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四十歲到五十歲的教師?

天天向上217877947


你這個題目取得不是很好,沒有包括五十多歲的老師。我恰好就在你所指的範圍之外——一個五十四歲的男教師。

我生性不好爭,師範畢業後就不再願意進修學歷,現在檔案上依舊是大專。我知道,這個限制了我的職稱評定,但我不在乎,為什麼一定要和別人比呢?遵循著自己內心生活,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我原先在老家一縣城教書,曾做過副校長。2001年跳槽到蘇州地區工作,依然是教小學語文。我不是很熱愛教育,但從未愧對自己的學生,工作能力個人素質有目共睹。就這樣在這裡度過了17年的教學生涯。我從不抱怨比自己能力差的人比自己過得好,職稱高,因為人家付出了努力,那是該得的。我知道,只要我願意,我能寫出一樣棒的論文,做出人家一樣的成績,但我就喜歡這樣輕鬆自在地生活。有人見我文章不錯,勸我出書,我想那麼多人寫的書誰願意看?浪費紙張罷了。也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去進修評職稱?我想那不是我要的,我耐心不夠,拼命去讀去背,我會感覺很痛苦。

我的工資目前每月八千多,年薪到手大約十五六萬,自己感覺不錯了。老家的縣長也沒我拿得多吧?和小高比,月工資是少了一千塊,又如何?八千和九千差距似乎不是那麼大吧?只要不斤斤計較,收入都在一個數量級上,而我由此獲得了彌足珍貴的心靈自由,值!


遠哥39524632


我1970年的,1991年大專畢業開始當教師,2003年以前教師工資非常低,324.3元一個月領了10年,之後慢慢漲,2013年可以拿到2500元,2014年拿到了3001.2元,這幾年因為均衡和晉級工資漲到了4000元每個月,本人地理專業,只教過5.6年地理,數學,物理,化學,政治,歷史都教過,現在的招教和特崗教師綜合素質不算特別好,本科生的素質還沒有我們大專的素質高,並且現在的教師非教育教學的事情太多,根本沒有辦法全心全意的從事教學。現在的媒體對教育過於苛責,許多教師對學生不敢管,進而導致整個國家教育水平下降,希望媒體和廣大專家們放過教師,放過教育,一個不重視教育的民族說是沒有前途的。


堅持運動每一天老李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年齡恰好四十多,總體上感覺就是處境越來越尷尬,是該慢慢淡出"江湖"了!

尷尬一:年輕老師覺得你落伍,不應擋道。很明顯,四五十多歲的老師精力日漸減弱,觀念日漸守舊,脾氣日漸不穩,在年輕老師看來不應擔任重要工作,應由他們唱主角了。

尷尬二:學校領導覺得你不再溫順,不合拍。年紀漸大,到四五十歲了漸漸看穿看淡一些事情,欲求漸少,所以對領導不會很順從,這會讓領導產生不滿之心,覺得應靠邊站了。

尷尬三:學生覺得你是爹爹婆婆輩的人,"OUT"了,嫌棄!四五十歲的老師論容顏和思想觀念都不受學生待見,他們覺得你該回去抱孫了!

唉,四五十歲的老師就是這麼尷尬!


校園微觀察


我也是這個年齡段的老師之一。 我也來談談:

第一,文憑合格,名副其實。

畢業於90年前後,無論是中師、大專還是大學畢業,這個年齡段的老師是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背景下脫穎而出的。考上等於就業,大部分等於體制內就業。現在的本一以上的,文憑含金量相當於這個年齡段的大專及以上畢業。

第二,經驗豐富,學生喜歡。

我經常開玩笑說我沒備課。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是調侃而已。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真的是,這個年齡段的老師,有教學經驗,只要備簡案就行了,上課遊刃有餘,學生喜歡,教學成績突出。有位新老師一直吹自己英語過了“專八”,我心裡暗笑。在我們學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位新畢業的老師,學生的高考成績超過40-50歲的老師,原因在於年輕老師缺經驗。

第三,教學骨幹,校長放心。

這個年齡段的老師是教學骨幹。很多人一直擔任班主任、備課組長、教研組長等最辛苦的工作。以我為例,近十年,我擔任了8年的備課組長和3年的班主任。為何啊?領導放心。


隔壁王叔英語備考


張愛玲說過: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中年老師,也自然擺脫不了這種“危機”!我是“贏在高三”,一位即將步入中年的老師。談談我的看法吧!

在我身邊,四五十歲的老師,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學歷普遍較高!我們學校的老教師,北師大的有,山大的有,山師的更多。在那個年代,考大學已經實屬不易,能考上好大學,在本地更是鳳毛麟角。他們的同學,如果不是在教師行業,多數都已經能在各單位獨當一面了。


二、多數有挫敗感!和上個問題聯繫,在其他行業,他們那個年代的大學生,都已經是張總、李局之類的了,而在學校,知識分子“氾濫”的地方,當個中層已經實屬不易,升遷基本無望,和同學的成功形成鮮明對比。這個年齡,追求更多的,就是得到尊重,而“當官”,在多數人眼中,就能實現這種需求。一旦升遷無望,他們就有了很大的挫敗感,畢竟跟一夥九零後的小孩一起比拼,他們覺著太丟人了。如果被一個“小孩”領導,他們更覺著“老臉”沒處放了。


三、工作變得消極!和上個問題聯繫,一旦升遷無望,晉級成功,孩子或者到了高考的關鍵是或者已經上了大學,已經沒有了太多追求,退居二線就成了很多人的想法,即便受政策影響,不敢去後勤,工作也沒有了動力,有的老師的教學成績已經被青年教師遠遠超過了。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他對教育是真愛,才會有無限的熱情和激情!

我是“贏在高三”,不知道您是否認可我的觀點?喜歡就關注我吧!


贏在高三


致即將年老的教師們!



他們曾是各學校的鳳毛麟角,成績超群,考試出色,參加面試,考取難度,遠超當今一本。

他們曾是真正的天之驕子,在師範學校意氣風發,勤奮學習,文化體藝,無所不精。

他們剛剛成年就參加了工作,滿臉稚氣,一股牛勁,學生喜愛,領導喜歡。

他們在教壇中成長迅速,勤於鑽研是本性,攻堅克難當樂趣,成績卓越是追求。

他們是真正的基層教育的中堅,懷教育赤誠,獻一顆紅心,育人盡心盡責,做人為人師表。

他們一生清貧,但還是自負,總在希望中失望,在失望中希望,在貧困潦倒時堅守,在些許實現中滿足。生活窘迫時,他們才明白自己的無奈和無助。

他們懷有一顆仁心,為孩子進步而欣喜,為孩子退步而自責,為學生成功而驕傲,但很少被學生們所念記。

他們有一顆清高的靈魂,不為五斗米折腰,不與家長論短長,不屑與素質低下者為伍,不願向權貴低頭。總想做好良心事,少與他人論短長。



他們身上有一種近乎迂腐的書生氣,考慮事情過於理想主義,做事總想追求圓滿,工作自加壓力自我折磨,生活自命清高追求超凡脫俗。

他們是種田牛,有著牛的倔強。歷經歲月磨蝕仍不忘初心,兩鬢斑白而愈戰彌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他們是鄉村教育的守望者,城市繁華當塵土,一心只育家鄉娃,衣帶漸寬終不悔,只願長作育桃人。

他們即將老去,歲月風刀長留影,滿頭冰霜染青頭,曾經雄心今猶在,歷經風雨總留痕。

但他們將永遠年輕,老當益壯雄風在,初心不改仍奮蹄,戰鬥青春永不老,願把芳華當人梯。



謹以此篇向象我一樣仍然奮鬥的老師們致敬!


文軒閣


作為一箇中學教師沒有十年八年課堂教學的錘鍊,你的專業水平不可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作為一個班主任你沒有三屆兩屆的畢業班歷練,你的專業能力也很難說成熟。

四十到五十歲的教師,有經驗有能力,如果不是身體原因,他們正值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可以說他們在教學上駕輕就熟,在教育上得心應手。他們絕大多數人的孩子上了名校,或者有了穩定的工作,因此他們這些人生活上沒有了孩子的拖累,沒有了後顧之憂。經過多年的積累,經濟生活也趨於穩定,也看淡了名利。特別是他們有了自己孩子成長的親身經歷,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對自己學生的教育更有針對性和說服力。江蘇省省蘇中地區大多數高中名校的班主任首選這一部分教師就是很好的範例。

但是,這部分教師經歷了很多,也見過太多的不公,他們的積極性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單調乏味的重複勞動,以及社會的不理解,也會讓他們產生職業倦怠。如何調動這部分教師的積極性,考驗著校長的執政能力。


嶺秀1


四五十歲的中年教師,是基礎教育中真正的中堅力量:

他們學歷不高,但水平不低;

他們地位不高,但聲望不低;

他們收入不高,但貢獻不小;

他們曾經不可或缺,但如今正漸漸老去;

他們的一生也許終將平淡無奇,但卻也定會成為我國教育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十年動盪之後,改革開放之初,國家百廢待興。重振教育,已迫在眉睫。為解決師資匱乏現狀,國家仿照蘇聯模式,大辦中等師範學校(中師)和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師專,學制為兩至三年)。

教師從來不是一個多麼有吸引力的職業,“家有三鬥糧,不做孩子王”的古話,就是最好的註腳。但在計劃經濟時代,一個“非農戶口”的身份,卻足以令無數品學兼優的農家少年,願意將一生獻身教育事業。

考取師範,就可以轉戶口、吃商品糧,從此成了國家的人,這是多麼大的榮耀!

於是,那些年,農村裡學習成績最好的孩子,大多選擇了當老師。



如今,體制內的“鐵飯碗”,曾經耀眼的光華早已褪盡;曾經的青春少年,如今已滿身油膩。

他們,已活成了一個尷尬的群體:

工資增長緩慢,始終不能與時代發展同步。隨之而來的,是社會地位急劇下降。男老師擇偶困難,很多“半邊戶”家庭生活非常拮据。

文憑低。市場經濟大潮湧動之時,沒有辭職的底氣和勇氣,錯失人生機會。新入職的教師,文憑動輒本科以上,中年教師在新人面前,沒有比較優勢。

人到中年,健康狀況漸差,職業發展已到了天花板。能力強的混到一官半職,但終究不過也是教師身份;職稱基本到頂,仍是中級職稱的,想升高級的機會越來越小。

用時髦的話來說,四五十歲的教師,已普遍陷入中年危機,甚至產生了較嚴重的職業倦怠。



其實,中年教師雖面臨諸多困境,但仍有一些自身優勢。如生活穩定,子女已養大成人,牽絆不多。若能找到突破自我的方向,人生或可重新起航。

比如,可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憑藉多年教學實踐經驗,選擇一個領域,深入研究。假以時日,應能做出一定成果。

課堂、學生、教材以及教育政策,都可以成為研究對象。只要潛心投入,任何方向,都可以開闢一片全新的天地。

願所有四五十歲的中年教師們,餘生仍然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毫米


本人48歲,有幸包含在問題範圍之內,在此談一些個人經歷與感受:

1.目前仍帶班主任,高二,估什陪伴這一屆孩子走完高考就可卸掉班主任職責。歷任96、99、02、04、07、09、12、15、18屆班主任,其中不帶班主任的年份也大多擔任高三教師,辛苦而已,卻快樂良多。但近年來尤其感覺沒聽過學生愛唱的歌,沒看過學生愛看的電影,流量明星全然不識,網上八卦一點不知,與學生溝通已有代溝,雖內心拼命追逐,但距離日遠。



2.愛讀書,從未廢止。今年以來已閱讀《隋唐人的日常生活》、《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文言淺說》、《古文觀止譯註》、《浮生六記》、《中國大歷史》、《地理學與生活》、《絲綢之路》等書籍,每年網購最多支出都為圖書,買來必看,從不作書架裝點。



3.自認為愛學生,且因為自家閨女也是高中生,故儘量嘗試從學生的立場做出判斷。即使不能完全合乎其立場,也儘量不苛責,不諉過。喜歡開玩笑,但怒到極點也會罵學生,甚至踢踢屁股打打手心,事後往往自我警示:對孩子使用暴力是成年人失敗的表現。但事後往住會再犯。



4.興趣尚廣泛。愛旅遊,愛自駕,愛詩詞,愛交友,愛吃,愛玩,愛聊天,愛下棋。興趣廣泛,但無一精通。



5.日常工作自以為尚算辛苦。作為高二普通教師,近三週時間,改了五套兩個班的試卷、兩次作文,上了五十二課,十五個早讀,監考三次,組織課本劇展演,開了十四個會。其中開會最是辛苦。



6.兩年前晉升高級職稱,從此也無晉升正高的理想,薪酬尚差強人意,無法暴富但也不虞餓死,因而鬥志衰頹。無需追求模式,無需追趕潮流,無須應和專家,無須取悅領導,講課盡心盡力而已,學生似乎還算喜歡。


黍離稷穗


目前40--50歲的教師,基本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左右,從時代背景和個人成長經歷上看,一定意義上可看成是建國後"第二代"教師。

1977年恢復高考前,我國教育各類考試尚不正常。此前的教師基本沒經過師範專業學習,以"推薦"的“民辦"和"代課"老師為主,目前他們臨近或已經退休。他們是建國後"第一代"教師。



恢復高考後,各級各類學校考試逐步走上正規。而目前40--50歲的教師,正是經歷了一級一級的選拔性考試,並最終進入正規師範院校學習而畢業而被分配的"正規專業教師"。



那麼,目前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可算作"第三代"教師

相比"第一代"和"第三代",“第二代"即目前40--50歲的教師,其少年時代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既經歷了"經濟"的艱苦時期,也經歷了為"理想"而拼搏的"十年寒窗"歲月。因此,他們有著自身獨特的"時代特徵":

1、他們經歷過曾經的"艱苦時代",一般都很懂得珍惜現有生活。目標明確,生活實在,無太多過份奢求。他們大都是在家靠"雜糧"生活,在學校吃“瓶罐"酸菜長大,沒學會大手花錢的習慣。

2、個人素質較高,在學校是教學中堅力量。他們大都是八、九十年代出道,當時國家十分重視教師隊伍素質建設,對師範院校招生實行"提前批"錄取,因此,他們大都是班級中成績最優秀、各方面素質最好的學生。如今,他們在學校教師中,已有20年以上教齡,教學經驗豐富,有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正值教學工作的"黃金時期",在學校實際教學中正擔著"大任”。

3、40--50歲是人生健康的“高危期",體力和精力逐漸"走下坡路”,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們的理解與關懷

4、對40--50歲的教師而言,其工作熱情上一個最大的障礙,應該就是職稱問題。他們教學能力有,教學成績也有,又擔當起教學重擔,但由於崗位指標原因,很多教師的職稱遲遲得不到解決,待遇得不到應有提高,造成對工作產生諸多怨言,直得上級重視。

以上是“三味"個人看法,敬請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