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現代人的起源問題,目前有幾種觀點?這些觀點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用戶1878484562168


在遙遠的40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古猿的身影,在猿進化為人類的過程中,它們其實完成了環遊世界的壯舉,在那個充滿未知的冰川時期,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做到的呢?

地球大概形成於50億年前,繼海藻、魚類、恐龍之後,猿類姍姍來遲。在埃及法雍綠洲發現的一個古猿化石,這就是最早的原上猿(約3500萬-3000萬年前),這類古猿四肢行走,爬樹易如反掌。

人類可能起源於非洲。

在非洲大陸還發現了一些古猿化石,有證據顯示這些標本已經有了一些人類的影子,比如肯尼亞特南堡的獵瑪古猿(約1400萬-800萬年前),和埃塞俄比亞奧莫低谷的南方古猿(約550萬-400萬年前)


最著名的是在埃塞俄比亞哈達爾發現的“露西少女”化石,她死時約20歲左右,其骨架有了更多的人類特徵,很多人將她奉為地球上第一個非洲人,學者定義為早期猿人(約550萬-400萬年前)

摩洛哥拉巴特發現了直立人的化石,此類猿人已經可以直立行走,我們稱之為晚期猿人(約150萬-50萬年前)

這些古猿從非洲出發,小部分去了西亞地區,大部分則遊過直布羅陀海峽來到了歐洲。

在法國聖戈當,考古學家發現了森林古猿(約2300萬-1000萬年前)化石,這是歐洲年代最早的古猿化石,這類森林古猿的特徵和非洲的原上猿幾乎一樣。



19世紀,在德國尼安德特山洞發現了一批猿人骨架,這種猿人除了駝背、多毛、笨重以外,其他特徵幾乎都和人類一樣,專家將其命名“尼安德特人”,學名叫做早期智人(約20萬-3萬年前)

尼安德特人是現代歐洲人的祖先

,最後一批尼安德特人生活在葡萄牙沿海地帶,距今也有2.8萬年了。現在歐亞大陸的所有人種幾乎都有一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大約在2%左右。

幾年後的法國克羅馬農山洞找到5個人類化石,他們的體態結構和現代人基本一樣,腦容量也差不多,我們稱之為“克羅馬農人”,學名叫做晚期智人(約4萬-1萬年前),由於年代相對較近,晚期智人的化石遍佈全球。

人類發展到晚期智人這個階段,現代世界的三大人種基本形成:蒙古人種(黃皮膚)、尼格羅人種(黑皮膚)、和歐羅巴人種(白皮膚)

後來歐洲的猿人陸續遷徙到三個區域:大不列顛島(英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瑞典、挪威),還有東歐甚至遠東地區(俄羅斯)。接下來我們把目光投向亞洲。


我國最早的猿人化石出現在雲南祿豐,屬於臘瑪古猿。後來在北京周口店,雲南元謀和陝西藍田發現了晚期猿人遺址,即直立人。其中周口店發現了6個比較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和大量碎片,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資料最完善的猿人遺址,屬於世界文化遺產。

廣東馬壩人和湖北長陽人屬於早期智人,亞洲的早期智人和歐洲有些區別,他們顴骨比較突前,蒙古人種的特點已經很明顯了。而晚期智人的化石就比較多了,包括資陽人,麗江人,下草灣人,左鎮人等。經研究,在我國境內發現的所有猿人化石都屬蒙古人種,總的來說,他們就是現代中國人的直系祖先。

由於地理條件惡劣加上冰期影響,亞洲猿人基本沒有往西去的,他們大部分都南下去了大巽他群島(印度尼西亞)和澳洲,我們來看看大洋洲都有哪些精彩故事。


19世紀末在印尼特里尼爾找到了晚期猿人的頭骨,還有馬拉西亞的尼阿山洞也發現了晚期智人的痕跡,這些猿人大部分都是從中南半島(泰國、越南)游過去的,後來他們又遷徙去了澳大利亞。

澳洲最早的猿人遺址發現在新南威爾士州的蒙戈湖畔,那是一個年輕女人的墓地,經推測距今僅2.6萬年,相較於其他大洲,這個年代距離我們非常近了。

當然,美洲除外。


由於美洲和其他大陸長久隔絕,所以這裡只有晚期智人的化石。

距今約3萬年前,北美大陸才有了第一批居民,他們是從遙遠的西伯利亞跨過白令海峽遷徙到此,在美國明尼蘇達、得州米德蘭、密西西比納齊茲、和墨西哥特佩斯潘等地,都有過晚期智人的足跡,後來這些人又遷徙去了南美,至此環遊世界終於完成,當然這趟旅行大概也就用了4000萬年左右吧。


冬窗事發


此問題是屬於學術論題,不是我等隨變就能回答來的,此問題也是學術界無法定論的課題。就此問題我簡單的回答兩句:

——我所知道的就兩種學說,就是創造論,也就是神化論。比如,我國的女媧造人,盤古開天劈地的神化學說。基都教的亞當和夏娃造人等外國還有很多的神化傳說、和神化論。

——在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達爾文創立的學說,人類進化論。就是說類人猿和古人猿是有著共同的祖先,而古人猿漫漫的進化成原始人,而原始人又漫漫的演變成了今天的現代人。最早的猿人是生活在森林裡和樹上的,由於為了尋找食物漫漫的來到地上,學著兩腳直立走路。摸索著用一些簡單的樹枝和石頭,做成打獵的工具。為了方便猿人就找一些石洞和在地上搭建一些草棚居住。漫漫的就離開樹上的居住,來到陸地上定居下來。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就成了今天的現代人。此問題太複雜,我就簡單的回答到此吧,還望友友們莫笑!謝謝友友們的閱讀。





夜無眠158725182


得益於世界各地的考古發掘不斷有新發現,加上對現代尖端科技的運用,近二十年來,關於現代人起源的研究呈現出突飛猛進之勢。而今年6月和11月,相距上萬公里的兩處地區的古人類研究,吸引了全世界研究者的目光。下面對此略作介紹。

  2017年6月7日,由德國萊比錫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讓-雅克·於布蘭(Jean-Jacques Hublin)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德、法、美、澳大利亞、意大利和摩洛哥等國的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兩篇論文,公佈了他們在北非摩洛哥大西洋沿岸的傑貝爾·伊爾霍德(Jebel Irhoud)遺址的驚人發現。

  通過對傑貝爾·伊爾霍德獲得的人類頭骨、面骨和下頜骨化石進行深入分析,於布蘭團隊證實這些化石至少來自五個智人個體,他們的面部和下頜形態與現代人非常相似,腦部大小也比較接近,但頭骨相對更平、更長。經過熱釋光斷代,這些化石距今大約31.5萬年。研究人員還發現,考古地點的人工製品——經過火燒的石制工具,也有31至35萬年的歷史,這是從另一方面佐證了對於化石年代的判斷。研究團隊也試圖從人骨化石中提取DNA進行檢測,但未能成功。

  世界上大多數的人類學家都基本認同:現代人大約在20萬年前起源於東非某處(可能在今埃塞俄比亞),然後逐漸走出非洲,分散到歐亞大陸和世界各地,其間曾與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或其他未知古人類共同生活並有基因交流。但於布蘭團隊的研究則將現代人的起源時間大幅往前推了11.5萬年。

  早在上世紀60年代,傑貝爾·伊爾霍德遺址就已有古人類化石出土,於布蘭本人接觸到這些化石是在上世紀80年代。但在當時,研究者將這些化石視為北非的尼安德特人遺存,年代距今約4萬年。經過十年的發掘和研究工作,學界已經意識到,現代人的起源地並不僅限於東非,整個非洲可能都是現代智人的“故鄉”,而於布蘭團隊的工作,正如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古人類學家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評論所說:“這項研究把摩洛哥從默默無聞推向了研究智人進化的前臺。”

  儘管傑貝爾·伊爾霍德的化石未能進行DNA檢測,但現代人起源早於20萬年前這一論斷已得到另一項古DNA研究的支持。就在2017年6月5日,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雅科布森(Mattias Jakobsson)和他的南非同事在bioRxiv上發表研究報告,對一名大約兩千年前生活在南非的小孩進行了DNA序列的檢測,這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二例古基因組測序。結果證明:今天部分非洲居民祖先的譜系可以追溯到超過26萬年以前。

  北非摩洛哥的發現改變了學界對於現代人起源時間的既有認識,自然引起了全世界研究者的高度重視,而中國陝西大荔縣發現的“大荔人”化石,因其研究與摩洛哥的發現有關,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大荔人”屬於早期智人化石。1978、1980年兩度進行發掘,同時出土的還有石製品和哺乳動物化石。人類化石只有一個男性頭骨,基本保存完好。化石頭頂低矮,前額扁平,眉嵴粗壯,骨壁很厚;但吻部不甚前突,顴弓細弱。腦量估計為1120毫升。總的來說,體質特徵介於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間。1981年,中國科學院吳新智院士在《中國科學》上發表論文,肯定其屬於早期智人古老類型。關於年代,根據最近研究為距今約26萬年。

  但是對於大荔人化石出土地層年代的認識,至今仍存在爭議(可以參看上海師範大學地理系胡小猛教授等發表在《地理學報》2016年第5期的論文)。

  2017年10月25日,《美國體質人類學雜誌》在線刊登了美籍印度裔學者希拉·阿特雷亞(Sheela Athreya,德克薩斯農工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與吳新智院士合撰的論文《中國大荔人頭骨的多元評估:形態類同及其對於東亞更新世進化的意義》(論文已於11月在該刊刊出,見其第164卷第4期,679-701頁),文章指出:大荔人頭骨與傑貝爾·伊爾霍德的智人頭骨有相似之處,大荔人更接近於非洲和東歐亞而不是西歐亞中更新世的古人類。摩洛哥的頭骨與現代人非洲起源說並不矛盾,但大荔人頭骨則表明基因流動可能是多方向的,早期現代人也許並不是在一個地區完成特徵的進化,而是分享了全球各地的特徵,包括非洲和連接西亞與東地中海的利凡特(Levante)地區。在某個時段,非洲早期現代人或與中國等東亞地區的早期現代人有重要的基因交流。

  除了以上兩項備受關注的研究,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在今年也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該團隊主要由中、德學者組成,實驗室主任付巧妹博士率領。2017年10月12日,在美國出版的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在線發表重要論文《四萬年前亞洲人為歐亞早期人群結構提供新洞見》。研究團隊對北京房山田園洞出土的一具四萬年前的男性骨骼化石進行DNA測序,這是中國地區古人類第一個全基因組測序。在此之前的2013年,付巧妹等已拼接出田園洞人的第21號染色體,論文見於當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新的研究中,研究團隊通過拼接出另外幾十條染色體,肯定田園洞人屬古東亞人,但卻與發現於比利時的一種西歐亞古人類存在遺傳聯繫,這個未知的人群可能是從尚未分化的古歐亞人群中某一種神秘未知的亞群演化而來。

  付巧妹團隊認為:田園洞人不是現今東亞人的直接祖先。基因數據對比顯示,與田園洞人遺傳關係最近的是南美原住民亞馬遜人人群。同樣,美洲土著人群也具有遺傳多樣性。根據美國和巴西等國遺傳學家的研究,今天生活在亞馬遜流域的原住民與大洋洲、新幾內亞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有基因相似性。現有的美洲原住民至少與兩種甚至更多的不同的亞洲祖先人群有聯繫,其中一種與4萬年前的田園洞人有親緣關係,其他的則與大洋洲的一些原住民還有丹尼索瓦人存在基因聯繫。


古文精讀



劉彥魁


現代人起源主要觀點有:多祖論、單祖論。多祖論以古人類學化石的發掘和研究為依據,單祖論以分子遺傳學的研究為依據。你可以使用101教育PPT的習題查詢功能進行相關問題的搜索,裡面會提供詳細的問題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