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冬新時尚,“候鳥老人”遷徙忙

过冬新时尚,“候鸟老人”迁徙忙

楊阿姨在海南過冬。 (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隨著氣候變化“南遷”“北漂”,冬去南、夏到北、東看海、西觀光,在不斷的“遷徙”中尋覓適宜自己的“安樂地”,“候鳥式養老”漸成新寵。

走訪中記者發現,寒冷加霧霾,省城不少老年人開啟了“候鳥式”的養老生活,紛紛“南遷”廣西、海南、雲南等熱帶地區過冬。

四小時,從大雪紛飛到四季如春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中國北方地區全面進入冬季後,有不少北方民眾選擇像“候鳥”一樣,前往南方北海旅遊度假,冬天南飛,春天北迴,在北方大雪紛飛時享受南方的溫暖明媚。

65歲的段伯伯就是這樣一位“候鳥人”,他最近就打算前往海南海口,跟老伴帶上剛滿2歲的孫女,在當地預訂了為期近三個月的短租房“過冬”。在省城工作的兒子媳婦則將在2019年春節假期前往三亞與他們團圓。

“沒有我們這個小孫女的時候,退休後的每年冬天,我和老伴都會來海口過冬。現在又有了帶孩子的任務,我們就帶著孩子一起去。前幾天,咱太原還下了點小雪,讓我愈發想念海口的陽光了。”段伯伯發出感慨。

對於段伯伯來說,每年的冬天,這就像是與海南海口的一場約定。“從咱北方的大雪紛飛到南方的四季如春,從省城太原到海南海口,2500公里,4個小時的飛機旅程,就像是一次穿越。”

走訪中,記者瞭解到,隨著中國老齡化趨勢加劇,省城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候鳥式養老”,和段伯伯一樣的“候鳥人群”已成為海南島冬季一道風景。據有關資料顯示,初步估計,每年冬季由全國各地“遷徙”海南島的“候鳥人群”超過100萬人,其中以60至69歲的中低齡老年人口為主力軍,多為退休人員。

海南島地處熱帶季風氣候,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氣溫為22.5攝氏度至25.6攝氏度,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獨特的自然生態優勢,特別是對北方老年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氣管炎、風溼痛、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有明顯的緩解和康復作用,這成為吸引“候鳥老人”的主要因素。

來年聚,結群候鳥讓老人不孤單

“對,我明天走,等我回來了,咱們再聚!”11月18日,來到李大爺的家,這時他正在電話裡跟老友道別,因為他就要和老伴一起去廣西巴馬了,他們將在那裡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季。

說起廣西巴馬,今年近70歲的李大爺早就與其有過不少交集。時間追溯到2011年的冬季,喜歡旅遊的他,跟老伴第一次慕名去了有著“世界五大長壽之鄉”美譽的廣西巴馬。

“聽到巴馬這個詞,還是在咱們太原的公交車上,車載廣告電視每天播放巴馬湯,說巴馬是個長壽之鄉等等,後來有幸去感受了那裡美麗的風景,那種舒適的氣候深深吸引著我們。從那以後,每年冬季,我們都要去巴馬。”李大爺告訴記者。

“我們就像候鳥一樣,一到冬季就去巴馬開啟我們的暖冬之旅,巴馬快要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了。”李大爺樂呵呵地說。

“其實,到了巴馬那邊也不孤單,每年去了都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很多都已經處成朋友了。”李大爺說。

走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候鳥老人”都在當地結識了不少朋友。

“咱太原的冬天不僅冷而且乾燥,且常有霧霾天氣。我有肺氣腫、支氣管炎,一到冬天就咳個不停。兒子心疼我,他做生意也掙了點錢,2015年他在海南海口買了一處70多平米的房子,讓我們老兩口一到冬天就在海口養著,這不,現在咳嗽好多了。”省城某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秦思德告訴記者。

遠離故鄉2500公里,人生地不熟的,剛開始,老兩口還擔心會過上“你看我、我看你”的孤獨日子,事實上,這種擔心並未發生。

令秦思德想不到的是,小區裡遇到不少熟面孔。有一年,他還在一次買菜中遇到失聯多年的老戰友。天涯海角相遇,戰友情深,兩人拉家常至深夜。

警惕“候鳥式養老”掘金陷阱

“候鳥族”的日益壯大,促進了不少南方城市旅遊休閒和養老經濟的發展;然而,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候鳥族”,設下“陷阱”誆騙老人。

老年人普遍有孤獨、渴望關心、不想給小輩添麻煩等心理特點,有時就會被不法分子利用。

家住太原晉陽街一小區的郝阿姨,幾年前和老伴也成為“候鳥老人族”中的一員,老兩口前兩年冬天常在海南度過,並時不時在朋友圈裡曬風景、曬美食,向大家“顯擺”,可今年冬天卻沒“南遷”,問起原因,他向記者講了自己“候鳥”過冬時不愉快的經歷。

有年冬天,和老伴在海口過冬的郝阿姨,瞞著子女參加了當地一個“候鳥式養老”項目,這個項目被稱為“養身養老新模式,為天下子女分憂”。

郝阿姨支付近10萬元後卻發現,自己被忽悠得不輕。這家海口養老院所謂的“時權居住證”,並非預付的床位費,而只是“資格憑證”,相當於看病前的掛號費。要入住養老院,還要另外繳納伙食費、護理費等。“這不等於我之前交的近10萬元都打水漂了?”郝阿姨十分氣憤地說。

從海南迴來後,他就和其他老人一起抱團維權。“所幸經多次奔波、多方協調、請律師訴訟,前幾日我們拿到了退款。這樣折騰下來,人已經累得精疲力盡,所以今年再沒興趣南遷,就在省城過冬吧!”郝阿姨嘆息著說。

“候鳥式養老”“消費養老”等 新興養老模式,在一些不法分子操作下“偷換概念”,演變成了忽悠老人的伎倆。

·南方過冬切勿盲目跟風·

冬季,北方地區的寒冷,對於年邁多病的老年人來說堪稱煎熬,風溼病、高血壓、老寒紛紛“登門拜訪”。儘管家有供暖設備,但身體的畏寒信號並沒有減少,更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於是,氣候相對溫暖的南方城市成為不少人休養的首選之地。很多人表示,選擇“遷徙”的方式,趁著冬季去南方旅遊養生,可以調養身心,改善關節病等季節性病症。

而對於這種“候鳥式”的過冬方式,好與不好,都不應該一概而論、一味推崇。我們可以看到,人與人的體質不一樣,適應能力也不同,北方人到南方過冬,也應根據自身情況而定。

據有關醫學權威表示,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嚴冬南飛、春暖北迴”的養生方式。相對來說,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性支氣管病、關節炎等疾病的老人到南方過冬,對於病情控制還是有好處的。但要注意的是,雖然南方溫暖,卻也潮溼,在潮溼環境下病情可能加重的老人,是不適合去南方過冬的;對於已經適應北方氣候的老年人來說,到南方過冬會打亂養生規律,從這一點來說,到南方過冬未必是好事。

為此,筆者提醒大家,北方人是否適合到南方過冬,老人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來選擇,切不可盲目跟風。

掃一掃 代辦檢車

过冬新时尚,“候鸟老人”迁徙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