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同樣是日軍,為何李雲龍看見穿皮鞋的日軍,立馬下令撤退?

司馬長史


李雲龍在伏擊“戰地觀摩團”的時候,有一個細節非常值得推敲,李雲龍發現鬼子行軍時鞋底發硬,穿的不是膠鞋,而是穿的皮鞋,於是李雲龍立馬選擇撤退。這一個細節書中沒有細說,但是卻是一門大學問,突出了這個時期八路軍對日軍的研究。而這些經驗都是八路軍從慘痛教訓中得來的,幸好當時部隊熱衷於總結經驗,否則恐怕要吃更多的虧。

這一點還要從日軍侵華時期的兩種不同的軍鞋說起,一種是“昭和五式”軍鞋,這種軍鞋用牛皮製造,棉線縫合,有掌釘三十六枚,這種軍鞋非常適合行軍,結實耐用。從1930年定型之後,一直是日軍的標配軍鞋,日本的關東軍就全員都是這種軍鞋。可以說在1940年之前,幾乎所有的侵華日軍士兵都是踩著這款軍鞋。

但是到了1940年之後,日本資源短缺的劣勢便開始暴露,“昭和五式”軍鞋的質量開始大打折扣,變為了豬皮,鞋底也沒有了掌釘,而且鞋底也開始是膠底。到了1941年,日軍又開始列裝質量更差的“昭和十六式”軍鞋,所以新兵幾乎都是穿的這種膠底鞋。只有一些老兵和關東軍是穿著“昭和五式”軍鞋,所以看到一整隊穿皮鞋的日軍,一般都是日軍的精銳師團。

從1937年全面侵華開始,日軍一直是在不斷的動用預備役部隊,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大量日軍預備役士兵進入中國作戰。所以在1940年期間,八路軍就發現了鞋子不一樣這個細節,並且得出了這個經驗。此後但凡遇到穿皮鞋的日軍,都不能貿然進攻,因為這些日軍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部隊。而遇到膠底鞋,那就可勁的打。

所以李雲龍從一雙鞋就發現了這夥小鬼子不是虎亭據點的日軍,而是新調來的日軍精銳部隊,於是李雲龍斷定這事有蹊蹺,這次日軍肯定是有什麼大人物在後來。也就有了李雲龍一次伏擊幹掉一車日本軍官的事,可以說從這一點來看,《亮劍》當之無愧應該成為經典,連這樣的細節都能處理好。


小司馬遷論史


《亮劍》裡滿滿的都是軍事知識,老兵能在戰場上生存得更久,靠的就是作戰經驗豐富。李雲龍從山下鬼子行軍的鞋底上看出異常,情知絕不是虎亭據點駐防的日軍,事出蹊蹺必有妖,出於戰場直覺立即命令打埋伏的一營撤退,這叫敏銳,但是已經撤不下來了。



這裡沒有關東軍什麼事,華北日軍為了給“戰地觀摩團”保駕護航,出動的是第四和第九混成旅團,都是日寇駐山西第一軍的精銳野戰部隊,所謂“鞋底”不同,其實就是“軍鞋”不同,李雲龍這樣的老兵雖然叫不出來日軍軍鞋的制式型號,但走路的區別還是比較門清的。

二戰日軍士兵腳丫子上穿的有好幾款軍鞋,最常見的一種是“昭五式”軍靴,也是我們最熟悉的鬼子皮鞋,跟昭五式軍裝一起定型於1930年。它的日本俗稱叫“編上靴”,設計理念仿自19世紀的法國軍隊,用牛皮製造,用棉線縫合,顯著特點是有5對未上漆的鞋帶扣、36顆鞋掌釘。



隨著戰爭的擴大,日本物資短缺的弊端顯露出來,“昭五式”牛皮軍靴逐漸開始質量縮水,材料使用豬皮,後期型鞋底改為橡膠質,鞋帶扣減少到3對,鞋釘減少到23顆。1941年又列裝了“昭十六式”軍靴,但質量更差,甚至連鞋釘都取消了。

即便如此,對於日軍普通士兵來說“昭五式”軍靴仍然是寶貝,是長途行軍和作戰的必需品,並且領過一次之後不再配發,所以鬼子們對軍靴非常愛護,沒有作戰任務時,在軍營裡都穿“分趾鞋”或“軍用拖鞋”,甚至有穿自己從家鄉帶來的草鞋,因為日軍士兵大部分都是農民。



因此,當李雲龍發現山下的鬼子走路腳底發硬時,便知道穿的是“昭五式”軍靴的早期產品,什麼意思呢?一定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鬼子”,也就是日軍用來機動作戰的精銳部隊,這批37年來華的鬼子兵射擊幾乎做到了“抬槍就有”的地步,非常難以對付,跟這樣的日軍部隊作戰,八路軍就算是佔據地利,傷亡也一定小不了,賠本的買賣老李是不幹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日本擁有“現役士兵”38萬人,“預備役士兵”73萬餘人,“後備役”87萬餘人,“第一補充兵”158萬人,“第二補充兵”90萬人,這也是野戰補充和擴編新部隊的動員順序。一般來說,現役除外,前兩者都補進了野戰精銳師團或獨立旅團,後兩者基本用於治安師團和守備部隊,戰鬥力區別還是很大的。



類似於虎亭據點的駐防鬼子,一定是三流守備部隊,動員入伍時間較晚,穿的也是“昭五式”軍靴的縮水版,橡膠鞋底,當然也是八路軍最喜歡的作戰對象,菜唄。李雲龍故意安排隊伍去徵糧,釣的就是虎亭據點的小魚小蝦,沒成想趕上了鬼子的大規模行動,咬鉤的是一群“鯊魚”。

於是突然間獨立團一營陷於日軍縱深,四面全是鬼子,大白天撤退顯然死路一條,於是李雲龍決定繼續在山上隱蔽待機。一夜苦等後,服部少將的“戰地觀摩團”來了,一條大肥魚上鉤。


度度狼gg


李雲龍看見日軍穿的是皮鞋,就判斷出這支日軍是從東北過來的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最早進入中國的一支精兵,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意志高,是一支能征善戰的殘暴之師!李雲龍牙口不好,要想吃掉這支關東軍明顯是力不從心,搞不好還會被反噬,因此李雲龍果斷撤退!



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後佔領了中國東北三省,並長期駐守此地扶持偽滿洲國。關東軍的任務是防備蘇聯南下,維持朝鮮、東北地區的治安,掠奪佔領區的自然資源!那時的關東軍都是老兵,他們身經百戰,罪惡累累!1939年關東軍與蘇聯有過一戰儘管日軍慘敗,但是蘇軍也傷亡慘重。之後兩軍各自維持現狀,相互之間都忌憚對方!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兵力漸漸枯竭,關東軍精銳被抽調到其他戰場作戰!日軍對國軍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的戰略,集中大量兵力對八路軍的敵後根據地進行掃蕩。李雲龍的獨立團戰鬥力強,可以擊敗日軍一個步兵聯隊,可以擊潰偽軍一個師。但是對於精銳的關東軍李雲龍不敢輕易下手,以免失船落水!

李雲龍精明強幹,對於不瞭解的敵人他不會輕易下手,一旦摸清了對手底細,相好了破敵之策,他就會猛虎下山,一擊必殺!李雲龍想讓其他部隊先試試關東軍戰力,瞭解之後再下手,不想給他人做嫁衣裳!因此老李果斷撤退,不懲匹夫之勇!



大秦鐵鷹劍士


李雲龍是獨立團的指揮官,並且身經百戰,戰術清晰。他的能力不在於驍勇好戰,不在於鬥狠鬥勇,而在於能夠對自己熟悉的敵人展開攻勢,造成對方慘重的損失。
當時看《亮劍》的時候,有一集就講到李雲龍帶領著獨立團人員隱藏著形成包圍圈,整裝待發,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是當李雲龍看到一大隊日軍進入包圍圈之後,僅僅是看到對方軍人穿著皮鞋,就立馬下令撤退。看到這裡別說李雲龍的手下戰士不理解了,連我們這些看客都是一臉懵逼。

原來李雲龍和日軍作戰多年,非常熟悉日軍的裝備套路,大多數和李雲龍作戰的一線日軍都穿著膠底平鞋,穿皮靴子的基本沒有,而當時在國內的日軍唯有駐紮在東三省的日軍精銳部隊會配備皮靴子,但是這支部隊在東三省養精蓄銳多年,並且又是極其殘暴的一支力量。李雲龍看到他們的皮靴子聯想到這些,在對敵人不熟悉的情況下不會貿然打架,這也是李雲龍一直以來的作戰套路,畢竟在他心目中一場小小的勝利遠沒有自己戰士的生命精貴。

因此李雲龍下令撤退,一是保存實力,二是不知敵人虛實不會貿然行動,三是來日方長,不急於現在戀戰好戰。這也是多年來李雲龍立於不敗之地的原因所在。


李阿冰


電視劇《亮劍》這集我之前看過,好像是優酷第五六集的樣子,不過題主這題目有錯,李雲龍當時並沒有下令撤退,而是繼續保持隱蔽埋伏,只是沒有像原計劃那樣進攻。



當時李雲龍打算伏擊虎亭據點裡的三百日軍,佔點小便宜,於是帶了一營前去伏擊,楚雲飛也跟著去“學習”了,李雲龍之所以只帶了一營是因為其他營都被調去保護總部了,李雲龍本來也要去的,但他抗命不去,鐵了心的要撈點油水再走。

但當一股日軍從據點方向出來時,李雲龍用望遠鏡看加上耳朵聽,發現了不對勁,這波日軍腳步聲很硬,穿的是皮鞋。

李雲龍對虎亭據點的日軍還是很熟知的,尤其是他們穿什麼,畢竟他打虎亭據點日軍的主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要搶他們身上的棉衣過冬。

因此,李雲龍深知虎亭據點的日軍都是穿膠底鞋,這波日軍壓根就不是虎亭據點的日軍,而是來自其他地方,而且比據點日軍等級高很多。

能穿皮鞋的日軍肯定不簡單,不是精銳部隊,也至少得比穿膠底鞋的據點日軍強不少,李雲龍不敢立馬上了。

畢竟老李並不是一直都打精銳的,偶爾也會真香一下……

李雲龍發現這個特徵後,於是和楚雲飛講了一下,楚雲飛確定這是第四旅團提前來了,老李就更不敢上了。

他不敢上,但他也不能撤退,因為他當時四面八方已全部都是日軍了,他不能動彈,只能繼續埋伏,等待時機。

當然李雲龍還有一個不走的原因,那就是他也想摸清楚這些精銳日軍是來幹嘛的,老李的好奇心還是很重的,而且他埋伏的這個位置已在日軍範圍內,想摸清楚日軍想法還是不難的,他也不想放過這次難得機會。


李雲龍就這樣一直埋伏,發現開過來的日軍越來越多,聲勢很大,於是李雲龍反應過來,在最後面肯定是會有“大魚”過來。

於是一直等,等了一天過後,居然在最後真的來了條大肥魚,那就是日本華北方面軍第21旅團長服部直臣少將,還有跟著他的六個大佐。原本這個少將是來觀摩的,來看山本的特種部隊打勝仗的。

因為在最後的都是軍官,兵力很少,李雲龍一營很快就將這些軍官全部端了,李雲龍就這樣意外的立了一大功。


夏目歷史君




李雲龍派人去恐嚇白村維持會的會長,要求給自己的軍隊提供白麵。實際上的意圖是想把虎亭據點的300多鬼子給吸引出來,把它們消滅掉,以換取一些槍支彈藥和軍大衣,讓自己的軍隊好過冬。

李雲龍本來準備把自己的一個營埋伏在半路上,然後先讓投彈組用手榴彈炸死一部分,剩下的全營衝上去拼刺刀。



哪知道這個時候日本人也在搞一個驚天大陰謀。山本特戰隊計劃偷襲太行山八路軍總部駐地,打掉八路軍總部指揮機關。

然後由第四旅團和第九旅團出擊,徹底消滅掉沒有總部機關指揮的八路軍。同時也讓日軍軍官觀摩團觀看一下特戰隊的威力,以便在日本軍隊內部推廣。



日軍兩個旅團出擊,驚動了八路軍總部的副總指揮。他要求129師敲打一下日本人,弄清日本軍隊的戰略意圖。

本來李雲龍部要到趙家峪去保護總部機關的側翼安全,但他對日軍的行動也非常好奇。就擅自決定留下一個營在半路上埋伏下來,尋找戰機。

結果李雲龍卻發現,自己埋伏的地點,處在日軍第四旅團和第九旅團的結合部。進退兩難,於是乾脆就按兵不動,看看日軍後邊還有什麼大動靜。



之所以能夠發現對面的敵人是日軍第四旅團,就是因為他們加上穿的是皮鞋,並且比較重。而虎亭據點裡面的鬼子穿的是膠底鞋,不是日軍的主力。



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非常缺乏。因此他們生產的皮鞋數量就比較有限,只能裝備到主力部隊。

根據參加過平型關戰役的戰士們後來回憶,日軍大部分穿的都是黃皮鞋,以牛皮為主,這種鞋子非常笨重,不利於快速行軍。這種皮鞋是昭和五年設計的,命名為編上靴。

相當於高腰皮靴,可以把腳踝關節完整的包裹住,起到保護作用,也可以是在行軍過程中防止有雜物掉進鞋子裡。鞋子底部還有三十顆左右的防滑鐵釘,鞋跟處有一個十毫米厚的馬蹄形鐵掌。這樣的鞋子既防滑又耐用,這就是我們形容日軍鐵蹄踐踏中國的來源。



隨著侵華日軍陷入中國全民抗戰的汪洋大海,日軍不得不擴軍。沒有那麼多牛皮,同樣款式的鞋子只能用豬皮或者人工合成皮來代替,當然還有膠底鞋。

在長沙保衛戰中,薛嶽將軍就把長沙外圍的水田全部灌滿水。這樣日軍的豬皮皮鞋遇水就會變得非常腫大,笨重無比,給日軍前進增加了很多難度。



李雲龍作戰經驗豐富,觀察力強。他一眼看出來,對面出來的鬼子和虎亭據點裡面平時的息子不一樣。虎亭據點裡的鬼子穿的是膠底鞋,這些鬼子穿的是皮鞋,腳步比較重。

李雲龍馬上就判斷出這些鬼子是日軍的主力第四旅團,以李雲龍一個營的部隊是根本打不過這些日軍的。

日軍兩個旅團,加在一塊有1萬六千人左右。李雲龍曾經說過,就算是五個團,也阻擋不住這些鬼子的進攻。五個團也無非就是不到6000人,連一個旅團也打不過,何況是兩個旅團。

但李雲龍認為,兩個旅團肯定是在保護什麼大人物,老鼠拖木鍁,大頭在後邊。果然後邊是日軍軍官觀摩團,其中帶頭的還是一個少將。李雲龍出其不意的把這個觀摩團給消滅了,打亂了日軍的戰略意圖,達到了總部首長想要達到的目的。


新知傳習閣


由李幼斌、何政軍、張光北、張桐、童蕾、王全有、由力等聯袂主演的戰爭類電視連續劇《亮劍》字2005年播出後,便深受觀眾喜愛。



其中,儘管李雲龍沒有上過黃埔軍校,但是在和敵人鬥智鬥勇過程中展現出了他強大的軍事素質和豐富的戰鬥經驗,其中就有一個場景是李雲龍帶領自己的部隊去伏擊日軍,然而李雲龍在發現即將伏擊的日軍士兵都是腳穿皮鞋後,毫不猶豫的下令讓部隊趕緊撤退。


要知道,李雲龍的部隊可是讓日軍部隊聞風喪膽的部隊啊,然而面對日軍李雲龍卻下令撤退,這讓他的部下表示不理解,然而,李雲龍的一席話便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李雲龍在看到日軍士兵是穿著皮鞋的部隊,便意識到這不是他們之前遇到日軍部隊,而是裝備精良,戰鬥經驗豐富的日軍部隊,畢竟當時只有精英軍隊才有資格穿皮鞋,除此之外,這種精英部隊一定戰鬥經驗豐富,面對突然襲擊必然可以及時調整並進行反撲。





而一向十分精明,不肯吃虧的李雲龍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後,也明白這場伏擊戰自己不對不會佔便宜,為了保留部隊的全部力量,避免不必要的傷亡,李雲龍及時下命令撤退,這也彰顯出李雲龍戰鬥意識靈敏,軍事指揮能力極強。


拾憶物語


亮劍:同樣是日軍,為何李雲龍看見穿皮鞋的日軍,立馬下令撤退?

李雲龍在亮劍中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不聽指揮,他對於上級所發出的施令就是左耳朵聽右耳朵冒,表面上答應的很好,但是在實際上,李雲龍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套路出牌,但不得不說李雲龍就是靠著自己的小聰明還拿下過不少的戰役,而日本人對於李雲龍都是感到了後怕。

對於整個八路軍來說,只有打勝仗才是最終的目的,在李雲龍的眼中,只要是能消滅鬼子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不過李雲龍在消滅鬼子的過程當中,也受到了不少的處分,可以說他很厲害,但是闖禍也同樣很厲害,在亮劍當中要說到最經典的片段就是李雲龍伏擊日本觀摩團的事情,當時在其中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李雲龍帶著自己部隊和楚雲飛一起蹲在草叢當中,想要打鬼子一個措手不及。

但是當日軍源源不斷出軍的時候,楚雲飛和李雲龍發現了一個細節,那就是,鬼子們穿的全部都是皮鞋,當時李雲龍就想到了,其中肯定有不對的地方,立即下令讓自己隊伍馬上撤兵,那麼他到底在日軍的鞋上發現了什麼呢?

後來才知道,原來源源不斷出來的日本軍人全部都是野戰部隊,他們的作戰實力都是非常強大的李雲龍對這樣的部隊是根本沒有可能拿下的,沒準還能給自己造成傷害,當他發現這幫小鬼子穿的鞋,跟以往的不同的時候他當然放棄了這次伏擊任務。

畢竟在那時候日本是非常強大的,而相對於中國來說就比較弱,貧困落後了,所以一般的鬼子他們都是不需要長途行軍的配備的都是膠底鞋,只有長途行軍那種野戰部隊才會穿那種皮鞋,當時李雲龍和楚雲飛發現了據點中的鬼子都是日本的精銳的野戰部隊所以得注意,他們的實力甚至都是要比那些普通的士兵高上五倍不止,所以說當時李雲龍果斷下令撤退是正確的。


小林


因為那個時間段能穿皮鞋的日軍,絕對不是普通部隊!

因為那個時間段在那個地區出現不普通的日軍,這支日軍一定有非同一般的目的!


既然對方有些非同一般的目的,那麼,如果不撤退,一旦開戰,即使李雲龍能率領獨立團打贏這場硬仗,拔下這顆釘子,也可能後果不是李雲龍能承擔的起的!

一是暴露己方意圖,二是讓對方有了防備,再想打聽消息就困難了,所以李雲龍下令撤退是戰略性撤退,並非不敢打,而是李雲龍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

其次是大家都知道,那個時候物資短缺,所以能裝備皮靴的日軍部隊必然是精英部隊,戰鬥力不是普通日軍部隊能比的!

那麼,問題來了?戰鬥力這麼強的部隊,當時獨立團能不能打贏,也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其實不用說,當時李雲龍準備伏擊的是日軍普通部隊,而來的是戰鬥力高出好幾倍的部隊,而敵人的戰鬥力強弱直接關係到成敗以及傷亡,所以一旦當時馬上開戰,就算獨立團能勝利,那傷亡肯定也是很慘重的!

而李雲龍不是莽夫,莽夫當不了獨立團團長,所以無論從那一方面考慮,李雲龍都不可能打這場仗!


而關於這個情節,原著和電視劇中有所不同,原著中這隻日軍是最精銳的關東軍,也不是李雲龍發現的,也不是通過皮靴發現的,而是趙剛聽出這隻部隊當時唱的是關東軍軍歌!

在電視劇中呢,這隻部隊不是關東軍,而是山本特戰隊,用現代化語言來說就是特種部隊!而把情節改成是李雲龍通過皮鞋發現情況不對這樣更有利於突出李雲龍的生動形象,同時也使情節更合理!

當然,熟悉劇情的都知道,第二天李雲龍就狠狠地招呼了這支部隊首要保護的“戰地觀摩團”!

再後來的劇情也證明了李雲龍的判斷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指揮部差一點被端掉就是最好的證明!


電影基本法


這是導演編劇要求的,實際上在小說裡面是趙剛發揮了作用,他從日軍的唱的關東軍軍歌才發現是關東軍,李雲龍這波操作完全是凸顯他的主角光環。



事實上即使按照《亮劍》電視劇的情節,題主的問題也不夠嚴謹,因為李雲龍並沒有立馬下令撤退,而是等到了“戰地觀摩團”的到來,展開了攻擊。

《亮劍》裡面非常精彩的一段,就是李雲龍伏擊“觀摩團”,按理來說日軍觀摩團的行動路線是非常絕密的,別人根本不知道,再說上級也沒有給李雲龍伏擊觀摩團的命令,所以李雲龍可以說是歪打正著,因為他原本是為了伏擊虒亭據點的日本鬼子,為的就是解決冬裝問題。



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來的卻是日本關東軍,李雲龍當時帶著自己得一營還有楚雲飛,他們看到源源不斷的日軍前來,發現不對勁,拿著望遠鏡仔細一看,才發現這是日軍的精銳部隊,因為這些日軍穿的都是皮鞋,並不是膠底鞋,所以李雲龍並沒有下令馬上進攻。


當然這也只有經驗豐富的老兵才知道這個細節,因為日本作為一個貧瘠的國家,很多資源他們是缺乏的,普通的軍隊士兵穿的都是膠底鞋,只有長途行軍的野戰部隊才會穿皮鞋,所以李雲龍和楚雲飛才發現事有蹊蹺,明知是精銳部隊,李雲龍就算再喜歡啃硬骨頭,也不至於拿士兵的性命打一場沒有把握的仗,雖說如此,但是李雲龍並沒有立刻撤退,而是苦苦等了一夜。

當時白天是不可能的撤退的,暴露目標很可能就會被殲滅,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李雲龍下令全營士兵不可亂動,歷史撒尿也給我尿褲子裡,當然也有做給楚雲飛看的意思,就這樣他們穿著單薄的衣服足足趴了一個晚上,直到第二天觀摩團從這裡經過,李雲龍立刻下令用手榴彈招呼他們,之後清理戰場時和尚問他“為什麼打這麼驚險的仗?”要知道就算是觀摩團也是很難打的,後來李雲龍直言,打的就是他們,他們裝備精良,穿皮靴,大棉襖,再看看咱獨立團,也該換換裝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