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社會呈現出一種人們都很有錢的假象?

大舅哥的小姐夫


就這件事情吧,我也說說我的看法!

第一,社會審美觀與價值觀的變化。當今社會,金錢至上,娛樂至死,顏值即是正義已經席捲整個社會。人們的工作,也更多偏向娛樂性,想要到達更高層次,便要達到那個消費水準,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大肆消費什麼的就誕生了。

第二,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民素質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實在是太快了,快到我們甚至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接受。大家應該會注意到,70後,仍舊沉浸在艱苦奮鬥時代,80後思想大多保守,90後大多浮躁不知所措,00後又慢慢長大,每一代之間的思想差距越來越大。

這就好比一個普通人家,你忽然給他一億塊錢,他完全無法支配那樣。

第三,歷史上著名的大躍進運動裡的假大空現象。眾所周知,天朝人民啥都好,就是有一點,有時候會吹吹牛,會攀比,所以嘛……

第四,生活與經濟壓力造成的認命心態。其實大多數90後工資所處階層都比較低,有理想有抱負的90後選擇創業,但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再加上當前經濟形勢下滑,物價飛漲,工資不變,車房壓力,人口老齡化等,使得這代人產生了一種就這樣吧,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態度,有錢就花,沒錢不花這樣的認命心理。


emm,我也是90後,還是95後,雖然上面把70後到00後都貶低了一番,但咱說的都是實話。社會上也不乏有優秀之人,但畢竟還是挺少,大部分人都選擇了平庸(比如我應該算吧?),再加上攀比心理(這個我沒有),自然就出現了現在的社會狀況了。


春伊沙畫


看到這個提問,就想起昨天早上在公交車上,一個小夥跟他“老爹”和朋友的對話,小夥在電話裡說:“我不需要100多萬的車,我就喜歡坐公交車上班……”掛掉電話後,小夥跟他一塊坐公交車的朋友說:“剛才我爸打來的電話,硬要給我買一輛100萬的跑車,烏魯木齊這麼擁堵,跑車哪能跑起來啊!我也喜歡坐公交車上下班。”小夥說,他老爸前面接了2個億的活,掙了1000多萬,所以,好多次要要給他買跑車……

說到這個事情,又回到題主的話題,為何這個社會有那麼多人看起來有錢?其實,這裡要分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確實這個社會有很多有錢人,這個不得不承認,看看大街上,那麼多豪車,看看那些高檔酒店賓館餐飲娛樂場所,確實有一大批有錢人,因為社會發展了,部分有經濟頭腦的人,確實在經濟浪潮中掙了錢,有些隱形財富人,他的錢多,超出你的想象,就如我的一個堂弟,跟我晚了兩年大學畢業,到廣州去發展,開了一個招投標公司,一年的純收入在七八百萬,十幾年來,基本差不多有個將近一億,經常開一個路虎攬勝(120多萬)回家,那個光宗耀祖啊,在我們那個窮小縣城,也是數一數二的富豪。車也是縣裡面最好之一,開到農村,那個威風。

社會發展造就了一大批富豪的同時,也確實造就了一些假富豪,或者一大批人開始鉛筆盒了。所以,會給人感覺,很多人貌似有錢,其實,很多都是裝出來了,甚至是死要面子,這裡有很多因素。


方面,人們的虛榮心作怪。吃飯、遊玩、買車、買房,都要選擇最好的。我一個朋友,他哥哥和弟弟,開的都是七八十萬的寶馬、奔馳和奧迪車,在小縣城裡,也是看上去比較有錢了,實際呢,自己只有10來萬,其他都是借的和按揭的,也就是說,借錢和按揭,用十萬買了七八十萬豪華車。原因何在?就是覺得,車上檔次,開出去有面子,我去年過年回老家山村裡,村子裡停了兩輛路虎攬勝、一輛寶馬X5和一輛奧迪A6、一輛大奔。山區裡,農村人都那麼有錢了?原來,大多數是借錢和按揭的,特別是在小縣城,這種攀比、要面子等思想比較嚴重,所以,催生了一批“有錢人”和假富豪,或者說,覺得有錢人越來越多的假象。


另外一方面,是人們的改變了傳統的消費觀念。以前,我們的消費觀念是,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有多少錢,幹多少事。這種觀念在老一輩的父母一代,最為體現,但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思念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七八零後,不再是老一輩那種消費觀念,不再是過緊日子。即便沒有這個能力,也會提前消費,如出去旅遊、如信貸、如購房等。

身邊很多同事,雖然家庭條件並不寬裕,但寧願借錢,也要買豪華的房子、大房子,如買一百五六十平方米大房子,因為大房子住起來舒服,也顯示自己的生活過的好了。父母一輩子住六七十平方米,甚至四五十平方米房子,我們這一代人,為何還要去過父母那一代人的生活?


所以,我身邊大多數同事、朋友要麼是兩套房子,要麼是一百五六十平方米大房子,即便是一家三口住,也是這麼大。

還有,即便再窮,一年也要出去旅遊一兩次,就如我,給自己一家人的規劃是:每年至少出遠門旅遊一次,其實,想想,旅遊一趟,也花不了多少錢,主要是覺得,自己累了一年,不能虧待自己。

在吃的方面,更是不虧待自己,如烏魯木齊一些餐廳,人均一兩百、兩三百,經常出去吃吃喝喝。所以,會給人一種有錢的錯覺,其實,大家都是普通家庭,工薪階層,收入一般,只是,消費觀念變了而已。

尤其在烏魯木齊,大家非常講究吃的、穿的,烏魯木齊拌麵288元,照常有人吃。

3、社會高檔場所、高端房屋的興起,各類商鋪裝修豪華,催生了這種假象。在一些一二線城市,各類高檔場所修建興起,大到高檔酒店、娛樂場所、私人會所,小到一些餐廳、商鋪裝修高大上,遊玩、居住、就餐等人員不斷,催生了社會有錢人多現象。舉例:今年,國內一家房產大鱷在烏魯木齊一個高端小區開盤,1.4萬/平方米,烏魯木齊人排隊購買,這就給人,烏魯木齊有錢人真多。

而烏魯木齊一家288元拌麵館,最貴288元,大多數五六十元,但每天吃飯人多,一個拌麵,五六十元,已經是非常貴了,那麼多人吃,就給人一種有錢人多的感覺,實際上,又有幾個是有錢呢?又有幾個不是行為請客,死要面子去吃呢?

現在一些餐廳、店面,裝修高大上,消費人不少,也催生了有錢人多的錯覺。

所以,各種因素,導致社會有錢人確實多了,但也有很多假象,過度拔高了人們有錢的虛假現象。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作為一個媒體從業者,我想對這個問題,還是有發言權的。

其實,你所說的“人們都很有錢”,大部分是在網上。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抖音和知乎。

在抖音,你能看到很多生活優渥的小富婆,年紀輕輕二十多歲,住著挑高玄關的大別墅,昨天開著寶馬,今天換了輛路虎。還養著兩個娃,每天也不工作,也就是這裡吃吃飯,那裡喝喝茶。知乎呢?各種名校高學歷高收入高逼格。


你能說這些都是假象嗎?

並不能。

排除少部分不真實的,比如那些打腫臉充胖子的——有些人負債累累去買奢侈品,跑到車行弄個豪車來一個擺拍,絕大部分人都是很真實的曬生活罷了。以下是社交網絡上炫富的一個慣常手法:一個手腕戴幾塊名錶加一條大金鍊子。

為什麼會造成一種大家都很有錢的印象?

一方面來說,如今的富人確實多,這個多指的是絕對數量多——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億萬富豪的數量和美國不相上下,北京上海的房價和紐約東京不相上下,因此富人數量多很正常。

另一方面來說,互聯網具有篩選和放大的效應——那些有錢的,才會曬,沒錢的,就是默默無聞地圍觀,這叫篩選性;放大性是什麼呢?比如說,以前一個人成了暴發戶,開著一輛寶馬,成天在縣城的街上一天開十幾個來回,就算每天開,頂多也就是這個縣城的人都知道他發了,但是除了這個縣城沒人知道。但是有了網絡就不一樣,上個抖音,發倆小視頻,分分鐘幾百萬的流量進來,看到你買了寶馬。

正是因為以上兩個效應,造成大家覺得為啥如今社會有錢人這麼多?

實際上,有錢人數量雖然多,但是比例仍舊是極少數——在知乎上,曾經有個問題,一個留京鳳凰男,一個月到手兩萬五被很多北京女生抨擊,說這收入水平還想娶北京妞?實際上,北京上海的收入中位數只有這個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已。

綜上所述,網上的事情,你不能一概認為他是假象——一種假象,是本身是假象;另一種假象,是由真實構成的假象。而“社會上人們都很有錢”顯然屬於後一種。


堅持優質原創,向你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如今,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感覺大家都開車私家車,拿著iphone手機,打扮得光鮮亮麗。特別是那些年輕人,一身名牌衣服,名牌鞋子,名牌包。最近無意中在抖音裡面看到一個類似於街頭採訪的視頻,主持人問一個大學生一身打扮多少錢。她回答說三千多。

其實我們在朋友圈也經常能看到大家發的一些動態,比如有的朋友去國外旅遊了,有的去哪看演唱會去了,有人又買房搬進新家了。不禁讓人感覺大家的生活似乎越來越好了,感覺大家都好有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上半年各個省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情況,所謂可支配收入,就是交完稅之後你拿到手裡可以隨便花的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063元,相較於2017年實現了8.7%的增長。

是的,你沒看錯,也沒聽錯,全國人均,上半年只有14000元的可支配收入,相當於一個月只有2300元。這就是我們真實的收入水平。你還別嫌少,能夠月均超過這個數字的,全國只有9個省市,也就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遼寧和山東。

這說明什麼?並不是所有人都很有錢,很多人只是看起來有錢而已。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假象呢?我認為,是因為現在社會進步了,人們的觀念也逐漸發生改變,開始注重生活質量。既然這一生不一定有能力成為有錢人,可是為什麼一定要做錢的奴隸。

何必只掙錢不花錢,人生這麼短,幹嘛要讓自己活的這麼累。於是很多人會適當地放鬆自己,如果有些積蓄可能會買一輛車,或者去哪旅遊,或者是買一些自己心儀已久的奢侈品。

當然,還存在另一種情況,就是很多人愛面子,即使自己的工資可能不高,但是也要偽裝成自己很有錢的樣子。換句話說就是喜歡打腫臉充胖子。

有很多人可能一個月工資才3000塊錢,但是還要話費幾千塊錢的工資買五六千的蘋果手機,或者是買幾千塊錢的名牌衣服鞋子。還有很多人即使沒有錢,也要貸款買一輛車,至少看起來有面子。這種所謂的面子,可能是很多人都過不去的一個“坎”吧。

綜上所述,現在的社會才出現一種人們都很有錢的現象。不過我們確實也能看出,現在的生活質量確實也提高了很多。


——END——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分享幾種現象吧:

第一種現象:我們小區百分之八十以上業主買不起房。都是貸的款,也就是從銀行借的錢,欠著一屁股的帳,要賠二,三十年以後才算是他的房子,可個個裝B拍著胸說是有房。跟揚百勞說他有的是土地一個樣!


第二種現象:不要不信,看看一二線城市,寶馬奔馳已經算普通,保時捷瑪莎拉帝賓利勞斯萊斯也常見,超跑也不少,都是普通人開的?再看看小區,滿山遍野的別墅,是普通人住的?所以只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現在有錢人真的很多。

第三種現象:中國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很多人年收入5萬貸款買房買車,或自己在外很風光,家人父母錢榨乾在家受罪,電視劇迎合了這種心裡並放大,這是一種不好的誤導.貸款幾十幾百萬按揭買房,貸款幾萬幾十萬買車,面子消費,超前消費,拉高房價,人手一車到處擁堵拼搶,全民浮躁不安,借錢不想將來的風險和變數,沒有信仰內心空虛......

第四種現象:因為娛樂圈錢來得太容易,圈內人演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沒辦法接地氣。他們想當然地認為,普通白領都可以穿品牌服裝,用高檔化妝品,開幾十萬的車,住幾百萬的房子。因為他們自己穿高定服裝,用貴婦化妝品,開幾百萬的車,住千萬豪宅。

第五:每次春節回去,親戚全是月薪至少五千以上……勞資真的是硬扛過來的!!!一個月三千出頭,家裡人還覺得你有好幾萬的存款,就跟你每個月三千全都存下來,一分錢沒花似的!!房租水電公交卡,油鹽醬醋方便麵!哪樣不要錢!!??他們像是不知道一樣的認為你出來工作那麼多年,一定存了不少嫁妝錢!!!!動不動就是家裡沒錢啊,打個幾千上萬的……勞資的信用卡怎麼欠的,就是這麼來的!!你還不能說沒錢,如果說了,就是幾個小時到長期哭訴,然後就是沒完沒了的跟你洗腦,如何女人只有嫁的好嫁的有錢,才能幸福。然後,以幸福之名開始瘋了一樣的逼你嫁人。


遊戲大咖王


眼睛長在天上,腳踩在泥裡,這就是現代人的寫照。

先給大家想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每當蘋果手機出了新款她馬上就換最新款手機,並且要在微信群裡調侃一下“為什麼我的手機總是容易掉進馬桶裡”,生怕別人不知道她又換了新款iPhone。

可是據我所知,她的工資不高啊,在國企上班,每個月到手3000左右,除去其他開銷,每個月能剩下1000多就不錯了,買個最新款手機至少要攢半年啊。

後來得知,買手機等大件都是父母給的錢,理由都是:手機掉了(不知道是不是存心扔馬桶裡)。

怎樣才是有錢?

是自己掙得多算有錢,還是花的多算有錢?

讓人覺得很有錢,主要還是來自於花的多。

這些年,市場上主要的論調是"消費升級",好像消費者的品味越來越高,消費起來越來越在意格調,所以企業要升級自己,有錢的企業家眼裡,果然所有人都是有錢人。

拼多多就打了他們一巴掌。

拼多多就是主動的“消費降級”,它瞅準的是“能用就行,越便宜越好”和“貪小便宜”的心理,結果風靡全國,這不是拼多多多好,而是因為消費者真的買不起了。

而那些高大上的什麼“某某精選”“某某嚴選”,說實話,只是少數人的世界。

風光才容易引人注目,但不要因此就忽略了“雙腳踩在泥裡的人才是大多數。”


傅一聲


這個問題小娘子前一陣子正好和一位朋友聊天的時候也聊到過。

我們也都很奇怪,如今房子不管是買還是租,成本都很高,尤其在一線城市,帝都一個四環外的一居室租金都要6000元。出去吃個飯,沒個幾百元也是下不來的,就連晚上在大排檔擼個串兒,一串羊肉串都長到了3-5元,兩個人隨隨便便吃個大排檔也要一二百。但即便這樣,餐館裡、夏天的大排檔,依舊是人滿為患。高檔餐廳也從不發愁,從來沒有缺客源的時候。


除了吃喝,看看大家身上穿的、戴的也不乏都是名牌,還有包包和鞋子,最差的也都是coach、MK、耐克、阿迪。

出去旅行,到處也都是中國人,不光是離我們近的東南亞,歐美也一樣。到了奧特萊斯就更誇張,就跟不要錢似的把人家店裡的東西一掃而空。


國人真的都這麼有錢了嗎?我們只總結出這麼幾個原因:

1、家裡有底。王思聰過個生日不是還花了5500萬麼。

2、拆遷。而且越晚被拆的獲利越大。

3、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抓住了機會,掙到了錢。不管是做生意,炒股,還是買房,總之,賺到了。

4、辦各種信用卡、各種白條、各種消費貸款。這種真的挺可怕的,但據說90後非常多,他們不會太想以後,只是活在當下。

也來說說你知道的原因還有什麼吧。


饕餮小娘子


當年我還很年輕的時候,對「性」這個事非常感興趣,所以就像很多青春期的男生一樣,成天就四處找各種和性相關的小冊子來看,大家在宿舍還彼此交流。

有一次,我們就發現了一個非常好玩的調研,據說是美國什麼民調機構做的,得出了非常有趣的結論,大致是這樣的:平均每個接受調查的男性,異性性伴侶的數量是 8-9 的樣子,而平均每個接受調查的女性,異性性伴侶的數量是 1-2 之間。 大家紛紛表示,果然還是男的花心啊。

但有一個同學就提出一個疑惑:為什麼男性的異性伴侶平均能有 9,而女性的異性伴侶平均才是 1 呢?這些男性上哪兒去找那麼多性伴侶呢,不應該男人有一個女性性伴侶,同時女性就有一個男性性伴侶嗎?最後總人次一樣,再除以總人數,得到的平均次數,也應該是一樣的呀。說白了,每一對異性性關係,不都需要一男一女的參與麼?好奇怪。

大家一琢磨,是這樣啊!怎麼回事啊?就算是有一個「超級蕩婦」,她和所有男人都發生過關係,所以她的性伴侶數非常多、其他女性性伴侶數都很少,那最後一平均下來,應該仍然是整體平均值和男性差不多呀!說不通。

福爾摩斯說,排除掉一切可能之後,剩下的那個可能,不論看起來多麼不可能,都一定是真相。所以真相就是:人們在撒謊。

沒錯,這份調研是大家自我報告的,就是說不需要你真的把你的性伴侶叫出來當面證明有性關係,只要你說有那研究人員就記錄下來有。因此,大家都會撒謊,而數據差異的原因,就是男女撒謊的方向不同。

即便是在性開放的美國,男性也傾向於誇大自己的性史、顯得自己有魅力(性感),而女性則傾向於少說自己的性伴侶、顯得自己有魅力(純真),於是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當時不還有一個說法麼,說男人自稱的性伴侶數除以 3 就是真實人數,而女人自稱的數量則要乘以 3 才行。

你看,還是挺巧合的,男人 9/3=3,女人 1*3=3,哈哈,雖然未必真的是這樣,那似乎也算解釋了一種可能性。

所以,為什麼社會上似乎有錢人看起來很多呢?一方面,過得特別慘的人,不會主動去分享這些,因為分享痛苦並不會帶來什麼好處。另一方面,有一些過得一般的人,為了在別人眼中顯得讓人豔羨,會忍不住誇大自己的物質財富。

那麼,窮人不說話,一般人吹牛逼,有錢人偶爾秀一下,最後你看到的,就是全是有錢人。


科學家種太陽


作為一個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生活的人表達一下我的觀點。

以我所在的城市舉例來講,平均的職員工資水平月薪在3000元左右,屬於三四線城市,房價也在5000塊錢左右。那麼這樣的一個城市為何也給人一種人們都很有錢的感覺呢。可能對於大多數看客來講,哇塞5000塊錢的房子簡直白菜價,但是結合本地的工資水平來講已經很好了。就拿身邊的同事來講,家裡的房子最少一套,而且自己住的房子面積都在120平方米以上,我想3000塊錢的工資恐怕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房子吧。同樣我辦公室裡一共7個人,一個開寶馬523Li一個開奔馳C200L一個來著奧迪A6L,我想這些車可能不是3000塊錢工資能支撐得起的。那麼為什麼這些人都看起來很有錢呢。


首先目前中國的房價在持續升高,不乏一部分人通過以前的‘家產’導致現在腰包變鼓了。



再者從08 年之後大部分城市開始大興土木,國家的政策也越來越好,這導致了很多暴發戶的產生,比如一些拆二代,房二代等。





上面這些通過非常規手段得到的錢就給人一種很有錢的假象。接下來的幾類人才是真正的給人一種很有錢的假象。

第一種,由於現在金融與互聯網行業的興起,網絡借貸以及分期付款,白條等等很多“花錢”的方式出現加上目前年輕人前衛的消費理念,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是先買東西后花錢。買車可以零首付開車,買電話可以免息使用,旅遊可以分期,買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可以分期。這就造成了很多人都很有錢的假象。

第二種,目前國家的政策鼓勵大眾消費,越來越多的利民政策也大大的促進了人們的消費水平。比如汽車行業,在20年前,只有萬元戶才能開起現在看起來挺“低端”的普桑,在10年前奧迪A6L是有錢人家結婚才能請的起的婚車,再到現在家家都有車,很多家庭都不止一臺車。這也得益於汽車行業的政策,“好車減配,豪車降價”的政策,越來越多的家庭能開上車,稍微有錢點的更是可以開上豪車了。

其實還有很多種原因導致看起來都很有錢的假象,我只羅列了其中的幾種,大家都來表達一下意見吧。


Mmontain猴


知乎瞭解一下?

上知乎的,人人年薪百萬,個個朋友身家過億,全都常青藤畢業,女友貌美似明星。

說的是知乎,其實,經常在網絡平臺上的人,總是看到的各種各樣說自己如何如何牛的,慢慢就得出這種印象了。

不僅如此,影視劇裡,我們看到的都是過著紙醉金迷的美好生活。就以前段時間熱播的

《戀愛先生》為例,女主江疏影扮演的角色,混得最好的時候,也就是一公司中層白領。她辭職了,賭氣買了歐洲飛回來的頭等艙,住上在面臨的豪華公寓(雖然是追求者半免費的),用的全都是戴森吹風機、吸塵器,穿著也很BLINGBLING亮;而且,還非常執著地說自己很獨立,不花別人錢。

(《戀愛先生》,都市劇裡的人物都過於有錢)

怎麼說呢,現實生活中,一個2萬的薪水,是不可能支撐你這樣的生活的。

這就是一種影視劇與現實的差距。

然而,遺憾的是,這樣的影視劇多了,類似於知乎的“人人年薪百萬”的帖子遍佈全網各平臺了,常給人一種錯覺。中國人有錢,真有錢。

事實是怎麼樣的呢?

將中國收入人群分為五個大組:高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中等偏上收入可支配為34547元,中等收入可支配為22495元,中等偏下收入可支配為13843元,低收入可支配為5958元。也就是說,最高收入人群,一個月工資也不過5000多。而2017年全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5974元。

我們再看看中國大城市的人均工資。上海2017年瓶頸工資為7132元一個月,年收入平均值為85684元。也就是說,一個月8000元在上海,已經超越了一半的上海人收入。北京和深圳更低,北京城鎮人口年平均收入57230元,深圳城鎮人口年平均收入52938元。一個月5000收入,在北京和深圳也超過平均人口了。

也就是說,你看到大家鄙夷的“年收入十萬”,“怎麼好意思娶老婆”的“低收入”,已經是北京和深圳平均收入的接近2倍了。更是全國平均可支配收入的4倍多。

年薪百萬,被微博大V“北京大土豆”稱為“將將過貧困線”。這是來搞笑的吧?當地平均收入的20倍,還叫剛過貧困線?

再來透露一點:2012年美國人的平均收入在4萬多美元,差不多是25萬人民幣一年,收入中位數是2.5萬美元,約為十六七萬。這已經是全球最強大國家的平均收入了。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年薪有十五萬左右,你在美國就是一個標準的中產階級,你在中國的北上廣,是平均收入水平的兩三倍以上了。

但是,為什麼會給你營造出一種“沒有年薪百萬你都沒法生活、特斯拉以下的車都不叫車、低於每平米五萬的房子都是垃圾地段、如果小孩讀不上貴族學校你有資格生娃嗎”的感覺?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

實際上,那些人人都有錢,只是一種商業社會營造出來的焦慮錯覺,逼著你不停地往前趕,不停地消費、投資、不停地花錢,生怕一慢下來,你的年薪百萬也只能算是脫貧,而別人都奔著千萬去了。

那都是謊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