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

funnyapp


作為一個敢於向整個世界宣戰的男人,元首在聽聞日本偷襲珍珠港後還是比較淡定的

1941年12月7日清晨,磕了藥的日本舊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將位於夏威夷的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給炸了。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正式對日本宣戰並獲得國會的通過,美國開始軍事介入二戰。

目前網上流傳著很多關於希特勒的“大內秘聞”,其中有一條流言是說:希特勒在聽聞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勃然大怒,怒斥日本人愚蠢無知,怪罪日本人將美國落入戰爭,使得德國今後將要腹背受敵。

但這真的只流言,沒有任何的依據,全是好事者自己杜撰的。

實際上希特勒並沒有那麼激動,元首敢於挑戰整個世界的威名絕對不是蓋得,即便是此時他還沒有做好跟美國撕破臉的準備。

可能與大家想像的不同,二戰期間是德國先向美國宣戰的,隨後美國才向德國宣戰。當然,美國在對日宣戰後也非常想對德國宣戰,可苦於沒有宣戰的理由。但僅僅4天之後,德國便主動向美國宣戰了。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希特勒召見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希特勒對大島浩進行了安慰並表示德國會依照《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的約定對美國宣戰,而此時美國尚未對德宣戰。

(希特勒會見大島浩)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是德意日於1940年9月27日簽署的正式的軍事盟約,條約中第三條規定:“三國並承允如果三締約國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歐洲戰爭或中日衝突中的一國攻擊時,應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援助”。根據這條規定,德國和意大利於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宣戰,而美國也隨即向德意宣戰。

(1941年12月7日希特勒在國會宣佈與美國處於戰爭狀態)

說實話,希特勒此時確實不想招惹美國,因為此刻德軍正在莫斯科與蘇軍激戰。

如果按照之前的計劃,德軍應該在1941年年底佔領莫斯科,攻下莫斯科就意味著基本打垮了蘇聯,而拿下蘇聯的德國是絕對不懼美國的。

但在實際中,德軍卻在莫斯科陷入了泥潭。

由於墨索里尼作妖,非得跟原本親德的希臘切磋切磋,結果被希臘揍得是滿地找牙,希臘甚至準備渡過亞得里亞海反攻意大利本土。被打德沒脾氣的墨索里尼趕緊向柏林告急,苦求元首拉兄弟一把。希特勒無奈之下只能暫緩對蘇的作戰計劃,先行出兵巴爾幹半島,使得德軍的對蘇作戰行動被推遲了整整三個月。

而在對蘇作戰開展之後,希特勒又不顧德軍將領的反對,沒有讓德軍能夠直插莫斯科,反而在克里米亞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導致在莫斯科戰役打響之時冬天已經來臨了。

漫長的補給線和寒冷的嚴冬讓德軍在莫斯科遭遇了空前的困難,德國的處境並非如想象般的那麼順利。而珍珠港事件又恰逢此時爆發,這時如果對美國的宣戰無異於雪上加霜。

但即便如此,此時歐洲還正在德國人的掌控之下,哪怕是莫斯科戰役失利,德軍仍保持對蘇軍的戰略優勢,所以希特勒對於美國的參戰還不是很慌張,更沒有傳言中的破口大罵。而且對於美國的參戰,希特勒也不是完全沒有心裡準備。希特勒清楚地明白美國的參戰是早晚的事兒,只不過沒想到事情來的如此突然。

對於珍珠港事件,現在很多人認為是日本人坑了元首,但實際上日本之所以敢於對美國宣戰,完全就是信了德國人的忽悠。

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人信誓旦旦的告訴日本人,對蘇聯的戰事將在冬天來臨之前基本結束,屆時德日可以率先在北亞會師。望著德國畫下的大餅,日本人還真就信了。

其實德國人的想法是讓日本人與德軍一起東西夾擊蘇聯,但早在諾門罕戰役之後,日本軍部就已經放棄了北上蘇聯的戰略,而是決定全力南下與美英決戰。因為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美英在華的利益,美國對日本進行了石油禁運,這將美日矛盾進一步公開化,日本軍部認為美日之間的戰爭已不可避免。

1941年4月13日,日本與蘇聯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蘇聯承認偽滿洲國並停止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而日本則尊重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在與蘇聯握手言和之後,日本就開始準備對英美作戰。

1941年6月22日德國不宣而戰攻擊蘇聯,並在蘇德戰場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這給予了日本極大地信心。日本軍部認為德軍已經在歐洲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日軍對美英作戰的時機已經到。若是打敗了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在太平洋上便再無敵手,日軍可以輕易地奪取東南亞地區,這裡有大量的油田可以緩解日本的石油短缺問題,也能成為日軍進攻印度和澳大利亞的跳板,與德軍在中東會師。

(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節節勝利,給日本人打了一針高能興奮劑)

於是在1941年12月7日凌晨,決定先下手為強的日軍襲擊了珍珠港,隨後立刻攻取了美屬菲律賓和關島,並以極快的速度橫掃整個東南亞,至此二戰正式演變成一場全球性的世界級大戰。

所以在珍珠港事件上,到底是日本坑了德國,還是德國坑了日本,這個還真不好說。


千佛山車神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據希特勒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他在得知消息後,暴跳如雷,在場的人被嚇得目瞪口呆。希特勒始終沒忘記美國干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局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希特勒認為德國征服歐洲,摧毀蘇聯、最後制服英國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必須有一個條件:美國不介入。因此他儘量不給美國以參戰的藉口。他在1939年9月向德國海軍將領下達了嚴格的命令:“任何德國潛艇不準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船隊”。但珍珠港事件使美國人終於找到了參戰的藉口,希特勒的世界性戰略可能要功虧一簣。

希特勒希望日本幫他一起從東北進攻前蘇聯,可惜日本也沒聽他的,打了一下,失敗了,就放棄了打蘇聯。總之,希特勒打算拿下整個歐洲,日本拿下整個亞洲,把歐亞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和美國決戰,日本卻過早動手了。

希特勒責備日本不該與美國開戰,不僅使日本陷入兩線作戰,軸心國也要面對強大的國家。


詩詞牆


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的反應,歷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暴跳如雷,甚至破口大罵“日本這個民族,只適合在海邊打漁”。

第二種,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欣喜若狂,說了一句:我們不會輸掉戰爭了。


第一種觀點的可能性

希特勒希望日本能從西伯利亞地區進攻蘇聯,東西夾擊滅亡蘇聯,然後奪取蘇聯的資源,再和美國決戰。

而日本在1939年發動對蘇聯的諾坎門戰役後,被蘇聯一頓暴打,於是放棄了北上的念頭,轉而進攻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

希特勒看到日本提前招惹了美國這個巨無霸,蘇聯又遲遲沒能攻下,想死的心都有了。

雖然這個觀點看起來非常合符常理,但並沒有足夠的史料來支撐。也沒有什麼資料上面說希特勒在得知日軍偷襲珍珠港後破口大罵。這個觀點是後人捏造的可能性很大。


第二種觀點的理由

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德軍橫掃歐洲戰場,當時歐洲的兩個強國英國和法國已經被打得奄奄一息,特別是法國,本土都被佔領了,只剩下流亡政府。

當時整個歐洲唯一還有力量對抗德國,也只剩下下蘇聯。而且自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對蘇聯的閃電進攻以來,德軍是節節勝利,蘇軍是節節敗退。

而且當時的美國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是通過《租借法案》源源不斷的援助戰略物資個英法和蘇聯。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更加希望日本對美國發動戰爭,將美國拉入戰爭的泥潭。實際上,希特勒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前,已經多次通過外交的途徑敦促日本進攻美國。

有人可能會提出反對意見了,說德軍在1941年12月6日爆發莫斯科會戰中遭遇慘敗,損失了50萬多萬人馬。我認為這次戰役並沒有影響希特勒的信心,在隨後的戰役中,德軍再次節節勝利,直到1942年底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日軍偷襲珍珠港在1941年12月7日清晨)。

跟據當時希特勒身邊一名叫做瓦利蒙特將軍的回憶錄中記載:

希特勒得知珍珠港事件爆發後,非常的興奮,告訴身邊的親信:“這下我們終於能和西方真正的‘巨人’(美國)較量一番了。”

瓦利蒙特當時是納粹德國的陸軍少將,最高統帥部的副參謀長,是希特勒身邊的人,他的話應該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更為直觀的是,希特勒給了當時日軍海軍總司令山本五十六頒發一個“雙劍銀橡葉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要知道整個二戰期間獲得這個勳章的人都只有160個,其中159個在德國,山本五十六是唯一不是德國的。


跟據這些資料,可以推測,希特勒對於日本偷襲珍珠港,是非常贊同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


珍珠港的疑雲

然而,希特對於日本偷襲珍珠港欣喜若狂,但同樣欣喜若狂的還要美國的總統羅斯福。跟據後來的資料,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情報早就被蔣介石的軍統情報部門破譯交給了羅斯福,然而羅斯福卻不為所動。

令人奇怪的是,日軍偷襲珍珠港是為了擊毀美軍的航母,但實際上在珍珠港事件中,美軍被擊毀的戰艦中,沒有一艘是航母。

也許,珍珠港就是羅斯福編織的一張網,就等著日軍來自投羅網。

珍珠港事件後,羅斯福對法西斯政權宣戰!


胡史亂翔




1941年的冬天不僅是冬天,更是德國戰略戰局的冬天,是希特勒人生的冬天。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派遣聯合艦隊偷襲了美國珍珠港並且獲得勝利,日本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甚至是狂妄中。但是,當時遠在波蘭“狼穴”的希特勒的心情卻很糟糕,聽到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後更是雪上加霜,他甚至沮喪地說:

“這個反美戰爭是個悲劇。”

自從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對蘇聯發動突襲後,捷報頻傳。10月3日,希特勒從前線返回德國柏林後甚至還在興奮地向德國向全世界宣佈:

今天,我毫無保留地宣佈:我們在東方的敵人已經被打倒,而且再也不可能起身。

事實上,這不僅是希特勒和德國人的想法,美國人也是這麼想的。但是誰也沒想到,德國的戰局會在冬天開始遭遇“滑鐵盧”。如果此時,美國人加入到戰爭中,德國在東方的盟友日本勢必會被美國人所牽制,那麼蘇聯在東方也將沒有後顧之憂,這是希特勒和德國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希特勒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對日本試圖挑釁美國人持什麼態度?

希特勒對珍珠港事件並不是沒有絲毫的心理準備,日本早已經讓駐德大使大島浩知會過希特勒,表示美英正在計劃向遠東運兵,這意味著美國已經有插手遠東戰局的準備,雖然美國國內反對參戰的聲音很高。在11月28日,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甚至代表希特勒向大島浩表示,德國會與日本結盟,如果日本對美國開戰,德國絕不會作壁上觀。在12月5日,德國在交給大島浩的“結盟條約”中保證德國不會坐視日本單獨對戰美國。

但是,這是否便意味著德國希望看到日本對美國開戰呢?實際上,希特勒給大島浩的保證只是在敷衍日本,因為他們同屬於軸心國集團,所以希特勒雖然對大島浩避而不見,但是仍然通過裡賓特洛甫傳達了他的意思。這次敷衍將會在以後讓他嚐到苦果。

如果德國成功攻破莫斯科的話,或許這對德國而言會是個好消息,但是德國偏偏因為希特勒的戰略錯誤陷入了莫斯科戰役的泥潭裡,所以這時候爆發的珍珠港事件對德國而言絕不是好消息。

雖然蘇聯和日本的關係自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後基本處於和平狀態,但是日本的存在卻實實在在地對蘇聯形成牽制,這時候日本對美開戰,意味著什麼?蘇聯將可以騰出手來專心的對付德國。



希特勒對珍珠港事件又是什麼反應?

憤怒?痛罵日本人愚蠢?

事實上,這只不過是人們的臆想罷了,人們似乎認為“憤怒”是希特勒所必須表現的情緒,希特勒在聽到日本已經成功偷襲珍珠港後並沒有表現過這種情緒,相反,他很鎮靜。當然,鎮靜也不是他對待此事的態度。

德國在蘇聯戰場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德國的高級將領們多數是希望能夠趁勢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在冬天到來之前。但是,希特勒卻固執地決定首先攻取列寧格勒與克里米亞,將莫斯科放在後面,這是希特勒在蘇德戰爭中犯的關鍵性戰略錯誤。等到希特勒騰出手轉攻莫斯科的時候,卻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因為冬天來了。希特勒為此焦頭爛額,可是在1941年12月7日卻傳來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希特勒的心臟“咯噔咯噔”地跳動著,不過他知道現在正是軍心低落的時候,所以他很鎮靜,他甚至表現得異常的喜悅,對德國將領們說德國不會輸掉這場戰爭。

這時的蘇德戰爭,德國方面已經因為寒冬的到來迎來了潰敗,最終不得不停止進攻,甚至是轉攻為守。日本通過珍珠港事件對美國開戰,對德國而言又怎麼算得上是好消息?所以許多德國將領開始變得擔憂,希特勒自己也不得不心情沉重地表示,“這個反美戰爭是個悲劇。”

但是,也正因為德國在蘇德戰爭中陷入泥潭,希特勒不得不盡力維護好軸心國集團,以期在必要的時刻能從盟友那裡獲取支持和幫助。所以,希特勒決定遵守曾經給日本的承諾,當日本與美國開戰的時候,德國會站在日本的旁邊。

於是在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在國會上宣佈德國將向美國宣戰,“從今天起,德國與美國處於戰爭狀態中。”

德國向美國宣戰,則又成了希特勒犯的更要命的政治錯誤與戰略錯誤。


吾與吾國


關於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的反應,網上流傳著很多說法。很多人,包括前面的一大堆答案都說希特勒大發雷霆,還痛罵日本人愚蠢云云,然而這些說法都是胡扯,基本都是國人的想當然之舉。這些人覺得日本偷襲珍珠港會把美國也拖入戰爭,讓德國更加困難,所以希特勒會生氣,但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看看希特勒真實的反應吧。12月7日深夜,納粹德國新聞主管奧托·迪特里希向希特勒通報了日軍突襲珍珠港的消息(迪特里希本人也是通過收聽英美兩國的電臺才獲知此事)。希特勒先是一怔,然後問迪特里希:“確定消息屬實嗎?”迪特里希回答:“完全屬實。”據希特勒身邊的工作人員事後回憶:“希特勒聽了這條消息後,馬上露出興奮的表情。”德軍最高統帥部副參謀長瓦利蒙特將軍在其回憶錄中寫道:“‘日軍突襲珍珠港’的消息一下子傳遍了‘狼穴’。大本營內,幾乎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興奮的表情。”希特勒告訴身邊的親信:“這下我們終於能和西方真正的‘巨人’(美國)較量一番了。”瓦利蒙特從1938年到1944年一直在納粹德國最高統帥部任職,離希特勒很近,他的回憶總比不知道什麼人的臆想靠譜吧。

事實上,美國參加二戰只是一個遲早的問題。據分析,即使沒有珍珠港事件,美國最晚也會在1942年左右加入戰爭。而且,就算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也在實際上介入了戰爭。《租借法案》為戰爭中的英國、蘇聯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資;基地換軍艦為英國海軍提供了急需的50艘驅逐艦;美國海軍甚至還直接接手了大西洋西岸的護航任務。可以說,珍珠港事件之前的美國已經有半隻腳踏進了戰爭。所以,希特勒對於美國早就滿含不滿和憤怒,在當時的情況下,絕對不會對珍珠港事件有什麼不滿的。


聯合防務


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怒罵道:日本這種民族只配在海邊打魚!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的350餘架飛機偷襲珍珠港的美軍基地,炸沉炸傷美軍艦艇40餘艘,炸燬飛機200多架,斃傷美軍4000多人,這是日本帝國主義最冒險也受益最大的軍事行動。同時也宣告了德意日軸心國的滅亡命運。

珍珠港事件後,各國的反應。

1,美國。

1941年12月8日,美國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在國會發表演說,

演說中,羅斯福說:

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國遭到了蓄意的猛烈攻擊,這個日子將永遠是我們的國恥日!——美利堅合眾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空部隊的蓄意進攻……”“我要求國會宣佈,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無端和懦怯地發動進攻開始,合眾國與日本帝國之間就已存在著戰爭狀態。

一個小時後,參眾兩院一致通過對日宣戰。在此之前,美國只是不痛不癢的對日進行石油禁運等經濟制裁,現在美國全面投入戰爭,絕不是鼠目寸光的日本人能夠承受的。

2,英國。

此時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說:

好了!我們總算贏了!

之前,丘吉爾和羅斯福攀親戚,走關係,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通過了《租借法案》。而且,這個租借法案受到了美國國內孤立主義的攻擊,隨時有可能被廢除。現在,日本一次喪心病狂的攻擊,把世界第一強國美國捲入戰爭,英國人都要開始慶祝勝利了!

3,法國。

此時的法國是德國的殖民地,而在英國,還有戴高樂將軍組織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戴高樂聽到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很樂觀的說,我們應該準備解放法國人民了。

4,中國。

此時的中國,在國民黨政府不斷腐化墮落中,越來越喪失抗戰必勝的信念。蔣介石聽到這個消息,就像唱一唱那首歌:

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 。

要不然就是這一首,

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

珍珠港襲擊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第三天就是12月9日,國民黨政府對日宣戰。此時,抗日戰爭已經進行到了第十年!

蔣介石就想對山本五十六說一句“謝謝啊!”

5,蘇聯。

蘇聯對日本一直有防範,1939年,日本先後對蘇聯進行了兩次試探性進攻,均遭遇失敗,這就是諾門罕戰役。

日本在北上和南下兩個戰略中間搖擺,最終倒向了南下戰略。蘇聯在遠東的軍事壓力大減,20萬大軍調入歐洲戰場,不到一年後,蘇聯就通過斯大林格勒戰役,扭轉了歐戰局勢,對德國開始轉守為攻,

6,德國。

德國的世界大戰戰略,主要就是針對英國、法國和蘇聯,及時在1939年,德國把蘇聯大的滿地找牙,把英國炸的雞飛狗跳,還是不敢針對美國開戰。1939年9月希特勒曾向德國海軍嚴令:“任何德國潛艇不準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船隊!”

不是德國人膽小怕事,而是德國不可能同時對蘇聯美國兩大強國同時開戰,需要各個擊破。

現在日本把美國脫了進來,就是德國現在需要面對兩個方向的敵人進攻。

  1. 一個是南線戰場,美國對德國意大利宣戰,因為和英國關係較親密,採取了先歐後亞的戰略,希特勒在非洲戰場和南歐戰場壓力暴增。

  2. 另一方向是東線戰場,日本對美宣戰,蘇聯遠東壓力大減,大量軍隊順著西伯利亞大鐵路,運到歐洲戰場,希特勒表示亞歷山大。

希特勒表示,二戰軸心國失敗,真不怪自己,意大利是個豬隊友,哪裡打仗那裡就失敗,日本也是豬隊友,給我找這樣大的一個對手。

難怪,希特勒會大罵日本人愚蠢了。


歷史知事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未經宣戰,突然出動大批航母艦載機和微型潛艇,襲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的海軍基地。日本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炸燬了美國多艘戰艦和飛機,美國士兵傷亡2000多人,致使美軍基地幾近癱瘓。


日本人為勝利歡呼雀躍,可是希特勒聞聽珍珠港之戰,卻雷霆大怒,痛罵日本自私愚蠢,簡直就是掉入陷阱的野豬。


人們會詫異,希特勒面對盟友的勝利,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呢?


有書君認為,希特勒沒想到日本會愚蠢的招惹美國,他最忌憚的就是美國參戰,破壞其大戰略計劃的實行,因而他才大罵日本,反應激烈。



有書君就來分解一下珍珠港戰爭的歷史吧。


一,日本在珍珠港戰爭時的豪賭。


日本突襲珍珠港,其實是無奈之下的一次賭博。1940年,隨著德國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日本就開始對東南亞磨刀霍霍了。日本原有“北上”或是“南下”兩種計劃,日本惹不起蘇聯,也只有南下東南亞了,這就觸動了美國的利益。


1941年7月26日,美國為遏制日本南侵東南亞,宣佈對日本石油禁運,這簡直就是扼住了日本的七寸。眾所周知,日本本土彈丸之地,資源匱乏。他們本來就是以戰養戰,通過佔領別國攫取戰略資源,供應國內生產所需,石油更是主要倚仗從美國進口。


現在,美國不但是其南下侵佔東南亞的障礙,還斷其石油供應,使其戰備生產捉襟見肘。無論日本是否與美國交戰,他都面對不利的戰局,無奈之下,他們就賭上一把,想逼美國簽訂城下之盟。



山本五十六的豪賭,表面上贏得徹底,他亦因此在海戰史上盛名鵲起。可是他沒有想到珍珠港事件,激發了美國的戰鬥潛力,加速了其全面戰敗的步伐。


二,德國大戰略計劃的失敗。


德國閃電佔領法國,又把英國逼回英倫三島,德國在歐洲戰場上的所向披靡,讓希特勒有些飄飄然了。他膨脹的野心,促使他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


德國在戰爭初期挺進迅疾,很快就佔領了蘇聯的幾個重要城市,進而包圍了莫斯科。希特勒認為如果日本能合力攻擊蘇聯,佔領蘇聯就指日可待了,當然其前提條件是美國不參戰。


希特勒知道美國超強的綜合實力,也忘不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正是美國的參戰造成了德國的失利。因而希特勒儘量不去惹美國,他曾明令禁止德國潛艇襲擊美國船隻,不給美國找到參戰的藉口。


嚴寒來的如此迅猛,寒冬就是蘇聯的絕密武器。在如此酷寒條件下,與蘇聯作戰就是自討苦吃。蘇聯戰略縱深太長了,蘇聯的抵抗意志也出乎希特勒預料。



德國正在包圍莫斯科的膠著疲憊狀態,日本不但不助其一臂之力,反而愚蠢的去招惹美國,希特勒知道一切都完了,面對戰局他亦無能為力了,唯有等待失敗的到來。


三,美國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反應。


在珍珠港戰爭爆發前,美國國內一直是孤立主義輿論占主導地位。戰爭爆發後,羅斯福總統迅速發表了,珍珠港事件是美國國恥的演說,孤立主義思想在美國瞬間消失了,美國國內戰鬥情緒高漲。美國國會也高票通過了對日進入戰爭狀態的決議。


曾有另一種說法,珍珠港失利,是羅斯福總統為美國參戰尋找藉口,故意而為之的。有書君覺得此說也不無道理,美國強大的間諜體系,不會對日本的預謀沒有一絲察覺。更何況,中國已經提前破譯了日本的密電,已經轉告美國讓其提高警惕了。


據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美國的航母均不在港內,日本炸燬的都是美國即將廢棄的戰艦。以羅斯福的性格,用部分損失來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樣的舉動他是可以做出來的。



無論珍珠港戰爭是不是美國人的陰謀,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隨著美國對日宣戰,1941年12月9日,中國正式對日本宣戰,次日又對德、意宣戰。隨後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近20個國家相繼對日宣戰。11日,德、意對美國宣戰,美國也做出反應對德、意宣戰。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之多,使其成了名符其實的世界大戰。


有書君認為,從長遠的戰略眼光來看,珍珠港戰爭就是日本的巨大災難,短暫的輝煌猶如絢麗的煙花轉瞬即逝,帶不來長久的勝利。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日本招惹美國是愚蠢的行為,同樣德國招惹蘇聯亦是愚蠢至極。德日同時去招惹蘇美兩大巨人,就猶如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也許就是“上帝想滅誰,必先使其瘋狂”的真實寫照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才真正的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發:在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並對美國宣戰之後,美國隨即對日本宣戰,很快,英國也對日宣戰,中國對日、德、意宣戰。而作為軍事同盟,德國和意大利也先後向宣戰國宣戰。自此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參與國,除了蘇聯和日本外,彼此之間都已宣戰。

可以說,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直接將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和富國的美國拖入了戰爭,那麼,希特勒在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呢?

現在網上盛傳這兩個版本,一個是獲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希特勒勃然大怒,將日本的行為斥之為愚蠢。而另一個觀點則是希特勒欣喜若狂。

先說第一個觀點,希特勒勃然大怒的理由,很多人分析為希特勒不願意將實力最為強大,戰爭潛力最強的美國拖入戰爭,因此才把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捲入戰爭的行為斥之為愚蠢。其實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之前,全世界的核心一直被認為是歐洲,而公認的世界第一強國也不是美國,而是英國。歐洲老牌強國如英國、法國、德國等,都不太看得上暴發戶美國,這在一戰勝利後歐洲不約而同的對美國排擠,就能看得出來。

二戰前夕及二戰期間,包括希特勒在內的歐洲列強都堅定的認為,世界的中心依然是歐洲。因此,當時希特勒對於美國是低估的,也不會認為美國是決定德國勝敗的關鍵因素。同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德軍,也給予了希特勒無與倫比的自信,他認為,這個星球上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是德軍的對手,毫無實戰經驗的美國少爺兵,當然也不例外。



更何況,當時美國已經明顯偏向於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並給予英國、蘇聯大量援助。美國在事實上已經站在了英國蘇聯的一邊。因此,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的將美國拖下水,並在太平洋牽扯了美國大量精力,對於德國而言只有好處卻並沒有壞處。希特勒的勃然大怒,顯然毫無根由。


那麼說第二種觀點,為什麼希特勒會很高興?首先,既然美國已經事實上站在了反對德國的一邊,因此,對於美國這個戰爭潛力無比巨大的大國,就將成為德國潛在的敵人,德國為了進攻蘇聯,已然竭盡全力,顯然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實力應對美國。

同時,美國頒佈《租借法案》,對於包括蘇聯在內的歐洲大力支援,也進一步加大了德國征服歐洲的難度。因此,此時偷襲珍珠港後的日本,顯然會將美國的注意力從歐洲轉移到太平洋,德國也因此能夠避免兩線作戰的困局。樂觀其成的希特勒自然很高興。


其次,雖然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組成了軸心國,但是三國從來不是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而是個個心懷鬼胎,都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在希特勒狂妄的計劃裡,德國政府征服是必然的,那麼顯然,無論是日本還是意大利,都將是德國潛在的對手。

因此,始終保持強大實力,由此尤其是持有強大海軍的日本,就成為德國征服世界的一個阻礙。而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意味著強大日本海軍與更強大的美國海軍之間的對耗,這對於希特勒而言,自然是最完美的鶴蚌相爭。


鳶飛九天2018


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迅速宣佈加入二戰。國際上來看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丘吉爾舒舒服服睡了一覺,斯大林心中暗中慶幸,中國重慶大規模遊行慶祝……而希特勒呢,他告誡了無數次東條英機“猥瑣發育,別浪!”,在知道他們攻打珍珠港之後立刻暴怒,大罵日本是猴子。

日本對希特勒打蘇聯攻英國,拿下歐洲對付美國的計劃絲毫沒有興趣,他們現在只想要石油。上帝要其滅亡比讓其瘋狂,極端好戰的東條英機被形勢所逼,不顧一切得決定了這場豪賭。

美國無論是在一戰還是二戰的態度都是很明確的:作壁上觀,等到兩敗俱傷再出手,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日本資源匱乏,是他們第一個下手的對象,停止對日的石油等物資供應,凍結他們的在美資產。1941年3月羅斯福下達租借法案,向外提供500億美元的租借物資。其中60%提供給英國;32%提供給蘇聯。這樣,他們不用參與戰爭,只需平衡兩者的力量,不廢一兵一卒,油水就能撈了不少。

日本想要跨過美國的安定洋艦隊達到東南亞取得自己的戰略資源,就必須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結合艦隊對美安定洋艦隊發起了偷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此舉果然讓他們在短時間之內看到了好處,只是這一舉也徹底觸怒了美國。美國宣佈參戰,本來的平衡立刻傾斜,軸心國最終慘敗。

而希特勒的計劃並非如此,彼時他正在忙於和蘇聯的戰爭之中。希特勒計劃在一年之內拿下蘇聯,然後拿下英國,再聯合所有的力量攻打美國。只是他沒有想到蘇德戰爭進行了半年,遇到的阻礙是他沒有想象的。特別是蘇聯在得到美國物資援助之後,熬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讓德國同樣損失慘重。

日本瞞著兩個同盟國偷襲珍珠港,將美國加入了二戰之中,這對於希特勒是非常不利的。一旦美國加入,格局必將大變。在美國宣佈加入二戰之後,希特勒的計劃肯定要有所改變,所以他覺得東條英機過於莽撞和自私。

但是也有學者說,希特勒其實對日本的偷襲行為是十分讚賞的,表現在他在一週後為日本駐德國大使頒發了雄鷹勳章,並且誇讚他這一做法非常正確。學者認為希特勒非常明白美國早晚會參戰,也對美國插手蘇德戰爭十分不滿。日本這步棋先下手為強,讓希特勒看到了大敗蘇聯的希望。

可是如果沒有了美國,德國就能打贏蘇聯嗎?不一定。蘇聯人民的反抗意識和毅力非常之強,即使德軍已經打到莫斯科城下,斯大林依然能在莫斯科裡面堅守。即便希特勒一舉拿下蘇聯,斯大林也能發動群眾搞游擊戰,只要蘇聯人民誘敵深入,希特勒就不得不拉長德軍的補給線,只要補給線被蘇聯人民打斷了,這場戰役早晚會贏。

這也是後人對於二戰勝利決定力量的普遍議題,二戰勝利美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蘇聯戰場才是最具戰略地位的一個,如果德國拿下了蘇聯,美國即使參戰,打敗軸心國的難度也是非常之大。

以上


木劍溫不勝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350架飛機對美國夏威夷珍珠港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發動突然襲擊,對於日本而言是一次重大的軍事勝利,但這一偷襲遠不止一次軍事進攻,它迫使美國投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也是這場戰爭喚醒了美國這個工業巨人,將法西斯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圖為1941年3月,美國銷燬納粹德國的報刊、書籍、信件等讀物。

1941年納粹德國在歐洲戰場是高歌猛進,在希特勒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之後,眼看蘇聯也要敗在德國的鋼鐵洪流之下。當時希特勒的戰略意圖是聯合日本,東西夾擊蘇聯,爭取在一年之年迫使蘇聯投降,德國跟日本佔領除美洲之外的大洲,最後聯合全部力量再去挑戰美國。

圖為1941年,德軍通過馬車在嚴寒中行軍,德軍因補給吃緊而攻勢嚴重受阻。

但是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日本就是那頭豬,當希特勒聽到日本突襲珍珠港之後,氣得破口大罵,大罵日本太過自私和愚蠢,希特勒罵日本人打亂了他的戰略計劃,喚醒了美國這個工業巨人,希特勒深刻知道,當時的美國是全世界的工廠,它的工業生產能力超過了其它國家的總和,日本發動偷襲的那一刻,就決定了法西斯的最終戰敗。

希特勒本想著日本從東北夾擊蘇聯,沒想到日本打一下,就放棄了。

反觀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美國奉行孤立政策,當時美國僅有10%的民眾支持參戰,多年的孤立主義讓美國人對美洲以外的事務沒有任何興趣,而這次日軍偷襲珍珠港,除了炸燬大批軍艦、飛機等外,導致2500多名美國人喪生,近2000名美國人受傷,這對於美國而言無疑是很巨大的震盪,1941年12月8日,美國當地時間下午,羅斯福向國會發表戰爭宣言,最後100%全票通過了參戰決議。

圖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日本聯合艦隊。

美國的參戰加速了法西斯軸心國的覆滅,不知道希特勒是不是後悔選擇了日本這個隊友,坑慘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