高铭

这本书大家应该不陌生,因为有很多人推荐过。但我还是想说一下,因为我看完这本书真的相当震撼,或许它会颠覆你的三观,本书是全国首部精神病人访谈稿,每一个案例都是不同类型的精神病患者眼里的世界,他们会带你认识到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观点,甚至最后你会有点怀疑到底谁才是精神病。

相信看完这本书后,会了解到自己认知上的边界,从而更包容更多角度去面对世界,更尊重不同事物不同类型人群的存在,让自己变得更豁达更包容。

2.《遥远的救世主》 作者豆豆

电视剧《天道》根据此书改编,不知有没有人看过,我没看过看电视,但看了这本原著小说,对,它是小说题材,现代人的生活。

此书讲述了几个农村音响发烧友机缘巧合下认识了高人丁元英,也就是此书的主人公,在丁元英的策划帮助下开展了音响事业,也是一场对不同文化属性下催生出不同人的命运的验证,此书借丁元英之口,讨论了传统文化的术与道,讨论了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下不同人的状态,讨论了底层人民的信仰,讨论了道德和扶贫,讨论了人性,讨论了底层人民该如何自救。

总之,是一本内容情节精彩绝伦又醍醐灌顶的书,用小说人物对话和故事情节的方式表达对精神层面抽象的思考,让读者轻松易读又意味深长。

3.《天幕红尘》 作者豆豆

对,和《遥远的救世主》同一个作者,我也是看完《遥远的救世主》,在对人生的思考久久回味下去百度了作者,看了简介又买了《天幕红尘》这本书。

同样是现代人物生活的小说题材,也是同样借助主人公身上发生了故事来讨论一些深层次的话题。不过这次话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核是什么,怎样践行。

先不要一听马克思主义就觉得深奥枯燥,是不是在讲大学的思想政治啊,是思想政治,但比思想政治非彼思想政治,以前学的只是个概念,而且都会国家层面。但这本书,绝对让你重新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让你了解它原来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看完你会重新思考你的工作你的人生,你该怎么做选择。就像文中的老九重新思考怎样做好他的面条一样。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



我们看书有几个目的:一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二是丰富我们的大脑多些知识;三是愉悦心灵;四是拨开迷雾,醍醐灌顶。

我认为专业知识没有尚可多加学习,但精神方面无道是不可的。


路子吟


说说值得推荐的书单吧

1,让你在生活上更加充实

首先也是极力推荐的一本书《活着》,这本书在初步去读的时候会让人感到些许的沉重,这种沉重是一种思考,我们都听过一句话,有些人活着,而有些人已经死了。这句话是对生命的意义一种深刻的质问,书中的人物都对生命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每一次希望都换回来巨大的失望,富贵一生的不容易让每个看过的人唏嘘不已,活着是他唯一的意志,而反观活在这个年代的我们,才觉得多幸福。世间啊,就是每个人经历着自己的生命难题,也每个人爬出自己的生命困境。

除此之外,推荐《看见》《月亮和六便士》《皮囊》《苏菲的世界》

2,让你在工作上效率更高

这本书是2017年非常火的一本书,对整个工作的心态和工作的方法都完成了很大的改变。9条改变思维认知的原则,伊藤穰一和杰夫·豪将些原则提炼出来送给各位,让我们更好的面对这个世界。努力更重要,努力的方向更加重要,非常值得一读。

除此之外,推荐《创新者的方法》《深度工作》《习惯的力量》

3,让你在情感上更加从容

但凡是人,一定都有亲密关系的苦恼,这本书帮助很多人走出了亲密关系的牢笼,值得一读,书中介绍了很多处理亲密关系的办法,如放下立场,不纠结对错,而从别人的观点上来体会对方的情绪,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不应该排斥冲突,而是在冲突中体会这种亲密关系,从而改变相处的模式,从而达到更加和谐的状态,接受自己,也接受自己的亲密的另一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另外推荐《第五项修炼》《情商系列》《非暴力沟通》《真实的幸福》

4,让你在精神上更加丰富

《三体》构造了一个宏大的新世界,这个世界里面有丰盛的新规则,里面的格局可以让人消除心中的烦恼,虽然是一步科幻小说,但是一旦读进去,就能感受到它的震撼,书中感受比较深的一句话是:“弱小和无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对于和平年代生活的我们,把世界放在我们的心中,怀着敬畏之心走下去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

除此之外,推荐《极简主义》《人生》《乌合之众》《夹边沟记事》。


有书共读


现在的好书确实是越来越少了,有三本书我几乎向朋友推荐过很多次,有一本我还买了好几次送给朋友,其中包括一位无意中认识的韩国朋友(当时还很友好,没有现在关系这么糟糕)。

第一本是《明朝那些事》。不是一本,是一套丛书,《明朝那些事》我从头到尾看了三遍。确实是难得的作品,用小说的笔法写了整个明朝从建立到灭亡的故事,很多的人物让人忍不住叹息。

第二本是《三体》。包括三本《地球往事》,《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这是无法超越的科幻经典。这套书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解读,即使是云天明和程心的爱情,还有什么比相隔很近,但是一瞬间两人相差了八千万年更让人感受到岁月沧桑的?

第三本是《道德经》,我买过很多次给朋友们,《道德经》当失意的时候读,可以让人振奋;得意的时候读,可以给人警醒。而且如果你想研究五经之首的《周易》的话,我个人认为《道德经》是最好的序言,理解了《道德经》之后,再读《周易》会容易的多。


花寒娱乐


我推荐书只有一个指标: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我有好多书该读,我有好多简单的事情该做。

1.《道德经》

很建议在有了困惑的时候,读一读道德经,年轻人是不会喜欢这本书的,喜欢也是因为能装逼。

只有真的很努力的对待自己生活的人,才会对道德经有兴趣,才会被道德经点醒。

这是一本“帝王学”,他在你很弱小的时候,几乎是没有用的,但是当你真的成为一个管理者,无论是在管理自己的时间,还是管理员工,还是管理财富,你都能发现,道德经都能给你方向。

道德经能给的也只有方向,他没有细节,没有具体的技术,所以终归还是要靠你自己。

但是真正的经历过大的风波的人一定明白,在风波中,有方向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2.《毛泽东选集》

对毛选的喜爱,很多时候源自曾经的误解。

早期学习政治,学习历史,总会把毛选当做一种教条和专制,但是真的读过之后,才明白,毛泽东的成功真的不是运气。

以前学政治,学习了矛盾这个观点,那时候觉得枯燥,没什么意义。

但是真的有了学习和思考之后,才发现这比“对错”的方式看待世界要高明多少啊。

在我比较小的时候,做事以“做对的事情”为标准,因此做了很多自己为是的事情,但是读完毛选,思维方式变了,变成抓主要矛盾,很多事情一下子清晰了。

3.《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如果让我推荐心理学的书,我能推出50本必读,但只让我写一本,一定是这本书。

这本书能让一个人看清楚自己是多么的不了解自己。

你以为你很了解自己,其实你只是在被你的情绪和过去操控。

4.穷查理宝典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他是你认识财富世界书籍的目录,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很多书籍的推荐,让你越发了解这个世界是怎么构成的。

5.《定位》

这本书只是讲述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在我们这个时代,传播是什么。

作为屁民,很多时候我们不理解广告费为什么那么贵,明星凭什么这么赚钱,如果读过这本书,应该懂了。


人格独立之路


去年看了一百多本书,其中几本学习成长类的书逢人就想推荐,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重读五步,提供了一整套方法。但核心其实是教你如何有效地做读书笔记。

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葱鲔火锅式”摘抄法。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在摘抄原文时写下自己的心声、感受和想法。也就是,加深记忆理解,记下原创思考。“O”代表原文,“”代表你的评论。

2.古典三部曲:《跃迁》、《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拆掉思维里的墙》


《跃迁》是古典去年的新书,所讲的主题是:如何利用规律和趋势,放大个人努力。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高手的暗箱-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实现跨越式成长;高手战略-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联机学习-找到知识的源头,提升认知效率;破局思维-升维思考,解决复杂问题;内在修炼-跃迁者的心法。


我们过去的体验、经历、受到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又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们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优秀的人总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压力之下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对事物有全新的看法,对同样的事情有完全不同的结论。

每一个希望自己幸福的人,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中,谈到了人生四个永恒的主题:影响力、爱、自由、智慧。

"生涯三叶草"模型印象深刻:完美职业=兴趣+能力+价值(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一个好的职业应该是你喜欢的、能做好的,而且能回报给你想要的回馈的。

转动三叶草,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3.采铜的《精进》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大概是很多人的理想和目标吧。书中从“如何对待时间”“如何做出最好的选择”、“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即可行动”、“修炼思维”、“优化努力方式”等7个方面告诉你怎样做。

4.成甲的《好好学习》


书名一样,这是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核心只有一点:学习和掌握临界知识,也就是底层规律、底层知识。

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没有哪个人的学习会超过这个范畴,而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按这个标准,我们很多人的学习都是无效的。

掌握临界知识,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提升认知效率,就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

常见的核心临界知识: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冗余备份等。

5.普世智慧《穷查理宝典》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本经典书籍:一本讲普世智慧的“宝典”。书中完整地收录了查理.芒格的个人传记、投资哲学,以及过去几十年的公开演讲和媒体采访,所以是本大部头的书,加上很多演讲的年代和背景离我们较远,读起来也不太容易。

查理.芒格是谁呢?他是巴菲特的合伙人,今年已经93岁,是现存的人们觉得一提到一位智慧的老人家,首先就会想到的人。

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多元思维模型。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种思维模型,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或至少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为止。就像那句谚语说的“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什么都像是钉子。”

为了避免这种局限性,你必须涉猎各个不同的学科,拥有横跨多个学科的知识模型,也就是多元思维模型。查理.芒格掌握了100中思维模型(各个学科中最普遍最经典的几个即可),包括数学、会计学、工程思维、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心理学、生物学等众多学科。如果你只能掌握其中一个学科,查理会建议你掌握心理学,这在生活工作中常常遇到。

6.《认知突围》

本书对6个关乎一生的重要命题(认识自己、认识知识、认识金钱、认识时间、认识关系、认识人生)做了深刻解读,有的完全颠覆认知,有的见解独到辛辣。


厦九九


经常也有不少粉丝私信让我们推荐书目,这一次,知我心理学的编辑部小伙伴们每人推荐了自己看完之后会逢人就推荐的书,整理出以下的一个小书单,包括心理学、旅行、文艺作品等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是与心理学相关的两本:

1. 《逃避自由》

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可能更广为人知,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弗洛姆用严谨流畅的文字梳理了现代人的孤独与自由的发展变化,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会逃避自身的自由,进而论证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深层原因。主旨是深刻的,语言却清晰流畅,值得一读。

2.《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很多心理学知识读来简单明了,但背后的研究过程往往被人忽略了,而它们本身足够重要和深刻。这本书就介绍了心理学上诸多著名的研究,读起来能让人较为迅速地了解心理学究竟在如何探索人类内心和行为,对这门学科建立起较为准确和清晰的认识。

接着,这两本书分别是随笔和书信,它们和心理学看似遥远,但两位文学大师在这些作品里对世界与人生、爱与孤独、疾病与痛苦进行了深刻的思辨和阐述,值得放在床头时常翻阅。

3.《卡夫卡随笔集》

卡夫卡在小说创作之外还写下了大量的笔记,他在短小的篇幅中将思想的吉光片羽一一捕捉,金句迭出,犀利而深刻。

4.《给青年诗人的信》

不要被这本书的名字吓走了,我们不是为了让你学习写诗,虽然它确实能够为一个诗歌初学者指点迷津,但它对每一个青年都大有裨益。里尔克在中年时通过这些书信,和一位青年敞开心扉的交谈,倾听他对人生的困惑,并真诚地给出自己的认识,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然后,再来推荐两本有关旅行和地理的书。有时候,人困在平淡乏味的生活里,总将注意力放在自身上未必是一件好事。不如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地方,敞开身心,迎接更多的可能性。

5.《杜甫的五城》

作者赖瑞和是唐代历史研究者,在八九十年代,她孤身一人深入中国内地,四处旅行,记录沿途的所见所闻,有对历史的缅怀,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又对当地人们生存境况的关切,读来亲近感人。

6.《看不见的岛屿》

你可能梦想自己哪天能到一座海岛上生活,如果真的现实,你会选择哪一座岛屿呢?这本书介绍了地球上五十多座孤岛,以及每个岛背后的曲折故事,让人大开眼界。这本书制作也相当精美,让人爱不释手。

文艺作品,当然也是少不了的。无论什么时代,文艺对人的心灵的滋润作用都不会消失。

7.《都柏林人》

这本短篇小说集里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界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但这些人物似乎仍然离我们很近。他们困在各自沉闷的生活里,渴望着变化,渴望着逃离,但当命运出现一丝光亮,他们又陷入了沉思与徘徊。读完这些故事,不禁让我们想到当下的自己。

8.《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

诗歌之美,不仅在于字里行间的具体意义,也在于词语和词语相遇时在内心里激发的一种奇妙的感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的这些诗作,读来沉静有力,他是一位组合词语、排布句子的大师,不必深究诗歌在说什么,而是放空自己,在阅读中感受词句本身的气息。

9.《梵高手稿》

关于梵高的书有太多太多,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编者所选的书信都与书信中谈及的画作关联起来了,对照着阅读,如临其境,更有代入感地理解梵高的所思所想。信中有生活琐事,有谈画论艺,有感慨抒怀,梵高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10.《雕刻时光》

塔可夫斯基是毫无争议的电影大师,在这本书中他记录了自己对于电影这门艺术的理解和思考,他将电影创作视为一种祈祷行为,需要电影创作者将全部身心投入其中,抱着信仰般的热情和毅力。读完之后,你会发现,电影绝不仅仅是工作之余捧着爆米花的日常娱乐。

以上有你感兴趣的那一本吗?欢迎来评论区交流,如果你有其他很欣赏的书,也欢迎来评论区推荐给大家!


知我心理学


回答这个问题前,去翻了翻书单。还有许多未读,读过的还有很多感触……

1、《皮囊》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

好吧,你告诉我,还有灵魂。

有吗?

有的吧。

——你都有点像祥林嫂了。好吧好吧,我信了。

大一第一本看完的书,而我现在却毕业了。

2、《我们仨》

我们三个就这样走散了。

民国一些才女中,比起三毛荷西的浪漫童话,林徽因梁思成的举案齐眉,张爱玲胡兰成的轰轰烈烈,最羡慕杨绛钱钟书的真实生活。

3、《肖申克的救赎》

一直以来,最深的是电影中监狱长翻开《圣经》看到小锤子的一幕。一开始他告诉安迪:救赎之道就在其中。是的,挺讽刺的安迪的救赎之道确实在其中。有一次,面试的时候,谈到这。面试官说:“看,你看到的还是表面,这一幕告诉我们事情开始和结果是一致的。”又重新看一遍书。

4、《白夜行》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雪穗还有人守候,亮司最让人心痛。

5、《追风筝的人》

可能许多人记得:为你,千千万万遍。却想起老管家在阿米尔少爷不愿意回来时,劝他回来说:“那里,有你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大概意思哈)”确实如此,解开了心结。

胡塞尼的《灿烂千阳》、《群山回唱》同样值得一看。不同视角的阿富汗,同样吸引人。

6、《无声告白》

很压抑的看完,有些不懂,希望更多人看看吧,找到真实的自己。

7、《杀死一只知更鸟》

孩子的角度,不一样的精彩。 父亲阿迪克斯诠释了父亲的角色,盛赞他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他的人格,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最主要的是,如果我不这么做,在镇上就抬不起头来,就无法在议会代表这个县,甚至都没有资格教导你和杰姆如何做人。”









园主De柠檬


推荐两本书《活着》、《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1、【活着】——余华

初次看罢此书,犹如一闷锤重击胸口,一种让人窒息的疼


人世间的悲苦,不外如此

经历了太多的生死,最后只剩下努力的活着

本文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一个富家子弟福贵,年少纨绔,赌博败尽家财后,贫困潦倒,双亲累死,自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上了战场,九死一生。侥幸从战场上捡回一条命,家中大女因高烧失语,成了哑巴,妻子得了软骨病瘫痪在床慢慢等死,唯一正常懂事的儿子被人抽干了血,活活死在了医院里。好不容易为哑女找到一门好亲事,却死于产后大出血;女婿孝顺能干,却在工作中被水泥板活活压死;孙子慢慢长大了,也听话懂事,却因饥饿贫穷吃豆子撑死……

“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蹬,也不用担心谁了。”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这本书我用了两天时间读完的,按理说一天时间足以读完此书,可是在看到福贵儿子在医院为县长女人输血过多,活活抽血而死的时候,心感觉被刀狠狠地扎了一下,呼吸急促,不忍再看下去了。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平淡无奇的文字,却字字泣血。

2、【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高铭

这本书怎么说呢,读者两极分化,一些人认为本书是一本神作,一些人认为本书作者在“扯蛋”(主要是本书部分涉及量子物理领域)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刚看完此书的时候,居然有一种活了这么多年,居然不知道这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感觉,同时也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有点精神病?

最后想了想还是回归自然,活着就好了,哪里需要那么多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