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那外國人如何稱呼中國人呢?有何歷史淵源?

我們現在稱呼外國人,一般用“老外”這個詞來叫他們,因為我們中國人叫人都喜歡在“名字”前面加個“老”來修飾一下,用以表示親切。比如你姓王,稱你為老王,姓李就叫你老李了,而外國人“姓”外,就自然稱呼老外了。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那外國人如何稱呼中國人呢?有何歷史淵源?

老外這個稱呼還是不錯的,外國人也挺喜歡,因為至少比之前叫“洋鬼子”、“洋人”要強不少,居然雙方都沒意見,老外這個稱呼就這樣傳開了,外國人在中國就都被稱作老外了。

有些人就很感興趣了,我們既然稱呼外國人為老外,那外國人會怎麼稱呼我們呢?

首先西歐的叫法我們都很清楚,這裡我就簡單提下,他們稱中國為China,中國人則為Chinese。China其實來自“秦”(chin)的發音,加上的a是表示地域,China其實是指秦朝,同理Chinese則為秦人。名字的來源於我國古代影響力相當大的大秦帝國。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那外國人如何稱呼中國人呢?有何歷史淵源?

還有一種說法是瓷器,由於瓷器是叫China,而中國瓷器遠銷海外,十分出名,就用瓷器來代表中國了。

中東、東歐、俄羅斯稱中國為“契丹”,即“китай”。在中世紀時期,契丹曾在中國北方建立了一個遼國,遼國疆土擴張到了整個絲綢之路,甚至是今俄羅斯境內附近,所以當時遼在與中東、俄羅斯等國的交流中佔據了主導地位,是當時的北宋都不能比的,遼將中國文化輸入到他們國家,於是他們都對遼很熟悉,就用契丹來稱呼中國。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那外國人如何稱呼中國人呢?有何歷史淵源?

至於其他的大多時候是“中國人”直接翻譯過來的,這裡我再來分享幾個外國在古代是如何稱呼中國人的吧!

朝鮮稱中國人(大清)為掌櫃,因為清朝人很精明,相當會做生意,朝鮮在當時與中國做生意老吃虧。

越南稱中國人為船伕,船伕是尊稱,在宋明時期,中國人常常乘坐大船,越南人羨慕中國有這麼多船,更羨慕中國先進的造船技術,於是用船伕稱呼中國人。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那外國人如何稱呼中國人呢?有何歷史淵源?

日本在古代稱中國人為唐人,這是受了唐朝的影響。在近代稱中國人為支那人,支那原本是褒義,但在這帶有蔑稱諷刺味道。

印度則稱中國人為震旦人,有可能是在翻譯“支那”,即china的時候帶一點自己的口音,所以就翻譯成為了“震旦”。

除了這些其實還有很多種其他叫法,總之很多都是用帶中國文化的東西來指代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