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赛季阿布达比最终站落幕,Alonso将告别F1赛场

2018赛季阿布达比最终站落幕,Alonso将告别F1赛场

迎来第十届F1赛事的阿布达比Yas Marina赛道,今年再次担任赛季的封关任务,从傍晚一路举办到晚间的赛事特色,更融合了双排大型看台、港湾景色、混合街道的赛道设计。赛事采取逆时针进行的此赛道,共有多达20个弯道,单圈长度为5.554公里,需在此进行55圈、赛程总长达305.535公里。综观历史,Lewis Hamilton与Sebastian Vettel两位车手皆曾在此夺下三次冠军,今年谁能再下一城成为此赛道的纪录保持者,再加上Lewis Hamilton与Sebastian Vettel从今年开赛以来的较劲,也让此大势底定的封关战,多了几分可看性。11月24日举办的排位赛事,除了第一阶段以外,银箭车队两位车手始终保持强势的竞争力,于第二与第三阶段分别首度前两名位置,最终Lewis Hamilton与Valtteri Bottas成功攻下首排发车席次,占据第一名与第二名位置。不意外的,跃马车队两位车手紧追在后,分别为Sebastian Vettel与Kimi Räikkönen,而第三排则是由Dainel Ricciardo与Max Verstappen夺下,三分天下,再次决定了阿布达比站的排位赛成绩。
2018赛季阿布达比最终站落幕,Alonso将告别F1赛场
台湾时间11月25日晚间9点10分准时起跑的阿布达比封关赛,虽然灯灭起跑后前排的位置虽然竞争激烈,但皆相安无事并无发生任何碰撞,不过后方可就没这么顺利了,由于Romain Grosjean与Nico Hulkenberg的擦撞,导致Nico Hulkenberg发生翻车意外并倒挂于赛道旁的护栏上,透过无线电得知Nico Hulkenberg当下虽然意识清楚,但却受困车内,并表示赛车正在起火,希望可迅速被救出,虽然后来顺利离开赛车,却也引发了车身结构Halo框架的另一问题,是否会延误车手逃离赛车的速度,再次引发讨论。因此事故导致Safety Car接管赛事,直到第五圈时才重启,此时场上的焦点则转移到Force India 梅赛德斯车队旗下两位车手Esteban Ocon、Sergio Perez与红牛车手Max Verstappen间的比拼,其中Esteban Ocon更在上一站与Max Verstappen于赛后发生肢体冲突,两人间的较劲格外让人注意。果不出其然,在被超越后,Max Verstappen立刻油门全开的展开近身搏斗,甚至一度擦枪走火发生碰撞,最终Max Verstappen仍以优势速度扬长而去。
2018赛季阿布达比最终站落幕,Alonso将告别F1赛场
而将于本站结束在跃马车队车手身份的Kimi Räikkönen,可惜的于第七圈的时候因车辆问题而退赛,让场上的诸多车迷感到相当可惜。赛事进行至24圈时,场上部分路段下起了小雨,但在不影响轮胎使用状况下赛事继续进行。第36圈时,于领先集团的Valtteri Bottas不仅因失误而被后方的Sebastian Vettel超车,更因可能的轮胎状况导致接下来陆续被红牛两位车手超车,此举让Valtteri Bottas不得不于第41圈时第二次进站换胎,也就此送出争取颁奖台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将于今年结束后离开征战多年F1赛场的Fernando Alonso,于赛事进入最后倒数阶段时仍排在第11名位置,迈凯伦 雷诺车队于无线电中鼓励其积极往前推进进攻积分圈,夺得一分积分,但Fernando Alonso表示生涯积分已达一千八百多分不差这一分,幽默看待生涯的最后一场赛事,但其实可惜的是Fernando Alonso的F1生涯积分刚好就停留在1899分,如果顺利取得一分积分,更可以整数1900分结束F1生涯。但天不从人愿,Fernando Alonso就以第11名姿态通过终点,不过当最后方格旗挥下,Lewis Hamilton、Sebastian Vettel、Max Verstappen分别以前三名姿态通过终点线之际,Lewis Hamilton、Sebastian Vettel、Fernando Alonso三位F1冠军车手于赛道上并行烧胎,向场上与电视间前的所有车迷朋友致意,如此具历史性的画面,也展现三位车手英雄席英雄的感动情谊。历经了21站的拚斗,2018年F1赛事终于画下了精彩句点,梅赛德斯-AMG Petronas Motorsport车队以稳健的脚步,再次夺下了车队与车手的双料冠军,更是连五年蝉联此霸业,纵使对手持续进化、持续强大,但依旧无法撼动银箭车队于F1赛场的连胜纪录。相信在2019年,各车队会更努力提升战力,扳倒这位赛场巨人,而银箭车队当然也会严阵以待,再次搬出看家本事镇守冠军地位。相信最终赢家绝对仍是各位车迷,因为2019年的F1绝对精彩!车迷朋友们,我们明年3月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