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人的起源问题,目前有几种观点?这些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用户1878484562168


在遥远的40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古猿的身影,在猿进化为人类的过程中,它们其实完成了环游世界的壮举,在那个充满未知的冰川时期,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做到的呢?

地球大概形成于50亿年前,继海藻、鱼类、恐龙之后,猿类姗姗来迟。在埃及法雍绿洲发现的一个古猿化石,这就是最早的原上猿(约3500万-3000万年前),这类古猿四肢行走,爬树易如反掌。

人类可能起源于非洲。

在非洲大陆还发现了一些古猿化石,有证据显示这些标本已经有了一些人类的影子,比如肯尼亚特南堡的猎玛古猿(约1400万-800万年前),和埃塞俄比亚奥莫低谷的南方古猿(约550万-400万年前)


最著名的是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尔发现的“露西少女”化石,她死时约20岁左右,其骨架有了更多的人类特征,很多人将她奉为地球上第一个非洲人,学者定义为早期猿人(约550万-400万年前)

摩洛哥拉巴特发现了直立人的化石,此类猿人已经可以直立行走,我们称之为晚期猿人(约150万-50万年前)

这些古猿从非洲出发,小部分去了西亚地区,大部分则游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了欧洲。

在法国圣戈当,考古学家发现了森林古猿(约2300万-1000万年前)化石,这是欧洲年代最早的古猿化石,这类森林古猿的特征和非洲的原上猿几乎一样。



19世纪,在德国尼安德特山洞发现了一批猿人骨架,这种猿人除了驼背、多毛、笨重以外,其他特征几乎都和人类一样,专家将其命名“尼安德特人”,学名叫做早期智人(约20万-3万年前)

尼安德特人是现代欧洲人的祖先

,最后一批尼安德特人生活在葡萄牙沿海地带,距今也有2.8万年了。现在欧亚大陆的所有人种几乎都有一点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大约在2%左右。

几年后的法国克罗马农山洞找到5个人类化石,他们的体态结构和现代人基本一样,脑容量也差不多,我们称之为“克罗马农人”,学名叫做晚期智人(约4万-1万年前),由于年代相对较近,晚期智人的化石遍布全球。

人类发展到晚期智人这个阶段,现代世界的三大人种基本形成:蒙古人种(黄皮肤)、尼格罗人种(黑皮肤)、和欧罗巴人种(白皮肤)

后来欧洲的猿人陆续迁徙到三个区域:大不列颠岛(英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还有东欧甚至远东地区(俄罗斯)。接下来我们把目光投向亚洲。


我国最早的猿人化石出现在云南禄丰,属于腊玛古猿。后来在北京周口店,云南元谋和陕西蓝田发现了晚期猿人遗址,即直立人。其中周口店发现了6个比较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和大量碎片,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资料最完善的猿人遗址,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广东马坝人和湖北长阳人属于早期智人,亚洲的早期智人和欧洲有些区别,他们颧骨比较突前,蒙古人种的特点已经很明显了。而晚期智人的化石就比较多了,包括资阳人,丽江人,下草湾人,左镇人等。经研究,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所有猿人化石都属蒙古人种,总的来说,他们就是现代中国人的直系祖先。

由于地理条件恶劣加上冰期影响,亚洲猿人基本没有往西去的,他们大部分都南下去了大巽他群岛(印度尼西亚)和澳洲,我们来看看大洋洲都有哪些精彩故事。


19世纪末在印尼特里尼尔找到了晚期猿人的头骨,还有马拉西亚的尼阿山洞也发现了晚期智人的痕迹,这些猿人大部分都是从中南半岛(泰国、越南)游过去的,后来他们又迁徙去了澳大利亚。

澳洲最早的猿人遗址发现在新南威尔士州的蒙戈湖畔,那是一个年轻女人的墓地,经推测距今仅2.6万年,相较于其他大洲,这个年代距离我们非常近了。

当然,美洲除外。


由于美洲和其他大陆长久隔绝,所以这里只有晚期智人的化石。

距今约3万年前,北美大陆才有了第一批居民,他们是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跨过白令海峡迁徙到此,在美国明尼苏达、得州米德兰、密西西比纳齐兹、和墨西哥特佩斯潘等地,都有过晚期智人的足迹,后来这些人又迁徙去了南美,至此环游世界终于完成,当然这趟旅行大概也就用了4000万年左右吧。


冬窗事发


此问题是属于学术论题,不是我等随变就能回答来的,此问题也是学术界无法定论的课题。就此问题我简单的回答两句:

——我所知道的就两种学说,就是创造论,也就是神化论。比如,我国的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劈地的神化学说。基都教的亚当和夏娃造人等外国还有很多的神化传说、和神化论。

——在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达尔文创立的学说,人类进化论。就是说类人猿和古人猿是有着共同的祖先,而古人猿漫漫的进化成原始人,而原始人又漫漫的演变成了今天的现代人。最早的猿人是生活在森林里和树上的,由于为了寻找食物漫漫的来到地上,学着两脚直立走路。摸索着用一些简单的树枝和石头,做成打猎的工具。为了方便猿人就找一些石洞和在地上搭建一些草棚居住。漫漫的就离开树上的居住,来到陆地上定居下来。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就成了今天的现代人。此问题太复杂,我就简单的回答到此吧,还望友友们莫笑!谢谢友友们的阅读。





夜无眠158725182


得益于世界各地的考古发掘不断有新发现,加上对现代尖端科技的运用,近二十年来,关于现代人起源的研究呈现出突飞猛进之势。而今年6月和11月,相距上万公里的两处地区的古人类研究,吸引了全世界研究者的目光。下面对此略作介绍。

  2017年6月7日,由德国莱比锡马普学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让-雅克·于布兰(Jean-Jacques Hublin)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成员包括德、法、美、澳大利亚、意大利和摩洛哥等国的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两篇论文,公布了他们在北非摩洛哥大西洋沿岸的杰贝尔·伊尔霍德(Jebel Irhoud)遗址的惊人发现。

  通过对杰贝尔·伊尔霍德获得的人类头骨、面骨和下颌骨化石进行深入分析,于布兰团队证实这些化石至少来自五个智人个体,他们的面部和下颌形态与现代人非常相似,脑部大小也比较接近,但头骨相对更平、更长。经过热释光断代,这些化石距今大约31.5万年。研究人员还发现,考古地点的人工制品——经过火烧的石制工具,也有31至35万年的历史,这是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对于化石年代的判断。研究团队也试图从人骨化石中提取DNA进行检测,但未能成功。

  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学家都基本认同:现代人大约在20万年前起源于东非某处(可能在今埃塞俄比亚),然后逐渐走出非洲,分散到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地,其间曾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或其他未知古人类共同生活并有基因交流。但于布兰团队的研究则将现代人的起源时间大幅往前推了11.5万年。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杰贝尔·伊尔霍德遗址就已有古人类化石出土,于布兰本人接触到这些化石是在上世纪80年代。但在当时,研究者将这些化石视为北非的尼安德特人遗存,年代距今约4万年。经过十年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学界已经意识到,现代人的起源地并不仅限于东非,整个非洲可能都是现代智人的“故乡”,而于布兰团队的工作,正如伦敦自然史博物馆古人类学家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评论所说:“这项研究把摩洛哥从默默无闻推向了研究智人进化的前台。”

  尽管杰贝尔·伊尔霍德的化石未能进行DNA检测,但现代人起源早于20万年前这一论断已得到另一项古DNA研究的支持。就在2017年6月5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雅科布森(Mattias Jakobsson)和他的南非同事在bioRxiv上发表研究报告,对一名大约两千年前生活在南非的小孩进行了DNA序列的检测,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二例古基因组测序。结果证明:今天部分非洲居民祖先的谱系可以追溯到超过26万年以前。

  北非摩洛哥的发现改变了学界对于现代人起源时间的既有认识,自然引起了全世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而中国陕西大荔县发现的“大荔人”化石,因其研究与摩洛哥的发现有关,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大荔人”属于早期智人化石。1978、1980年两度进行发掘,同时出土的还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只有一个男性头骨,基本保存完好。化石头顶低矮,前额扁平,眉嵴粗壮,骨壁很厚;但吻部不甚前突,颧弓细弱。脑量估计为1120毫升。总的来说,体质特征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1981年,中国科学院吴新智院士在《中国科学》上发表论文,肯定其属于早期智人古老类型。关于年代,根据最近研究为距今约26万年。

  但是对于大荔人化石出土地层年代的认识,至今仍存在争议(可以参看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胡小猛教授等发表在《地理学报》2016年第5期的论文)。

  2017年10月25日,《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在线刊登了美籍印度裔学者希拉·阿特雷亚(Sheela Athreya,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与吴新智院士合撰的论文《中国大荔人头骨的多元评估:形态类同及其对于东亚更新世进化的意义》(论文已于11月在该刊刊出,见其第164卷第4期,679-701页),文章指出:大荔人头骨与杰贝尔·伊尔霍德的智人头骨有相似之处,大荔人更接近于非洲和东欧亚而不是西欧亚中更新世的古人类。摩洛哥的头骨与现代人非洲起源说并不矛盾,但大荔人头骨则表明基因流动可能是多方向的,早期现代人也许并不是在一个地区完成特征的进化,而是分享了全球各地的特征,包括非洲和连接西亚与东地中海的利凡特(Levante)地区。在某个时段,非洲早期现代人或与中国等东亚地区的早期现代人有重要的基因交流。

  除了以上两项备受关注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在今年也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该团队主要由中、德学者组成,实验室主任付巧妹博士率领。2017年10月12日,在美国出版的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在线发表重要论文《四万年前亚洲人为欧亚早期人群结构提供新洞见》。研究团队对北京房山田园洞出土的一具四万年前的男性骨骼化石进行DNA测序,这是中国地区古人类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在此之前的2013年,付巧妹等已拼接出田园洞人的第21号染色体,论文见于当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新的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拼接出另外几十条染色体,肯定田园洞人属古东亚人,但却与发现于比利时的一种西欧亚古人类存在遗传联系,这个未知的人群可能是从尚未分化的古欧亚人群中某一种神秘未知的亚群演化而来。

  付巧妹团队认为:田园洞人不是现今东亚人的直接祖先。基因数据对比显示,与田园洞人遗传关系最近的是南美原住民亚马逊人人群。同样,美洲土著人群也具有遗传多样性。根据美国和巴西等国遗传学家的研究,今天生活在亚马逊流域的原住民与大洋洲、新几内亚和安达曼群岛的原住民有基因相似性。现有的美洲原住民至少与两种甚至更多的不同的亚洲祖先人群有联系,其中一种与4万年前的田园洞人有亲缘关系,其他的则与大洋洲的一些原住民还有丹尼索瓦人存在基因联系。


古文精读



刘彦魁


现代人起源主要观点有:多祖论、单祖论。多祖论以古人类学化石的发掘和研究为依据,单祖论以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为依据。你可以使用101教育PPT的习题查询功能进行相关问题的搜索,里面会提供详细的问题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