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郭嘉还厉害的荀彧,既然一心向汉,却为何不投奔刘备?

周显助


荀彧一心向汉,可他不是一心向刘备,他为什么要投奔刘备呢?或者说,刘备,就能代表大汉吗?

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刘备是什么身份。他自己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都不去说这个到底是真是假,要知道,从汉景帝到汉末,已经差了三百年,大汉的皇帝都换了快二十任了。像刘备这样的宗室,几乎是遍地都是,他又算的了什么?更遑论东汉的皇室早就和西汉差得远了,他刘备又能和东汉的皇室扯得上多少关系?

再者说,刘备就能代表大汉吗?恐怕不能。实际上,代表汉朝政府的一直是曹操,而在各地流窜的刘备,只好叫军阀而已。一个军阀,仅仅因为他和皇家三百年前是一家,就说自己代表大汉,这未免也太自嗨了。况且,刘备似乎也没怎么亮明自己是大汉的身份,至少在他占据益州之前没有过。

再者说,荀彧也没有投奔刘备的必要。毕竟,他正是因为忠于汉室,才走到曹操身边,和他一起匡扶汉室。而在这个过程中,曹操逐渐成了篡汉者,这是荀彧估计不到的。而在这个时候,荀令君已经和曹操之间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他不再是几十年前那个草创基业的年轻人,有家有业的,你叫他怎么割舍掉去投奔那个在成都的刘备?



青言论史


荀彧出身颖川荀氏,名门望族。

公元189年,27岁的荀彧因才被举为孝廉,在京城洛阳任守宫令(掌握皇帝笔、墨、纸、砚的官员)。同年,袁绍在洛阳任司隶校尉,35岁的曹操在洛阳任典军校尉,而29岁的刘备在河北同门师兄公孙瓒处任别部司马。



荀彧因董卓之乱辞官回家,次年北上翼州避乱,受到袁绍的接待,荀彧忠于汉室,而袁绍当时有另立皇帝的想法,政见不同,并且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事。

公元191年,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荀彧为什么投奔曹操,而没有投奔刘备呢?



一是荀彧认识曹操,不认识刘备,荀彧和曹操都曾在洛阳做官,而刘备没有在洛阳做官,一直在地方上闯荡。

二是191年前的曹操可是英雄,为人正直、心怀天下,而当时的刘备并不知名。



20岁的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执法如山,打死不守法的宦官蹇硕的叔叔蹇图。26岁的曹操任议郎时,勇于上书进谏,为前朝窦武、陈蕃鸣冤不平。30岁的曹操任济南国相时,打击贪官、整顿吏治。36岁的曹操自费招兵,不计个人安危,勇于讨伐董卓。

曹操的所作所为,在当时正直的士大夫眼里,简直就是英雄,当然荀彧也这么认为,经过与曹操的交谈,双方相见恨晚,志同道合,齐心扶汉,荀彧就一直跟随曹操。而当时的刘备,还在翼州协助公孙瓒对抗袁绍。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荀彧(注意念xunyu不念狗或),字文若。纵观荀彧一生,虽然一直在跟随曹操,但是他却一心向汉,那他为什么不投奔刘备呢?我来分析一二。

刘备能否代表汉

刘备虽然是皇族后代(刘胜之后),但并不能说明刘备就能代表汉。在我看来,刘备不过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兵买马,建立一番霸业罢了。有了皇族后代这个身份,无论是招募人才,还是后期称王称帝都要方便一些。如果刘备真的是为了匡扶汉室,那刘备就不会攻打刘璋了,要知道,虽然刘备和刘璋都是旁枝,但刘备似乎更远一些(刘备应该算是旁枝的旁枝的旁枝的,,,,)。如果真的匡扶汉室,为什么还要攻打刘璋,攻打川蜀呢。

曹操的迷惑

荀彧始终以为曹操成立义军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不是曹操带兵平叛各处,不知天下会有几人称孤,几人称王了。曹操很好的迷惑了荀彧。但曹操的本意并非如此,因为当荀彧反对曹操晋升爵位为国公时,曹操的内心很不平静。后来荀彧忧郁而死。(魏氏春秋中记载,曹操给了荀彧一个空的盒子,荀彧喝药而死。总之,荀彧之死与曹操相关)

没有时机

即使荀彧真的有心想投奔刘备,可是也并没有机会。刘备投奔曹操的时候地位并不高,后来也是打着讨伐袁术的旗号慌乱之中开溜的,这个时候一来荀彧接触并不多,二来慌乱之中也不可能把荀彧给带走。

荀彧一心向汉,忠心耿耿,如果深处和平年代定能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只是可惜在乱世之中,哪有多少忠于汉室之人呀!


一个愁字怎能了得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乱世当中各路英雄豪杰、谋士武将各领风骚,荀彧便是曹操麾下极为重要的一位谋士,乃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当可谓功勋卓著。长久以来,便一直有荀彧忠于汉室的说法,在曹操欲进爵国公之时荀彧的确反应激烈,并因而吃罪于曹操。那么荀彧为何不投奔同样“忠于汉室”的刘备呢?其实主要还是时势的问题。

荀彧出身名门,天下大乱之际转投曹操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乃是荀子之后,其父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彧年少时期便颇有才名,南阳名士何颙称其为“王佐之才”,评价极高。

△董卓

永汉元年(189年),荀彧通过举孝廉入仕,人守宫令。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又自立为相国。荀彧虽无力推翻董卓,但却也不想与其同流合污,于是只好辞官归乡。

后来,时任冀州牧的同郡人韩馥派人来接荀彧,而荀彧也认为颍川乃是四战之地,于是便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当时冀州已落入袁绍手中,袁绍也将荀彧奉为上宾,且荀彧的弟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但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事,因而并未诚心归附。

△袁绍袁本初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开袁绍转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言道,“这是我的子房啊!”于是任荀彧为别部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荀彧为何投奔曹操?只因曹操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表现出色

初平元年(190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董卓初战不利,被联军击败之后,逐烧毁洛阳宫室,裹挟汉献帝迁都长安。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战事初始阶段对于诸侯联军可以说极为有利的,然而在董卓退却之后,联军诸人却都吞并酸枣一带,无人敢向关西推进,

只有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眼见无法劝动诸人,曹操只得独自引军西进,结果在荥阳汴水因兵力相差悬殊,曹操遭遇大败,士兵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仓皇逃得性命。

回到酸枣后,曹操又建议各路诸侯各守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共同围剿董卓。而各路诸侯却各怀鬼胎,眼见董卓已经退走,都在伺机发展自己的实力,甚至相互之间发生火拼,联军已成瓦解之势。

△曹操曹孟德

正是由于曹操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中表现出来的“舍生忘死、一心为公”,让荀彧认为曹操才是值得辅佐之明主,只有曹操才能担得起匡扶汉室的重任,而其他诸侯或许实力要强过后起的曹操,但均是不顾大局,只为一己私利之辈。这种情况下,荀彧投靠曹操也就不难理解了。

荀彧为何不投靠刘备,时势而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刘备虽然投身洪流较早,奈何起步实在太低,初始阶段只能到处寻求庇护,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宛如乱世之中的无根浮萍。

△刘备起步早但起点低

1、刘备初始势力太小,刘备成事之后荀彧已死。在荀彧投奔曹操之时(191年),刘备此时不过是平原县县令,不仅没有任何根基,还在到处寻求庇护。就算此时的刘备已经有匡扶汉室的熊心,但实力却实在有些不够看,荀彧或许聪颖,但毕竟不是神仙,岂会料到刘备之后能够成事?刘备成事乃是在经历赤壁之战,夺取荆州、益州之后,这已经是建安十九年(214年)了,此时荀彧已经去世两年了。

△刘备成事之后荀彧已死

2、刘备是否真心匡扶汉室,难以预料。这又是一个问题,就算刘备当时已经具备了争夺的实力,可他真的是一心为了匡扶汉室吗?刘备虽然是名义上的汉室宗亲,但真实情况如何谁也不知道,而且就算他是真正的汉室宗亲,可毕竟不是正统,谁又能保证他夺取天下后会还政于汉献帝?而此时曹操虽然势大,且独断专权,但曹操毕竟一生都没有行谋逆之事。


香茗史馆


荀彧在投靠曹操候刘备还只是个平原令。两个人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苟彧看到曹操非常有发展前途才扶佐他成就一翻事业。刘备真正成气侯是在208年赤壁之战之后的事情,苟彧己在曹操手下做尚书令十八年,在曹操称为王后荀彧被调到寿春,曹操送来一个空盒子高手过招一点即明,随后荀彧就自杀了!



三分天下计


搞清楚一点,荀彧向汉室向的是汉王朝,是汉献帝,而不是连皇室身份都不能确定的刘备。荀彧投奔曹操也是因为起初的曹操还是忠心耿耿,一心向汉,是一个为了兴复汉室砸锅卖铁拉起义军和董卓对着干的热血青年。匡扶汉室是曹操和荀彧等人共同的目标,只不过随着势力和时间的推移,曹操已无法回到最初,毕竟谁也不会心甘情愿放弃权利,但是曹操愿意一辈子当汉臣说明骨子里对自己的信念还是有坚持,只不过也就仅此而已,所以渐渐的和荀彧分道扬镳,最后导致荀彧的结局也是注定。但是无论如何那时候代表朝廷的只有曹操集团,因为天子在即正统,刘备还是不够资格代表汉室的。。


沙里一条鱼


很简单啊!刘备是谁?汉室宗亲,注意是宗亲,不是近亲也不是远亲,压根跟皇帝没多少关系。就像我们都是炎黄后代,所以都是炎黄宗亲,问题来了我有资格继承你家遗产吗?


不应该32


刘备什么实力都没有,他认为只有曹操能挽救大汉,就这么简单


滴血雄鹰185575854


两千年以前的人和事,不要再议伦了吧!


唐家老大492


曹操真小人,刘备假君子!跟真小人,还能知道怎么做,怎么防备!跟假君子,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该恨谁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