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長大了,父母卻慢慢老了,你們對父母最想說的話是什麼?

丶伍迪迪


看到這個問題我毫不猶豫的打開回答了,因為我真的有很多話想對父母說。

自2003年開始讀大學,那時為了能掙點錢補貼家用,寒暑假基本很少回家,只能過年在家待上幾天。如今又在千里之外娶妻生子,以前是為了勤工儉學,現在是工作忙沒有時間,心裡真是感覺對不起父母的養育之恩。

有一次,我給媽媽打電話,媽媽說“兒子,今年過年早點回來啊!我和你爸可想你了,昨晚你爸又夢到你了,睡著睡著一下子坐起來,然後就叫我,兒子回來了,兒子回來了……”聽到這裡,我真的受不了了,是啊!“兒在他鄉,母擔憂”,我們做父母的又何嘗不是想的都是自己的子女呢?而我們對父母做的真是少之甚少。父母的歲數越來越大了,我讓他們過來一起住,他們說就是捨不得家裡那點農田,我知道,他們也許是住著不習慣,說城裡沒有人氣,其實更多的是不想給我們找麻煩。自己生活就是圖個清靜。他們不來我也沒強求,幸好家庭條件寬裕了,去年回家給父母按上了電腦,也為父母換了安卓系統的電話,沒事的時候就可以和父母視頻說說家常,彙報下平安。

其實子女幸福就是老人最大的欣慰,那老人的幸福又何嘗不是子女最盼望的呢?

爸爸,媽媽,我今天想和你們說“兒子不孝了,這麼多年沒有能夠在您二老身邊盡孝,是我今生最大的遺憾,盼來生願為其二老做牛做馬”。

最後我要對那些在外漂流的子女們說“無論你身在他鄉多麼遙遠,也無論你工作多麼繁忙,請記得多給父母打個電話,報個平安”。

父母老了,雖然已不能成為你避風的港灣,但父母永遠最瞭解孩子的心酸,心繫孩子的平安。

我是阿童說教育

說教育我是認真的




阿童說教育


其實想過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那一天正在潮我一步一步走來。您們養我長大,我陪您們老去。其實有哪一家的媽媽年輕的時候不是個小公主呢?她們那時候也會像我們一樣依賴她的爸爸媽媽;也會像我們現在一樣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還有爸爸年輕的時候也是一樣,也是一個帥氣的小夥子;也是很多女孩心目中的男神。但是自從她們有了我以後,天天都在我忙活著。媽媽為了我身材漸漸走樣了,臉上的皺紋也慢慢多了起來。爸爸為了我天天在外奔波,早出晚歸。她們每天既要照顧到家裡,還要忙著掙錢。這就是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我想對你們說,你們辛苦了,你們處處都在為我著想,而我有時候還很不聽話得跟你們頂嘴,動不動就惹你們生氣。如今我一天天長大,你們也一天天在變老,我多麼希望時間慢一點,你們老得慢一點,讓我陪伴你們多一點,讓我好好孝敬你們。我還想跟你們說聲對不起,以前不管我犯多大的錯誤你們都會原諒我,都會耐心教導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你們辛苦了。後半生我會讓你們依靠,我愛你們。



年少的你是喜歡


每個人都會老去,這是自然規律,無法改變的。這也許才是人生意義的根本所在。孩子長大了,父母老了。當然孩子有一天也會老去 ,就這麼無限循環,生生不息。所以,我在想當我老的時候,我會是一種什麼樣子呢?首先我想有個溫馨的小家,這個小家裡的東西只要能滿足正常生活就行,簡潔乾淨就好。養一隻貓或者一隻狗。看看書,寫寫隨筆。可以寫一些人生感悟,或者對事物的看法,或者就回憶我前半生有趣難忘的事情。黃昏的時候,牽著老伴的手去散散步,看看日落,聊聊過往。等孩子帶著小孫子來看我的時候,我能做兩個家常小菜,陪孩子喝兩杯小酒。把小孫子擁入懷中,親暱的說著話,逗逗小狗,摸摸小貓。時間就這麼一點一滴的耗盡了我的餘生。沒有轟轟烈烈,也沒有驚天動地。簡簡單單,平平安安。也許,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大願望。可是,這一切都是我的想象,我沒有老,我正年輕,但我的父母老了。我能對他們說些什麼呢?他們總覺得就算孩子再大,在他們的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哦,不是眼中,是他們的生命裡只有孩子。他們為孩子而生,為孩子而活。他們早已沒有了自我。所以我想對我的父母說,孩子早已長大,把我從你們的臂膀上放下來吧。我能自己走!你們的責任早已完成,你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人生匆匆幾十年,餘生更短。我真的希望你們能夠,放下一切,好好享受生活。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山中筆記


每每看到類似的問題,我就容易陷入良久的沉思。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我們每個人都是為人子女,而且多半也都會有為人父母的一天,從兒時的懵懂未知,到少時的青春叛逆,往往直到自己也終於為人父母的那一天,才真正開始理解和感受到,自己已然蒼老蹣跚的父母的恩情和不易。

面對愛人,我們往往習慣於相互讚美和擁抱;面對孩子,我們已然習慣與之無間的親暱;面對朋友,我們經常開懷暢飲無話不談。然而,面對父母,越是長大的我們,越是往往選擇壓抑情感和傾訴,似乎無太多話可說。

父母,可能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為虧欠的人。

朋友的幫助,我們銘記在心,並提醒自己及時回報;而父母的付出,我們卻往往接受的理所當然。

愛人的生日、結婚紀念日以及情人節、七夕節,我們總是提醒自己勿忘祝福;而父母的生日,我們卻往往淡忘和錯過。

養育之恩,重於山。

想對他們說什麼,不重要;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才是為人子女當下的責任。

經濟上給予他們儘自己所能的扶助,生理上給予他們為人子女所應盡的照顧,情感上與他們多交流多說說話聊聊天。

未婚的年輕人,沒事時主動跟父親聊聊學習和工作,私下裡跟母親彙報彙報最近戀愛的進展,確定對象之後則帶她(他)回家見見父母。做父母的,心願不過如此。

成家之後,週末或是節假日帶著愛人和孩子回去看看父母,吃完一頓他們做的豐盛飯菜之後,和愛人一起主動收拾洗碗,讓孩子與爺爺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愉快地相處玩耍片刻。做父母的,心願不過如此。

簡言之,常回家看看,僅此而已。

一首《當你老了》,不禁催人淚下;回報父母,在於行,而不在於言。


合肥老李


父母在等你道謝,你卻在等他們的一句道歉。

不過說完這一句話,從整體來看,還是想謝謝他們。真的感覺得到他們的愛,最近很喜歡在一家三口的群表達我愛他們。

雖然,老爸很沒有主見,外人說啥就像叫我做啥,還喜歡打擊式教育,只是因為想打擊別人獲得成就感而已,因為他也不給點實際的建議(說我不好不對不應該,你倒是給我一個改變的方向,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啊);雖然老媽有時候有點怨婦,脾氣暴躁,講話不清不楚,還喜歡遷怒於我……但是我得到的都是高質量的陪伴,我爸會陪我打羽毛球、踢足球、教我跳繩、教我彈電子琴、陪我跑跑跳跳……額,我媽,喜歡聽我講故事,專注得我不好意思。他們在學習上都給我做了挺好的榜樣,兩個人都沒有文憑,很多東西都是自學的。我很喜歡他們那一顆保持學習的心。我更喜歡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也激勵著我,不要放棄自己想做的事。

我爸說過,我以後就帶著你媽去旅遊,你們兩個人過自己的小日子,不要打擾我們。過年過節,時不時聚聚就好。把你養這麼大了,終於找到另一半了,我和你媽終於可以過二人世界了。

很開心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不管是家人還是另一半,我都希望我們之間是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束縛。


南寧麥迪森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隨著我們80,90後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的主流,我們的父輩們的年齡也越來越大了。我們平時工作可能都很忙,總以為見爸媽還是有機會的,卻不知很多在異地工作的打工仔,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特別是很多在城裡買了房,成了城裡人了,孩子還在上學,回農村的時間是更少了。這時候看到農村的老人站在村口總有一種莫名的心酸,農村越來越安靜,老人也越來越少。多想對含辛茹苦多年的父母說聲“辛苦了”,朋友們常回家看看,陪伴就是最大的幸福。




胡塗的考證路


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前半生你養我,後半生我會讓你們依靠,安享晚年。



8號電影街


我的孩子對我們的要求就是:你們二老想吃啥就吃啥,想上哪旅遊就上哪玩,只要把身體保護好就行。


風吹不倒的秋草


我24了,我大學畢業開始掙錢了,可是,在父母面前,我還是一個孩子。走夜路還是會擔心我是否會有危險,不愛吃水果還是會擔心是不是北京的水果太貴捨不得買,20多歲了還是會天天告誡我要勤洗手...靜下心來,忽然會想到很多事。爸媽快50歲了,喜歡和一些朋友們去K歌吃飯,天天聚會會不會血脂、膽固醇偏高;K完歌后回家開車是不是安全到家;進臘月了生意忙起來會不會飯又吃不上...你們再等我幾年,我好好掙錢。我要給我爸換更好的車,給我媽換更粗的大金鍊子。你們再等我幾年...


東和新聞獎學生


趁父母猶在,用陪伴來溫暖父母,天底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每一天,而父母所想要的也不過是你的陪伴,你兒時也做過很多讓父母傷心難過的事情,有時候他們會耐著性子不斷的給你講解,有時候也會因為發現和你的代溝越來越大而不知所措,父母很偉大,需要你的理解與陪伴,他們要的真的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