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时候话痨,现在上小学后特别不自信,怎么办?

微微现实


看了这个问题,感触颇多,我家宝宝今年也上小学了,他就是个小话唠,我说一下我陪他的成长经历吧,他三岁那年我打了他一次,起因是他动手打他妈妈,我照他屁股就打了两巴掌,可能第一次打孩子吧,没掌握好力度,他妈妈一看宝宝屁股红了,立马跟我吵起来了,宝宝呜呜的哭,我的心里也很难受,看着他怯生生的眼睛,我真怕吓着他了,我立马蹲下,扶着他的胳膊,慢慢地说“打人不对,爸爸跟你道歉,对不起了”。这次事件,我反思了很久,一个三十多的老爷们,怎么能欺负小朋友呢,而且平时我们一家都相处的很融洽,宝宝很有安全感,我直接上手打他,很显然,他没有想到,也没有时间反应,我竟然会打他,会造成他的安全感缺失,对突发事件感到害怕恐惧,其次才是屁股的疼痛。应当提前告诉他,这么做不对,来趴好,爸爸打你屁股,让他有个反应时间。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动过手,更没有吼过他,我实在是生气了,忍无可忍了,我就告诉他,爸爸生气了,不想陪你玩了。

有些时候,显然这样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尤其是孩子对于玩具和零食,天生就没有免疫力,每次去超市,他总要我们买零食或者玩具,刚开始我告诉他只能选一样,后来我发现了,我今天陪他买了,明天他让妈妈再陪着去买另一样,看来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于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问他问题,在商店里他看上想买的玩具了,我问他这个玩具怎么玩啊?他会神采飞扬地给我讲解一番,听他讲解玩具,挺有意思的,而且还锻炼他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他讲完了,我说,这个玩具,你已经会玩了,我们再看看别的还有没有你喜欢的,一个下午他能给我讲解好多玩具的玩法,我也能从他的语言中了解他的一些想法,感觉这样挺有意思的。

记得不让他吃零食很长一段时间了,有次去超市在零食区就是不走了,感觉不买零食,会打滚的节奏,我说我考你一道题你要是答对了,我满足你一个愿望好不好,宝宝很开心,我说零食有什么危害啊?他说影响吃饭,个子长不高,会蛀牙…等等,把我平时告诉他的,说了一下,我说那你选一件自己喜欢的吧,他立马拿了一袋雪饼,放到了购物车里,我问他这么多危害,为什么还选零食啊,宝宝说,爸爸,我馋了,我感觉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你的宝宝说话没底气,一是安全感不够,二是知识了解的不够,语言组织能力差,显然是锻炼的少,说话机会不多,“我不知道”经常挂嘴边,那么就要多鼓励他,让他自信开朗,多聊他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你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每天接送他,问他天上的白云像什么?让他说三到五个像什么。听他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他,无论他的观点在你看来多么幼稚,一定要听他把话说完,观点表达充分,然后你要肯定他表达的进步,哪怕是他使用了一个词,一个成语,你要积极的告诉他,宝宝这个成语使用的太棒了。另外你要说出,他的表达对你的重要性,比如,爸爸(妈妈)今天有点累,真想听宝宝给我讲个故事啊。宝宝自信心建立以后,就可以多问他为什么了,让他讲解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他自己的理解…当你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会到他的逻辑认知,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一回家,对宝宝说,我今天工作累了,你别来烦我,自己去玩吧。


长勺奶爸


孩子从话痨变成不自信,肯定和家长及幼儿园的老师都会有一定关系。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性格上都会有变化,三岁前正是牙牙学语期,孩子的模仿能力也强,对外界事物也比较新奇,孩子看到什么都想和家人分享,也就喜欢说话。



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对外界的认识,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时,是不是没有得到大人的同意或者赞赏,在学校是不是老师缺乏对他的关注。平时家长是不是对孩子的事过于代劳,也不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小学不同幼儿园,缺乏老师的照顾,很多事都需要自己处理,包括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让他一时不能适应,在学习方面可能也不太出众,这就产生了不自信。


家长也不要因为这事着急,孩子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会改变。家长平时对孩子不要过于严厉,该表扬的时候还是要表扬。我个人觉得,让孩子变的自信,老师是最好的办法。我女儿也是那种不太自信的人,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总是说她学习挺好,就是不爱发言,她就是不自信怕说错。现在二年级变的特别活泼,就是现在的老师经常表扬她,说她作业写的很棒,让她经常帮老师的小忙(发发作业,取个东西),现在让她帮忙管理班级,每天回来都特别开心。所以我建议你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对他多关注,多表扬,孩子肯定变自信。


静等花开1206


孩子幼儿园时候话痨,说明孩子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如果话痨了这么多年,上小学一年级组织语言能力还不好,只能说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没有跟孩子形成有效的语言交流,或者家长一直在用对待小婴儿的说话方式来交流。

家长可以关注一下,我们跟小婴儿交流的时候,经常用语气词、叠词,不构成完整的语句,更不会有高阶一些的书面化语言。

所以,孩子这几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看来是都用在效用不大的低阶重复上了。

不过刚刚一年级,还来得及做补救。

家长注意平时跟孩子交流时多使用完整的成人化的语言。

不要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在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我们就应该摒弃那种“吃饭饭睡觉觉”之类的叠词,孩子一样听得懂,还少走了语言学习的弯路。

对于孩子不自信,那就应该深究原因了。

是从小一直不自信?还是上小学后才开始出现的改变?

如果是从小不自信,那就是家长的养育方式有问题。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

如果是上小学后才出现的改变,那就一般是幼小衔接做得不好,孩子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突然出现的学习困难让他失去自信。

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批评孩子,要记住错误出在家长身上,是你们没有给孩子充分的引导,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做充分的铺垫。该受批评的是家长。

在帮助孩子方面,家长注意这几个方面:

每天耐心陪孩子写作业

如果孩子不会,就多给他讲几遍。期间要多鼓励多引导;

平时有意识引导孩子安静下来多读书

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家长可选择文字比较少的绘本跟孩子一起阅读;

阅读过程中,一是有意识引导孩子多认字,二是注意多多让孩子讲故事给大人听,以此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让孩子努力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比如整理书包、穿衣、洗脸、刷牙等等。有条件的话再让孩子适当帮大人干点家务活,期间多多表扬孩子的表现。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自信。


养育孩子是个技术活,家长一定记住,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明显缺陷,往往都对应着家长不得当的养育方式。


章晓说


承邀,谢谢。

对于这个小话痨的转变我倒觉得没必要大惊小怪,从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这是个内向敏感的小傢伙。

从小的话痨是思维活跃,但大人们不一定认为这样好,当孩子插话,或说得不对时,大人有时会当众阻止。幼儿园的老师也会为课堂纪律好而批评他,总之当他敏感的觉得别人不喜欢他这样时,他在有意的改变自己。这就是当他上了小学后要在新的集体中重新开始的态度。所以家长不必太着急,还是和孩子认真谈淡,看看他到底怎么想的,鼓励他支持他的改变。

做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达看法和主张。更主要的是组织词汇和精确地表达,这就需要多读书多练习,通过学习和对话积累语言表达能力。家长要多陪伴给予支持,多读书掌握技巧,久之就可以成为语言天才。

关注孩子成长,改变不一定是坏事

我是返乡归来,您的关注是我的幸运。


返乡归来


孩子上幼儿园时期,正是幼儿语言期发展的阶段,也是孩子对外界好奇心发展的时期。现在上学了觉得孩子有这些问题,特别是没有底气,那就是对所回答的事或所做的事,没有自信心。

我们大人一般如果没有接触过的事情,让我们去做,我们肯定也会掂量掂量。同样是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对许多事情,包括做题,都是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

我想你的问题孩子没底气,语言组织能力差方面,是关于学习问题方面吧。

如果是平常生活回答没底气,表达不好。你可以让孩子在回答问题前,提醒他说:“别着急,想好再说,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想好你主要说什么?” 这是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最基本的方式。同样也要提醒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事情,别一遍一遍的喊,最好是集中到一起问。

如果是学习问题,孩子不太熟练,回答时,家长的口气再“僵硬”些,孩子就更不敢回答。

比如一年级数学,孩子“认字量”不够,就影响读题,理解题意……10以内加减再不熟练。孩子没底气,表达不好这是肯定的。

现在的数学题许多都贴近生活基本常识。孩子平常有接触不到,所以做题就会出现问题。

总之,无论什么原因造成孩子没底气等问题。只要家长多让孩子参与家庭购买活动和讨论,就像类似“长勺奶爸”那样引导孩子,多让孩子在家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做得好,孩子自然就会有成就感。同样生活事物和数学题又有相互联系。这样也会帮助到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相互相成。

家长自己找找自己的原因。

我过去遇到一个学生家长,这个家长有些强势,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刚说二句,就被家长给堵回去了。最后孩子说话只要一紧张就有些“结巴”。


海涵快乐阅读


我的孩子快上小学了,但已经可以意识到这样的问题。起因和干预是这样的。

幼儿园往往都在鼓励孩子,而且尤其是私立园都在“哄”孩子,过多的鼓励或者变味的鼓励对于孩子非常不好,从我孩子身上就明显感觉,他很得意,他滔滔不绝的讲着他怎么怎么厉害等等,演变到最后会发展成我的是对的,甚至是自我意识非常严重。特别有感触。发现这个苗头的时候,我只能做平衡,给他造逆境,明确的说这个问题是不合理的,这个问题就是错的,然后再带孩子去分析,而不是直接告诉结果,然后希望他能通过想(思考)去判断,我觉得这是上小学之前,我需要做的一件事。

我个人觉得,如果已经上了小学,还是要不断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判断错对,通过这样引导他,让他的结果(答案)或是一个判断等等,被他人“欣赏”,改变过去别人“哄”“鼓励”似的过程,建立他的自信。

个人观点。


VERY跨界色集思


平时多鼓励一下,让孩子做一些力能所及的事情,给孩子多一些肯定,要有实际意义的肯定。


比如说宝宝今天自己洗一双袜子,可以跟宝宝讲呀,宝宝今天很棒,自己能洗袜子,好多小朋友,这么大都不会洗袜子,妈妈这么大的时候也不会洗袜子,可以奖励宝宝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是商品。


摆地摊到底要卖什么呢?


多鼓励他和别的孩子接触,多了解孩子害怕的原因,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让他有自己的优越性,这样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自然自信心就回来了!


遇见妈妈侠


小学生是刚开始有点思想的时候,要让孩子多接触一些新鲜事,要让孩子在别的小孩子面前有话语权。孩子有共同话语就会好一点。在结合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就会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