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4月16日,第122屆波士頓馬拉松鳴槍起跑。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同時也是世界六大滿貫賽事,波馬雲集了當今世界體壇眾多的一線全馬精英。而今年比賽遭遇了波馬122年來最惡劣天氣,近0℃氣溫和風雨交加,給選手們帶來了極大挑戰。

而號稱最強公務員的日本著名業餘選手——川內優輝,戰勝無數專業選手,以2:15:53獲得男子組冠軍。去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日本男子選手大迫傑以2小時10分28獲得第三站上領獎臺後,今年川內更上一層樓奪得冠軍。

在日本馬拉松不斷突破、創造歷史的同時,中國馬拉松相比之下,顯得有些暗淡。中國馬拉松的成績,近年來更是有退步的跡象。中國馬拉松熱,到底能不能帶來成績的飛速提升呢?


中國業餘跑者的頂級水平,到底如何?

首先,在談論中國馬拉松水平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中國業餘跑者在過去一年中最好的成績。

國內男子全程馬拉松:楊定宏 成績:2小時13分37秒

2014-2016年中國男子馬拉松成績排行榜上李子成無一例外的佔據第一位,不過到了2017年第一名終於易主了,而打破李子成壟斷的就是來自雲南的楊定宏。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李子成全馬的成績一直保持在2小時18分左右,而2017年楊定宏跑出了2小時13分37秒的成績,比李子成要快上將近5分鐘。楊定宏這個成績是在2017年3月19日的無錫馬拉松賽上創造的,在該項比賽中他不僅僅獲得了國內組冠軍,也獲得了國際組的第四名。在之後11月12日舉行的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上,他又以2小時19分的成績奪冠。

男子半程馬拉松:李子成 成績:1小時04分28秒

在國內跑馬圈,李子成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位來自山東的大漢在中國馬拉松網公佈的2014-2016年的全馬成績一直排名第一,可以說是中國馬拉松最頂尖的選手。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然而,他的半程馬拉松同樣出色。在今年4月23日舉行的2017九龍湖(寧波)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上他跑出了1小時04分28秒的成績奪冠並打破了賽會記錄,這個成績也是2017年國內男子半程馬拉松的最好成績。

女子全程馬拉松:何引麗 成績:2小時30分26秒

2017年3月19日,來自內蒙古的何引麗在2017無錫馬拉松比賽中跑出2小時30分26秒的該項目今年國內最好成績,奪得國際組亞軍,國內組冠軍。這個成績也是近三年國內女子馬拉松的最好成績。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隨著馬拉松在中國的發展,國內馬拉松的水平是在提高的,男子半程,全程和女子全程都是近幾年的最好成績,而女子半馬的成績和2016年的最好成績僅僅差了12秒。由此看來,近幾年的賽事增多,也讓國內選手的成績在穩步提高。

女子半程馬拉松:張瑩瑩 成績:1小時12分23秒

2017年3月19日,來自內蒙的姑娘張瑩瑩在2017重慶國際馬拉松賽半程比賽中,以1小時12分23秒的成績奪冠,該成績也是2017年女子半馬的最好成績。翻看中國馬拉松近三年的成績,只有2016年的成績要比1小時12分23秒稍好。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全國紀錄塵封10年,仍然沒有被打破

提到中國馬拉松成績,就不得不提到——任雲龍。任雲龍,1987年10月12日生,出生於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僅2007年,任龍雲就創造了中國男子馬拉松、1萬米兩項紀錄。他也曾獲全國1萬米冠軍、大學生運動會2枚金牌。

2007年10月21日,第27屆北京國際馬拉松賽鳴槍開跑。著名中長跑運動員、青海名將——任龍雲,以2小時08分15秒的成績奪得男子組亞軍,並且創造了新的男子馬拉松全國紀錄。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年僅20歲的任龍雲,在男子組比賽中成為一匹黑馬,面對多名非洲選手的圍追堵截,任龍雲一直保持在第一方陣,並在31公里時處於領先位置。最後階段,他與後來奪冠的肯尼亞選手金亞珠展開了激烈爭奪,直到最後衝刺時才惜敗於對方,獲得亞軍。

儘管如此,任龍雲2小時08分15秒的成績,還是將自己的個人最好水平一下提高了近7分鐘,並將全國紀錄提高了1分3秒。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然而,距離任龍雲2007年刷新全國馬拉松紀錄,已經過去10年時間,迄今為止國內再無一人能打破這一項馬拉松紀錄。甚至,近幾年來,國內沒有一位運動員能跑進2小時10分大關。


與日本相比,中國馬拉松已經掉隊

中國在短跑上一直能與日本抗衡,但在長跑特別是馬拉松方面,似乎已經漸漸開始“掉隊”。日本人到底有多麼能跑馬拉松?2018年東京馬拉松的成績單,或許就是答案的一部分。

在2018年東京馬拉松的完賽名單裡,男子前十名的選手中有6名是日本跑者。25歲的設樂悠太是第一位衝過終點的日本跑者,撞線那一刻,他也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2小時06分11秒。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而在他的身後,還有其他五名日本跑者都是在2小時09分之內完成比賽。事實上,被設樂悠太提高了5秒的亞洲紀錄原本也就是屬於日本。而女子跑者中,前十的位置也有4席屬於日本跑者。

2012年在芝加哥,日本跑者高岡壽成跑出了2小時06分16秒的成績,創造了亞洲紀錄;而在更早之前,日本的馬拉松名將野口水木就在2005年的柏林馬拉松上跑出了2小時19分12秒的成績,刷新了亞洲的女子紀錄。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當然,日本跑者在今年東馬上的“集體爆發”並不是偶然。在去年11月的日本上尾半程馬拉松中,日本就有62名跑者跑進了65分內,其中50人更是跑進了64分大關,無論用哪種方法折算,這些選手的萬米水平都在30分鐘以內。


同樣來自亞洲,為什麼我們跑不過日本人?

同樣是來自亞洲,又都是黃皮膚人種,為何日本人可以在奧運會、世錦賽、世界六大大滿貫等重要馬拉松比賽中屢屢跑出好成績,而我們卻做不到呢?

舉國體制下的“唯金牌論”

“唯金牌論”導致國內中長跑項目一直受到冷落。“舉國體制”下的中國競技體育,無論是國際比賽,還是國內比賽,都掩蓋不了“唯金牌論”的影響,中國田徑隊也同樣如此。

2010年,體育總局田管中心發出一則通知,取消全運會比賽中各省專業隊最為看重的男子800米、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障礙三個奧運會項目。雖然保留了馬拉松項目,看似影響不大,但其實影響是巨大的。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我們都知道,馬拉松屬於長距離耐力項目,培養週期比較長,要達到高水平需要具備很強的速度耐力能力,而且無論是國外馬拉松高手貝克勒、基普喬戈,還是國內馬拉松高手董國建、楊定宏、李子成都是由1500米、5000米、10000米主項轉到馬拉松項目。

所以,三個中長跑項目的取消,迫使許多優秀的中長跑運動員不再受重視和關注。另外,一下子取消三個中長跑項目也導致各省專業隊領導對中長跑項目不再投入和重視,讓本來就生存在邊緣的中長跑教練員、運動員自信心受挫,訓練積極性大大下降。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由於馬拉松運動員培養週期比中距離項目長,出成績也比1500米、5000米等項目慢。所以,在運動員項目選擇上,即使有一些天賦比較好的隊員或者未來適合在馬拉松項目中發展的運動員,教練員也不會按著馬拉松訓練模式去培養,導致最後從事馬拉松專業訓練的運動員基數越來越少。

訓練手段過於陳舊,缺乏創新

日本的馬拉松訓練模式一直在創新,這也是為何日本馬拉松水平一直能夠保持在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早在70年代末期,針對非洲選手在馬拉松比賽中的不可戰勝性,日本率先提出“大運動量”的訓練模式,通過有氧耐力彌補先天不足,並且率先提出“高頻率、快節奏”適合亞洲人的經濟性跑法。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依靠這套訓練理念,日本早在80年代初就訓練出了兒玉泰介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選手。兒玉泰介更是在1986年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創造了2小時07分35秒的賽會紀錄、並保持到2013年才被打破。

而近幾年隨著世界馬拉松運動的快速發展,日本人意識到單純有氧耐力強還不夠,提高運動員的中距離跑能力也很重要。所以,不再滿足悶著頭自己琢磨訓練方法,開始不斷地輸送優秀的教練員、運動員到國外學習、交流。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反觀,我們國內專業隊馬拉松教練員的訓練手段,基本還是圍繞老一代教練員留下的一套訓練體系,缺少自我創新精神,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而且各省市之間,教練員和教練員之間幾乎沒有任何交流。隨著世界馬拉松運動的發展,我們需要和世界接軌,需要不斷創新訓練手段。


中國的馬拉松熱,能帶來飛速提升嗎?

馬拉松在中國到底有多火熱?按照中國田協的官方資料,2017年A類認證賽事有214場;B類認證賽事33場;2017年註冊的各類跑步賽事超過500場,2020年可能超過800場。在現代人愈加崇尚健康生活方式的背景下,馬拉松對於國人的吸引力的確正變得越來越大。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根據人們以往對於體育發展的傳統認知,一個項目要想取得好成績,首先必須具備一個牢固的金字塔基,也就是在基層參與的人數越多,就越有機會從中選拔出優秀人才,進而在金字塔尖取得更加耀眼的成績。

而伴隨著馬拉松在中國的熱度提升,高水平的國內選手有機會獲得各家品牌的贊助,成為能夠獲取固定收入的簽約跑者。在有些馬拉松賽事中,國內選手只要跑出2小時30分左右的成績,就能夠以國內組前三名的身份名利雙收。

於是在這樣的誘惑之後,很多具有潛力的國內馬拉松選手選擇脫離專業體制,以類似於“個體戶”的身份迎接越來越多的參賽機會。

中國馬拉松遍地開花,可為何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

由於比賽越來越多、越來越熱,導致更多專業級別的選手以各地參賽為業。而在市場化元素主導馬拉松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專業化培養體制卻面臨著崩塌的威脅,難以繼續吸引到大批優秀苗子接受系統化訓練,進而導致征戰國際賽事的競爭力大不如前。


結語

可以肯定的是,有更多國人願意參加體育運動,肯定是一件好事,也會給中國馬拉松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但目前出現在專業化體制和市場化體制之間的空白地帶,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去填補。

真正想要有所突破,中國馬拉松,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