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一祖训是否在无意中害了明朝,你怎么看?

小鉡


“天子守国门”明朝最大的谎言与耻辱。


“天子守国门”出自哪里呢?《明史》,《明实录》等权威史料都没有这句话的记载。


其实最早是出自清史学者阎崇年讽刺咸丰皇帝弃京而逃的事。


然后就是可能和朱棣的征蒙古时的诏书有关系!
原文如下:“

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不知后来就怎么演变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纳贡。可能和一些网友有关系吧!

那天子守国门是怎么来的呢?


(明成祖)

当年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拥重兵戍守燕赵之地。后来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孙子,朱标儿子,朱棣侄子)既定削藩政策,触动了个藩王的利益,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他的军队里有一直强悍到变态的雇佣军——朵颜三卫。就是蒙古骑兵,朱棣许诺事成之后把朵颜三卫大宁地区等戍卫“赠”于他们。朵颜三卫骑兵为朱棣夺得王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当时燕王兵攻入应天时还有官员大喊元军杀回来了。朱棣夺位后又反悔了,不想把北边的领土“送”给朵颜三卫。但迫于其战斗力强悍还是给了他们一大片地区。从而导致了京师直接暴露在游牧民族都虎齿之中,因皇位来的不正朱棣在南方根基不稳急于回自己的大本营,所以迁都到现在的北京。所以京师过了长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有用的戍卫所了,也为后来的明英宗被俘,也先围攻京师埋下了隐患。

细看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历一十六帝。有谁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我们就下列举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一,明成祖朱棣,成祖率王师五征漠北,巩固京师戍卫。当时完爆北元蒙古诸部落。可谓是真正的天子守国门。打出了大明王朝的气势。



(明武宗)

二,明武宗,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性格个性喜欢干荒唐事的帝王。但这不代表他就没有什么作为,明武宗封自己为大将军,率兵十万北征,虽然兴师动众就打死了十几个蒙古人,但起码是欺负游牧民族,不是被欺负,也算是做到了天子守国门。


(明英宗

三,明英宗,英宗不听谏言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集兵五十万亲征瓦剌,结果于土木堡大败被俘,损失不计其数。也先大军直取京师,幸得于谦指挥二线军民死守京城才让大明王朝免于生灵涂炭。不然又是一次五胡乱华了。这一役明朝精锐损失殆尽,大明皇帝被俘,相比于靖康之耻有过之而不及啊,大明至此开始走下坡路。


(明世宗)

四,明世宗,(庚戌之变)嘉靖年间,鞑但部俺答率军近犯大同,当时任宣大总兵的仇鸾惶惧无策,以重金贿赂俺答,请俺勿犯大同,这俺答也挺守信用,移兵东去,杀掠怀柔,入北口,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京师,嘉靖帝急忙掉各地军队勤王, 接着俺答军毁掠东直门,德胜门,安定门,当时俺答要求明朝 “予我币,通我贡,即解围,不者岁一虔尔郭! ”并占领了明朝帝陵,最后明朝允诺了通贡后,俺答便撤兵了。明世宗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并让北边戍兵加强防备。 庚戌之变此后二十余年,俺答连年南下掳掠,长城沿线的百姓深受其害。


综上所述,真正做到“天子守国门”的也就成祖一人,武宗算做到一半吧!起码没有被游牧民族进犯京师,是明军进犯别人。明世宗算是被游牧民族给羞辱了一回,而明英宗的“天子守国门”就完全为负数了!

所以现在一些不懂历史的网友老是跟着盲目吹嘘“天子守国门”,实在是太讽刺了,这才是对我大明最大的侮辱啊!

如有误笔,烦请斧正!


翡扇酒店Mir高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并不是明朝祖训,这是来源于后世对明朝将近三百年历史的评价,明朝皇帝在历史上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宁折不弯,这种可贵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天子守国门”,主要说的是明成祖朱棣,打败了自己的侄子朱允文后在南京称帝。当时大明朝的威胁主要来自长城以外北方的蒙古残余和东北的女真势力。蒙古族的鞑靼和瓦剌时刻骚扰北方边境,山海关以外都是女真族的势力范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改为京师,距离边境很近。关于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客观上迁都北京更有利于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所以就有了“天子守国门”的说法。

“君王死社稷”,主要说的是明朝末年,农民义军领袖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至死不退,在煤山上吊自杀。另外还有南明皇帝1662年被吴三桂在昆明绞杀,反应了明朝皇帝宁死不降,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也就有了“君主死社稷”的说法。历史上各朝各代为了证明自身的合法性正统性,都极力否认诽谤前朝的功绩:汉朝黑秦朝、唐朝黑隋朝,但满清贵族黑明朝是黑得最惨的,但这不应该全部抹杀明朝的历史贡献。

所以,“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是后人对明朝历代皇帝的一种肯定和褒奖。


知乎责耶


首先这不是祖训,朱元璋没有这个觉悟。这是篡权的四子燕王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后为了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标榜自己允诺天下的空头支票而已。也是为了坐稳皇位把南京迁都到北京的借口,也就是把首都迁到他自己的封地上去。当然!朱元璋没有看错他的这些孩儿们,确实能力太差了,没多久,就干不成了,太累了……祖训不让设宰相那就变通下设了六部,然后设了首辅,没事换换首辅,让百官官斗官斗……然后还放心不下百官,设东厂监视百官,放心不下武将设太监监军……到最后魏忠贤和袁崇焕什么的都是浮云浮云………总之,明亡与谎言难以自圆其说和没能力还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无能,还有总想把压力传导给别人的不担当……就是这样!


张三丰师父


首先这句话原本是从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来的,讽刺咸丰没有像永乐一样。后来在网上逐渐被人们所熟知,所以这并不是明朝皇室的组训。

然后我们来看明朝是怎么天子守国门的。后金军队从北京一带向明朝进攻,明朝倒是严守国门北京,却将国门以内的河北山东一带敞开,任由后金烧杀奸淫,以至于留下皇太极五入中原的笑话。弘光继位于南京,隆武登基于福州,鲁王监国于绍兴,绍武拥立于广州,桂王称帝于肇庆,此皆天子守国门也。

不过要说害了明朝的当属明朝的那群“腐儒”。当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快打到北京的时候,崇祯不是不想跑,曾对内阁大学士那群人说想要往南撤,将首都迁往南京。但是却遭到了那些腐儒的强烈反对,认为丢了气节。结果呢,活活把崇祯逼到上煤山上吊自杀了。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史事大观


总比满清强,天理教,英军,英法联军,八国联军,都还没到北京,皇帝就跑得比刘翔还快


天然呆得瑟


根本就不是祖训。因为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而他是定都在南京,然后他死时把皇位传给了孙子建文帝,而建文帝也没有迁都北上。换句话说,朱元璋没有定下祖训,要求天子守国门…为什么有人这样说,只是因为篡权的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而后他的后代崇祯又吊死在北京煤山…


小妖怪3612


这条明粉的祖训是百家讲坛一个严姓学者说的


腾飞154187914


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是后世对明朝的评价不是祖训


西京吃北瓜


没说过但做过!国家的强大不是靠说的,鞑子的后代们你们接着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