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一共有多少期?

Chrisyi


黃埔軍校只是一個統稱,其實黃埔軍校一直都是在改名字,但是人們也一直都這麼叫著,而且黃埔軍校現在在臺灣還在辦,只不過在大陸沒有了只是一個紀念館,但是也不能就說沒有辦了,臺灣也是中國的啊,怎麼能說沒有辦呢?

1924年的時候國民黨建校的時候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又改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又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又改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1950年的時候國民黨在臺灣又復建“陸軍軍官學校”,而且到現在還在辦呢。

在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之前,黃埔軍校一共辦了23期,但是質量最高的還是前6期。在前6期中,不管是國民黨的還是共產黨的都出過很多名人。1929年5月15日,第六期畢業,之後的黃埔軍校其實也就沒有出什麼人才了。

第一期裡面有很多我們熟悉的: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蔣先雲等等

第二期出名的就不是很多了:鄭介民(戴笠的助手),聶紺弩(是一位作家,曾經被周總理稱為20世紀最大的自由主義者,著名的詩人、雜文作家)。

第三期也不是很多:戴安瀾,王耀武,方先覺,黃攻略等等。

第四期又是一屆質量很高的,除了很多名人:林彪,張靈甫,謝晉元,劉玉章等等。主要還是出了林彪和張靈甫兩個人。

第五期這一期基本上全部是為了共產黨培養的:許光達,趙尚志,宋時輪,楊至成等等。全部都是開國的功臣。

第六期:戴笠,羅瑞卿,陳伯鈞,廖耀湘,臧克家等等。戴笠都知道軍統的頭子,臧克家也是一位愛國詩人,當時考入的是在武漢的分校。


小伍講歷史


黃埔軍挍從1924年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共招收六期學生,總人數12000多人,來自全國26個省,

第一期1924.3.27新生考試篩選,6月16開學典禮,11月30畢業。有635人畢業。第二期1924.8至1925.9畢業449人。三期1924冬,到1926年1月畢業1233人。四期1926.10畢門口2654人。五期1927.8畢業2418人。六期1926秋招了4400多人,因大革命失敗,學生們各奔生路,只有少部分留校學習,到1929.2月畢業時才718人。

大革命時期黃埔在全國各地設分校,(一)潮州分校,1926.6.1畢業第一期,畢業348人.1926.12畢業380人,分到國民革命軍各軍,參戰北伐,此後潮州分校結束。(二)南寧分校,畢業一批後,因戰事校址先後遷桂林,柳州,百色等地,到1945.10撤消。(三)長沙分校1926年12月建立,招1200多人,馬日事變後,長沙校轉向反共,百餘名教員學生中的共產黨逃散,'剩下的有的加入了南京中央軍挍,有的畢業,後此校結束。(四)武漢分校1926.10建立,1927.7結束。

大革失敗後,黃埔軍校主校又招了第七期於1930.9畢業後,老蔣下令將黃埔軍校停辦,廣州址的黃埔軍校結束。


最後說一點有趣的事,黃埔軍校奠基時第一剷土是十大元帥之一葉劍英葉帥鏟的。


香辣花生哥


黃埔軍校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是指在廣州黃埔島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由孫中山於1924年創辦,以蔣介石為校長,在這裡黃埔一共開辦了七期,培養軍官生13000餘人,由於早期的黃埔軍校畢業生參加了北伐戰爭或中原大戰,升遷較快,所以成就了一大批我們熟知的國共雙方名將。



廣義是指,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佔領寧滬杭之後,建立了武漢和南京政權,統治中心北上,黃埔軍校隨之遷移,首先成立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從本質上說,仍然是黃埔一脈。寧漢合流後,武漢分校取消,成立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蔣介石仍兼南京中央軍校的校長。而在廣州黃埔島上的學校,則改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已不是黃埔軍校正統。

抗日戰爭爆發後,寧滬杭很快淪陷,南京中央軍校內遷至四川成都,也稱黃埔軍校成都分校,1946年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抗戰後期以關麟徵接任校長,名譽校長蔣介石後來逃離大陸前,最後一站就是住在成都的軍校裡。



在抗日戰爭期間,大批黃埔畢業生傷亡,各戰區為補充基層軍官,又分別建立了九所分校,比如西安分校和昆明分校等等,從血脈上講,都算黃埔軍校。到1949年國民黨逃臺止,黃埔軍校及各分校一共開辦了23期,培養基層軍官高達32萬餘人。

蔣介石最後一次到訪黃埔軍校,是1949年10月,這時候黃埔島軍校原址已經不再辦學。



(黃埔軍校校旗)

1947年孫立人往臺灣訓練新軍,又成立了中央軍校第十分校,位於臺灣省高雄縣鳳山市。國民黨丟失大陸前 ,蔣介石下令將國民黨政要子弟200餘人空運臺灣進入鳳山分校,後來成為臺灣的正統軍校,但再稱之黃埔軍校已經不合適了。

(黃埔軍校校徽)


度度狼gg


黃埔軍校一共招收7期,培養的將官基本都成為軍方柱石。1949年之前,包括各地分校在內的黃埔系列學校共招收了23期學員,為抗戰做出了貢獻。

黃埔軍校原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位於當今廣州黃埔區長洲島。孫中山聽從了蘇聯顧問馬林的建議,在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總宗旨下,黃埔學校由六個部門組成,分別是政治、教育、訓練、管理、醫學和補給,負責管理常務事宜,蔣介石擔任首任校長。作為一個近代式軍校,黃埔學科齊全,設有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經理科、政治科等多個門類,培養出湯恩伯,杜聿明,王耀武,胡宗南等多個優秀將領,形成了北伐戰爭的主力,皆為一時俊傑,獨當一面。

1924年以後,各地設有黃埔分校,如武漢分校、長沙分校,湖北分校,江西分校,西安分校等。1927年,黃埔停辦改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歷史學家黃仁宇就畢業於此。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黃埔軍校依舊延續,改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已經接近80期,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就是第44期畢業生。

廣州黃埔軍校共培育了13000餘軍官,天子門生,形成了勢力龐大的黃埔系。黃埔軍校各地分校,從第1期到第23期,共培養32萬各級軍官。這些軍事人才,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武漢分校就出了許多近代著名人物,郭沫若擔任政治部主任,如革命家宋綺雲、抗日女英雄趙一曼、文學家謝冰瑩等。

總體來說,黃埔軍校是近代中國非常有實力的高等軍官學校,與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南北對峙,在國民黨內形成了保定系與黃埔系兩大政治派別,應該給予客觀的歷史評價。


秦右史


國父孫中山得到了蘇聯的幫助,從而創立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的創立,為國民黨提供了大批優秀的人才。黃埔軍校自1924年創立,自今仍然存在,有不少人說它中國的“西點軍校”,其實這也不為過。

題目中所問的黃埔軍校一共有多少期?應該是指國民黨敗退臺灣前一共培養了多少期學員?準確的來說,總共開辦23期,其中前六期是整個黃埔的精銳,有許多抗日名將和開國大將都畢業於黃埔軍校。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靠黃埔軍校發家的蔣介石。黃埔軍校創立,孫中山需要派一個人去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黃埔軍校校長一職是少將軍銜,而蔣介石主動請纓,表示願意自降一級去當校長。


這裡就不得不佩服蔣介石的眼光,他早就看到黃埔軍校的潛力。至於軍銜高低,這都是虛銜,誰掌握軍隊,誰拳頭大,這才是王道。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蔣介石的眼光,他憑藉黃埔軍校爬到了國民黨領袖的位置。


麥地傳奇


黃埔軍校,全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軍事院校,它的誕生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軍事將領,在整個中國近代戰爭史上,基本上都是黃埔軍校的師生在相互較量,所以也有人說“一部近代史,半部歸保定,半部歸黃埔”,這句話不無道理呀


軍校在1924年成立之時就旨在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為中國貢獻一批自己培養的將軍,從後來的結果來看,它也的確做到了。隨著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的勝利,黃埔軍校也遷址到南京,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又改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國民黨敗退臺灣的時候,這所意義非凡的學校也隨之前往臺灣高雄鳳山建立。

從黃埔軍校在大陸正式建立,到臺灣覓址再建立,黃埔軍校一共收了23期學員。在臺灣,黃埔繼續辦學到今天,已經有七十八期了。


作為一個學校,黃埔軍校無疑是成功的,新中國成立的時候,開國元帥中有四人畢業於黃埔,開國大將和上將有11位,在中共方面都有這麼多人,不要說國民黨那邊了,黃埔系一直是國民黨軍隊的中堅力量。

黃埔軍校是國共兩黨的合作產物,雖然最後國共分家,但在中華民族的危機時刻,在東征,在北伐,在析口會戰,在臺兒莊戰役,在武漢會戰,黃埔師生都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為中華民族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呀。


歷史十二郎


我們現在所說的“黃埔軍校”其實是廣義之稱,它是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軍校和各地分校,以及後來在臺灣續辦的軍校的統稱。

孫中山鬧革命時,起初是沒有槍桿子的,槍桿子都在軍閥手裡。後來他意識到依賴軍閥搞革命是一件不靠譜的事兒,必須有自己培養的軍隊,革命成果才能落在革命者手裡。於是,在我黨和蘇聯的幫助下,1924年6月16日,“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廣州黃浦區長洲島成立,這就是“黃埔軍校”俗稱的來歷,雖然正式名稱後來幾易起名,但是“黃埔軍校”的俗稱一直沿用至今。

在1949年國民黨全面敗退大陸前,黃埔軍校一共辦了23期,如果加上1950年在臺灣高雄開始續辦的,至今總共有78期。

黃埔軍校有著鮮明的辦學特色:

一是以實現三民主義為辦學宗旨,在把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的同時,貫徹政治教育與軍事教育相輔而行的原則;

二是採取學校教學與現實鬥爭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鍛鍊成為“革命軍”戰士;

三是依法從嚴治校,使整學校管理走上法制化、正規化軌道。

正是因為這三個主要辦學特色,黃埔軍校為國共兩個陣營都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無論是對國民黨還是對共產黨來說,都湧現出了一大批來自黃埔軍校的高級將領。

國民黨方面,少將軍官以上的黃埔師生有250餘人,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近40人,中將150餘人,擔任集團軍總司令、兵團司令官等高級指揮官的近60人。杜聿明、胡宗南、張靈甫、宋希濂、陳明仁等國民黨將領都出身於黃埔。

共產黨方面,在黃埔軍校工作和學習的人中,有近40人擔任過不同時期人民軍隊的正軍級以上職務;20世紀80年代,經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的36位軍事家中,有16人曾經在黃埔軍校學習或工作過,他們是:毛澤東、周恩來、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林彪、陳賡、羅瑞卿、許光達、許繼慎、蔡升熙、段德昌、左權、黃公略、劉志丹。

無論是在東征、北伐戰爭,還是在抗日戰爭中,黃埔師生都衝鋒在前,英勇作戰。從世界歷史來看,美國的西點軍校、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都培養過很多軍事人才。但像黃埔軍校這樣,不僅對於軍事,而且對於政治,包括對整個中國革命進程都產生了那樣大的影響,而且兩個對立陣營都有同一學校的學生,這在世界上是極為罕見的。一個學校能夠培養出如此眾多的人才,其歷史地位是顯而易見的。


麻辣一加一


從狹義上來看,黃埔軍校應指1924-1930年國民黨在廣東地區開設的軍事學校,而從廣義上看,1924年以後,國民黨和中華民國政府在各地興辦的分校也屬於黃埔軍校的範疇。黃埔軍校是近代歷史上最為人熟知的一所軍事院校,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重要成果之一的黃埔軍校為國民革命的順利進行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在北伐乃至抗日戰爭中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黃埔軍校的影響之深遠、巨大,是不容我們忽視的。

從1924年開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黃埔軍校總共錄取了二十三期學生,培養出了多批步兵、炮兵、工兵乃至空軍學生。1949年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後,1949年初入學的第二十三批學生被迫提前結業,少數師生被運往臺灣地區,其餘則被殲滅。在這之後,臺灣當局曾於1950年在臺灣高雄復建陸軍軍官學院至今,黃埔軍校可以視作其前身。

實際上,嚴格意義來說的黃埔軍校應只存在於1924年至1927年間,即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培養了六期學生。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之後,廣州、武漢、南京分別出現了三所黃埔軍校,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漢分校擴大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七一五政變後,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被迫畢業離校,軍校整體改編為張發奎的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武漢軍校暫時解散,在寧漢合流之後遷往南京。而廣州的黃埔軍校堅持到1928年,只有一部分學生堅持畢業,其餘散往各地,是為黃埔軍校第六期學生。此後,隨著國共關係的日益緊張,蔣介石將黃埔軍校改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其意義與之前的黃埔軍校已大為不同,故純粹意義上的黃埔軍校學生應為六期。


國家人文歷史


黃埔軍校誕生於20年代,為國共兩黨培養了一大批驍勇善戰的將領。它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僅次於法國聖西爾軍校、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


從廣義上說,黃埔軍校自1924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共錄取了二十三期學生。 1950年蔣介石在臺灣高雄鳳山“覆校”,續辦二十四期,至今已有七十八期。


從狹義上說,黃埔軍校是指國共合作期間,招收的前六期。



1.創辦軍校


1924年,國民黨處於疲軟期,孫中山先生希望用軍隊來振興黨,以軍興國。於是,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區,稱為黃埔軍校,第一任校長為蔣介石。


黃埔軍校的入學考試是比較苛刻的,只招革命者,必須是本黨黨員。本黨,是指國民黨。同時,考入的學生必須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且外表端正、還要有好的社會背景。


因為是國共合作時期,所以,有很多共產黨也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並且在軍校擔任了重要職務。像周恩來是政治部主任,這也為後來革命發展奠定了基礎,也讓革命的種子在黃埔軍校發了芽。


2.軍校變遷


黃埔軍校自廣州開辦後,因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國共合作分裂。從此,黃埔軍校只姓“國”,不姓“共”了。同時,在武漢、廣州、南京分別出現了三所黃埔軍校。


武漢分校因七一五政變後,第五期學員被迫離校,軍校整體改編。一部分學員跟隨了蔣介石,一部分則成為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共產黨方面的主力軍,武漢分校從此不復存在了。


廣州軍校開辦了黃埔六期。於1930年9月,蔣介石電令辦完第七期後,學校停辦。


南京黃埔軍校改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南京陷落之前,於1937年遷校至成都,在成都辦了十期,成都是黃埔軍校辦學最久的地方。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了成都。蔣介石便強令將23期的學生提前畢業,並帶走200多名學生逃到了臺灣。這也宣告黃埔軍校在大陸的歷史正式結束了。



3.名將輩出


黃埔軍校招生的學生起點高,招收的學生都是青年才俊,第一至六期,培養了很多優秀將領。


共產黨方面有十大元帥之一的徐向前、林彪,十大將軍之一的陳賡、許光達、羅瑞卿。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有胡宗南、杜聿明、胡璉。


黃埔軍校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畢業後立即投入到火熱的戰爭中。理論知識加上戰鬥的歷練,成就了很多優秀的軍官。


在東征、北伐、抗日戰爭中,黃埔軍校的師生身先士卒、赴湯蹈火,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解放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有書博物館


黃埔軍校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是一所不得不提的學校,其存在與發展對中國近代史的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黃埔軍校實際上只是一個別稱,之所以會得到這樣一個別稱是因為學校的校址位於廣州黃埔,因而得名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是在孫中山先生的主導下於1924年在廣州創立的以培養革命軍官為主要目的的現代陸軍軍官學校。

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經常會聽到所謂黃埔幾期的說法,比如黃埔一期(現在甚至已經成為了元老的代名詞),黃埔四期等等,但是奇怪的是我們很少聽到黃埔十五期、黃埔二十期 等說法。那麼,黃埔軍校到底一共辦了多少期呢?

狹義上的黃埔軍校實際上只存在了六期,廣義上的黃埔軍校則至今仍然存在。位於廣州黃埔的陸軍軍官學校一共招收了六期學員,最後一期學員是在1926年7月到10月,此後黃埔軍校改名,不再叫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而是叫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校的校址也是經歷了一波三折,先後在武漢、長沙、南昌等地辦過分校,最後校址定於南京,名稱也被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9年,陸軍軍官學校遷往臺灣,在臺灣高雄鳳山覆校,並一直持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