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前,需要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嗎?

夜雨朦空


個人認為入學前需不需要提前讓孩子學習小學知識這個問題,
應該結合以下3個因素來判斷,而不是單純的回答應不應該,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所以要結合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孩子當前的知識體系和學習能力,適合與否。

有針對性的瞭解孩子當前的知識體系是什麼情況,以及孩子目前的學習能力,接受程度,學習習慣等等,從而去判斷給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是否合適,注意一定是合適。很多家長說要怎麼去判斷,第一如果你有跟少兒能力提升的系統性的教育機構,可以參加機構的評價標準,比如學而思的“7大能力”體系(這裡只是提供參考)。第二可以以小學一年級簡單的知識體系來做一個評估,等等。


第二,孩子對學習的接受程度和吸收程度。

孩子在學習上的接受程度和吸收程度是不一樣,比如部分孩子對於數學的接受能力強與語文。所以要結合孩子的接受程度,去設置跳一跳能夠得到的知識學習過程。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和吸收能都很好,為什麼不給孩子學習能,其實並沒有超綱的概念,所謂的超綱,其實是孩子在無法接受的情況下,還有強迫孩子學習。但如果孩子能力能夠學習把握,就必須適合的設置目標。


第三,孩子目標學校的進度和課程體系情況。

最後一點就是還要結合孩子小學一年級目標學校的進度和體系來看。比如很多私立學校進度相對會快一些,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提前給孩子做一些準備和過度等。


最後,總結一下,需不需要,是建立在孩子當前知識體系,學習能力,接受程度和吸收程度,以及目標學校的課程體系進度上,綜合做一個選擇。作為家長切記在孩子不接受的情況下,強行要求,這樣不僅會讓孩子的學習興趣收到打擊,更會對學習產生極大的牴觸。學習,一定是建立在孩子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去培養優秀的習慣和塑造孩子的品格。


我是喵小貝,熱愛教育行業,歡迎同意喜歡的朋友一起交流。


雲南升學指南


我認為那些說“不用”的人要麼是別有用心,要麼是不懂裝懂!

“去小學化”並不是不讓你學知識,而是不讓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過早的像小學生那樣去學習!因為生活中你真的可以無時無刻的教會孩子很多後面才會學的知識點!你給孩子的親子閱讀、積木搭建、購物識字……幾乎所有事情實際上都是“學習”!只不過很多時候這種學習不是坐在那裡學課本,而是結合生活甚至是實踐去體驗罷了!

難道這就不是學習嗎?

我舉幾個例子:

1、你非要等到孩子六週歲之後再教孩子認識123467890?那些說不用學的人們,你們真的能做得到嗎?如果你提前教孩子了,那麼你們的行為實際上就是“超前學

”了!

那麼你們還有什麼資格說別人超前?

只因為別人比你們學的更多一些嗎?

2、識字算不算超前?

3、讀時鐘算不算?

4、知道長短、左右、高矮……算不算?

4、認識形狀甚至跟孩子說“周長”、“面積”、“體積”這樣的名次的時候算不算?

5、讓孩子背誦古詩算不算?

……

說真的!誰敢說自己孩子上學之前啥都沒學過?!你孩子是自己長大的嗎?你跟孩子的交流僅限於吃喝睡嗎?你孩子就從來不問問題你又從來不跟孩子說話嗎?……

實際上,所謂的“不學”指的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而已!

如果一年級的內容,被你用點心,在生活中結合各種實物讓孩子去理解,你覺得這種“學”難道不應該嗎?

我教孩子數數那會兒,我們爬樓梯的時候都會非常有節奏的數,孩子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絕對很好玩,就一邊跺著腳爬樓一邊跟我一起數……請問這個算超前學嗎?我用各種花果乾果演示加減乘除這算超前學嗎?我教會他如何讀指針鐘錶算超前嗎?玩積木的時候我教會他各種圖形、直角、垂直這種概念算超前學嗎?……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這些東西放在生活中學,它就不叫超前學習,但是放在課堂上去學,甭管這個課堂是外面的輔導班、興趣班還是幼兒園都叫超前學,大家發現區別了嗎??

所以你要搞清楚“去小學化”到底去的是一種“方式”還是“知識”!!

至於孩子提前學習一下上學會有什麼不同這種問題我就不想多說什麼了孩子上了學的的尤其是一些高年級的家長大家都知道到底有沒有區別!別的不敢說,剛開學那段時間是一定存在很大區別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1、小學很多和幼兒園不同要上孩子提前知道,心理有一個準備

幼兒園是一個小幼兒,生活上還需要老師照顧,但是上小學卻不一樣了,老師不再是生活的照顧者而是知識的傳播著。幼兒園要在學校吃飯睡覺,但是小學卻不在了,幼兒園一個班級的學生不是很多,小學一個班級的學生會比幼兒園的學生多很多,在幼兒園學習的時候是沒有考試壓力的,但是上了小學之後開始有作業和考試的壓力了等等,很多方面提前告訴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心理的準備,告訴他們自己要成為一個小學生了,自己要學會新的技能和方法。

2、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這個時候行為習慣很重要,按時上學,認真聽講,完成作業,這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關乎了知識學習的好壞,這個過程中知識不是起決定作用的,關鍵點在於如何更好的學習,低幼階段建議父母還是多陪伴一下,孩子養成行為習慣之後就會好很多。

3、可以帶孩子其他去小學學校熟悉一下環境

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去小學上學的環境看看,這樣會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環境,以小學生的姿態融入新的環境。

小遊戲大智慧,歡迎關注和訂閱,一起做有趣好玩受孩子歡迎的麻麻!


遊戲育兒


首先表明幼小銜接肯定是有必要的,為什麼呢?

1,怕教育脫節。

幼兒園教育本身就是不規範的,沒有統一規範和教學大綱,並且也沒有統一的測評體系。

公辦幼兒園往往不會教孩子太多文化課知識,基礎教育為主,而私立幼兒園為了適應市場,則會給孩子加入很多的試試內容!沒有統一測評和考核,所以小學老師也不知道你家孩子是在哪個層次,基本上不會從0開始教學!

2,提前適應。

幼兒園的學習方式和小學的學習方式是有區別的,並且學習壓力也是不一樣的!

幼兒園家長心理可能孩子在幼兒園學習學習唱歌,跳舞,捎帶會點計算就好了。但是在小學階段,除了這些孩子還得接觸奧數鍛鍊思維,學習新概念培養語言思考方式等等!家長預期不一樣,孩子處於的競爭環境也不一樣,所以孩子壓力也越來越大!提前適應這種教學環境還是有必要的


名師堂線上課堂


小孩入學前,不必要讓小孩學習小學課本上的知識。

根據孩子身體成長規律(特別是大腦的發育)和心理特點,孩子在入學前一般記不住東西,往往是前天背得滾瓜爛熟,隔天就忘記了。過早要求孩子讀書寫字,孩子學不會記不牢,容易對學習失去信心。還有,太早要求孩子長時間握筆寫字,容易讓孩子手骨受傷。

提前讓孩子學習小學知識,上學後當老師上課時,孩子對所學內容失去好奇心,上課容易分心。同時也容易產生“老師教的,我早就會了”這樣的驕傲心理,對學習很不利。

孩子入學前,家長要做的是激發孩子對識字、數字產生興趣。家長挑選孩子感興趣的小故事,與孩子一同觀看並讀給孩子聽,與孩子外出時教孩子認遇到的漢字,會讓孩子產生“我要是識字多好”的心理。懷著“我需要識字”的心理讀書,比“我被迫讀書”的心情,效果好得多。陪伴孩子時,有意識教孩子數物品數量(10以內的),培養孩子對數字產生興趣,為他今後學數學打基礎。

教育孩子是個漫長的過程,必須遵循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規律,不能操之過急。


寧怡524


入學前教點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近幾年有個很響亮的提法叫“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簡單說就是反對在幼兒園提前教孩子小學才應該學的知識。這個提法是對的,但很多人誤讀了這個思想,認為入學前就是玩,什麼都不用學,這就錯了。“從小看大,三歲知老”,人生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還真是入學前就要學的。

聽的能力

這是一個極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因為只要不是生理上的聽力障礙,家長是不會懷疑孩子的這個能力的。甚至有的孩子在學習上因為這一點出現很大困難,家長都不知道原因在哪裡。

比方說參加集體活動時,那些能認真聽下活動要求並正確理解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更加優秀。相反,那些在別人講要求的時候說著小話、東張西望、聽三不聽四的孩子往往很難取得好的成績。

目前我們的教學是課堂式的,幾乎所有的知識傳授都依賴於老師的講和學生的聽,如果孩子不能認真聽講,幾乎等於關閉了接收知識的大門,他就不可能記住知識,更不會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當天課堂上講的知識,到晚上不能正確完成作業的原因,如果此時家長能通過講解彌補一下還好,如果不能,第二天課堂上會講新的知識,孩子又一次進入“聽不進”狀態,如此久了,便是惡性循環。

有個一年級的小朋友,當天語文學了三個單韻母a、o、e的四聲,發現他不會讀,於是手點著課本教他讀,他勉強能做到跟著讀,但眼睛卻不看手點的地方,渾身都在動,讓我想起了小時候上學時老師講的話,“彈簧腰桿子,軸承頸脖子,琉璃眼珠子”。一個班幾十個小朋友,停下來單獨教會他,老師做不到啊!

看的能力

走馬觀花是看,一目十行是看,過目不忘也是看,如果沒有對比,家長很難發現孩子看的能力不如別人。最典型的就是讀題時看漏、看錯、看顛倒;原題裡寫的是一個數,等他抄下來變成另一個數;照著書上的漢字抄寫,頭扭到左邊看一眼,扭到右邊寫一個筆畫,再扭再一個筆畫,筆順還是錯的。

家長有時會進入一個誤區,比方孩子經常出現做題時看錯了、看漏了,或者明明會做的題做錯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是咋錯的。家長往往會說這是粗心,但卻不能進一步深挖這個粗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不能“對症”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

練習快速地看。

練習看極慢變化的物體。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合適的難度,太簡單孩子會覺得無趣,太難不利於培養自信,“伸手努力蹦一蹦就能夠到”才是最科學的目標設置。

專注能力

實際上聽的能力和看的能力本身就是專注力的一種體現。小學和幼兒園至少有兩大點區別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一是學習形式從以遊戲為主、在遊戲中學習轉變為以課堂集中聽講為主,後者基本要持續到高中畢業;二是小學開始有規定的課堂時長約束學習行為。

科學地講,不同年齡段的專注時長不同,同年齡段的不同個體也存在差異。3個月的嬰兒就可以集中注意某個感興趣的事物,只是持續的時間很短;1歲時能集中注意5分鐘左右;2歲時能集中注意10分鐘左右;3歲時就能達到集中注意20分鐘。這個時候孩子該上幼兒園了,因為幼兒園沒有很嚴的(或者沒有)紀律約束,所以對這項能力不會做要求。不過,跟自己孩子的老師溝通一下,就能知道孩子在班裡專注能力表現如何,是否需要干預培養。

認知能力

說一個簡單數理的理解:一共有5個球員站成一排,他們都穿著帶號碼的球衣,其中第5個球員穿的是3號球衣,第3個球員穿的是5號球衣。這段話裡一共出現了三個“5”,表示的意義各不相同,孩子能準確理解並舉一反三嗎?

到小學時學習數學,有太多類似的表達,課堂時間有限,老師的精力也有限,如果個別孩子聽不明白,老師也不可能停下來講到他明白為止,完了,這節課白上了!晚上輔導作業,家長不淡定了。那些陪娃寫作業陪出病來的家長可能就是打這兒開的頭。

能力和衣服不一樣,天冷了添件衣服立即就暖和了,能力可不是想教他的時候隨時就能“披”在他身上的,這就需要當家長的提前操心。

規則意識

在英語裡rule是規則,ruler是尺子。中國也有,叫戒尺。

現在不流行這個,也不允許有這個,教育只剩下一個字——說。當說了學生不聽的時候,教育便止於此。

我們帶一個孩子很難體會到,如果有機會領幾個孩子玩(尚且不談學習),你會發現對於不按要求不守規則的孩子,你怎麼也喜歡不起來。那麼老師領著整個班幾十個孩子,你覺得他會對不守規則的孩子怎樣?

人們常說“規矩是人定的”,有時候打破規矩也並不一定都有多麼緊要的理由,反而按照規矩來最終會獲益更多,早些讓孩子樹立正確規則意識,很有必要。

可能以小學老師的角度看,入學前需要教孩子準備的能力素養遠不止這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話有很多理解角度,就看各家怎麼理解了。


爸爸書童


我小孩就是實實在在的例子,幼兒園沒給她壓力,而且問沒學寫字,結果到一年級發現適應太慢,特別是寫字就很吃力


小菜146412189


這個問題得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天賦不同,選擇就不同。測試孩子的思維水平是否能勝任小學知識,如果能又何嘗不可呢?如果有難度,也就沒有必要強求孩子,幼兒最重要的還是開發孩子的思想水平,多搞點有趣的活動,動動手,找點樂趣,這就夠了!



漢語土司


我感覺有必要,最起碼提前學習半年。上了小學就不會感覺難度太大。因為幼小銜接對絕大多數孩子都是一個考驗,他們既要適應新的環境,又要適應新的生活方式,還要開始學習相對幼兒園多的多的知識,所以如果他提前熟悉了一些小學的課程,對於他們順利進入小學生角色起到了緩衝的作用,很有必要。


zhaokeqing


其實學習內容總是要應用於生活,光學課本知識不會應用不是件好事。所以,個人覺得生活離不開知識,學習知識不能離開生活。我們做家長的總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總想為孩子做點什麼。比如問題中,還沒有上小學,就在考慮為了孩子補習小學知識了。大可不必這樣緊張,只需要幫孩子養成閱讀、觀察等良好習慣就好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